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气象(课件).ppt
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建立者:,618年,长安,李渊唐高祖,626年 继位,年号。,李世民,贞观,温故知新,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建立唐朝618年,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唐玄宗,开元盛世,开创盛世,继续发展,鼎盛,温故知新,贞观遗风,第3课 盛 唐 气 象,邯郸市十五中学,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一课时,1、农业的发展,请同学们概括出唐代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一、经济的繁荣,第3课 盛 唐 气 象,(1)垦田面积逐渐扩大,(2)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3)推广生产工具,曲辕犁,第3课 盛 唐 气 象,(4)兴修大型水利工程,筒车,材 料 研 读,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泄水。”,使用筒车的好处是:节省人力,昼夜不停,提高效率。,想一想: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2、手工业的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丝织工艺水平高、蜀锦,纺织业:,制瓷业:,一、经济的繁荣,第3课 盛 唐 气 象,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颇具规模,唐邢窑白瓷,第3课 盛 唐 气 象,类 雪 似 银,唐越窑青瓷,第3课 盛 唐 气 象,如 冰 如 玉,第3课 盛 唐 气 象,唐三彩的制作是在白地的陶胎上,刷上一层无色釉,再用黄、绿、青三色加以装饰,烧成色彩鲜艳的三彩陶器。唐三彩有日常生活用品,更多的是各种人物、动物俑。,一、经济的繁荣,3、商业繁荣,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繁华的大都市。_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第3课 盛 唐 气 象,长安城平面图,第3课 盛 唐 气 象,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蕃和亲,_时,吐蕃赞普_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改革制度的措施。,第3课 盛 唐 气 象,唐太宗,松赞干布,逻些,(1)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亲?,仰慕中原文明,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2)唐太宗如何对待松赞干布的求亲?,(3)唐蕃和亲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第3课 盛 唐 气 象,布达拉宫,松赞干布迎娶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为妻,为夸耀后世,在当时的红山上建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以居公主。,第5课“和同为一家”,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谷物种子、药材、茶叶、工艺品及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随行的还有很多手工工匠,他们在逻些修建了小昭寺,并参与修建大昭寺。松赞干布为了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技能的工匠。,第3课 盛 唐 气 象,唐蕃会盟碑,唐蕃会盟碑局部拓片,相 关 史 事,唐蕃会盟 唐中宗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与唐和亲,迎娶了金城公主。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自称“甥”,称唐朝皇帝为“舅”。唐穆宗时,唐蕃订立盟约,并专门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的历史。,第3课 盛 唐 气 象,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 期,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二、民族交往与交融,2.开明的民族政策,表现: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王朝保持着友好而密切的联系。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民族交融,多彩的文学艺术,本课小结,盛唐气象,开放的社会风气,经济繁荣,1.唐朝皇帝赢得各民族的拥戴并被北方各族尊称为“天可汗”的是()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B,课堂练习,2.下列事件发生在唐太宗时期的是()A.授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B.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D.封皮罗阁为云南王,B,课堂练习,3.下列历史名画中生动的反映了唐朝中央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友好关系的是()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洛神赋图 D.女使箴图,课堂练习,A,4、下列属于唐朝发明的生产工具是()A、曲辕犁 B、水排 C、翻车 D、耧车,课堂练习,A,5、唐朝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A、湘绣 B、蜀锦 C、海南岛锦 D、浙锦,课堂练习,B,祝同学们学习进步!,课 后 活 动:,1、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天下诸津,舟航所聚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唐朝国内水陆交通畅达,河流纵横,湖泊颇多,交织成为巨大的水道网,把沿岸及内地的许多城市联结起来,商业与交通有着密切的关系。,课 后 活 动:,2、诗歌赏析。“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王建凉州行“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元稹法曲,回答问题:(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胡人日渐汉化,学习汉人的农桑生产,汉人日渐胡化的情况。胡汉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的客观反映。,对外族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