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理与视唱》课件.ppt
乐理与视唱,第一讲 音的概念,音的形成音的分类音的性质,音的形成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音”倒底是什么呢?“音”是一种物理现象。它是由于物体受到振动,而产生“波”,再由空气传到您的耳朵里,通过大脑反馈,您听到的就是“音”。,音的分类物体的大小、薄厚与振动的强弱不同,所产生音的高低也就不同,这样就形成了高音、低音、强音、弱音。“音”大体又分为“乐音”与“噪音”两种。1、乐音(musical tone)振动起来是有规律的、单纯的,并有准确的高度(也叫音高)的音,我们称它为“乐音”。2、噪音(noice)没有一定高度的音。它的振动即无规律又杂乱无章的音,我们称它为“噪音”。,音的性质:高与低 强与弱 长与短 音色,第二讲 乐谱的知识,什么是乐谱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们为了能使音乐保留下来,并且便于学习与交流,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记谱方法。象我们唱歌,或者演奏某一种乐器,仅仅靠记忆,或者是口传心授都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乐谱。按照作曲家提供的乐谱,才能演奏和演唱出美妙动听的音乐。也由于有了乐谱,才使得很多的优秀作品流传下来。乐谱实在是保留曲目、交流文化的重要工具。,五线谱的优点,简谱的优点:它比较简单,容易掌握。在单旋律的情况下运用还算方便。但是如果是多声部(几个音同时出现)或者是音域比较宽(高低音距离较远)以及转调频繁的时候,简谱就不那么方便易读了。相反五线谱在这方面却有着很大的优势。首先五线谱在视觉上有明显的表示。比如那些复杂的和声(在一个位置上有几个音同时出现)很容易识别。五线谱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通用的、流行最广的记谱法,为音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三讲学认五线谱,五线谱是由三个主要的部分组成的:音符、谱号、谱表。谱表 谱号 音符,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代表着一个音的高度,第四间第三间第二间第一间,五线谱,然而这五条“线”和四个“间”还不够表达我们的情感心声,如果还有更高的音或者更低的音出现怎么办呢?于是就产生了更多的“线”和“间”。这些临时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上加线”和“下加线”。上面多出来的线叫做“上加线”,上面多出来的“间”叫做“上加间”。下面多出来的“线”和“间”叫做“下加线”和“下加间”。,在五线谱上确定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名位置的符号叫做谱号。谱号就象国籍一样,在五线谱上看上去是相同的音,由于谱号的不同而代表着不同的音高,这些谱号分别有高音谱号,低音谱号,C谱号三种。,高音谱号(G谱号),低音谱号(F谱号),C谱号,乐音的大家族里有几十个高低不同的音,但是它们并不混乱,而是井然有序的,人们都分别给他们排了队、分了组。这样我们就不难辨认他们了。它们分组的原则是以实际音高来区分的。“中央C”是主角,为什么叫它中央C呢?因为它是钢琴上距离钥匙孔最近的一个音。中央C的唱名也叫(DO)。从这个音一直到往右弹到B(Xi),这是一组。这一组叫做“小字一组”。再往右,也是从C(DO)开始再到B(Xi)这又是一组。这一组叫“小字二组”。总之是七个音一组,依次往右排,分别叫“小字三组”、“小字四组”、“小字五组”等。从中央C(DO)左边的一组音(也是7个音)叫做“小字组”,然后,再往左,同样是7个音一组,依次叫做“大字组”、“大字一组”。,第四讲音符,什么是音符呢?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乐谱表上表示正在进行的音的长短(也叫“音值”)的符号,叫作“音符”。,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长度。音符有以下几种: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音符各有不同。但是它们大部分基本上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即“符头”、“符干”、“符尾”。,全音符 这个空心的白色音符叫“全音符”。它是音符家族的老大哥,其他音符的时值都比它短,而且要以它为准。依次分为两半。,视唱练习,二分音符 这个长着身子(学名叫符干)的白色音符叫“二分音符”。它只有全音符的一半长,(它等于全音符1/2的时值),四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叫“四分音符”。它比二分音符又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4的时值),八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出了尾巴,它叫“八分音符”它比四分音符还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8的时值),十六分音符 这个黑脸的音符长着两条尾巴,它叫“十六分音符”。它比八分音符还要小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16的时值),三十二分音符 这个有着三个尾巴的音符叫“三十二分音符”。它比十六分音符又少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32的时值),六十四分音符 长着四个尾巴的黑色音符名叫“六十四分音符”。它是“三十二分音符”的一半。(它等于全音符1/64的时值),符点音符 在音符这个大家族里,还有一些旁系亲属。例如符点音符。它只是一个圆圆的小点点,附属在音符后面的,所以叫“符点”。而带附点的音符呢,就叫“符点音符”。,比如:前面的是个四分音符。当这个四分音符唱一拍时,那么这个带了符点的四分符点音符就要唱一拍半。如果前面是个全音符。当这个全音符唱四拍的时候,这个全符点音符就要唱六拍,以此类推。,休止符 在乐谱上表示乐音休止的符号叫做“休止符”。休止符是音符的克星,只要看到休止符的所到之处,音符都要不同程度的消失,乐音保持静默的状态,这就是休止符的作用。,各种音符都有相应的休止符号,它们与相对应的音符的音值是一样长短的。,带符点的休止符 带符点的休止符并不常用,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它。,共用符尾 在抄写音符时经常会有一组一组的音形出现,这里面会有各种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可以共用一个符尾,这样便于视谱,另外也可以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多声部的记谱方法多声部的记谱方法主要是要看他们的节奏型。在节奏性相同的时候,可以用一个符干来共同表示。,如果不同的高、低声部要同时标写在一行谱上而节奏不相同时就不能用共用“符干”来表示。应该各自使用自己的符干,只是上声部的符干要朝上,而下声部的符干要朝下,(这时就不以第三线为界线了)。,第五讲变化音记号,把固定的音升高或者降低叫“变化音”用来表示这种变化的符号叫“变音符号”。变音符号共有五种。1、“#”升号 2、“b”降号 这两种符号都表明符号后面紧跟着的音要升高半个音,或者降低半个音。3、“”重升号 4、“bb”重降号 5、“”还原号,用来表示在它后面的那个音不管前面是升高还是降低都要恢复原来的音高。变化音的位置:变音符号必须对准所要升高或者降低的音。(升号和还原号的斜方孔,降号和重降号的孔,重升号的交叉点。),在写变音记号时的注意事项:a)变音记号可以记在五线谱的“线”上和“间”内。但必须对准后面所要表达的音,才能使后面的音有准确的音高。b)升号和还原号都有两条横线,这两条横线要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并且要比两条竖线画得粗一些。,第六讲节奏、节拍,节奏是一个广义词,它包括了音乐中与时间有关的所有因素,这里概括了拍子、小节、循环周期和重音的位置。节拍是指强拍和弱拍的组合规律。有很多有强有弱的音,在长度相同的时间内,按照一定的次序反复出现,形成有规律的强弱变化,“拍子”用简单的话来说你用一个手掌来拍。手掌一下、一上,这就叫做一拍,(如果用两只手对拍的话,那么一张一合,就叫一拍)单单拍下去,叫做半拍,再抬起来,也是半拍,这样算起来一上、一下加起来就是一拍。(等于半拍加半拍),音乐的拍子,是根据乐曲的要求而定的,比如当乐曲寻求规定的速度是每分钟60拍,那么每拍占的时间是每分钟的60分之一,也就是一秒,(半拍为二分之一秒),如果规定的速度为每分钟120拍的时候,那么每一拍占的时间是半秒钟(半拍是1/4秒),现在是半秒钟打一拍,前面是一秒钟打一拍,显然后者要比前者快,以此类推。这也就是拍子的时值,当拍子的时值定下来之后,比如四分音符为一拍时,八分音符就相当于半拍,全音符相当于4拍,在音乐作品中,单位拍并不是固定在一种音符上。它可以使用各种音符作为单位拍。比较常用来作单位拍的有四分音符(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为一拍),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为一拍),长短音符交替进行。,速度与时值,2/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2拍。叫做2/4拍,一小节里有两拍,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在一个小节里,只有一个强拍,一个弱拍出现,然后每小节不断重复出现。这种2/4的节奏很适合队列行进的时候使用,所以大部分进行曲都采用这种2/4拍的形式。,3/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3拍,叫做3/4拍。也就是一小节有一个强拍和两个弱拍出现,每小节重复出现,第一拍是强拍,第二三拍是弱拍,这就是3/4拍。这种节奏很适合旋转,因此常常用在圆舞曲里(华尔兹)。象大家熟悉的圆舞曲之王 约翰斯特劳斯,他的作品有大部分是三拍子的。,4/4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一小节有4拍,叫作4/4拍,在4/4拍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第三拍为次强拍,第四拍又是弱拍。,6/8拍与 2/4 3/4拍不同的是:它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6拍,这样在每小节里:第一拍是强拍,第二、第三拍是弱拍,第四拍是次强拍,第五拍和第六拍又是两个弱拍,这样每小节6拍,反复出现。,拍号是用分数的形式来标画的,分母表示拍子的时值也就是说用几分音符来当一拍,分子表示每一小节里有几拍,前面说过了2/4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一小节有2拍,3/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比如2/4叫四二拍,3/4叫四三拍,6/8叫八六拍。拍号要标画在乐曲开始的地方,画在乐曲第一行谱表的后面,(但如果有调号,要先画调号再画拍号)顺序是这样的:谱号-调号-拍号。在谱表上标画拍号时要以三线(五线谱中间的那条线)当作分数的横线,不必另外再画横线。如果乐曲在中途不改变拍子的话,只在开始的地方写一次就可以了,如果中途变化拍子,还需要标画新的拍号。,切分音 切分音是旋律在进行当中,由于音乐的需要,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变化,而出现的节奏变化。比如:一个音在弱拍时开始,而且延续到后面的强音的地方,打破了正常的强弱规律,使原来的强弱关系颠倒了,这种音形叫“切分音”、“切分音”在一小节之内,可以用一个音符来标写,而如果跨了小节的“切分音”就必须写成两个音符,并且要加延音线。(延音线是一个弧线)。,变拍子 由于作品的需要,有时固定的拍子不能从头到尾都是一种节奏,一种速度,这时候需要变换拍子(往往是因为情绪或是歌词的需要),这种变换我们称其为“变拍子”。在变换拍子的时候,一定要标清拍子号,否则,后面的拍子与前面标的拍子号不一致就不对了。,全音、半音,把C D E F G A B 这一组音的距离分成十二个等分,每一个等分叫一个“半音”。两个音之间的距离有两个“半音”的,就叫“全音”。在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上,C-D,D-E,F-G,G-A,A-B,两音之间隔着一个黑键,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全音;EF,BC,两音之间没有黑键相隔,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半音。,第七讲音程,在音乐体系众多的音。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叫音程。(实际上就是两个音之间的“距离”)。音程中的两个音,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称,低音叫做“根音”(也叫下方音)、高音叫做“冠音”(也叫做上方音)。,音程,音程的度数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的计量单位。比如说量长度的有公里、米、厘米、尺、寸,重量单位有斤、两等等。音程同样也有一个度量单位,这就是“度”,也叫做“度数”。,五线谱上的每一条线和每一个间都是一度。两个音同在一条线上,或者同在一个间里的时候,这两个音的音程关系叫做“一度”,或者叫做:“同度”。如果两个音,一个在线上,另一个音在紧挨这个音的间里,那末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叫做:“二度”。如果两个音都在线上,而且是最近的两条线上,或者是两个音同样在两条最近的间里,这两个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就叫做:“三度”。就是音程的度数。也就是两个音中间相距有多少个音级。,第八讲和弦,和弦是由三个以上的音的结合,(即几个音同一时间发音)这种形式,就称其为和弦。和弦的出现增强了旋律的表现能力、和声的色彩同时也使音乐得到了丰富,非常协调丰满。,三和弦 和弦有很多种,下面我们先讲讲三和弦。根据三度音程关系叠置在一起的、三个音同时或先后发出的音,叫做“三和弦”。在三和弦中,最下面的一个音,我们称为“根音”。根据与根音的关系,中间的那个音叫“三音”。最上边的一个音叫“五音”。如果在谱纸上记录时,根音可以写做“1”,三音写做“3”,五音写做“5”,自下而上的写。,三和弦一共有4种:第一种是“大三和弦”,第二种是“小三和弦”,第三种是“增三和弦”,第四种是“减三和弦”,下面我们看看这几种三和弦的构成。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是非常明朗的,它的构成: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三音”到“五音”是“小三度”,从“根音”到“五音”必然是“纯五度”,这就是大三和弦的构成。,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的音色比起大三和弦要暗一些,它的“根音”到“三音”是“小三度”,“三音”到“五音”之间是“大三度”,(正好与大三和弦相反)从“根音”到“五音”也同样是“纯五度”,这是小三和弦。,增三和弦 增三和弦是从“根音”到“三音”是“大三度”,而从“三音”到“五音”也是“大三度”,这样形成,就使得“根音”到“五音”成了“增五度”,这种和弦我们称它为“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减三和弦,从“根音”到“三音”,从“三音”到“五音”全部是“小三度”,这样“根音”到“五音”是“减五度”,这就是减三和弦。,七和弦 由四个音按照三度的关系叠置在一起,这样构成的和弦叫做七和弦。它从根音到最高音的音程是七度,因此七和弦的名字,也是由此而得的。七和弦大体与三和弦差不多,下面也是由根音、三音、五音组成,也是从下往上数,而第四个音,也就是最高的音叫“七音”。七和弦同样:在记谱用数字来标写的时候,从下而上,依次是1357。,由于大7度和小7度都是不协和音程,因此七和弦也是不协和的和弦。七和弦共有七种,他们的名称分别由三和弦的性质,加上根音到七度音的音程关系而起的.,第九讲调及调号 的关系,“调”就是音高的位置,也就是音的高度,确切一点说就是“主音”的音高位置。我们在听音乐会的时候,经常会听降e小调奏鸣曲,D大调钢琴协奏曲,这个“降e小调”和“D大调”就是说,这个作品是以降e或者D做为主音的,也可以这样写。1=be 1=D 在任何一个作品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总的来说,调一共有12个,调名一共有17个,,这是七个最基本的音,没有任何的变化。(就是没有任何升降音),由这七个基本音构成的调就是C调,也是基础调,其它的调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在音阶里每一个音都有一个名称叫“音级”,一般的是用罗马数字来代表各个音级,。这里面,级音是主音,在各个调的音阶中,其它音都要随着主音来进行变化。在一个调式里音级之间的音程关系是固定不变的。(而变化只能由音来升高或降低。),这C调是自然音阶,是由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组成的(注:V 大二度、小二度)。do到Ruai是大二度,Ruai到mi是大二度,mi到Fa就是小二度,Fa到Sol又是大二度,So到La是大二度,La到Si也是大二度。Si到Do又是小二度,这就是C调自然音阶的音程关系。Do是C调的主音。如果我们现在要用Ruai做主音,怎么办呢,音程关系是不可以改变的,只能把音移位,升高或者是降低。,音阶中各音的名称,音级是用来说明这个音在调式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谱例:音级:名称: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在这七个音级里面,第四级(下属音)和第五级(属音)非常重要。他们加强了主音的地位,使得调性更为明确、固定,他们两位是调性的明显特征。,调号,在音乐中经常使用的调一般都是在四、五个升降号之内,但是有多个升降号的调远远不止这些。要知道各调的调号,必须记住哪些是升号的调,而哪一些又属于降号的调,下面我们需记住一个规律,在升号的调里,除了F调是降号调以外,其它的调名,不带升号,或者带升号的调名都属于升号调之内,而降号调则不同,除了F调的调名不带降号其余全部都带有降号名。,调式,什么是调式呢,就是众多的的音,有一个是主音,其它的根据这个主音按一定音程关系,排列起来,这样一个体系叫做调式。调式的种类繁多,不仅仅是构成调式的音的关系不同,连数目也有区别,下面我们简单的介绍一下,世界各国遍用的大调式、小调式和我国的中国调式。,大调式 大调式的简称叫做“大调”,也可以称呼“大音阶”。大调是由七个音构成的,它的主音与第三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大三度关系,它的稳定音构成一个大三和弦,这就是大调式,大调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辉煌的,很开。这就是大调式的特征。大调式一共有三种,自然大调,和声大调和旋律大调。下面我们看一下最常用的自然大调。自然大调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它的音程关系是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全音-半音这样七个自然音阶,这样的音程关系也是由两组相同的四声音阶结合而构成的,然后中间用一个大二度分开。,这样看来,不管是由什么音开始,只要是主音,(开始的级音)到高八度的主音内,第级音到第级音是小二度(半音),第级音到第一级音是小二度(半音),其余几级相邻的音都是大二度(全音),只要符合这种结构的音阶,都是属于这同一声调式,从D开始做主音的,叫D自然大调音阶,从G开始做主音的叫G自然大调音阶。在调式音阶里,主音(级音)下属音(级音)和属音(级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称他们为“正音级”,(其它都称副音级),在这些音级里级音是稳定音,其中级音也就是主音最为稳定。,和声大调 把自然大调的第级音降低半个音,即是“和声大调”。,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旋律大调:把自然大调的第级,第级音都降低半个音,这就叫做“旋律大调”。,小调式简称也叫“小调”,也可以称呼“小音阶”,同样也是由七个音来构成的。小调的主音与级音之间的关系是小三度,因此小调的调性有一种柔和的感觉并带一些暗淡的色彩。这是小调的特征。同大调一样,有三种调式,自然小调,和声小调及旋律小调。,自然小调与自然大调一样,同样在一个八度之内的每一个音都可以构成自然小调。自然小调是由自然大调式转化而来的。但它是完全独立的调式,同样是由七个音组成,由LA做主音,上面分别是si do re mi Fa so la,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全音,它的 级音也都是稳定音,但是它的级音到主音,也就是导音到主音不是半音关系,由此也与大调有所区别。,主音 上主音 中音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和声小调:把自然小调的级音升高半音,叫做“和声小调”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旋律小调:把自然小调的第 级都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调”它的音程结构是这样的:,主音 上主音 中音 下属音 属音 下中音 导音 主音 旋律小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在下行音阶时第级音都要还原。这是它与其它小调不同的地方。,五声调式 五声调式是以纯五度的音程关系来排列的,由五个音所构成的调式,叫作五声调式。由于这种调式是我国特有的,也可以称为民族调式。这五个音的名称分别是:宫、徴、商、羽、角。,将这五个音移在一个八度内,它们名称的顺序是:宫、商、角、徴、羽。,以宫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宫调式”。,以角音为主音的调式称为“角调式”。,以羽音为主音的调式为“羽调式”。,在五声音阶里,每一个音都可以成为主音,因此在每个调式的前面必须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标出来,比如:以A做主音的宫调式,称为“A宫调”,F做主音的角调式称为“F角调”,D做主音的羽调式称为“D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