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PPT课件.ppt
第四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过渡时期,1949年10月1日-1956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度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又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和“三改”分别指的是什么?,想一想,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1953年,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根据总路线编制了第一个一五计划。计划的基本任务包含两个方面:,(1953-1957),一是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打下基础;二是有步骤的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任务的基本含义:,工业化建设,由农业国,工业国,把中国:,改造,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从私有制,公有制,结合示意图,说一说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代表性成就。,看一看,1956年7月,第一汽车厂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1956年,第一种国产喷气式歼击机试制成功。,1957年10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通车典礼上,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什么是“三大改造”呢?,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二、“三大改造”的高速进行,1、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1955年,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了1956年底,全国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党引导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手工业合作社,把集体所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3、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途径是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过渡到公私合营,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全名所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走合作化道路,走合作化道路,从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结果:到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意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在“三大改造”的后期,由于发展速度过于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自我测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怎样建立的?,政治:通过土地改革和三大改造,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消亡。法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经济: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 我国基本建立起来。,1、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这个过渡时期是指A、1949年1950年 B、1949年1953年C、1949年1956年D、1949年1952年,C,2.第一个五年计划指出A、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B、集中力量发展民用工业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D、集中力量发展轻工业,3.当今,国民经济五年计划一词经常见诸报端,它最早出现于 A、1950年 B、1951年 C、1952年 D、1953年,4.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此中国进入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B、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