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ppt

    • 资源ID:6076713       资源大小:1.94MB        全文页数:5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地资源学》第一章.ppt

    土地资源学授课人:黄珺嫦电话:E-mail:,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课件,土 地 资 源 学,教学安排,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课件,土 地 资 源 学,主要参考文献,1、王秋兵编著,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2、陈焕伟编著,土地资源调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8年,3、傅伯杰著,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4、倪绍祥编著,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5、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能力研究,石玉林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课件,土 地 资 源 学,主要参考文献,6、戴旭著,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出版社,1995年,7、四川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编,四川土地 利用现状调查技术手册,1992年,8、刘黎明编著,土地资源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9、陈百明编著,土地资源学概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年,10、朱德举编著,发展中的土地科学,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河南农业大学教学课件,土 地 资 源 学,第一章 绪论,第二、三章土地资源构成要素分析,第四章 土地类型、形成与发展,第五章 土地资源调查,第六章 土地资源评价,第七章 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第八章 土地可持续利用,第九章 土地资源退化与保护,第十章 土地资源开发与整治,第十一、十二章 土地资源概况,第十三章 中国土地资源分区,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属性分析、调查与评价,土地资源的功能、开发、持续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情况介绍,第一章 绪论,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1.1.1 土地科学概念,土地科学是以土地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以土地类型、质量、数量、空间分布和供求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土地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土地利用与保护,土地整治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它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是如何持续利用土地。,1.1.2 土地科学的属性与研究内容,土地科学具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双重属性。土地资源类型、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的相互联系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土地功能与作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用途转化的机理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土地制度、土地政策、土地法律、土地行政等内容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土地关系。,第一章 绪论,1.1.3 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大多数人把土地科学学科体系分为二级,土地资源学为二级学科。,土地科学,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土地管理学土地法学土地信息学其他,9,第一章 绪论,土 地 资 源 学,1.1.4 土地科学的发展,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LAND,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早期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2)建国以来,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第一阶段,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吸收前苏联的一 些研究成果,发展了土地类型学,从土地类型的 角度对我国各自然分区的内部特征进行剖析,并 且在1959年完成全国自然区划。,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第二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中期,吸收了欧、美、澳等国的思想,完成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和 1:100万土地类型图等的编制工作,进行了城市 土地、林地、天然草地等的评价分析,土地综合 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体系逐步形成。,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第三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80年代中期至今,土地研究结合国土整治与 规划、区域规划、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与土地利用 规划、开发区建设、土地使用制度研究、城市规 划等实际工作进行。,14,(3)、我国土地科学的近期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我国土地科学的发展,(1)土地评价研究;(2)土地资源调查研究;(3)土地资源生产能力与人口承载量研究;(4)土地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研究;(5)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研究;(6)土地资源的保护与治理研究;(7)土地规划研究;(8)土地资产评估研究;(9)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研究;(10)土地管理研究(特别是在土地产权方面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土地分类与土地评价研究向前推进一步,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15,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前苏联,2、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16,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德国,17,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英国,18,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澳大利亚,19,国外土地科学的发展,土 地 资 源 学,加拿大,20,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1)萌芽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综上所述,可将国内外土地科学的发展综合分为三个阶段:,3、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21,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2)第二阶段,22,国内外土地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土 地 资 源 学,(3)第三阶段,23,概括与总结,土 地 资 源 学,土地科学是关于土地知识的学科体系,是以土地为研究客体的一系列相关学科的集合体,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交叉学科。依据研究内容划分为四个分支学科,即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土地利用学和土地管理学。,4、概括与总结,24,概括与总结,土 地 资 源 学,(1)各分支学科间相互关系,土地资源学、土地经济学是土地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土地利用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土地利用是目的,是为了持续发展生产并持续获取需要的各类产品;土地管理是国家为达到土地利用目标而采取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的手段,25,1.1 土地科学进展与展望(续),土 地 资 源 学,1.1.5 土地科学展望,土地退化与恢复机理,水土保持研究、荒漠化土地的防治研究、盐碱化治理研究等方面,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土地资源持续利用评价指标包括土地利用效果评价、土地使用制度评价、土地管理效益评价等几方面。传统评价指标只重社会经济产值和增长速度,而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这一评价指标内容也正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建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26,土 地 资 源 学,土地科学展望,土地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资产化管理的研究以及关于农村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等方面的内容,将成为今后的重点研究对象。,加强土地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研究,土地利用规模研究,对影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因素,土地经营规模向适度规模转化的途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相关政策等方面进行研究。,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完善土地资源的研究手段,建立起全国统一的集成GIS与RS的土地管理与决策支持系统,建立国土资源数据库和监测预报模型。,27,第一章 绪论,土 地 资 源 学,1.2 土地资源学的概述,1.2.1 土地资源学的研究对象,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地球陆地表面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及人类活动所组成的一个复杂的自然经济综合体,其性质随时间不断变化。,28,土地的概念,土 地 资 源 学,a)人类对土地的认识和理解经历了三个阶段:早期,人们仅认为人与土地是一种依存关系;随后,人们扩大了对土地的自然、技术和人文特性等方面的认识,认为“土地是指大自然为了帮助人类,在陆地、海洋上,空气、光和热所赠与的物质和力量。近几十年来,伴随着土地经济学、地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建立和发展,人们又认为土地是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经济综合体。,29,土地的概念,土 地 资 源 学,FAO土地评价纲要(1976):土地包括影响土地用途潜力的所有自然环境如气候、地貌、土壤、植被和水文以及人类过去、现在的活动结果。,土地(朱德举,2001)地球上一定范围内由气候、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的结果所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b)土地概念表述上的差异:,土地与土壤:土壤: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是在气候、母质、生物、地形和成土年龄等诸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土壤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土地与国土:国土:归某一个国家管辖的地球上的某一部分空间,即受一国主权管辖的地域空间。国土比土地更广泛。,31,土地的概念,土地是自然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土地是一个垂直系统;土地的性质和功能取决于各自然要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生存条件,具有社会经济属性。,32,2、土地资源的概念,土地资源指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利用的全部土地,或指当前和可预见的将来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全部土地。,土地资源是最宝贵的自然资源和最基本的生产资源。,按现实的及可能的经济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2007年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6个二级类。其中一级类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34,土地资源学的概述,土地与土地资源的关系,土地的属性,资源属性资产属性生态属性工程属性社会属性权属属性,整体性、生产性、面积的有限性、位置的固定性和区域差异性、时间变化性、土地资源的再生性和非再生性、多用途性,供给的稀缺性、位置的固定性、个体的异质性、使用的永久性和增值性、土地价格和价值的二重性、流通的特殊性,支撑、养育、净化,以土地为基础的各项工程建设,人地关系、人人关系、土地制度,数量、质量、权籍,36,1.2.3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世界各大陆共有土地130多亿公顷,我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0.777公顷(11.65亩),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 0.106公顷(1.59亩),不足世界人均数的43%。,各国土地面积占世界的比例,土地资源学的概述,(1)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如人均占有量小等);,37,我国人均耕地与世界主要国家比较,四川人均耕地1.16亩(0.77公顷)(2000年底),土地资源学的概述,38,1999年全国各区域人均土地、人均耕地比较,土地资源学的概述,39,我国各省(区、市)人均耕地差异较大(1996年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资源学的概述,40,1999年全国各区域耕地面积比较,土地资源学的概述,41,(2)土地类型多,土地利用差异明显;,全国东、中、西部土地利用结构统计,土地资源学的概述,42,(4)后备土地资源少,特别是耕地的后备资源不足;,(5)水土资源分布不均衡,1999年全国各区域耕地面积比较,土地资源学的概述,43,我国中西部地区土地、耕地和坡耕地情况,土地资源学的概述,44,土地资源学的概述,1.2.5 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1、土地资源学的概念,土地资源学是以土地资源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为基础,研究土地资源的分类、数量与质量性质及其时空变异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综合了气象学、土壤学、技术科学等学科的有关知识;其次,它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土地资源学是资源科学和土地科学的重要分支科目,它是研究土地资源的类型与特征、数量与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开发与利用、治理与改造、保护与管理等诸问题的一门综合学科。,45,20世纪30年代是土地、土地类型、土地评价等概念体系逐渐形成和土地资源学产生和孕育时期,20世纪40-70年代,是土地资源形成和发展的时期,20世纪70年代后,土地资源学发展的新时期,土地资源研究进入了一个综合化、系统工程化研究阶段,1、国外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土地资源学的概述,1.2.6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2、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20世纪50年代,在自然区域基础上我国开始土地类型研究;50年代末到70年代,开始区域土地类型调查与制图研究,70年代后期进行大比例尺土地类型调查,同时进行区域土地类型结构及其分异规律研究。,47,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土地评价方面,48,中国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特点,土地利用规划方面,49,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及趋势,3 土地资源学的发展前景,(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耕地保护、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土地复垦、土地整理、全国土地资源利用监测、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提高(2)土地资源学理论研究急需加强。(3)加强新技术手段的研究应用,促进土地资源学的发展。,50,1.3 土地资源学课程的作用,1、教给认识和研究土地资源的重要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的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2、教给认识和研究土地资源的重要方法,培养综合应用的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3、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专业技能,这门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课,通过理论讲授和大量的实(践)习环节,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目的。,

    注意事项

    本文(《土地资源学》第一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