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态度继承.ppt
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时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正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节的主题。中秋节阖家团圆,月亮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一习俗延续至今。,你能说说中秋赏月的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探究一:讲到传统文化,你会想到哪些东西?中国作为一文明古国,她深厚的文化底蕴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一)传统文化面面观,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形式(文化的继承性),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传 统 习 俗,传 统 建 筑,传 统 文 艺,传 统 思 想,(一)传统文化面面观,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1)传 统 习 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中华民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苏州,陕北,内蒙古,福建,(2)传 统 建 筑(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北京四合院,布达拉宫,故宫,请概括一下这些传统建筑都有些什么特点?,布达拉宫,故宫,建筑之所以称得上是艺术,就必然具有自己独特的造型,独特的风格。这些古建筑之所以享誉海内外。一方面是他保留的完整性,风格的统一性,造型的多样性,形式的艺术性;另一方面在于他有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3)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大国粹,(京剧),(国画),(中医),(4)传统思想(民族精神的火炬),“大同”一词出自礼记礼运篇,表示“天下为公”。康有为所著大同书以“至公”为要旨,故取此名。大同书描绘的大同社会的蓝图大致是:在大同社会里,去掉了国界,军队和监狱都不存在;没有等级之分,也无种族之别,男女各自独立,儿女由公政府抚养,人们生老病死之事,“皆政府治之”;总之,大同社会是个“至平、至公、至仁、治之至”的社会。,孙中山说:“我们三民主义的意思,就是民有、民治、民享。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意思,就是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的。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孙中山认为,人类进化之最终目的也是在实现大同主义。“人类进化之目的为何?那孔子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即所谓天下为公。要使老者有所养,壮者有所营,幼者有所教”。并说:“倘进化前途无所障碍,只有进而无退,则世界大同,可指日而待”。,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文艺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是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小 结:,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 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中国的传统思想:印章代表了诚信的思想,探究二: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2)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3)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二)传统文化在今天,1、传统文化的特点,(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如:“天地之道而美于和”“天地之美莫大于和”“君子和而不同”“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政通人和”“天时地利人和”“以和为贵”,请大家列举出带“和”字的中国成语或俗语,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 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消极作用: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2、传统文化的影响(双重性),请问:在今天,我们应如何认识“孝”道呢?,“孝”字。“孝”是一个象形文字,即是一个跪拜之“子”的意思。,“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在封建社会,一方面,“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或传统的家庭礼教。另一方面,“孝”又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人、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古 为今 用,取 其 精 华,去 其 糟 粕,批 判 继 承,意义:对民族、国家而言,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对个人而言,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的创造新生活。,态度,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剔除,文化传承与创新,多样性的文化在交流中传播,传统文化的继承,横向,纵向,什么是传统文化,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作用,继承性(四个表现),相对稳定性,民族性,传统文化应与时俱进,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社会角度,个人角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本框小结,1我国著名书法家柳公权博采众长,创造了著名的柳体,至今影响着我们,这说明()A.这是对传统思想的继承B.书法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C.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D.中国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生活有重要影响,D,2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会因时而变 C.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B.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B,3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B.传统文化带有自己民族的色彩 C.传统文化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D.传统文化只存在于历史中,D,4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总保留着基本特征。这说明()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凝固不变的 C.传统文化是凝固的艺术 D.传统文化是不会消失的,A,漫画题,(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得创作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时不应该“全盘照搬”或“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