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课件.ppt
第六章 中 央 银 行,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和独立性问题 第三节 货币政策简介,回目录,至下章,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回本章,至下节,一、中央银行产生的背景,中央银行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形成于19世纪初。其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经济条件是:,(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3)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1844年,英国的银行法案皮尔银行条例颁布,英格兰银行开始垄断货币发行权,标志着现代中央银行的产生,被称为中央银行的“鼻祖”。19世纪初至一战前,出现设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次高潮,如法兰西银行、日本银行、美联储等29家央行成立。一战后至二战前,设立中央银行的第二次高潮。原因:一战后普遍的通货膨胀和金融恐慌促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加强中央银行对货币信用的管制。192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金融会议要求各国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央银行制度,由此推动第二次设立中央银行的高潮。二战后,许多新独立的国家普遍设立了中央银行。,二、中央银行的发展,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1.清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1)户部银行:1905年建立,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银行。(2)大清银行:1908年由户部银行改名而来。,2.辛亥革命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中央银行,(1)中国银行:由大清银行改组,1911年2月5日开业。(2)交通银行:1908年创建,后来由商业银行演变成北洋政府的中央银行。,3.孙中山创建的中央银行,1924年在广州创立央行,1926年在汉口设立央行。,4.国民党时期的中央银行,1928年11月1日建立,与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一起处于国民党政府金融垄断体系中心。,5.革命根据地的中央银行,(1)1932年2月设立苏维埃国家银行。(2)1935年11月设立苏维埃国家银行西北分行。(3)1948年成立中国人民银行。,回本章,至下节,6.新中国的中央银行,(1)19481983年:“大一统”的银行和中央银行体制;(2)1984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3)1998年以后:下设北京和上海两个总部,8个跨省区的一级分行:沈阳、天津、南京、济南、武汉、广州、成都、西安;(4)2003年:银监会从中央银行独立出去,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职能。,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职能、业务和独立性问题,一、中央银行的性质二、中央银行的职能三、中央银行的业务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回本章,至下节,中央银行是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管理监督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一、中央银行的性质,性质定义:,1.地位的特殊性,身份:政府的职能部门,国家货币政策的体现者,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重要工具。宗旨:维持一国的货币和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充分就业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业务经营的目的: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服务。业务经营的特征:资金来源主要来自发行的货币,同时也接受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3.管理的特殊性,是行政管理机构,但不仅仅凭行政权力,更多的是采取综合行政的、经济的和法律的手段。,2.业务的特殊性,二、中央银行的职能,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1)中央银行成为发行的银行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2)中央银行制定货币发行的规定及其保证制度。,2.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1)代理国库,管理政府资金。(2)为政府提供信用。(3)代表政府管理国内外金融事务。,(1)保管和调度一般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2)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3)作为最后清算人的银行。,4.中央银行是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的银行,(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调节货币供应量。(3)监督和管理金融业。,3.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国家机构。职能:(1)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2)作为最后清算人的银行(3)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4)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5)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6)监督管理黄金市场,5.中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7)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8)经理国库(9)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10)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11)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12)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13)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14)为执行货币政策而从事有关金融业务活动,三、中央银行的业务,货币发行业务:中央银行向流通领域投放货币的活动,有三个渠道。,为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再贷款或再贴现;收购金银及外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存款业务:中央银行吸收的存款主要来自两方面,来自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来自政府部门的存款,包括政府税金存款及其他部门的经费存款。,再贷款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通常以有价证券(国债)作抵押。再贴现业务:是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从而向商业银行提供资金融通的业务。,证券业务:主要指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购进或卖出政府债券的行为。金银及外汇业务:央行买卖黄金、白银及外汇的业务。支付清算业务:央行为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办理的结算业务。,四、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1.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提出,涵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在决策机构设置、预算支出审批、以及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等方面是否受到政府、国会及其他有关部门(财政部)的牵制。中央银行在上述几方面自主权越大,独立性就越高,反之,独立性就差。,提出的背景:与金本位制的崩溃和通货膨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联系。,坚持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目的:实现低通货膨胀条件下的适度的经济增长和低失业率防止由于特定的、短期的,以及个别利益集团的利益需要而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全局利益货币政策也需要独立于政府,不受政府短期目标的影响,2.衡量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准则政策独立性准则:衡量中央银行能不能或在多大程度上独立自主地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判断标准有两个:,政府对货币政策的干预程度,央行行长的职权范围,经济独立性准则:衡量政府能不能或在多大程度上向央行融资。判断标准是央行对国家财政赤字提供信用支持的额度及形式。,依据上述准则判断,目前世界上独立性最高的央行当数欧洲中央银行,其次是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低。,3.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评价,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历程1978年以前(改革开放前):我国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当时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银行只是记账、出纳机构,是财政部门的出纳机关。1983年以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为我国的中央银行,与财政部平级,直接受国务院领导。中央银行在形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独立地位。,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规定人行不能直接向中央财政透支,不能直接购买国债,不能向地方各级政府提供贷款。1997年,人行成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共11人,分别来自金融、政府和学界,委员由政府总理任命,定期召开例会(每季度一次),讨论货币政策问题,向国务院提出建议,由国务院决策。,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评价政策独立性: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看;从央行行长的权力看。经济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法禁止财政部及地方各级政府直接从央行融资;央行不得向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购买国债。总体来看,我国中央银行有了一定的经济独立性,但政策独立性还不高。,4.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发展,应进一步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完善有关机制。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制约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表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决策权直接受制于中央政府;行为目标的多重性,与货币政策目标发生一定的冲突;再贷款供应和外汇占款弱化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独立性。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中央银行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工作效率,更好地实现中央银行保持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在这方面,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至下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简介一、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类型,回本章,至下章,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手段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一种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构成国家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政策手段。,一、货币政策目标:是指运用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稳定汇率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是货币政策最主要的目标,其他目标是从属目标。不同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抵触。,二、货币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所采用的手段,包括三大工具: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和再贴现、变动法定准备率。,1.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生产、就业及物价水平的一种政策手段。分两种情况:买进债券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卖出债券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2.再贷款与再贴现: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办理再贷款或再贴现时要按一定比率收取利息,此比率称为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来影响再贷款和再贴现的规模。分两种情况:贴现率再贷款(再贴现)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贴现率再贷款(再贴现)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3.变动法定准备率: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要把所吸纳的存款按一定比率存入中央银行,以保证银行体系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这就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所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法定准备率来调节商业银行的可贷资金规模,以此来改变货币供应,达到调节经济运行的目的。分两种情况: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可贷资金规模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金可贷资金规模货币供应利率投资产出,就业,物价,三、货币政策类型:可区分为两种,即紧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松的(宽松的或扩张的)货币政策。1.紧的货币政策:通过减少货币供应及提高利率起作用,用于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可采用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在公开市场上抛出债券回笼货币;提高贴现率;提高法定准备率。,2.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应及降低利率起作用,用于对付经济衰退、失业及通货紧缩,可采用的手段包括以下几种: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投放货币;调低贴现率;调低法定准备率。,至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