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归鹿门歌》(上课正式版).ppt
,缘景明情,现景 呈现诗中所绘之景,析景 分析特点,摹形 描摹形象,明情 推求感情,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走近孟浩然,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是盛唐著名的田园隐逸派和山水行旅派诗人,与王维并称为“王孟”。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襄阳鹿门山。他的诗多写隐居闲适和羁旅愁思,在山水田园景色的描写中寄托自己的心志,语言清淡,意境清远,他的诗作收入孟浩然集。,孟浩然的雕像,孟浩然故居鹿门山,知识链接1:山水田园诗的演变,山水田园诗的鼻祖:陶渊明(东晋)山水田园诗的继承者:谢灵运(南朝宋)盛唐山水田园诗主力阵容:王维、孟浩然、裴迪、储光羲、常建等。,知识链接2:山水田园诗常用的表现手法:,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2、白描(白描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4、虚实结合5、对比5、点面结合、动静结合、远近高低相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知识链接3:山水田园诗的主题,1、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2、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3、憎恶黑暗现实,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4、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解 题,夜归鹿门歌中的“鹿门”即现今襄阳鹿门山,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归”意即“归去、归隐”,“歌”(行、引、曲、吟)是古体诗的标志。夜归鹿门歌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整体把握诗歌,诗题为夜归鹿门歌,重在表现诗人的归隐情怀和志趣,思考:孟浩然从哪里归到哪里?归去后过上什么样的生活?,疏通赏析诗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黄昏时候,山寺里悠然传出报时的钟声。渔梁渡口,渡船边喧嚷着抢渡回家的人。,两相对照,唤起联想: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隐然可见。,悠然的钟声-山寺的超然和僻静尘杂的人声-世俗的杂乱和喧嚣,诗歌首联写诗人傍晚江行见闻,听到山寺报时的钟声,望见渡口争渡的人们,在山寺僻静与渡口喧闹的对比中,使人联想起诗人潇洒超脱的情怀。,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沿著水边的沙岸,人们走向江畔的乡村。我也乘坐着船儿,要回到我隐居的鹿门山。,诗歌颔联写村人各自上岸还家,诗人却离家归鹿门,两种归途展现两样不同的心境,运用比衬,从中表现出诗人与世无争的隐逸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淡泊情怀。,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鹿门山的月亮照亮了朦胧的树影,不知不觉中,我已走到庞公的隐居旧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庞公,即庞德公,东汉隐士。后汉书逸民传载:“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返。”孟浩然仰慕庞公的志节,他在登鹿门山怀古中也吟有“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的诗句。,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诗歌炼字:能否把“惟”换成“还”?不能。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营造了一个非常清幽的自然环境,但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人在活动,“惟有幽人自来去”,这就使人在这幅高士隐居图中,除了感受到诗人隐逸超脱的情趣外,还感受到在这种情趣的下面,藏着诗人进仕无望所引发的一点愤郁不平之气。,夜归鹿门歌,渔梁争渡,动,热闹喧哗,尘世生活,鹿门隐居,静,宁静寂寥,隐居生活,两个场景,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 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无奈和惆怅。,结合全诗,试赏析本诗的对比艺术。前四句中,“山寺”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而这又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后四句中,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比出了诗人与前贤的相通之处,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探究:孟浩然的“隐逸”,古代士人主张积极入世,我们该如何评价孟浩然的“隐逸”呢?“隐逸”有悠久的传统,一般地说是消极出世,是士人理想破灭的无奈之举。但孟浩然的隐逸,除了为应试做准备外,本身也有积极入世的意义。这是一种姿态,一种方式。这种隐逸可以造成声誉,于进、于退都有利,跟求仕进的打算是不矛盾的。这种隐逸,心情幽雅,充满了幻想和期望,拓展:比较夜归鹿门歌和归嵩山作在意境上的异同。,同:意境优美恬淡,表达了对归隐的向往和闲适自得的心情。异:1、孟诗着墨轻淡,多用白描,比王诗更显淳朴;王诗“诗中有画”,色彩光泽更为丰富。2.、孟诗整个诗境显得平淡自然、优美 恬淡、脱尽尘世烟火。王诗意境充满变化:归山之始的悠然自得,归隐途中的黯淡凄凉,归到嵩山的恬静澹泊。,相同点:王孟的诗歌都表现出隐逸生活的恬淡。,不同点:孟诗中夹杂了尘世的喧嚣突出自己的超脱与潇洒,幻想和期望,王诗主要借助自然的景观,寄托归隐的悠然自得,决心归隐的冲淡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