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ppt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南怀瑾,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选编自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大学微言、历史的经验等著作,书中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遭遇和事业成败的关系,他认为:人生、事业的成败皆在于自己,不要用外来因素掩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多从自身找原因,从而让人生更圆满,事业更上一层楼。,南怀瑾简介,南怀瑾一九一八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一个世代书香之家,抗日战争时期投笔从戎。后赴台湾,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又远赴美国、欧洲等地,考察讲学。门生弟子遍天下。南怀瑾长期精研国学,读书数十万卷,于儒、释、道、佛皆有精深造诣,兼通诸子百家、诗词歌赋、天文历法、医学养生诸学,对西方文化亦有深刻理解,学贯中西,著作等身,堪称一代宗师,在中西文化界享有巨大声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度有缘人),第一章,由成败看人性,许多人都感叹我们当下的社会太重现实。其实,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人活在世间,就要生存;渐渐地、不知不觉的就会重视现实。感叹别人太现实的我们,老实讲,又何时超越过现实?充其量只是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程度不同而已。但不可否认,社会上有极少数的人,他们不怎么重视现实,活着的目的是为了别人更好地活着,为了崇高的理想而努力,因此,也就受到人们一种超越的崇敬。试想一下,如果毛泽东年轻的时候老想着买房子、结婚、买车、存钱让自己孩子以后出国留学,他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吗?他带的了团队吗?会有人追随他吗?(人与人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有些人就是靠理想活着。一把尺子量所有人,难免想不通。)太现实的人和特有理想的人在社会上毕竟是少数,(基本规律)大多数人是既现实又有理想,所以这个群体的人的特征是:挣扎、痛苦、健忘。没有人想一直处在这个状态,怎么办?李嘉诚有句话或许能提供借鉴:建立自我,追求无我。,韩信的故事 韩信没得志以前,不但要忍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而且饥饿时,想吃一口饭都不容易,没有人理他,只有一个不知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怜他的遭遇,把自己带出的饭包施舍给他,让他吃了一餐饱饭。后来,韩信功成名遂,当了三齐王回到故乡时,不但没有报复那个叫他爬在裤裆下的无赖少年,反而鼓励他、感谢他。(人与人的差别)同时,他又寻访那个施舍他饭包的老太太,但始终没找到。于是韩信只好把千两黄金,投在当年那个老太太洗衣服的那条河里,表达他无限的谢意。(?)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韩信以千金投河,感谢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从韩信身上,我们总结人一生事业成功的主要条件:含垢忍辱 受恩必报 受辱不怨,苏秦的故事:苏秦相传为鬼谷子的徒弟,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张仪同出自鬼谷子门下,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提倡合纵(联合其他国家对付秦国)。苏秦从鬼谷子学成之后,出游数载,一无所成,搞得“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感叹说:“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闭室不出,出其书遍观之。苏秦苦读太公阴符经之时,每逢困乏欲睡,便用锥自刺其股。这就是成语“悬梁刺股”中之“刺股”的由来。学成之后,他改变策略,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身任六国宰相。衣锦还乡时,他的父母“郊迎三十里”,他的嫂子“匍匐蛇行”,跪在地上都不敢抬头看他。苏秦见了这种情景,笑着对他嫂子说“何前倨而后恭也?”他的嫂子回答:“见季子位高多金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人际关系,古今一理,看透了,坦然接受,人就活得比较舒服。,苏秦曾说:假如我当年自己手里有靠洛阳城郊的好水田两百亩,那我宁可在家里享受田园之乐,在农村里做一个小小的富家翁,享享福,谁又愿意出去奔走四方呢!不过,苏秦真要有那种好的家庭环境,会不会有后来执掌六国的辅相打印呢?人生的祸福都很难说。如果从道德果报的观点来看,“福祸无门,唯人自召。”如果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便符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的至理名言。,能成就大业的齐桓公的性格,齐桓公自称有三大毛病:好饮、好色、好打猎,挺耽误事,还可以当一国之领导人吗?管仲答: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答案:胸怀潇洒,豪爽不自欺,敢于自我检讨,说自己的坏处,就具备了成大事的性格,所以,管仲使齐桓公在当时的历史上,做到了有名的大事。“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四十多年之久。,第二章 由死亡看人性,当项羽与刘邦争天下时,以项羽那种力拔山兮的气概,而季布却仍然在楚国以勇武而显名于天下,每次战役中,带领部队作先锋,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多次冲入敌阵,夺下对方的军旗,斩了对方的将领,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的壮士。可是等到后来项羽失败了,刘邦下令要抓季布来杀掉,他却又甘心到朱家当奴隶,做苦工,偷偷摸摸过日子,而不自杀。从这个观点看,季布又多么下贱,一点壮志都没有。其实,季布这样做法并不是自甘堕落,他是由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只是倒霉找错了老板,心有不甘。所以当项羽失败了愿意受辱,并不以为耻,因为还要等机会,发展自己的长处,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所以他最后成为汉代的名将。季布的经历能给我们什么启发:人活一世,即使才华出众,也难免有时运不济的时候,在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战略定力,有定力才能坚忍不拔、宠辱不惊,没有定力,摆脱不了碌碌无为、庸俗的命运。,岳飞的故事:对人的评价我们常说盖棺论定,但在人生经验中,有许多人,许多事,盖棺仍不足以论定。有许多人硬是把冤枉带到棺材里去。岳飞所处的是一个动乱的时代,他要北伐,完全对,所以岳飞的人品行为是没问题的,但结果还是蒙冤死了。为什么?岳飞当时北伐提出的口号是:“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二圣是宋高宗的父亲和哥哥,他当时的口号,就是一定要打,把太上皇、皇兄两个人请回来。他这话说的也对,但二圣回来,宋高宗怎么办?所以秦桧要杀岳飞,不过是拍高宗的马屁。因为高宗自己的意思,认为岳飞真可爱,打尽管打,迎回二圣来,教我这个现任的皇帝怎么办呢?而这个话,高宗又无法告诉岳飞,所以岳飞的死,就在他自己不能做到“危行言逊”。岳飞的死对当下的我们有什么启发:有些时候,把话说对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事情做错了有时候可以再重新做,话说错了,就比较麻烦,所以,有些时候,难得糊涂。,第三章 由处事看人性,.,宗悫,刘宋时代人。当他还没得志的时候,他的同乡庾业,有财、有权、有势,阔气的很,宴请客人的时候,总是几十道菜,而招待宗悫,则给他吃杂粮煮的饭,而宗悫还是照样吃饭。后来宗悫为豫州太守,相当于方面诸侯,军权、政权、司法权、生杀之权集于一身,而他请庾业做秘书长,绝没有因为当年庾业那样看不起自己而记仇,这就是他的度量。一个人,个性中的气度很重要。气度不同,看事情的高度就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样。而人与人之间相处,气度大的人过得比较快活。,涉世深浅 菜根谭说:“涉世浅,点染亦浅,历事深,机械亦深。”初进入社会,人生的经验比较浅一点,有时候年龄大一点,见识体验多,是可贵,但是从另一个观点来看,年龄越大,麻烦越大。有些人变得沉默寡言,看起来似乎很沉着,但实际上却是机械更深。因为有话不敢说,说对得罪人,说不对也得罪人。譬如武则天时代的宰相杨再思,做了宰相之后,反而变得“躬慎畏忌,未尝忤物。”别人问他:“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他说:“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身。”虽然这是一千年以前的事了,但人性,古今一理。少说,不说,在很多情况下,仍不失为上策。,清朝的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性格中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就更难了。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心里舒服就好。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有些事,糊涂些好。,善于易者不卜 一个人真懂得易经以后便不算卦了,一件事情一动,就知道它的法则,就没有什么可算的了,得失成败,自己心里就应该有数了。另一观念,即使能够未卜先知,亦并不好,“察见渊鱼者不祥”,做人的道理也是这样。不要太精明,人与人之间,有时自己受受气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察见渊鱼者不祥”,连深渊水底的鱼有多少条、在怎么动也看得清楚,不要自以为很精明,实际上很不吉利。人性本来就复杂,很多事,黑白之间的界限并不清楚,更多的是灰度地带。像新闻上报道的一些医生,一方面大收红包,一方面又十分敬业、累倒在手术台上。要想看到事情的真正面目,就要接受灰度地带,痞子、强盗、妓女也是人类社会永远不会消失的组成部分,非黑即白只存在于教科书中。,第四章 由进退看人性,进退之间:一个精明的皇帝下面的大臣是很难做的。假如一个大臣,做得很好,上上下下都拥护他,皇帝只要问他一句:“意欲何为?”这大臣就受不了。包拯是历史上有名的忠臣,有一次包拯建议宋仁宗册立太子,宋仁宗很不高兴的反问一句,“你看我哪一个儿子最好?”意思是你姓包的希望我早死,你好把我儿子中跟你交情好的一个捧上来,你包某人的官做得再大一点,是不是?包拯懂了皇帝这句话的含义,立即跪下来对皇帝说,我做臣子的已经六十几岁了,也没有儿子,册立太子的建议,不是为我自己,全是为了朝廷,宋仁宗这才笑了。进退、成败、得失、荣辱,都在一念之间。,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