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复习课2013到2014年高三上课311yu.ppt
专题4 伴性遗传,第四单元 遗传的基本定律,1、性别决定的类型,(2A+XX),(2A+XY),个体性别,受精卵,精子种类,XY型:,常见生物:,哺乳动物,雌雄异株的种子植物,ZW型:,(2A+ZW),(2A+ZZ),常见生物:鸟类,某些两栖类,2、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一、性别决定及X,Y的传递规律,5.性别决定两种类型的比较:如XY型、ZW型。,类型,比较,XY型:XY型性别决定在生物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一部分知识在整个高中生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X、Y染色体不同区段基因的遗传情况又是高中生物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做题时常常让多数学生有难入手的感觉。现对此进行归类分析,以供借鉴。,左图为人的X、Y染色体结构模式图: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该区段控制某性状的基因X、Y上都有;-2、-1为X、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即特有区段。基因的位置不同,控制性状的基因型和遗传方式也不同。-1段基因控制的性状只在男性个体中出现,也就是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在此重点总结和-2段基因遗传的情况(相关基因用、表示),、控制性状的基因型不同:-1.基因位于特有区段-2时,Y染色体上没有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中基因型共有种。性有两种基因型:、(1显1隐);性有种:、(2显1隐)。-2.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在X染色体I片段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I片段存在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个体基因型共有7种。性有4种:XAYA、XaYa、XAYa、XaYA(3显1隐);性有种:、(2显1隐)。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的话,交配方式有12(3x4)种,遗传方式如下:,(1)XAXAXAYAXAXA、XAYA;(2)XAxAXAYaXAXA、XAYa;(3)XAXAXaYAXAXa、XAYA;(4)XAXAXaYaXAXa、XAYa;(5)XAXaXAYAXAXA、XAXa、XAYA、XaYA;(6)XAXaXAYaXAXA、XAXa、XAYa、XaYa;(7)XAXaXaYAXAXa、XaXa、XAYA、XaYA;(8)XAXaXaYaXAXa、XaXa、XAYa、XaYa;(9)XaXaXAYAXAXa、XaYA;(10)XaXaXAYaXAXa、XaYa;(11)XaXaXaYAXaXa、XaYA;(12)XaXaXaYa XaXa、XaYa。,【知识拓展】: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交配方式有12种:,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4种情况:(1)XAXa XAY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2)XAXa XaYA,后代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性全部为显性性状。(3)XaXa XAYa,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4)XaXa XaYA,后代性全为隐性性状,性全为显性性状。,由以上遗传方式可知,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如果在同源区段,这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如上面的(6)、(7)、(10)、(11)几种交配方式性状分离和性别有关;其他几种交配方式仅仅从性状角度来看,与性别无关。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后代的性状表现有些与性别无关,但是从基因、基因型的角度来考虑的话,与性别仍然有关,属于伴性遗传,综上所述,基因无论是位于X或Y染色体上,都应属于伴性遗传的范畴。,2、遗传方式的不同:基因位于特有区段-2时,交配方式有六种:、(1显1隐);性有种:、(2显1隐)。,其中后代有性别之分的有两种情况:(1)XaXa XA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全为隐性性状。(2)XAXa XAY,后代性全部为显性性状,性一半为显性性状,一半为隐性性状。,【知识拓展】:片段虽然属于X、Y同源区段,但是由于是在性染色体上,所以与常染色体的遗传规律不完全一致,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也有一定差别。,X,Y,X非同源区段(伴X遗传),X、Y同源区段,Y非同源区段,X,有些性状的遗传现象常常与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是伴性遗传。,(伴遗传),伴隐性遗传,伴显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果蝇白的眼色,如抗维生素佝偻病、果蝇的红眼色,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二、伴性遗传,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布,一.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1.概念:,染色体的形态结构,2.染色体分类,3.人类染色体组型,注意:人类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写成:44(A)+XX(XY)或22(AA)+XX(XY),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伴性遗传。人的色盲症遗传、血友病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二、伴性遗传,一.红绿色盲的发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的小故事道尔顿在圣诞节前夕买了一件礼物-一双“棕灰色”的袜子,送给妈妈。妈妈却说:你买的这双樱桃红色的袜子,我怎么穿呢?道尔顿发现,只有弟弟与自己看法相同,其他人全说袜子是樱桃红色的。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道尔顿症。,J.Dalton 1766-1844,一、伴性遗传,人的色盲症遗传、血友病遗传都属于伴性遗传。,色盲症: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某两种颜色的遗传性色觉障碍症。最常见的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基因属于伴隐性遗传,以表示,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其上没有色盲基因。,跳转,二.关于红绿色盲的解释,1.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测试一下我们的色觉?),有两个驼峰的骆驼,数字五十八,黄5红8,数字一百二十八,45 56,5628,手枪,2.经研究发现,红绿色盲这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3.根据基因B和基因b的显隐性关系,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对应如下:,三.人类红绿色盲的几种遗传方式,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男性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及解释)2.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遗传图解及解释)3.女性携带者 男性红绿色盲(自行练习)4.女性红绿色盲 正常男性(自行练习),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 男性红绿色盲,亲代,配子,子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1:1,2.女性携带者 正常男性,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配子,子代,女性正常,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色盲,1:1:1:1,3.女性携带者 色盲男性,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配子,子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男性色盲,1:1:1:1,女性色盲,四种婚配组合:,B,b,BB,Bb,B,bb,BB,Bb,B,b,Bb,b,Bb,bb,B,b,4,2,3,5,其它伴性遗传病:,人类伴性遗传病,伴X显性:抗VD佝偻病,伴X隐性:红绿色盲、血友病、先天 性白内障,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四.其他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1.人类的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致病基因为XD 2.人类中血友病的遗传致病基因是 3.动物中果蝇眼色的遗传红眼基因为 白眼基因为 4.雌雄异株植物中某些性状的遗传(如女娄菜叶形的遗传)控制披针形叶的基因为,控制狭披针形的基因为,抗维生素D佝偻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控制的一种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对磷、钙吸收不良而导致骨发育障碍。患者常常表现为X型(或0型)腿、骨骼发育畸形(如鸡胸)、生长缓慢等症状。患者的基因型为 男性XDY,女性XDXD,XDXd 正常的基因型为 男性XdY,女性XdXd,故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血友病,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基因缺陷的导致的疾病,会影响血液的凝血功能而使出血时间延长,几乎专门发病于男性,并无种族或区域性的差别。与正常人相比,血友病患者的流血并不会比较快,但是出血时间较长,血友病至今并无治愈的方法,但若不予以治疗,出血可能造成大量的出血,或因关节或体内积血而内部损伤。,正常人的基因型:男性XHY,女性XHXH携带者的基因型:XHXh患者的基因型:男性XhY,女性XhXh,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表现为肌肉无力,走路缓慢呈鸭步,易摔倒,上楼困难,仰卧起立时需先翻转为俯卧,再以手撑地,才能站起,常伴有腓肠肌、三角肌假性肥大,患儿一般在12岁左右发病,20岁左右死亡。此病为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果蝇的眼色,红眼为W,白眼为w,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雄果蝇:XWY,红眼雌果蝇XWXW,XWXw白眼雄果蝇XwY,白眼雌果蝇XwXw,练习:用怎样的亲本组合,能从后代的眼色中判断出性别?,F1,P,用白眼雌果蝇和红眼雄果蝇作亲本,可从后代的表现型中确定性别。,芦花鸡,公鸡:ZZ,母鸡:ZW,芦花:B;非芦花:b,芦花公鸡:ZBZB或ZBZb,芦花母鸡:ZBW,非芦花公鸡:ZbZb,非芦花母鸡:ZbW,练习:非芦花公鸡与芦花母鸡交配,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何?,小结: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1.与基因分离定律的关系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伴性遗传有其特殊性,发病几率雌雄不等,Y染色体只传雄性。,2.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在分析既有性染色体又有常染色体上控制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相对性状遗传时,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按伴性遗传处理;位于常染色体之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处理,整体上则按自由组合定律处理。,4.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说明:雌雄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不同,有同型和异型两种形式。有些基因只存在于或染色体上,或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存在单个隐性基因(XbY或ZdW)控制的性状也能体现。或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在或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只限于在相应性别的个体之间传递。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联系。在写表现型和统计后代比例时一定要与性别相联系。,探究课题 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理论归纳*,核基因分布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大多为X、Y)。判断基因的位置主要是判断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染色体上。质基因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上。判断方法:(1)选择亲本确定基因的位置。由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无关,X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有关,因此:已知显隐性的情况下,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利用雌性隐性性状和纯合雄性显性性状个体交配来判断。若子代只表现为一种表现型,则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表现为两种表现型,且性状与性别相关联,则在X染色体上。不知显隐性的情况下,利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判断。利用即可。(2)Y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只表现在雄(男)性。,人类X、Y染色体模式图,Y染色体,色盲基因的位置,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问题1:什么情况下父亲患病一定会传给儿子?,问题2: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人类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不是常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调查家族遗传系谱图,分子手段检测,伴Y染色体遗传,有什么特点?,性别决定,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由性染色体来决定,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XY:雄性XX:雌性,ZZ:雄性ZW:雌性,色盲(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XBXB 正常XBXb 携带者XbXb 患病,XBY 正常XbY 患病,判 断,1、属于XY型决定性别的生物,XY是杂合子,XX是纯合子,3、女孩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则致病基因由父方遗传过来,2、白化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者性别比约1:1,伴X隐性遗传,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患病男性正常,其母亲和女儿必正常男患多于女患隔代交叉遗传,色盲、血友病,伴X显性遗传,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必患病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必正常女患多于男患连续遗传,抗V-D佝偻病,伴Y遗传,只传男,不传女(父传子,子传孙),外耳道多毛,伴性遗传与两大遗传定律的关系,是分离规律的特例,一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时,遵循分离规律与其他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一起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二、人类遗传病与优生,抗V-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甲家庭中丈夫患此病,妻子正常;乙家庭中夫妻均正常,但妻子的父亲是红绿色盲。从优生学角度考虑,甲乙两家庭应该分别选择生育男孩还是女孩?,甲家庭:建议生育男孩,乙家庭:建议生育女孩,男性的Xb只能从 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母亲,女儿,(1)交叉遗传:,(隔代遗传),(2)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b,X X,B,X Y,B,X X,X Y,X X,B,B,B,b,B,XBY,(3)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都是患者,(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2)男性患者的母女都是患者,2、抗VD佝偻病遗传方式:伴X 显性遗传,特点:,三、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3)连续遗传,常见的遗传病的种类及特点,1.常染色体遗传病:,2.X染色体遗传病:,3.Y染色体遗传病:,患者都为男性 父传子、子传孙(患者的儿子都是患者),可能(伴X隐或常显或常隐),(常、显),(常、隐),人类遗传病系譜图判断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父或子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母或女正非伴性.,最可能(伴X遗传),最可能(伴Y遗传),最可能(伴X、隐),单基因遗传病,伴X显性遗传伴X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Y,抗V-D佝偻病假肥大症、血友病并/多指、软骨发育不全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外耳道多毛,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唇裂即兔唇;原发性高血压无脑儿;青少年型糖尿病,特点家庭聚集现象容易受环境影响在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常染色体异常(结构或数目)21三体综合症性染色体异常(结构或数目)性腺发育不良,减I: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而走向同一极,减II:着丝点已分裂,但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而走向同一极,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确定显隐性,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找女患者,显性找男患者,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确定是否为伴性遗传,隐女患看其父亲和儿子,显男患看其母亲和女儿,三、伴性遗传的综合应用,遗传系谱图的判断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患病为伴性,父子无病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患病为伴性,母女无病非伴性。,已知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白化色盲的儿子。试问再生一个只患白化病小孩的几率为?只患色盲的小孩几率为?,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后代白化病患病几率:AaAa1/4aa(白化),后代色盲病患病几率:XBYXBXb1/4XbY(色盲儿子),表现型棋盘法,当两种遗传病之间具有“自由组合”关系时,各种患病情况的概率如下(表现型棋盘):已知:甲病患病率为a、乙病的患病率为b。两种病独立遗传。,表现型棋盘法,课堂练习:1、人的性别是在 时决定的。(A)形成生殖细胞(B)形成受精卵(C)胎儿发育(D)胎儿出生,B,2、在色盲患者的家系调查中,下列说法正确吗?(A)患者大多数是男性(B)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子女都正 常(C)患者的祖父一定是色盲患者(D)男性患者(其妻正常,非携带者)的外孙可能患病,3、判断题:(1)红绿色盲基因和它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人类 的X 和Y 染色体上。()(2)母亲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由于交叉遗传,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3)人类的精子中含有的染色体是23+X 或23+Y。(),1、人类精子的染体组成是-()A、44条+XY B、22条+X或22条+Y C、11对+X或11对+Y D、22条+Y2、人的性别决定是在-()A、胎儿形成时 B、胎儿发育时 C、形成受精卵时 D、受精卵分裂时3、某色盲男孩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除祖父是色盲外,其它的均正常,这个男孩的色盲基 因来自于-()A、祖父 B、祖母 C、外祖父 D、外祖母,B,C,D,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亲均为色盲患者,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患色盲的概率是-()A、25%B、50%C、75%D、100%,B,巩 固 练 习,4、(2001年广东高考题)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有一对夫妇,其中一人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患者,另一方表现型正常,妻子怀孕后,想知道怀的胎儿是否携带致病基因,请回答:(1)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还是女性?为什么?(2)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为什么?,提示:母病子必病;交叉遗传(父亲的X只给女儿),提高练习,人类中,色盲(b)基因和血友病(h)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种伴性遗传病基因。曾有一家,父亲A是色盲,母亲B正常,可是他们的儿子C有友血病,大女儿D是色盲,小女儿E正常。问AE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正常男,正常女,色盲男,色盲女,血友男,血友女,A,B,C,D,E,III3的基因型是_,他的致病基因来自于I中_个体,该个体的基因型是_.(2)III2的可能基因型是_,她是杂合体的的概率是_。(3)IV1是色盲携带者的概率是。,I,II,III,IV,1,2,3,4,1,2,1,2,3,1,XbY,1,XBXb,XBXB或XBXb,1/2,下图是某家系红绿色盲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男性正常,女性正常,男性色盲,女性色盲,1/4,高 考 回 望,(1)写出下列个体可能的基因型:I2_、III9 _、III11 _,高 考 回 望,(2002年上海)下图为白化病(A-a)和色盲(B-b)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请回答:,(2)写出III10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为,AaXbY,aaXbXb,AaXBY或AAXBY,AXB、AXb、aXB、aXb,5、下图是一色盲的遗传系谱:,(1)14号成员是色盲患者,致病基因是由哪个体传递来的?用成员编号和“”写出色盲 基因的传递途径:。(2)若成员7和8再生一个孩子,是色盲男孩的概率为,是色盲女孩的概率为。,1,2,3,4,5,6,7,8,9,10,11,12,13,14,14814,25%,0,6.以下是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D是显性,d是隐性)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隐,常,100,Dd,例3、图是人体性染色体的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位于区的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B 位于区基因在遗传时,后代男女性状表现一致C 位于区的致病基因,在体细胞中也有可能有 等位基因D 性染色体既存在于生殖细胞,也存在于体细胞中,X,Y,B,题型一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对应训练,深度突破,【例1】2011年广东题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 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解析】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故选A项;B、C、D三项都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A,深度突破1,返回例题,(1)基因突变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改变,不会导致 数目发生改变。(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 自由组合,同时在减数分裂结束后配子中 数目减半,细胞核中的DNA也减半,染色体发生缺失,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也会,这些现象都说明核基因与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减少,染色体(或基因),非等位基因,染色体,深度突破2,(1)黑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杂交,F1全为灰体长翅,这说明显性性状是 和。用F1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只出现灰体长翅、黑体残翅两种表现型,比例为,说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上。(2)卷刚毛弯翅雌果蝇与直刚毛直翅雄果蝇杂交,在F1中所有雌果蝇都是直刚毛,所有雄果蝇都是卷刚毛,说明直刚毛与卷刚毛这对性状的遗传与 相关联,而且刚毛性状 均有,说明控制刚毛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显性;F1中全是直翅,说明 显性,若控制直翅和弯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不会出现,所以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灰体,常翅,11,同一对同源染色体,性别,雌雄,X,直刚毛,直翅,直翅雄果蝇,常,返回例题,(3)设隐性致死突变基因为a,正常基因为A,可用遗传图解表示为:分析:若发生完全致死突变,则XaY个体全部死亡;若发生不完全致死突变,则XaY个体部分死亡;若未发生隐性致死突变,则XaY个体全部存活。,2.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 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A.31B.53C.133D.71,C,【解析】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对红眼果蝇交配,后代中出现白眼果蝇,则子一代果蝇的基因型是XAXa、XAXA、XAY和XaY,则子一代雌果蝇中XA的频率为3/4,Xa的频率为1/4,子一代雄果蝇中XA的频率为1/4,Xa的频率为1/4,Y的频率为1/2,所以子一代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子二代果蝇中红眼与白眼的比例为133。,1.右图表示果蝇X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位点。下列有关叙 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各个基因同时在一个细胞内表达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 列 C.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可能存在其等 位基因 D.图中各个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要受到其他基因和 环境的共同影响,A,【解析】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图中各个基因不一定同时在一个细胞内表达,故A错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同时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还要受到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的产物、基因和环境的共同影响,故B、D正确;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在这对同源染色体上,存在同源区和非同源区,在同源区上存在其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故C正确。,基因型,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性别,类型,女 性,男 性,XB-带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Xb-带色盲隐性基因的X染色体,Y-男性Y染色体(无等位基因),表示方法:,2、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二、伴性遗传,男女6种婚配方式,1,2,3,5,4,6,无色盲,都色盲,无色盲,2、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二、伴性遗传,隔代交叉遗传、,2、伴X隐性遗传(以红绿色盲为例),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特点:,女性患者的父亲、儿子一定患病,二、伴性遗传,3、伴X显性遗传(以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具有世代连续现象;男性患者,其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女性:XDXD XDXd XdXd,男性:XDY XdY,二、伴性遗传,致病基因为父传子、子传孙、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4、伴Y染色体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9、(2004理全国卷)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致病基因决定的一种遗传病,这种遗传病的特点之一是()A、男患者与女患者结婚,其女儿正常 B、男患者与正常女子结婚,其子女均正常C、女患者与正常男子结婚,必然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患者的正常子女不携带该患者传递的致病基因,D,分析:,拓展:探究某性状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提示:观察正交和反交结果可分析判断生物的遗传类型。细胞质遗传有两大特点:母系遗传;后代分离比不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要注意细胞质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区别。虽然正、反交结果不同,但伴性遗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后代有一定的分离比。,规律:,1、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致(始终和母本保持一致),则为细胞质遗传。,2、正交和反交结果一致,则为细胞核常染色体遗传。,3、正交和反交结果不一致,往往与性别相联系则为细胞核性染色体遗传。,A,例2,例1,C,(例4 05广东生物41)甲图为人的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甲图中I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甲图中的1,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请回答:,(1)人类的血友病基因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2)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X和Y染色体能通过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甲图中的 片段。(3)某种病的遗传系谱如乙图,则控制该病的基因很可能位于甲图中的 片段。(4)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甲图所示X和Y染色体的I片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男女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一定相同吗?试举一例。,2,1,不一定。例如母本为XaXa,父本为XaYA,则后代男性个体为XaYA,全部表现为显性性状;后代女性个体为XaXa,全部表现为隐性性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