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游艺民俗.ppt
民间游艺娱乐,你小时候玩过什么游艺?请回忆一下。你能列出家乡的多少种民间游艺活动?,一、游艺民俗概述1.乌丙安认为:凡是民间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不论是口头语言表演的,还是动作表演的,或用综合艺术手段表演的活动,都是游艺民俗,游戏、竟技也不例外。2.一定区域内流传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并且世代相传的,含有竞技特征但排除在正式比赛项目之外的能够带来充分娱乐效果的游艺活动。,二、民间游艺娱乐的起源,1.起源于宗教。“龙舞”常与“求雨”相联系。2.起源于巫术。上刀山,爬刀梯。3.起源于劳动。投掷,射箭,骑马。4.起源于兵事。相扑,击鞠,围棋,风筝。,三、传统民间游艺的特性,1、阶层性2、地域性3、民族性4、称谓的儿化5、喜庆性6、自发传承性,四、民间游艺娱乐的功能,(一)教育少年儿童 1.智能的培养:拉大锯,拍手歌,猜拳 2.体能的锻炼:拔河,跳皮筋 3.人格的塑造:荡秋千,捉迷藏(二)调剂大众生活:下棋(三)增强群体意识,培养集体精神:内蒙古那达慕,西北花儿会,游戏功能,孔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婴儿相与戏也,以尘(土)为饭,以涂(泥)为羹,以木为(肉块)”,类似今天“过家家”游戏。礼记学记中写道:“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王守仁:“大抵儿童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一)少年儿童游戏(二)成人游戏(三)社火杂艺,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一)少年儿童游戏1.捉迷藏 元伊世珍在琅嬛()记卷中引用致虚阁杂俎记载唐明皇和杨贵妃玩此游戏的场景:“明皇与玉真恒于月下以锦帕裹目,在方丈之间相互捉戏。玉真捉上每易,而玉真轻捷,上每失之,宫人抚掌大笑。一夕,玉真于袖上多结流苏、香囊与上戏,上屡捉屡失,玉真故与香囊惹之,上得香囊无数,已而,笑曰:我比贵妃更胜也。”,捉迷藏,捉迷藏民间儿童集体游戏。先由数人手拿手的围成一个圆圈,其中一人用手帕包住双眼,游戏开始后,蒙住双眼的顺着声扑捉,如捉住即胜,可换另一个人再捉。,(一)少年儿童游戏2.踢毽子,踢毽子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籍中,毽子也写作键子、箭子、燕子,或蹀。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踢毽子起源于什么时候呢?传说,黄帝时代就有毽子了,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考证,踢毽子大约起源于汉代,在考古发现的汉砖上,就有踢毽子的画面。到了唐宋时期,踢毽子非常盛行,踢的花样也很多,集市上还有制作出售毽子的店铺。,古称“跳百索”。早在明代已流行。沈榜宛署杂记载;“以长绳丈许,两儿对牵,飞摆不定,令难凝视,若百索然,其实一索也。群儿乘其动时轮跳其上,以能过者为胜,否或为索所绊,听掌绳者以击之为罪,名曰;跳百绳。清代仍流行,并传承至今。其跳法有一人自抛绳自跳,记数论胜负。亦有两人抛绳一人跳。或单脚跳、双脚跳。还有两人用两根绳交叉而抛,一人在中间用双脚跳等。,(一)少年儿童游戏 3.跳神,跳绳,(一)少年儿童游戏 4.抽陀螺http:/,非常悠久的活动。有资料说,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中,就发现有木质的陀螺和陶土制造的陀螺。在宋代名画家苏汉臣的遗世之作婴戏图中,也在图中画有陀螺。“陀螺”这个名称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书中说:“陀螺者,绕以鞭之绳卓于地,急掣ch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住。”刘侗并赋有杨柳活一诗。“杨柳活,杨柳多。小孩小女闲不过,丝线结鞭鞭陀螺。鞭陀螺,陀螺起。陀螺起,鞭不已”,(一)少年儿童游戏 5.抖空竹http:/,明代帝京景物略“春场”中有童谣“杨柳儿青,放空钟”,证明此游戏在中国已有较久的历史。普通空 竹分单轴和双轴两种。轴内是空的,每个轴上有孔四、五个不等,孔内用木片作笛以利发声。连着轴有一个圆柱状的把,把的中段稍细。空竹除木制、竹制外,亦有用茶壶盖等器皿作代替物的。把空竹悬于系在两根小棍顶端的细绳上,玩者两手各持一棍来回拉动,便可产生旋转并随速度加快发出嗡嗡的响声。,弹弓,(一)少年儿童游戏 6.打弹弓,打弹弓是男童们喜爱的一项游戏。弹弓的制作,截取“丫”形树枝或用硬铁条折成“丫”形,两角顶端系以皮条,皮条中部截断,再系以薄皮制作的小兜。搓泥为丸,置小兜之中,或打鸟或射铜钱,以为嬉戏。,7.老鹰捉小鸡,由数人组成,首先由一人自称老鹰,其余人排成纵队最前面的人伸开双手挡住老鹰,第二人双手捏住前面一人的腰带,后面依次的串起来,然后由老鹰来抓最后的那人,玩时忽前忽后,时左时右,直至抓住最后的一个为胜。,(一)少年儿童游戏,(一)少年儿童游戏 8.掩雀,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三味书屋,(一)少年儿童游戏 9.捉虫,捉虫子,丢沙包,(一)少年儿童游戏 10.抓子儿http:/,关中东部叫“抓子儿”“抓石子”或“抓核儿”,玩的是小石子或桃核。抓羊拐是西安的叫法,因为羊拐是羊脊椎上的骨头。抓羊拐在关中西部一带叫“抓羊儿”,玩的是一些又圆又滑的小石头。叫法有别,玩法大同小异。,(一)少年儿童游戏 11.翻花,翻花绳在中国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称法,如线翻花、翻花鼓、挑绷绷、解股等等。清朝蒲松龄在聊斋志异梅女中就有这方面的描写。封云亭与梅女因长夜难遣,聊为交线之戏。此处所指的交线就是翻花。二人“促膝戟指,翻变久良”,“愈出愈幻,不穷于术。封笑曰此闺房之绝技也”。翻花绳使用的工具很简便,只需三尺左右线绳一根,打结,呈环状。可一人玩,也可二人玩。借助双手,通过勾线翻动,可挑翻成各种图案,如:动物、植物及各种生活用品等。动静结合,维妙维肖,妙趣横生。,(一)少年儿童游戏 12.捉中指,由两个人玩,一人先将右手的五个手指并拢,不让对方看见,而以左手握紧右手,使左手在大拇指和食指之中形成一个“圆窝”,五个手指,半隐半露于圆窝中,让对方猜中指并捉住它。,(一)少年儿童游戏 13.拍手,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坐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小孩来搬砖。你拍四,我拍四,四个小孩写大字。你拍五,我拍五,五个小孩敲锣鼓。你拍六,我拍六,六个小孩拣豆豆。你拍七,我拍七,七个小孩穿新衣。你拍八,我拍八,八个小孩吃西瓜。你拍九,我拍九,九个小孩齐步走。你拍十,我拍十,十个小孩在学习。,(一)少年儿童游戏 14.吹雨水泡,类似如今小孩玩的吹肥皂泡,只不过是在连阴天时用雨水加松香调成的液体,玩时用竹片做成圆圈沾着雨水向空中撒去,在阳光下五颜六色甚至是美丽。,跳橡皮筋,http:/,折纸,折纸民间儿童游戏之一,为了适应儿童爱好摹仿的特点,启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性,常用纸折成各种器具和动物的形状,如帆船、衣裤、帽子、和飞禽等。,折纸飞机,剪纸,剪纸古称“剪彩”,起源甚早,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等古藉均有剪纸的记叙。从用途上剪纸可分为窗花、墙花、门笺、顶棚花、灯笼花、喜庆花、衣饰绣样等。,竹蜻蜓,竹蜻蜓 只要有一片薄薄的竹篾,一根细细的把柄,用力一旋,它就会飞起来。这就是竹蜻蜓。竹蜻蜓的出现,或说始于晋朝,或说始于明朝。它的原理与桨和橹有关,而桨和橹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历史。它后来传入欧洲,对现代直升机的诞生产生了启迪作用。现代直升飞机的概念,最早要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竹蜻蜓。,滚铁环http:/,滚小球,摸瞎子,木头人,拍皮球,拍纸片,骑大马,走长凳,跳房子,捏泥巴,玩积木,手影,钓鱼,放小船,堆雪人,画画,打弹子,跳马,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二)成人游戏 1.摔交http:/通常为徒手相搏。现代摔跤运动尚沿用角力之名。如:古典式角力;自由式角力。礼记月令:“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城南门有窣堵波,是太子与诸释角力掷象之处。”;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自主公即位,因无知向在宫中,与主公角力,无知足勾主公仆地,主公不悦。”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六:“习武合欢,有所谓塞宴四事者一曰布库,相扑为戏也。徒手搏击,分曹角力,伺隙蹈瑕,不专恃匹夫之勇。”艾青献给乡村的诗:“它是村童们的竞技场,角力和摔跤的地方。”,(二)成人游戏 2.拔河,拔河起源于中国,古代称为“牵钩”,中国唐代封演封氏闻见记,春秋时期的楚国一带,军中已经出现拔河运动,用来训练士兵称为“牵钩”。书云:“拔河古谓之牵钩,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相传楚将伐吴,以为教战”。唐代起初的拔河活动以拉扯竹索为主,到了隋唐时期已将竹索改为大绳,绳长约50丈(即167米),两头还分系小绳索数百条。在古代拔河时一边还要敲着大鼓,以壮士气。唐玄宗曾多次观看拔河比赛,拔河者多至千余人,呼声振天,中外观众,无不震骇。,秋千制作简单,便于人们娱乐,又带几分惊险和刺激,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尤其是受到朝鲜族妇女的喜爱。朝鲜族妇女荡秋千的场面常常令人叹为观止。朝鲜族秋千被认为是最能展现朝鲜族女性美的体育项目之一。,(二)成人游戏 3.荡秋千,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春秋时期传入中原地区,因其设备简单,容易学习,故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快在各地流行起来。汉代以后,秋千逐渐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进行的民间体育活动并流传至今。,荡到最高时,秋千的绳几乎与地面平行,惊险万分,而且站在踏板上的姑娘们裙袂飘飘,宛如仙女下凡。,风筝亦称“纸鸢”、“风禽”等,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相传春秋时公输般作木鸢以观宋城。据传五代汉李邺,于营中作纸鸢,引线乘风而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筒,使风竹中如筝鸣,故称“风筝”。唐代起风筝成为一种娱乐工具,但只限于皇宫和贵族府第。北宋后流传于民间。,斗蟋蟀,促织http:/2.30分-8 11.30-17.45,斗鸡,1、按斗鸡之事,始于春秋时之季郈,至战国而齐俗最盛。2、先秦时代的斗鸡游戏不仅在王府和贵族家中十分盛行,即使在民间也蔚成风气。3、唐时斗鸡之戏,最盛于上巳之辰。到了唐代,斗鸡开 始成为清明、寒食节中一项重要的风俗活动。鸡戏,即斗鸡,是开元、天宝年间风靡朝野的游戏之一。4、斗鸡,古老的民间娱乐活动。南宋时已将斗鸡作为一 种旅游设施安置在园林中。5、清代民间斗鸡活动在全国都可看到。,下棋,九连环是一种流传于山西民间的智力玩具。它用九个圆环相连成串,以解开为胜。据明代杨慎丹铅总录记载,曾以玉石为材料制成两个互贯的圆环,“两环互相贯为一,得其关捩,解之为二,又合而为一”。后来,以铜或铁代替玉石,成为妇女儿童的玩具。清代,红楼梦中也有九连环的记载。周邦彦也留下关于九连环的名句“纵妙手、能解连环。”,九 连 环,九连环,鲁 班 锁,传说春秋时鲁国工匠鲁班为了测试儿子是否聪明,用6根木条制作一件可拼可拆的玩具,叫儿子拆开,儿子忙碌了一夜,终于拆开了,这种玩具后人就称作鲁班锁。,华容道,华容道,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它与七巧板、九连环等中国传统益智玩具还有个代名词叫作“中国的难题”。,华容道与三国,游戏就是依照“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这一故事情节,通过移动各个棋子,帮助曹操从初始位置移到棋盘最下方中部,从出口逃走。,中国七巧板http:/12.45,“七巧图”、“智慧板”,由唐代演变而来,原为文人中玩的一种室内游戏。后流传到民间,逐渐演变为拼图板玩具,即用正方形薄板、三夹板或硬板纸,分截为七块,稍加剪裁即成。玩法将七块板拆开,拼凑成七块图形。如人物动态、动物植物形象、住房建筑、山亭楼阁、船轿车马、花卉鸟虫、太空星象以及各种几何图形。可一个人玩,亦可几个人进行各种比赛。由于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提高人的想象和判断能力。,助兴游戏多用于节日聚会和饮宴,如行酒令、猜拳等。土族猜拳时晚辈以左手掌平托右肘,右手出拳,以示尊敬对方长辈;赫哲族的插草球,每逢喜庆节日,赫哲族青年就聚在一起,玩插球游戏。参加这种游戏的人数不限,可多可少。参加游戏者分成甲乙两个组,人数相当,每个队选出一个指挥。凡是参加游戏的人,每人手拿一支扎枪,一声号令,游戏开始,先由甲方一人将如同碗大的草球抛向空中,待草球从空落下来的时候,全体参加者一齐向前叉草球,哪个组插中,哪个组得分。然后再由乙方一人抛草球。经过多次反复,分数逐渐拉开,得分多的组就胜利了。,各类博戏,是赌赛输赢的游戏,早在战国时就有了“六博”,以后又发展出骨牌、掷骰子、叶子戏等赌博形式。叶子戏即纸制赌牌早在唐代中期已风行,有不同类型,明清以后,叶子戏发展为一百零八张,经梁山好汉命名。以后又以象棋子为赌具的,又创制了竹块刻成的“麻将”等赌具,形形色色,玩法不一。古代博戏往往与动物斗赛结合,如斗鸡、斗鹌鹑、赛马之类,以赌输赢。赌博性游戏有竞赛、娱乐的一面,同时又有极大的危害。对这一类民俗行为应当有所禁止,有所引导。,骑马打仗游戏,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竹马”,指的是当时儿童们经常玩耍的一种骑竹马游戏,也指儿时结下的友情。,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三)社火杂艺 1.骑竹马,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三)社火杂艺 2.踩高跷,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民间有一种传说,说是以滑稽著称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晏婴,一次出使邻国,邻国国都要笑他身材矮小,他就装一双木腿,顿时高大起来,弄得那国君臣啼笑皆非。他又借题发挥,把外国君臣挖苦一顿,使得他们还狼狈。据此,踩高跷活动由此流传民间。另有一种传说,是把踩高跷与同贪官污吏作斗争联系在一起。从前,有座县城叫两金城,城里和城外的人民非常友好,每年春节都联合办社火,互祝生意兴隆,五谷丰登。不料来个贪官,把这看作是一个发财的机会,就说,凡是进出城办社火,每人都要要交三钱银。人们不交,他就关城门,挂吊桥。但仍难不住聪明的人,他们就踩着高跷。翻越城墙、过护城河,继续欢度春节,乐在其中。,五、传统民间游戏分类(三)社火杂艺 3.跑旱船 4.霸王鞭 5.狮子舞 6.太平鼓 7.扭秧歌 8.舞龙灯 9.猴戏 10.木偶戏 11.皮影戏,六、少数民族游艺民俗,跳板作为一种体育竞技游戏,流行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及全国其他朝鲜族聚居地方。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普遍喜爱的游戏之一,历史悠久,一般在元宵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节庆日子举行。,跳板历史悠久。朝鲜族民间有句俗话说:姑娘时不跳跳板,出嫁后就会难产。因此,跳板运动很受重视与喜爱。关于朝鲜族跳板的由来,还有一段浪漫的传说:传说古代朝鲜妇女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整天门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不准出大门,为了看看院外的世界,她们只好在院内墙根处支起跳板腾空跃身,偷看院外的风光。还有一种说法是,古时有两个男子无辜被囚,他们各自的妻子为了能看到高墙内牢狱中的丈夫,便想出利用跳板将人抛向空中来看自己的丈夫。这种传说表现了人们反封建、争自由的美好愿望。,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喇嘛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那达慕大会http:/,那达慕大会,蒙古三艺,摔跤赛马射箭,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中央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英勇的哈萨克族人有一种传统的马上游戏叼羊。据说,这种游戏最早是从阿尔泰一带发展起来的。叼羊,不仅是哈萨克族牧民所进行的一项扣人心弦的马上游戏,而且是一种力量和勇气的较量,马术和骑术的比赛。一般都在节日期间举行。叼羊这天,广大牧民,不论男女老少,都穿着节日的盛装,喜气洋洋地来到指定地点,习惯而自觉地站成一个大圈,进行围观。哈萨塔吉克叼羊克族叼羊,用的是山羊,两岁左右,割去头、蹄、紧扎食道,有的还放在水中浸泡或往羊肚里灌水。这样比较坚韧,不易扯烂。叼羊的形式是很多的,但最主要的有这样三种:一种是两叼羊人叼,一人抓住羊的一端,拚命争夺,谁夺到羊,谁就为胜。二是分组叼,在旧社会里一个部落为一组,部落与部落之间进行争夺,获胜者为部落的光荣。三是集体叼,一只羊被主持者扔在地上,谁叼到手不被别人抢去,而且又把这只羊能扔到某一家的毡厉,谁就是胜利者。,叼羊,“姑娘追”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的一种马上体育游戏,也是青年男女相互表白爱情的一种别致的方式。活动一开始,一对对未婚青年男女向指定地点并辔慢行,去时,小伙子可向姑娘任意笑谑或求爱,姑娘只能默默倾听,不能生气;返程时,小伙了必须策马急驰,姑娘则在后挥鞭追。姑娘若追上小伙子可任意鞭打,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情,则会鞭下留情,场面热烈,妙趣横生。,姑娘追,雪中的姑娘追,羌族 推杆每年秋收后或节假日举行,男女均可参加。取一根约3米长、小碗口粗的木杆,一人紧握一端,两腿夹骑其上,作为攻方;另一人 紧握另一端,用力猛推,作为攻方。比赛时,要求木杆保持平衡,严禁抬高或偏摆。在裁判人拍五下巴掌的时间内,攻方若能将木杆推过规定界线结即为胜。,彝族,彝族 每逢年节和喜庆场合,邻近村寨的人们都要联合进行摔跤比赛,场面十分热闹。按习俗,获胜的摔跤手将成为姑娘们的偶像,优先赢得姑娘的爱情。,香港 澳门游艺民俗,香港端午节赛龙舟,香港赛马源于英国,赛事主要为平地赛,但双鱼河乡村曾举行跨栏骑术活动。赛马本身是体育活动,而香港的赛马,则变为各阶层人士普遍参与的大众博彩和娱乐活动。199091年度马季总投注额达472亿港元,平均每个人投注8300元。政府税收59亿元。,香港沙田跑马 场,香港沙田跑马场,澳门自20世纪以来,就逐渐成为世界文明的赌城,有东方“蒙地卡罗”之称。最著名的赌场有葡京娱乐场,水上皇宫和赛马车场。,澳门葡京娱乐场。虎屋,新葡京酒店,新葡京赌场,水上皇宫,台湾游艺民俗,移民游艺民俗高山族游艺民俗,傀儡戏,又称加礼戏。即木偶戏,明末从福建传入台湾。以悬线牵动木偶进行表演。,傀儡戏,竿球 高山族语叫做“卡不隆”球。住在台东的南太武山的排湾人,每隔五年就要隆重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祭祖典礼,这也是全族人祈求丰收的一次盛会。在庆祝“五年节”的盛大活动中,各乡村都要组织一个队伍参加一场舞竹抛球的表演活动,这是排湾人的独特的体育表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