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课件.ppt
公共财政学,编写:常向东 制作:王 庆 包智勇,目 录,第一章 市场与政府 第二章 外部效应理论 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 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 第五章 公共支出,第六章 公共收入 第七章 税收原理 第八章 税收制度 第九章 公债 第十章 政府预算管理 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第一章 市场与政府内容提要:1、资源有效配置的评判标准是“帕累托效率”准则。2、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条件是社会边际效益等于社会成本。3、市场失灵是政府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4、财政主要应发挥三种职能: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稳定经济职能。,第一节 资源配置的效率一、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帕累托效率准则如果社会资源的配置已经达到如下状况:任何重新调整都不可能在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下,而使任何一人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资源配置的状况就是最佳的,也就是具有效率的。二、资源配置的效率的实现条件 帕累托效率的实现条件是MSBMSC,第二节 市场失灵与政府活动范围一、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 1、所有生产资源均为私人所有;2、所有的交易均在市场上发生,且每一个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购买者和销售者都可以享有充分的信息;5、资源可以充分流动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二、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市场失灵 市场缺陷(Market Defect),(一)市场失败(market failure),市场失败是指市场无效率,即市场不能自发的将资源配置到效率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部性2、公共产品3、竞争不完全4、信息不完全5、未来的不确定性,1、外部性(1)外部性的含义及分类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外部性对别人的福利构成两类影响:,正外部性,负外部性,指个别企业或者个人带给社会的收益大于其个别收益,即“收益外溢”。,个别企业或者个人带给社会的边际成本大于其直接成本,即“成本外溢”。,2、公共产品(1)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 效用不可分割(2)公共产品特征 受益非排他性 消费非竞争性,(3)公共产品供给市场失灵的原因1)公共产品是正外部性的典型物品;2)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无法形成成本补偿机制和价格机制;A.局部均衡模型中的需求曲线是虚拟的;B.搭便车问题;C.市场均衡定价方法无法形成成本补偿机制。,(二)市场缺陷(market defect),市场经济制度安排上本身存在的问题。市场经济是解决私人商品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安排,没有考虑到解决社会公平问题和经济增长问题。市场缺陷表现为:社会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三、政府活动范围 1、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2、矫正外部效应 3、阻止垄断4、纠正不合理偏好 5、生产和提供信息,第三节 财政职能一、资源配置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由政府介入或干预所产生的,它的特点和作用是通过本身的收支活动为政府供给公共物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的流向,弥补市场失灵和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效率状态。二、收入分配职能 所谓收入分配职能,是指公共部门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的各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三、稳定经济职能所谓稳定经济职能,是指公共部门通过运用各种政策手段,有意识地影响、调控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第二章 外部效应理论内容提要:1、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它与公共产品有密切联系。外部效应包括由生产或消费行为引起的负外部效应或正外部效应。2、纠正外部效应的目的是降低以至消除由它引起的效率损失。3、纠正外部效应是必需的。因为当一种物品或服务被生产或消费后带来负外部效应时,会引起它的生产、销售或消费的过量;反之,则会呈现出生产、销售或消费的不足。,第一节 外部效应的分类 一、外部效应的含义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亦即市场活动的外溢性。表现为资源配置的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成本外溢或负外部效应)或社会边际效益社会边际成本(效益外溢或正外部效应)。二、外部效应的分类 1、生产的外部正效应分为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2、生产的外部负效应 分为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和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3、消费的外部正效应 分为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4、消费的外部负效应 分为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和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第二节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一、正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 在存在正外部效应时,MPC MSC 当存在正外部性时,社会成本低于私人成本,社会效率产量(Qs)大于现实产量(Q p)。,MSC(边际社会成本),MPC(边际私人成本),MB(边际收益),图2-1,二、负外部效应的经济影响 在存在负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会呈现过多状态。MSC MPC 经济效率是在需求等于边 际社会成本之处达到最大,此时社会效率产量(Qs)小于现实产量(Q p)。无谓损失是面积 abc。,产量,Q,价格,P,Qs,MSC(边际社会成本),MPC(边际私人成本),c,b,a,MB(边际收益),Qp,图2-2,第三节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一、外部效应内在化的含义 外部效应内在化是指通过非市场性措施,使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成本或效益)得以被定价,并转化为私人部门经济活动主体的成本或效益。二、私人部门纠正外部效应的机制及其缺陷1、措施 一体化措施、明确界定并有效保护产权、社会制裁2、缺陷 公共产品问题排除成本很高、交易成本交易成本很高,三、政府纠正外部效应的措施1、罚款或矫正性税收,图2-3,2、矫正性财政补贴3、公共管制4、法律措施,图2-4,第三章 公共产品理论内容提要:1、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和私人产品而言的,纯公共产品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2、公共产品可依据其特征分为纯公共产品、拥挤性公共产品和价格排他性公共产品。3、纯公共产品的需求与纯私人产品的 需求有显著的不同。前者表现为垂直相加,原因在于每个消费者所面对的是同样数量的产品或服务,但他们所愿意支付的价格是不同的;后者表现为水平相加。,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一、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比较 1、公共产产品的含义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是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称之为私人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2、公共产品的特征 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收益的非排他性 二、判定公共产品的步骤及分类 首先,该产品的效用是否具有不可分割性。其次,该产品的消费是否具有非竞争性。最后,该产品的受益在技术上是否具有排他性。,第二节 纯公共产品 一、纯公共产品与纯私人产品的区别 1、特征不同2、纯公共产品的“分配成本”与“生产成本”不同二、纯公共产品的需求与纯私人产品的需求1、纯公共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EMB 2、纯私人产品的需求曲线为DEQD 三、纯公共产品的配置效率效率最大化的条件:MSBMSC,第三节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 一、自愿捐献与成本分担 在成员人数较少的社会中,通过自愿捐献和成本分担的合作方式,有可能使得社会上公共产品或服务的供给量达到最佳水平,以社区雇佣保安为例。二、林达尔均衡的条件与免费搭车者的出现1、林达尔均衡及其条件“林达尔均衡”:若每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所获得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的大小,来捐献自己应当分担的公共产品的资金费用,则公共产品的供给量可以达到具有效率的最佳水平。2、免费搭车者 所谓“免费搭车者”:指那些寻求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又得到效益的一类人的形象说法。免费搭车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有理性的选择,因此,只要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第四节 准公共产品 一、准公共产品的含义及分类 1、含义:准公共产品是指:非纯粹的公共产品又非纯粹的私人产品,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又具有私人产品的特性的一类特殊产品。2、分类:(1)拥挤性的公共产品(2)价格排他的公共产品 二、准公人产品的供给,第四章 公共选择理论内容提要:1、公共选择理论是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其基本特点是把经济交易和政治决策这两种人类行为的基本方面纳入单一的私人利益分析模式,运用经济学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之间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产品的决定表达意愿。2、所谓政治均衡是在一定规则下,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量以及相应的税收。,份额在人们之间分配所达成的协议。决定政治均衡状的因素主要是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益和成本的大小以及投票者获得有关信息的难易程度。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是当他(们)所承担的税收份额与该公共产品的边际效益恰好相等条件下政府所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水平)。在投票者最偏好的政治结果中,中间投票者意愿的公共产品数量则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3、由于人们的偏好结构有单峰形和多峰形,因而在多数规则下所得到的政治均衡有时不是唯一的。单峰偏好是在所有投票者的,偏好都呈单峰的条件下出现的,其结果是多数规则仍可保证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多峰偏好则意味着人们最理想的结果不止一个,因而在所有投票者中只要有一个人的偏好呈多峰形,多数规则下的投票结果便可能出现循环现象。4、互投赞成票是在投票者之间进行的投票交易。它常常发生在两个或以上提社同果交付投票者表决的情况下,其结果使本来在分别投票中肯定不能获得通过的提案却因互投赞成票而双双获得通过。投票交易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是双重性的。,5、参与公共选择的投票者,政治家(政党),官僚以及利益集团有着不同的行为特 点。投票者当确信通过投票能获得净效益并对投票结果能够产生影响时才乐于参加投票;政治家追求的目标是选票极大化,因而更多地设法符合中间投票者的意愿;政府机构的官僚以权力极大化为目标,并由此导致政府预算规模和公共产品供给量总是高于其最佳状态的水平;特殊利益集团通过对政府官员和投票者施加影响来左右公共选择的结果。,图4-1,第一节 投票规则 一、一致规则 所谓一致规则,是指在决定某公共产品的提供量时,全体当事人必须要一致同意投赞成票之后才能定案。因此,按照全体一致规则决定议案,就可以照顾每一个当事人的利益,达到帕累托最优。二、多数投票规则 一致规则很难实现,客观上就需要某些不要求一致规则的投票制度,如多数投票规则。在该规则下,只要一半以上的投票者赞成某一提案,就会获得通过。依据多数通过规则,只要全部投票者的偏好是单峰的,那么多数投票将选择中间投票人所偏好的那个产出水平,而不是其他产出水平(当然,如果投票人数为偶数,当两名中间投票人意见不一致时,这一规则是不成立的),这被称为“中间投票者定理”(median voter rule)。,三、投票悖论但如果投票人的偏好具备的是“多峰偏好”,那按照多数通过规则来决定社会偏好就会出现“投票悖论”。四、阿罗不可能定理 不管是一致规则,还是多数通过规则,这些投票方案都存在破绽,那如何把个人偏好转化为集体偏好。对此,肯尼迪阿罗进行了假设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在一个民主的社会里,是无法指望能够做出一致的集体决策的。这个结论被称为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它表明没有任何一种投票规则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达成惟一的政治均衡。五、投票悖论的摆脱 偏好强度、投票交易,第二节 政府失灵一、政府失灵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二、政府失灵的原因 政府干预的公正性并非必然、政府某些干预行为的效率较低、政府干预易引发政府规模的膨胀、政府干预为寻租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政府失灵还常源于政府决策的失误。,第五章 公共支出内容提要:1、公共支出可按补偿性等多种方法予以分类其管理和经济分析意义各不相同,但都从不同侧面体现出政府公共支出对经济社会生活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和作用,同时也为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效率;提供了一个基础性的分析框架。2、公共支出的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具有不同的财政意义和经济意义,它们的变动趋势既有相关性,又呈现出不同的特性。经济学家观察和分析公共支出增长原因的视角和方法有,所不同,但正是这种不同和公共支出呈上升趋势的共同特点的藕合才令我们惊奇,公共支出增长是否是一种规模?公共支出规模膨胀背后有哪些因素是可持续的?公共支出规模有无可控制性?在哪种意义上是可控的?3、公共支出要讲效益,但它又不同于私人支出。机会成本分析法是一种宏观分析法,而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以微观角度进行的。对于有些公共支出项目,则可以甚至仅可以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或公共定价法。公共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不仅是一种效益分析法,而且也是管理公共支出,提高公共支出决策科学性和提高公共支出效益的有效手段。,第一节 公共支出分类 一、按照公共支出的补偿性分类 二、按照公共支出的目的性分类 三、按照政府对公共支出的控制结力分类 四、按照公共支出的受益范围分类 五、按照公共支出的预算管理权限(级次)分类 六、按照公共支出的最终用途分类 七、按照公共支出功能分类 八、按照公共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 九、按照支出具体用途分类,表5-1,第二节 公共支出规模 一、公共支出规模的衡量标准 1、公共支出绝对量 2、公共支出相对量二、公共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2、皮考克和怀斯曼的公共支出增长理论 3、罗斯托和马斯格雷夫的公共支出增长 的发展模型 4、鲍莫尔的公共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图5-1,第三节 购买性支出 1、购买支出是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支出。2、国防、教育、公共保健均是比较重要的购买性支出。每项支出的必要性是有所不同的,政府为其安排资金的方式也不相同。3、财政投资性支出是对市场缺陷的一种弥补机制,目的是达到最有效的社会资源配置水平。4、财政投资范围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密切关系,一般地,在自然垄断行业,基础产业、农业、高科技产业领域,政府投资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公共消费支出 二、公共投资支出 国防及行政管理支出 基础产业投资 科教文卫支出 农业投资,图5-2,第四节 转移性支出 1、社会保险是政府在全社会范围内组织的,对因遭遇疾病、失业、伤残、养老等造成收入锐减或收收丧失的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2、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等方面。其中社会保障属核心地位。社会保障支出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社会保险税(费)和预算支出中的转移支付。其资金筹措模式主要有完全基金制、现收现付制和部分基金制。,3、社会保障支出有利于宏观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但过度的社会保障支出会造成财政负担加重,削弱社会投资等不利影响,社会保障支出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最为直接和长远的。4、财政补贴是一种转移性支出,具有政策性、特定性、可控性、时效性和灵活性等特征。财政补贴可以从不同角度分类,其中,明补与暗补是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财政补贴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诸如对资源配置,对总需求,以及对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影响。5、税收支出是税收体系中的特殊条款所确定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财政支出,是有法律保障的。税收支出形式大致有九类,它们具有不同的含义和特点。加强税收支出预算管理是我国财政管理中亟需的工作。,一、社会保障支出 1、社会保障的特征 广泛性、强制性、福利性、法律性、互济性 2、社会保障的功能保障及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调节经济功能、收入分配功能3、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4、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及筹资模式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二、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国家为实现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和社会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像某些特定企业和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和津贴,特征是政策性、特定性、可控性、时效性、灵活性。1、财政补贴的分类 按补贴项目和形式分类 按财政补贴的用途分类2、财政补贴的经济影响3、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改革,第六章 公共收入内容提要:1、公共收入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所筹措的一切资金的总和,是公共支出的资金来资。公共收入有着重要的经济功能。按收入形式公共收入可分为税收、公债、公有资产收入、公有企业收入和其它收入等。2、公共收入原则所探讨的是关于公共支出的费用如何在社会成员间分配的问题。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是最为典型两个原则。3、公共收入形式中税收最为重要。公债则主要作为弥补财政赤字和资本性支出的资金来源发挥其作用。,第一节 公共收入概述一、公共收入的含义 二、公共收入的功能 1、公共收入是公共财政活动的基本环节之一2、公共收入是政府理财的重要环节3、公共收入是政府进行宏观的重要手段三、公共收入的分类四、公共收入的原则1、受益原则2、支付能力原则,第二节 非税收入,一、非税收入的概念和特征 1、非税收入的概念 2、非税收入的特征 二、税费改革,第三节 公共收入规模一、公共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 1、公共收入绝对量及相关指标 2、公共收入相对量及相关指标(1)公共收入/GDP100%(2)税收收入/GDP100%(3)非税收收入/GDP100%二、影响公共收入规模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 2、生产技术水平 3、收入分配制度 4、价格水平及价格结构 三、世界各国及我国公共收入变动情况简介与分析,第七章 税收原理内容提要:1、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税收组织收入活动、税收调控活动、税收监督管理活动等。2、税收原则是政府判定并实施税收制度时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同时也是评价税制优劣和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3、税收原则理论经过了配第、攸士第、斯密、,瓦格纳等经济学家的探索发展,当代税收原则理论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并结合福利经济学和凯思斯经济学的思想,形成了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三大原则,即公平原则、效率原则、稳定和发展原则。4、公平原则是税收的首要原则,包括横向公平与纵向公平两方面的含义。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主要有两类,一是受益水平,一是负担能力。因此,公平原则进一步细分为受益原则和负担能力原则。其中,负担能力原则在实践中占主导地位。负担能力原则又被分割为主观说和客观说。主观说主张以纳税人因纳税感受到的牺牲程度作,为衡量的纳税能力大小的尺度,具体包括均等绝对牺牲、均等比例牺牲和均等边际牺牲三种观点;客观说认为应以纳税人的收入、财产或消费等客观标准作为衡量纳税能力的依据。实践中,客观说更具有可操作性,但具体标准不一,但往往是以一种指标为主,兼顾其它指标。5、税收的效率原则强调税收制度应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与此相应的原则有:(1)税收的充分原则和弹性原则,该原则是着眼于整个社会资源在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组合效率的;(2)税收的节约与便利原则,该原则是针对公共产品的生产效率的;(3)税收的中性原则和校正性原则,该原则强调的是私人产品的生产效率和组合效率。,6、由于税收原则的多重性,现实中的理想税制只能在选定首要原则后,使其它原则在此结束条件下得以最大限度地实现。7、征税的结果引起税收负担。税收负担有客观、微观和中观之分。也有名义与实际之差。还有直接负担与间接负担之别,税收负担大小受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大小、税收制度、产业结构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拉弗曲线”,试图先告诉我们,税收负担过重,势必给劳动、资本等要素供给和经济增长造成直接的损害。8、税负转嫁与归宿是税负运动的过程和结果,体现纳税人与负税人的非同一性。税负转嫁的典型形式是前转和后转,此外,还有消转、混转以及税收资本化等衍生形式。,9、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局部均衡分析,主要是以商品和要素的供求弹性大小比较中来判定税负转嫁方向和转嫁程度的。10、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均衡分析,是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及要素供给在内的所有人相互影响的条件下,对税负运动的一种综合性分析,即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对某一商品或要素征收的直接或间接归宿。11、税收转嫁与归宿存在一定的规律性,这些规律应当以商品或要素的供求弹性、课税范围、计税方法、税种特征、课程商品的属性以及市场结构等六个方面去把握。,12、税收效应是纳税人因政府征税,在经济行为或经济选择方面的反应,其内容有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13、税收对生产者行为的影响是通过商品价格随征税而升降,从而对生产者选择发生作用。替代效应表现为厂商选择无税或轻税商品;收入效应表现为厂商在可支配收入下降的同时降低商品生产量。14、税收对消费者行为影响也与课税商品价格直接相关,替代效应表现为消费者选择消费无税或轻税商品;收入效应表现为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下降后降低商品消费量。,15、税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反映在劳动力供给曲线形状上。当劳动力供给曲线呈向右上方倾斜状时,政府课税等于降低了闲暇的相对价格,从而产生替代效应;当劳动力供给曲线呈向后弯曲状时,政府课税意味着压低劳动力工资纳税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产生收入效应。16、税收对储蓄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个人可支配收入和税后利息率的影响实现的,当征税减少了纳税人可支配收入,使其减少消费,以维护既有的储蓄水平则为收入效应;当政府征税降低了纳税人的实际利息收入,使其以消费替代储蓄则为替代效应。,17、税收对私人投资的效应是通过对投资收益率和折旧的影响实现的。其中,税收对投资收益率的影响有两种,一是替代效应,二是收入效应。而税收折旧率或税收避挡则直接影响折旧成本高低,税收折旧率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折旧率,其对投资的影响分别是刺激性、中性和抑制性的。,第一节 税收概述 一、税收的含义与特点税收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力,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偿地取得公共收入的一种形式。税收的特点,可概括为税收“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二、税收的基本要素1、纳税人2、课税对象3、税率三、税收分类,第二节 税收原则概述,一、古典税收原则 1、亚当斯密税收原则2、瓦格纳税收原则二、现代税收原则1、公平原则2、效率原则3、稳定经济原则,第三节 税负转嫁与归宿一、税收负担 税收负担的含义指整个社会或单个纳税人实际承受的税款。二、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与形式 1、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税负转嫁是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将应纳税款通过各种途径将税收负担转嫁给他人负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归宿是指处于转嫁过程中的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最后结果。2、税负转嫁形式 前转(顺转)后转(逆转)消转(税收转化)税收资本化(资本还原)三、税负转嫁的条件,一、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一)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指在相对价格不变情况下,个人收入因征税发生变化,从对个人福利水平产生的影响。,第四节 税收效应,图7-1,衣物,食品,O,A,E2,I2,B,I1,C,图7-2 税收的替代效应,I3,H,I,G,E3,E1,(二)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指在个人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因征税使相对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对个人福利水平产生的影响。,一、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二、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税收的劳动供给效应是指税收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即税收对纳税人在劳动力和闲暇选择上的影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三、税收的储蓄效应,即税收对纳税人储蓄行为的影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四、税收的投资效应,影响纳税人投资行为的直接因素有投资的预期收益和投资的风险因素等。,政府课税,纳税人的投资收益率下降,收入效应,替代效应,税收对私人资本折旧率的影响,课税时是否允许纳税人用投资亏损抵销投资收益,税收对投资风险因素的影响,第八章 税收制度内容提要:1、从经济角度看,税收制度是指税收调节体系的构成,现代税收体系理论把税收归纳为货币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和对财产持有及转让课税两大体系。前者相当于对国民收流量征税,包括所得税和流转税,后者相当于对国民收入存量征税、主要指财产税。一个完整的税收体系包括多个不同税种,各税种可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分类。2、通常所说的税收制度实际上是就复税制而言的,税制结构的设计应当以税收原则为准则。,在税种配置上,主体税种的选择具有关链意义;在税源选择上,首先应注意选择税源不能侵蚀税本,一般地,生产性资本是不能作为课税对象的;在税率安排上,首先应考虑税率水平,其次应选择适当的税率形式,税率形式应服务于效率、公平目标的要求。3、商品课税是以商品劳务流转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税种。4、所得税以是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体系。主要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第一节 税收体系一、税收体系现代税收体系理论把税收归纳为货币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和对财产持有及转让课税两大体系。1、货币资金运动过程中的课税2、对财产的持有和转让的课税 二、税制结构设计1、税种的配置2、税源的选择3、税率的安排,第二节 商品税系 一、商品税系概述 1、商品课税的含义2、商品课税的特点3、商品课税的类型二、商品税系税种简介 1、增值税2、消费税3、营业税,第三节 所得税系一、所得税系概述 1、所得税的含义 2、所得税的特点3、所得税的类型二、所得税系税种简介 1、企业所得税2、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个人所得税,第九章 公债,内容提要:1、公债就是政府向个人、公司企业、社会事业单位以及外国政府和民间组织的借款。从债务人角度看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特点,从债权人角度看具有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特点;公债可以从地域来源、偿还期限、是否上市、发行主体等方面分类管理;公债负担有债务人的负担,债权人的负担,纳税人的负担和代际负担等四个分析层面。公债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措建设资金和调节经济运行等积极作用。,2、从各国看,公债规模呈扩大趋势,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不例外。3、公债的经济效应复杂多样,对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收入分配均有影响,其中的关键是公债发行和债务余额与总需求的关系。4、公债管理政策是指政府在发行新债或借新还旧时,通过公债种类、发行条件等的政策性操作,对经济运行产生预期影响的政策。,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公债及其特点1、公债的含义 公债是政府向个人、公司企业、社会事业单位以及他国政府的借款。2、公债的特点 从债务人角度而言: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从债权人角度而言: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 二、公债的种类 三、公债负担 四、公债的作用1、弥补财政赤字2、筹措建设资金3、调节经济运行,五、衡量公债负担的指标1、债务负担率 是宏观指标,表示一国公债负担情况,即公债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比重2、债务依存度 是指对公债的依赖程度,即公债发行金额占财政支出的比重。3、公债偿还率 是某年公债还本付息金额在当年财政收入中的比重4、综合负债率 用来衡量着一国金融状况。它的分子为三项,政府内债,银行坏 债和全部外债,其分母,则是按照现价计算的名义GDP。,第二节 公债效应 一、李嘉图的等价定理政府选用征收一次总付税,还是选择发行公债为政府筹措资金,都既不影响居民消费,也不影响资本生成。也就是说,政府发行公债与课税对民间消费和资本形成的影响是等价的。二、公债的资产效应 1、公债的资产效应的含义2、勒纳的“功能财政”理论与“勒纳效应”3、经济学界关于公债资产效应强度的不同评价三、公债的总需求效应1、基本分析框架2、公债融资的资产效应3、公债融资的总需求效应,第十章 政府预算管理,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概述,第三节 预算制度改革,政府预算管理,第二节 预算程序,第一节 政府预算管理概述,一、政府预算的含义是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收入方面反映具体财力规模来源,支出方面反财力使用方向、构成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是综合财政计划中心环节。二、预算管理的类别1、单式预算2、复式预算3、绩效预算4、零基预算,三、预算管理的原则1、公开性需人大讨论批准并向社会公布;2、完整性不得在预算外另列预算;3、统一性做到收支按统一程序、口径编制;4、年度性 历年制和跨年制;5、法律性预算法;,第二节 预算程序,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1、法治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稳妥性原则4、透明性原则5、绩效性原则,二、标准预算周期(一)标准预算周期的阶段1、预算编制阶段2、预算执行阶段3、决算与绩效评价阶段(二)标准周期预算的管理职责划分(三)实行标准周期预算的配套工作,三、预算编制程序我国预算实行“二上二下”的编报方法:“一上”为部门编制预算草案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为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指标数;“二上”为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二下”为财政部根据人代会批准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第三节 预算制度改革,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 1、加强和改善预算编制工作;2、细化预算和提前编制预算;3、加强对超收收入的监督;4、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间的资金调剂;5、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二、部门预算,三、政府采购制度(一)政府采购制度的含义与特点 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二)意义 一是从财政部门自身的角度来看,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政府部门强化支出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下,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从政府部门的代理人角度来看,通过招标竞价方式,优中优选,具体的采购实体将尽可能地节约资金,提高所购买货物、工程和服务的质量,提高政府采购制度的实施效率。,三、政府采购制度(三)程序: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四)与供给制和控购的区别(五)加入WTO后的政府采购研究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一)我国分散支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含义(三)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四)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第十一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内容提要:1、政府间财政关系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国家一般以财政联邦制理论为指导,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2、中央政府应主要承担收入分配,稳定经济职能,并提供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政府应负责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各级政府的支出范围应依此作出划分。,3、为保证各极政府职能的有效发挥,并有利于提高税收征管效率,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增值税、资源税等大部分税种应由中央政府掌握;为稳定地方政府收入,财产税可作为地方主要税种,同时,地方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开征一些使用费。此外,税收在各级政府之间划分后,还可以由各级政府进行分享。4、税种的划分并不能解决地区间的外溢性、模向财政平衡和纵向财政平衡等问题,因此,政府间财政补助制度应成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方式一般可分为一般补助与条件补助两种,其中条件补助又可分为专项补助与配套补助。,第一节 关于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理论一、政府间的职能分配1、稳定职能2、分配职能3、配置职能4、支出的划分二、收入在政府间的划分 三、政府间的补助体系1、政府间补助的种类及效果(1)一般补助(2)专项补助(3)配套补助2、政府间补助的目的及种类的选择(1)纠正地区间的外溢问题(2)实现横向财政平衡(3)实现纵向财政平衡,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践模式 一、美国政府间财政关系1、事权与支出的划分2、收入的划分及税收管理权限3、财政补助制度二、日本政府间财政关系 1、事权与支出的划分2、收入的划分3、财政补助制度三、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 1、事权与支出的划分2、收入的划分分税制3、财政补助制度,祝你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