创业研究-理论与方法.ppt
,创业研究:理论与方法冯元粤 博士Email: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创业很难,问问自己你真的要创业吗?要在大学开始创业吗?要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始,你就会身不由己。创业将几乎是你的全部生活,你会失去很多悠闲生活当中的意外之喜。创业就像养孩子,一旦开始,你就不能回头,不能反悔,只有勇往直前,所以创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是否按下创业这个按钮。谷歌联合创始人Larry Page,自从25岁开始创业,就一直在高速奔跑,根本无法停下来喘口气;Facebook联合创始人Mark Zuckerberg,我想再也不能轻松自在地去泰国当旅行背包客了,当然他可能坐气派的私人飞机去某个岛上去玩。所以年轻的你们,创业之前一定要认识到,创业是一件有悖常理的事情,除非你真的是喜欢,无法不去尝试,没治了。Y-Combinator 孵化器的创始人和首任掌门人Paul Graham,“这个人是真正的创业者吗?”一位妇女喜欢为家庭聚会制作开胃食品,朋友们经常称赞她,告诉她这些食品有多么的美味。后来她建立了一家公司来制作和销售开胃食品。一位从事生物化学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做出了能推动该领域前沿发展的重要发现。但是,他对识别该发现的实际用途没有兴趣,而且从未尝试那样做。在被从管理职位上“裁员”以后,一位中年人偶然发现了用特殊方法处理旧轮胎做为花园边饰(将不同种类植物分开的隔离物)的创意。一位退休军官想出一个创意:从政府那里购买淘汰的水陆两栖交通工具,并使用它们去建立一家专门从事偏远荒野旅游的公司。一个年轻的计算机科学家开发出比目前市面上任何软件都要好得多的新软件,并寻求资金创建一家公司来开发和销售该产品。,开创基业辞海89版 Entrepreneurship is the pursuit of opportunity without regard to resources currently controlled(Howard H.Stevenson,HBS)创业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追寻,将不同的资源组合以利用和开发机会并创造价值的过程。Entrepreneurship is a way of thinking,reasoning,and acting that is opportunity obsessed,holistic in approach,and leadership balanced.(Babson College)创业是一种思考、推理和行动的方式,它为机会所驱动,需要在方法上全盘考虑并拥有和谐的领导能力。创业是在一个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和捕捉机会,并由此创造出某些有价值的新事物或实现其潜在价值的过程,是一项有计划的冒险行动。创业不仅仅是创建新企业的过程(start-up),而是不拘泥于当前资源条件的限制下对机会的捕捉和利用(Entrepreneurship)。创业不单纯研究个体的创业行为,而是将创业与创业精神拓展到已经存在的公司甚至是大公司,拓展到非营利组织和整个社会。,莫里斯(1994)所做的创业定义研究,机会导向 创造性地整合资源 价值创造 顾客导向 超前行动 创新和变革,创业的特点,Inc.500公司的创业者从创业想法到创业时间,创新:创新的本质是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熊彼特: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获得新原料;实现新组织。以工作实现新组合的人被称为企业家。德鲁克:创新活动三种形式:技术创新(产品、工艺、生产流程创新);用途创新(开拓新市场);社会观念创新(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创新与发明是完全不同的任务,要求具有完全不同的才能(熊彼特)。创新可以始于发明,也可以根本不依赖发明。发明、创新、创业发明是创造新的事物创新是商业化的过程创业比创新更加明确地强调顾客导向,强调创造价值和财富 成功的有影响的创业活动需要创新,甚至建立在创新的基础上,发明、创新、创业可能同时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发明、创新与创业,发明、创新与创业的比较,创业是创造或认识到新事物的一个商业用途。创业是富有创业精神的创业者与机会结合并创造价值的活动。,创业的本质,基于创业初始条件的分类(Bhide,2000新企业的起源与演进)边缘企业、冒险型创业、与风险投资融合的创业、大公司的内部创业和革命性创业,创业的分类,不同创业类型的对比,基于价值创造的分类(Christian,2000)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安定型创业和冒险型创业,创业的分类,基于创业主体的分类个体创业、公司创业,创业的分类,两者都涉及到机会的认知和定义 两者都需要关于产品、服务或过程的独特的商业概念 在商业概念的产生上都需要创业团队中的创业个体的驱动力量 两者都需要创业者能够在管理技能、实用主义的热情和耐心地超前行动间取得平衡 两者都涉及到在企业形成阶段的波动性以及良好的适应能力 两者都涉及到机会之窗以及借此把商业概念成功资本化的能力 两者都涉及到价值创造和对顾客的责任 两者都需要具备面对障碍,持之以恒地探索创新方法的能力 两者都涉及风险,需要风险管理战略 两者都需要创造性的战略杠杆以整合资源 两者都涉及到巨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两者都需要收获战略,公司创业和个体创业的共同点,公司创业和个体创业的主要差异点,基于创业效果的分类(Davidsson 2001),创业的分类,21,创业研究发展历程:,20世纪50到80年代,20世纪80年代到世纪末,21世纪初至今,早期的创业研究主要围绕创业者特质和创业过程及要素作了深入的探讨 从21世纪初开始,创业研究学者们就围绕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关键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对话和争论。在随后的10多年里,创业研究从现象归纳转向理论提炼和检验,在研究深度、研究设计和理论挖掘等方面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Shane和Venkataraman(2000)在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上发表的题为The Promise of Entrepreneurship as A Field of Research试图通过构建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来解决创业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期,也有其他学者发表了不少旨在构建创业研究框架和探讨创业关键问题的研究文献。如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2001年出版了一期有关创业框架和未来趋势的特刊,Journal of Management也于2003年出版了一期有关创业研究未来趋势和重要议题的特刊。创业现象的特殊性是导致创业研究难以就基本研究框架和关键问题达成共识的主要原因。,创业活动具有主体多元化的特征 个体创业、团队创业、家族创业、公司创业、社会创业等创业活动的行为主体看似有区别但又相互交叉。因创业主体层次不同(个体、团队、企业、产业和社会)而引发的创业活动差异是导致创业研究难以产生共识性研究框架的重要原因(Davidsson and Wiklund 2001)。创业活动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 创业者之间、新创企业之间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自于创业活动的情境条件(Gartner 1985)创业活动的情境条件包括历史、制度、时间、空间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决定创业者与机会的互动方式以及行动有效性的边界条件(Welter 2011)。创业过程具有多要素并存的复杂性 机会是创业活动的核心要素,但如果没有创业者的独特洞察力,创业机会就不可能被发现进而实现其商业价值。创业者的洞察力也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因为缺乏受工作环境影响的商业经验,个体往往就不能准确解读相关信息的商业价值进而发现机会(Kirzner 1999)。创业研究目前面临的理论挑战恰恰在于如何在整合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识别创业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及其作用关系,进而开发出既能满足理论研究需要又能指导创业实践的创业过程模型。,创业现象的特殊性,创业的结果不能仅仅用企业绩效来衡量 应该包含个体、组织、和社会多层次的结果指标 创业研究主要关注创业过程中的行动绩效,进而揭示创业活动所特有的多阶段递进式推进的价值创造过程。如何衡量创业的成功的问题迄今还没有获得令人满意的回答(Phan 2004)创业研究旨在解释价值创造的深层次来源 创业活动创造价值的前提和可能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发现了创业机会以及发现了什么样的机会 基于过程的视角成为创业研究的主流 致力于挖掘和提炼创业过程的关键要素与创业行为互动的规律及其特殊机理 早期研究致力于描述和刻画创业过程,提炼其中的关键要素和关键行动 近期研究更加注重由理论驱动的机理阐释和验证,对创业者角色和作用的分析更加理性和深入 主要朝两个方向深化:(1)借助GEM、PSED等大规模调查研究项目来探索新企业生成过程中的行为规律,挖掘关键要素与行为间的作用关系;(2)提炼并总结了创业过程的特殊机理,提出了资源拼凑(Baker and Nelson 2005)、即 兴 而 作(Baker等 2003;Hmieleski and Corbett 2008)、手 段 导 向(Sarasvathy 2001;Read 等 2009)等构念。,创业研究领域目前达成的共识,(1)何谓创业机会、如何发现机会(2)创业者如何影响创业过程和结果(3)创业过程有哪些一般规律和特殊机理,创业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关键问题(Shane and Venkataraman 2000),创业管理模型,蒂蒙斯(Timmons,1999)提出的创业管理三要素模型,创业机会是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关键概念,同时又是一个难以描述和刻画并且备受争议的概念。创业机会是未明确市场需求或未充分使用的资源或能力,它不同于有利可图的商业机会,其特点是发现甚至创造新的目的-手段关系来实现创业租金,对于“产品、服务、原材料或组织方式”有极大的革新和效率的提高(Kirzner 1997)。创业机会是一种具有价值创造潜力的手段目的关系(Eckhardt and Shane 2003)。目的:计划服务的市场或需要满足的需求,表现为最终的产品或服务 手段:服务市场或满足需求的方式,表现为用来提供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创造活动的流程和体系,要想获得创业的好点子,请别试图把这个好点子拼命想出来,而是要往后退一步,寻找未被解决的问题,最好是你自己遇到的问题。最好的创业点子通常有三个相同之处:它们是创始人自己要、自己能做出来、别人不认为值得去做的东西。微软、苹果、Yahoo、Google 和 Facebook 都是这样开始的。获得创业好点子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活在未来,试图体验未来世界,想象哪些有趣的问题非解决不可,你的灵感就会来了。活在未来,再把有趣的东西做出来 Live in the future and build what seems interesting。不同领域的碰撞往往产生好点子。如果你很懂编程,并开始涉猎其它领域,你很可能会发现一些能通过软件解决的问题。事实上,在别的领域,你更有机会找到好的问题。专业知识很重要,如果你读的是 CS(Computer Science,)专业,建议你不要去上什么创业学的课,而最好上上别的课程,比如,遗传学。条件允许的话,就去生物科技公司工作吧。CS 专业的学生一般能在电脑硬件或软件公司找到暑期工。但如果你想获得创业好点子,最好就到不相关领域的公司找暑期工去吧。Y-Combinator 孵化器的创始人和首任掌门人Paul Graham,根据创业机会的来源 问题型机会,指的是由现实中存在的未被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类机会。趋势型机会,就是在变化中看到未来的发展方向,预测到将来的潜力和机会。组合型机会,就是将现有的两项以上的技术、产品、服务等因素组合起来,以实现新的用途和价值而获得的创业机会。根据目的手段关系的明确程度(Sarasvathy 等 2003)复制型机会(识别型机会)是指市场中的目的-手段关系十分明显时,创业家可通过目的-手段关系的连接来辨识机会。改进型机会(发现型机会)指当目的或手段任意一方的状况未知,等待创业者去进行机会发掘。创新型机会(创造型机会)指的是,目的和手段皆不明朗,因此创业者要比他人更具先见之明,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市场机会。根据创业机会的知识属性(Smith 等 2005)编码机会,指的是可以明确记录、阐释或沟通的新的手段目的关系。默会机会,指的是难以编码、阐释或沟通的新的手段目的关系。,创业机会的分类,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大多数研究把创业机会看作是一个理所当然的概念,在没有确切界定其内涵和充分认识其属性的情况下就着手探索个体因素与机会发现可能性之间的因果关系。早期研究从个体层面挖掘导致创业机会发现的关键因素,揭示了包括个人特质、先前知识与经验、社会关系网络等在内的影响机会发现的关键因素(Ardichivili 等 2003)。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和结论存在高度的矛盾性,理论解释力和预测力普遍不高。究其原因,关键还是在于对创业机会的性质或属性认识不足(Alvarez and Barney 2007)。因此,“何谓创业机会”和“如何发现创业机会”成为了过去十年间学者们重点关注和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他们更加注重在认识创业机会性质的前提下开展机会发现过程研究。在创业机会的来源和属性问题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和学派。,北美学派(Kirzner 1997)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创业机会存在于环境之中,创业者的任务是从环境中发现创业机会 秉承奥地利经济学派的非均衡观点,认为创业机会是市场系统供求失衡的产物 在市场系统中,个体依靠自己掌握的他人难以获得的异质性知识和不对称信息形成了有关资源价值的异质性信念;而信息不对称和异质性信念会导致市场主体做出错误的决策,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发现和开发能促进资源配置优化的创业机会,本质上就是对市场系统供求关系的局部优化,欧洲学派(Schumpeter 1934)持社会建构观点,认为创业机会是创业者主观建构的产物,取决于创业者对环境因素的感知、理解和阐释沿袭熊彼特的均衡观点,认为创业者作为变革发起者会主动创造机会,通过利用新技术、新原料、新知识等来引发创造性破坏,从而打破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创业者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建构全新的手段目的关系,通过采取新手段来提供新产品或/和新服务尽管这样做要面对较高的不确定性,但却能赚取高额创业租金,创业机会的异质性 创业机会各不相同,创业机会之间的差异可能源自于客观环境,也可能产生于主观建构 机会识别本质上是创业者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两者互动的媒介是网络和信息,而互动的基础是认知方式和知识基础 在机会发现过程中,个体不可能发现相同的机会,因为每个个体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去解读环境,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与环境进行互动。机会发现过程本质上是创业者进行解读、测试和创造的复杂过程。基于机会发现是创业者与环境互动的基本判断,学者们摈弃了简单区分机会发现方式的做法,开始注重深入挖掘创业者网络、认知方式和知识基础等与所发现机会特征之间的内在联系(Shepherd and DeTienne 2005;McMullen and Shepherd 2006;Shepherd 等 2007;Gregoire 等 2010)。,北美学派和欧洲学派达成的共识,先前经验 在特定产业中的先前经验有助于创业者识别出商业机会。这个人一旦投身于某产业创业,将比那些从产业外观察的人,更容易看到产业内的新机会。创造性创造性是产生新奇或有用创意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机会识别是一个创造过程,是不断反复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在听到更多趣闻轶事的基础上,你会很容易看到创造性包含在许多产品、服务和业务的形成过程中。社会关系网络 成功的创业企业通常能够从其社会网络中捕捉商机、获取资源,并以此为契机,创造出单凭创业企业的显性资源(人力、设备、资金、技术等)所无法实现的价值。认知因素机会识别可能是一项先天技能或一种认知过程。对创业机会的警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得性的技能;拥有某个领域更多知识的人,倾向于比其他人对该领域内的机会更警觉。,创业机会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马化腾在深圳大学学习的时候,他既可以成为各种电脑病毒的克星,又能为学校电脑网络维护提供不错的解决方案。马化腾毕业之后,进入深圳润迅公司工作。他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曾经自己承担起一个网站深圳站站长的角色。通过网络,马化腾结识了相当多的朋友,例如网易的丁磊就是他的老友。这对马化腾后来走上创业之路有很大的启发作用。他和朋友合作开发的股霸卡在赛格电子市场一直卖的不错,再加上业余时间炒股票挣来的70多万元,马的创业资金积累超过了100万元。由于经常在网上使用国外的聊天软件聊天,马化腾动了要开发中国的聊天软件的念头。而这笔资金的积累,也让马化腾有了创立腾讯公司、像丁磊那样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富的念头。1998年10月,马化腾辞职创办了腾讯。在决定做聊天软件的时候,国内已经有了两家公司先做,产品比腾讯更有市场名气。马化腾没有想得更多,只是想着赶紧能挣钱,马化腾曾经想把他的项目卖给中华网,后者说要到3万用户才买。现在,他庆幸当初没有贸然行事。现在,他经常这样告诫同行:要在互联网上掘金就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许多很有才华的网络人才往往没有注意这一点而失去了长远机会。,创业机会的识别过程,获取别人难以接触到的有价值信息与具备优越的信息处理能力共同构成创业者发现创业机会的前提条件 获取别人难以接触到的有价值信息。在社会网络中处于更佳的位置的个体、有助于获取信息的工作或生活圈子、具有创业警觉。具备优越的信息处理能力。智力结构、乐观的心态、敏锐的洞察力。,创业机会识别的规律,对创业者来说,关键在于如何能够从众多机会中找寻出有价值的创业机会,并采取快速行动来把握机会 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 刘常勇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创业机会评价,七大类评估标准(Timmons)蒂蒙斯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涉及行业和市场、经济因素、收获条件、竞争优势、管理团队、致命缺陷问题、个人标准、理想与现实的战略差异等八个方面的53项指标。,刘常勇的创业机会评价框架,综上所述,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研究相比,近期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建构和由理论驱动的假设检验,学者们已经就创业机会异质性假设达成共识。机会发现过程研究也更加注重剖析创业者在机会识别过程中经历的认知过程和表现出来的认知特征,较之于有关创业者网络和知识等因素的研究更加强调创业者与环境的互动,研究内容也不断集中深化。学者们已开始从机会发现过程的一般性分析转向挖掘能使创业者与创业机会匹配的深层次机制。因此,探索和解释不同情境为何、如何导致创业者不同的认知过程,进而导致所发现机会的差异,是未来相关研究的重点方向。,创业者如何影响创业成败或者创业结果,是创业研究必须做出合理解释的第二个关键问题。早期的创业特质论虽然强调了创业者对创业成败的重要性,但是将创业者与创业过程和创业行为割裂开来,片面地强调创业者心理特征的作用。自20世纪90年代过程视角下的创业研究兴起以来,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理论被相继引入创业研究,用于探索创业者人力资本水平和关系网络等外显化特征对创业过程和创业成败的影响作用。人力资本理论:创业者先前工作经验或经历(Barringer 等,2005)社会资本理论: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关系强度等(Davidsson 等,2003;Liao 和 Welsch,2005;Kim 等,2006;Murphy 等,2007)现实中不少没有先前经验的创业者也取得了创业成功,而且大多数创业者的关系网络和创业活动之间呈现共生演化的关系,而非简单的线性作用关系。因此,近期学者致力于探讨缺乏经验的创业者如何取得成功、经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创业者是否有独特的认知方式等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先前创业经验的时间动态性本质 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并不是只凭借自己的经验存量来采取行动,而是通过利用经验存量获得反馈来更新或重塑先前经验,进而获取有助于创业的知识(Corbett 2005)。Morris 等(2012)认为,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要经历许多事件,这些事件会触及创业者情感和情绪等深层次因素,进而使他们经历生动的学习体验。因此,在创业者创建新企业的过程中,新企业也在塑造创业者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探索和解释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为何会引发以及如何引发不同的经验转化过程进而影响创业成败,是未来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认知特征和决策风格 创业者与非创业者在风险偏好、创造性、成就欲等人格心理特征方面并无二致,但在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Baron,2006)。认知视角下的创业研究从机会识别和评价拓展到了整个创业过程,旨在回答创业者如何思考和决策等更具挑战性的深层次问题,形成了有关探试式决策、创业警觉性、创业专长或专业知识等一系列理论观点。该视角下,一方面考察了创业者如何认识并利用不确定性来创造优势的内在机理(认知适应性),另一方面考察了创业者情感和情绪(创业激情、乐观/正面情绪等)在创业中发挥的作用。,近期学者关注的焦点,综上所述,在过去十年里,随着认知视角和学习视角的兴起,创业研究在探索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发挥什么作用方面获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提升。一方面,纠正了20世纪90年代相关研究过分关注创业行为和过程而忽视创业者作用的偏差,另一方面,以实验研究为代表的研究设计开始在创业研究领域盛行,从而促进了创业研究设计和方法的多元化,显著提升了研究问题与研究设计的匹配程度,在提炼适用于创业现象研究的独特研究设计和方法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尽管现有的相关研究仍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色彩,但已经从静态分析先前经验的价值转向动态考察经验和学习之间的互动问题,从关注网络和经验等外在特征转向关注认知过程和决策方式等内在特征,发现了许多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来培育的创业认知和决策能力。未来相关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深入认识创业学习、认知适应性、情绪和情感等因素在不同创业任务情境下的作用、作用力和作用方向,发掘有助于提升认知适应性和改善创业学习的前因变量,进一步从创业者层面提炼创业活动中的可管理成分或因素,以便发现更多的能够提升创业成功率的有效途径。,过去10年创业过程研究取得的显著进展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以GEM、PSED等所代表的大样本调查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创业研究领域积累了丰富和宝贵的一手资料,尤其是以动态跟踪调查为核心的PSED项目在推动组织生成过程研究、总结新企业生成规律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从特殊情境下的创业活动中提炼出创业特有同时又具有向大企业管理拓展潜力的理论构念包括资源拼凑(Baker 和 Nelson,2005)、即兴而 作(Baker 等,2003;Hmieleski 和 Corbett,2008)、手段导向逻辑(Sarasvathy,2001;Read 等,2009)等等。综上,创业过程研究已经开始从现象驱动转向理论驱动,从现象归纳转向理论建构和检验。不仅大大加深了我们对创业过程尤其是新企业生成过程影响因素、关键创业行动与环境之间复杂作用关系的认识,而且从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特行为和创业过程所遵循的逻辑中提炼出了新的理论构念,并已进入构念操作化和理论检验阶段。手段导向逻辑如何并在什么条件下能够改善新企业绩效,以及哪些因素、如何并在什么条件下会影响创业者在手段导向逻辑和目标导向逻辑之间的选择等问题,必将成为未来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问题和方向。,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与未来趋势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突出创业机会在创业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深入挖掘不同创业机会对创业过程行为和绩效的影响。(2)将研究层次从个体拓展到团队等更高层次,注重不同层次创业活动的特殊性与机理分析。(3)注重不同研究方法和设计的互补性和科学性,尤其要在挖掘情境对创业过程的影响方面谋求研究设计创新。(4)组建创业研究网络开展合作研究。(5)积极开展中国本土化的、嵌入我国特殊情境的创业研究。其他的一些创业研究热点问题包括:创业团队、农民创业、大学生创业、社会创业、高科技(IT)创业等等。,创业研究相关的学术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Technovation;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Organizational Science;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Journal of Management;南开管理评论;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世界;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管理评论;中国管理科学;科学学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等 创业研究相关的商业杂志:Harvard Business Review;Sloan management Review;Self-employment Magazine;创业邦;创业家;创业周刊;亚洲创业投资期刊;创投时报;商界;创业;财富等等 创业研究相关的网络媒体:点子俱乐部;三农致富经;创业邦;36氪;17startup;速途网创业版;电子商务案例云服务平台;中国大学生创业网;联创;创业中国等等,按哲学视角(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或认识论视角(epistemology)来划分:一、实证主义(Positivism)1)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并且能被可测量的属性来描述,同时这些属性独立于研究者的理解和采取的测量手段及工具。2)尝试对现有理论进行检验、证伪和修正,提高理论对现象的内在客观因果规律的解释和预测能力。3)一般包括正式命题、可测量的变量、假设检验、由样本来推知所研究的总体的现象的一般规律。二、诠释主义(Interpretivism)1)社会现实是基于社会化建构过程(如语言、意识以及共同理解等)而产生的。2)尝试通过对不同的现象赋予各种含义和解释来理解现象。3)注重对现象产生的外部环境,以及现象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的探究。4)并不事先定义自变量和因变量,而是聚焦于人们在不同情境下意义建构的复杂性。三、批判主义(Critical)1)社会现实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而形成的,并且是由人类生产和复制的。2)人们对自身社会和经济状况的有意识改变受制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统治支配力量 3)主要任务是社会批判,研究社会现实中的受压迫和被疏离的一面 4)聚焦于当代社会中的各种异议、冲突和矛盾,尝试去消除产生社会异化和独裁的根源因素。,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在自然环境中,使用实地体验、开放型访谈、参与性与非参与性观察、文献分析、个案调查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细致和长期的研究;分析方式以归纳为主,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行为的意义和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建立假设和理论,通过证伪法和相关检验等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者本人是主要的研究工具,其个人背景以及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影响必须加以考虑 研究过程是研究结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必须详细记载和报道,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研究者事先建立假设并确定具有因果关系的各种变量,然后使用某些经过检测的工具对这些变量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验证研究者预定的假设,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建构社会实相、意义 焦点是互动过程与事件 真实是关键 价值无所不在(价值判断)受情景限制 少数个案、受试者 主题分析 研究者置身其中,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测量客观事实 焦点是“变量”信度是关键 价值中立(事实判断)不受情景的影响 多个个案、受试者 统计分析 研究者保持中立,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一旦掌握资料便开始 概念以主题、通则、类型的形式存在 创造的测量工具未必有普遍意义 资料来自文字、观察、笔记 理论是归纳的,可以是因果的,也可以没有因果关系 程序是特殊的,很少被复制 研究是经由抽取主题或通则、整理资料来完成,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始于验证假设 概念以变量的形式存在 测量工具是标准的,已经存在的 资料来自精确测定的数字 理论是因果的、演绎的 程序是标准的、可复制的 研究是由统计、图、表来完成,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从已掌握的资料(理论的、现实的)出发,通过文献分析、逻辑推演与历史比较等方法,归纳与演绎,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研究是经由抽取主题或通则、整理资料来完成 主要研究手段包括文献分析及理论推演、案例研究、行动研究、民族志、扎根理论方法等等,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从现实出发,在对现实中各种现象观察思考并对有关文献回顾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研究问题,构建理论模型,然后通过调查、观察获取数据、资料(包括二手资料),并通过以统计分析为主的数据分析,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演变规律或结论,从而检验理论模型 研究是由统计、图、表来完成 主要研究手段包括问卷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计量分析方法、数学建模分析、仿真模拟等等,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定性研究方法(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1)文献分析及理论推演方法(literature analysis and theoretical development):通过采用元分析法(Meta-Analysis)等方法对经典文献的回顾与分析,抽取出文献中的关键理论变量,并整合理论变量,构建理论模型或研判领域发展趋势。2)案例研究方法(case study):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访谈和调研,收集并分析定性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式并定义理论变量。通常用于研究的现象和其环境之间的界限不太明显的情况下(Yin 1994)3)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研究者与研究对象在一个相互认可的道德框架内共同合作,研究的结果在为社会科学研究作出理论贡献的同时也注重解决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Rapoport 1970)。4)民族志(ethnography):起源于社会与文化领域的人类学,研究者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实地和现场观察研究的现象(Lewis 1985)。5)扎根理论方法(grounded theory approach):通过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收集、分析和归纳来建立理论(Martin and Turner 1986)。,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二、定量研究方法(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y)1)问卷调查研究(survey):在现象观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或命题,并收集企业、团队或个人层面的问卷数据来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2)实验/准实验研究(experiment/quasi-experiement):在现象观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或命题,并设计实验,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使得实验环境比现实相对简单,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3)计量分析方法(econometrics):在现象观察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提出研究假设或命题,并从年报、网络等渠道收集二手数据,运用各种计量经济学模型对理论模型进行检验。4)数学建模分析(mathematical modeling):通过抽象、简化、假设、引进变量等处理过程,将实际问题用数学方式表达,建立起数学模型,然后运用先进的数学方法及计算机技术进行求解。5)仿真模拟(simulation):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在计算机上再现真实系统,并模拟真实系统的运行过程而得到系统解。选择系统中的个体,对个体属性及其与其他个体的交互规则进行建模,在计算机上模拟他们的互动,考察涌现出来的复杂的宏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