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

    • 资源ID:6070084       资源大小:586KB        全文页数:8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魏晋南北朝诗歌.ppt

    主讲:李金荣,中国古代文学(二),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概 论,一、时限: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隋炀帝开皇元年(公元581)统一全国(或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公元581)。二、社会概括 1.典型的乱世:天灾:瘟疫、旱灾、水灾等。人祸:战乱、分裂;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复杂。2.门阀制度兴盛: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二、思想概况 1.儒学的松弛。2.老庄思想的盛行,清谈之风的流行,玄学的兴盛 3.佛教、道教的盛行,三、文学概况1.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标志: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同时又有文笔之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只有那些具有以情动人、注重语言的形式美的作品,才叫“文”。对文学的文体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刘勰文雕萧统文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自觉追求情采、声律、辞藻、比兴、夸饰、练字等。,2.文人集团的形成和文人雅集的传统:“三曹”“七子”、竹林七贤、二十四友、王谢家族文人集团、齐梁宫廷文人集团等;金谷园集会、兰亭集会等。3.文学创作的繁荣:文体:诗歌、散文(骈文)、辞赋(骈赋)、小说;作家;作品。4.文学批评的繁荣:典论论文、文赋、诗品、文心雕龙5.文学总集的编纂:文选、玉台新咏,第一章 魏晋南北朝诗歌,一、概 说,三条线索:1.时代线索:建安;正始;太康;永嘉;东晋;南朝:宋(元嘉)、齐(永明)、梁、陈;北朝。2.体式线索:五言:曹植、阮籍、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等。七言:曹丕、鲍照、庾信等。四言:曹操、嵇康、陶渊明等。其它:骚体、杂言。3.题材线索:传统题材:“三曹”“七子”之抒慨,阮籍之咏怀,左思之咏史,鲍照之抒愤,庾信之言悲。新辟题材:陶渊明之田园诗、大小谢之山水诗;东晋玄言诗、梁陈宫体诗。,两个重点:作家、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曹丕燕歌行(其一);曹植白马篇、野田黄雀行、赠白马王彪;王粲七哀诗;蔡琰悲愤诗;阮藉咏怀81首;嵇康赠秀才入军18首;左思咏史8首;陶渊明田园诗归园田居、饮酒、移居,咏史咏怀诗咏荆轲、读山海经;鲍照拟行路难18首;谢灵运登池上楼;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拟咏怀27首;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等。,二、作品选读,邺下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蔡琰,曹操短歌行,作者、题解、写作背景:思想内容: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诗歌主要抒写渴求贤才辅佐、实现统一天下的抱负,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宽广胸襟和宏大理想。开篇八句以凄苦的笔调抒发深沉的感慨,主要感社会纷乱,天下不宁,慨人生短促,壮志未酬。由于作者苦人生乃是因为忧天下,故情调悲而不伤。紧接十六句化用诗经成句和运用比喻等,以殷切之词写渴求贤才。时而写未得贤才之忧,时而写已得贤才之喜,诗意回环往复,感情跌宕起伏,使求贤才建功业成为全诗昂扬的基调。最后八句化用典故和运用比喻,表达希望群贤毕至,实现统一天下的愿望。诗壮怀气度,慷慨悲凉,感人至深。,艺术上:通篇运用比喻抒情气志。如“朝露”;“子衿”、“明月”、“乌鹊”;“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等。化用成句、典故妥贴自然。“青青子衿”、“呦呦鹿鸣”、“周公吐哺”等。诗意回环绕复,情感跌宕起伏。语言刚劲质朴,节奏铿锵悦耳。,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实录汉末动乱和人民苦难,表达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诗分两层:前面叙事,最后两句抒情。善用白描、语言质朴、风格苍凉沉郁。观沧海通过对大海“日月之行”壮阔景象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奋发的豪情。龟龟寿表现的是一种不服老、不信天、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融深刻的哲理于生动的形象之中,感情非真挚。,王粲七哀诗(其一),“七子”:出于曹丕典论论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王粲:“七子之冠冕”(刘勰)。字仲宣。“自伤”(谢灵远拟魏太子邺中集王粲诗序)。善“发愀怆之词”(诗品上)“悲而不壮”(艺概诗概)。题解:这首诗写于作者为避董卓部将李傕、郭汜围攻长安,纵兵杀掠之乱离京逃往荆州途中。全诗通过“白骨蔽平原”的概括描写和饥妇弃子的特写场面描写,描绘了一幅乱离中的流亡图,反映了汉末动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渴望统一的情怀。,全诗分三层:开头6句叙事,中间8句描写,最后6句抒情。艺术上:一是叙事、描写与抒情有机结合,结构严谨,首尾呼应。二是写景由远及近,由面到点,意境苍凉。三是选材典型,以少胜多,文约意广。三是抒情真挚,感慨深沉。,刘桢赠从弟(其二),“曹刘”:元好问论诗绝句说:“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指曹植与刘桢,因两人写诗皆以气势气势取胜。刘桢,字公干。性格豪迈,狂放不羁。“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曹丕与吴质书),“陈思以下,桢称独步。”(钟嵘诗品)“壮而不密”(艺概诗概)。通篇用比喻赞美、勉励堂弟坚守节操,同时表现自己的壮怀豪情。,曹丕燕歌行(其一),作者:题解:本诗写一女子于秋夜对远行丈夫的思念。这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完整的七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全诗将深秋的萧瑟景象与思妇的感伤情怀水乳交融,将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节奏美妙,音韵和顺,语言清丽,情感凄婉动人,缠绵而深沉,是公认的曹丕诗歌的代表作。,曹植白马篇、赠白马王彪 野田黄雀行、七哀诗,作者:字子建,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王。他的一生以曹丕称帝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受其生平的影响,其诗歌创作也以曹丕称帝为界分为前后两期。贯穿其一生的那种安邦济世的理想和恃才傲物的性格,也成为其诗歌内容的基本精神,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这种基本精神又有不同的表现。前期诗多写政治抱负,奋发进取,词采飞扬。如白马篇、名都篇等,也有少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的诗,如送应氏等。后期多写不幸遭际,充满愤懑。如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吁嗟篇;杂诗、七哀诗、美女篇 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建安之杰”(诗品),白马篇是曹植前期诗歌的代表。全诗采用铺叙的写法,塑造了一个武艺高超,勇于为国献身的青年英雄形象。实为诗人自我的写照。全诗艺术构思完整、层次清楚、铺排描写、词采华茂、气势豪壮。,赠白马王彪是曹植后期诗歌代表作,它借赠别以抒愤,集中抒写了对曹丕迫害同胞兄弟的悲愤。全诗共七章:叙离京春恋、感路途艰辛、斥小人离间、叹凄凉孤苦、悲人生短促、抒仓促别恨、祝日后珍重,反反复复,曲折跌宕地把留恋、哀伤、愤怒甚至恐惧的复杂心情交织其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抒情手法上,它以直抒胸臆为主,融叙事、写景、抒情、议理于一炉,使诗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鲜明的个性特色。在结构布局上,二章以下采用章章蝉联方法,续续相生,既层次分明又层层勾连,使全诗成一完美整体。在语言上,它用词准确精炼,词汇丰富。这些都是曹植五言诗在艺术上的新开拓。,野田黄雀行是一首寓言诗,它通过黄雀落网和少年拔剑挑网救雀的故事,反映了当时政治官场上的险恶和黑暗,表达了对邪恶势力的憎恶和自己身处险境、无力救助朋友的悲愤心情。通篇运用比喻:以“风波”喻环境的险恶,以“利剑”喻权力,以“鹞”喻强暴,以“雀”喻弱小和无辜的生命。七哀诗运用屈原美人似的比兴手法,以男女关系喻君臣关系,明写闺怨,实为讽君,希望能够弥合君主之间的隔阂,恢复同母兄弟之间手足之情。,蔡琰悲愤诗,作者:字文姬,汉末著名文学家蔡邕的女儿,自幼博学多才,精通音律,擅长书法。因家遭祸乱,童年与忧患相伴。岁嫁河东卫仲道,不久夫死,无子回娘家居住。汉末军阀混战中,她被董卓部下所掳,流落到南匈奴,为左贤王妻。在胡地生活了年,生二子。后曹操统一北方,派人将其赎回,并令改嫁同郡董祀。她的作品相传有三篇:五言悲愤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后两首疑为后人伪作。,本诗是我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长篇五言叙事诗。全诗一百零八句,共计五百四十字。它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和惨痛经历,真实地再现了汉末动乱的社会面貌和广大人民的悲惨遭遇。诗人的悲愤具有典型性,具备史诗的规模和悲剧气氛,富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时代色彩。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写董卓作乱,自己被胡人俘虏,以及所受的虐待和侮辱;第二部分写其胡地凄苦生活,以及被赎归时与子女离别的痛苦;第三部分写其回归故国之后的生活及心境。,正始诗人,正始:魏齐王曹芳(239249)的年号。正始诗歌:从正始元年到西晋建立(265)这二十几年的诗歌。政治时局: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最恐怖的时期之一,表现为司马氏集团与曹魏宗室为争权夺利由明争暗斗发展到恐怖的大屠杀。士人心态:“蔑周孔之书,习老庄之教。”(顾炎武日知录),诗歌创作:主题:忧生惧祸;阐发玄理、寄情山水。表达:比形象征;哲理思辨、山水审美。风格:隐晦曲折。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见三国志魏书嵇康传裴松之注引。代表诗人:嵇、阮。,阮籍咏怀诗(其一),作者:字嗣宗,阮瑀之子,曾做过步兵校尉,后世谓之“阮步兵”。“籍早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焉。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晋书阮籍传)“籍容貌环杰,志气宕放,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忘其形骸,时人多谓之痴。”(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晋书阮籍传),代表作:五言咏怀诗82首 主题:一是抒写内心激烈的矛盾和强烈的忧生惧祸之情。如其一“夜中不能寐”、其十七“独坐空堂上”、其三十三“一日复一夕”。二是讽刺统治集团的荒淫腐朽和专制残暴,批判儒家礼法的虚伪。如其十一“湛湛长江水”、其三十一“驾言发魏都”、其六十七“洪生资制度”。三是借饮酒、求仙表现遗世独立、高蹈出尘的情怀。如其三十二“朝阳不再盛”。艺术:大量运用比兴寄托和象征等艺术手法来抒情述志,形成一种隐晦曲折的风格特色。诗品:“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文心雕龙:“阮旨遥深。”文选李善注:“文多隐蔽,百代以下,难以情测。”(清)沈德潜古诗源云:“反复凌乱,兴寄无端。”,咏怀诗其一 写一个清冷的夜晚,诗人忧心如焚,夜不能寐;起坐弹琴,企图求得排遣。然而如水的月光、瑟瑟的冷风,孤鸿翔鸟的哀鸣不但未能排遣作者心中的孤独,反而更加深了作者的忧思和伤心。全诗以景衬情,情又外化为人的行为,故情在景中,也在人物的行动之中。至于诗人因何忧思,缘何伤心,未经挑明,也不必挑明。其实这里所描绘的并非实景,而是借诗的意象,用象征手法,寄托一种孤独感,忧伤情。这首诗可以概括咏怀组诗的总体风格。(清)方东树谓本诗为咏怀82首之发端:“不过总言所以咏怀不能已于言之故。”(昭昧詹言)。,嵇康赠秀才入军其九、十四,作者:字叔夜。曾为中散侍郎,故又谓之嵇中散。父早卒,依母兄长大。“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凤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晋书嵇康传)。娶沛穆王曹林(曹丕、曹植异母兄弟)女(长乐亭主)为妻。后被诬入狱,为司马氏所害。,创作:诗文兼善。散文名作:与山巨源绝交书。现存诗50多首。其五言诗多“峻切”之语,即感情表达直接强烈,锋芒毕露。代表作幽愤诗、答郭诗等;其四言诗一改诗经古朴写实之风,独辟蹊径,善于以隽秀之语言描写人物风神,极具清远之意境,在诗创造了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境界,表现出作者极强的语言表现能力,为四言诗的发展作出了主要贡献。代表作赠秀才入军18首,尤其是其九、十四。,赠秀才入军其九想象其兄嵇喜入军时纵马驰骋豪迈倜傥的飒爽英姿。他骑着良马,身披铠甲,左手揽弓,右手搭箭,风驰电掣般地奔驰在广阔的原野上。最后二句则正面 刻画其兄的神态:他气概非凡,直欲凌厉山河;他顾盼生辉,神采飞扬。诗中没有一句写及诗人的感情,但诗人把其兄人军后的情形想象得那么逼真,关切之情自在不言之中。,赠秀才入军其十四章想象嵇喜行军之暇领略山水乐趣的情景。他将在 长满兰草的野地上休息,在鲜花盛开的山坡上喂马,在草地上弋鸟,在长河里 钓鱼。一边若有所思地目送南归的鸿雁,一边信手抚弹五弦琴。他的心神游于 天地自然之中,随时随地都对自然之道有所领悟。最后诗人用庄子中“匠石斫垩”的典故来表达白己对嵇喜从军远去的惋惜心情。此诗“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二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它以凝练的语言传写出高士飘然出世、心游物外的风神,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与造化相侔的哲理境界。,太康诗人,太康: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280289)。太康诗歌:西晋诗歌。太康诗人:“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诗品)等:即张载、张协(或张亢)、张华;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和左思等。其他如傅玄、皇甫谧等。,太康诗风:繁缛。“繁缛”本指繁密而华茂,后用以比喻文采过人。“繁”是指描写繁复详尽,不避繁琐。缛是指色彩华丽。具体表现为:在内容上:“儿女情多,风云气少。”(诗品)。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在艺术形式上:追求文字的华美和辞藻的华丽;追求新的技巧,注意排偶。描写更加细腻。太康诗风代表:陆机、潘岳,1.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代表作赴洛阳道中作其二,此诗写其从家乡出发,奔赴京师洛阳,沿途所见景物及其所引起的孤独、哀伤以及对于前途未卜的忧虑之情。语言精练、华美,对仗工整,描写细腻,情景交融,对后来山水诗的影响很大。,2.潘岳(247300):字安仁,荥阳中牟(今河南中牟县)人。“美姿仪”,“掷果盈车”;“性轻躁,趋世利,与石崇等事贾谥。每候其出,与崇辄望尘而拜”;“灿若舒锦”;“善为哀诔之文”,有悼亡诗三首传世。悼亡诗三首是他为悼念亡妻而作,影响很大,后人因此以悼亡为悼念亡妻之代称。,左思风力:太康时期,不受时代风气熏染,能继承建安传统的诗人,惟有左思一人。字太冲,临淄人,出身寒素,怀才不遇,官至秘书郎。因作三都赋名声大噪。有大志而勇退。,其诗今存十四首,代表作为咏史八首,名为咏史,实为抒怀,主要抒发寒士的不平,是建安风骨,正始之音的继承者。清张玉谷古诗赏析:“太冲咏史,初非单言史事,特借史事以咏己之怀抱。或先述己意而以史事证之,或先述史事而以己意断之,或止己意而与史事暗合,或止述史事而以己意默寓。”其咏史诗在艺术上:一是多引史实以借古讽今,典实精切;二是抒情强烈,文情深怨;三是讽刺尖锐,笔力矫健。左思咏史诗在内容和艺术上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后人称之为“左思风力”(钟嵘诗品)。另有娇女诗写他的两个小女儿蕙芳和纨素的娇憨姿态和天真形象,非常活泼生动。又有招隐诗一首,对后进山水诗有重大影响。,其他诗人:刘琨(字越石):扶风歌、重赠卢谌等。郭璞(字景纯):游仙诗10首。,陶渊明,宋刻递修本陶渊明集,一、时代背景与作家生平,陶渊明逸致图,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晋宋易代时期,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斗争剧烈,门阀制度森严。陶渊明青年时期,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36岁时,为荆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辞归。40岁时,出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后又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的参军。41岁辞归。,同年八月,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四十岁时彻底归隐。之后亲自参加农业劳动,表现了厌恶写场,不与统治者合作的高洁人格。六十三岁病逝于家。,江西九江陶渊明墓,二、陶渊明的思想个性,陶渊明的思想较为复杂,但主要的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儒家思想:使他早年具有济世之志,几次出仕,正是儒家积极用世、兼济天下的思想的体现。退隐后,儒家的安贫乐道、君子固穷的思想又成为他的精神支柱。道家思想:使他继承了正始以后道家精神批判现实、否定现实的一面,但其中老庄的消极避世、清静无为、顺适自然的思想,又给予他以消极的影响。任真:是其性格最突出的特点。为文为人,皆表现出真率的态度。,三、陶渊明的田园诗,1.作品的保存和流传:陶渊明流传至今的作品有诗一百二十余首,另有文、赋等十余篇。陶诗及其题材分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是其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陶渊明的诗文集,历代刻印过多种,清陶澍注的靖节先生集,今人逯钦立注的陶渊明集是较好的注本。,2.田园诗 指以描写田园风光,反映田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为东晋诗人陶渊明首创。其田园诗内容丰富,诗风平淡醇美,打破了玄言诗一统的局面,对后代有极大的影响。,归庄图卷,3.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其一,描绘田园景物的恬美与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内容主旨:前八句写归因原因:秉性与世俗不相适应。中间十句写田园风光与乡居乐趣。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艺术:日常生活入诗,构图精巧,写景如画:“暧暧远人村”是横向铺开,“依依墟里烟”是纵向上升,“狗吠”二句是以声衬静。景物白描同主观抒情结合,寓情于景,生动传神。巧取譬喻。语言质朴自然,平淡醇美;用词精确,对仗工整。,又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妙处:1.菊花意象选择精当:菊花清丽淡雅、芳香袭人;傲霜斗雪;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故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菊之于渊明,犹兰之于屈子,采菊东篱有用以自励操守之意。2.“见”字使用精妙:“见”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精妙无比,它既表现出诗人正在采菊时于无意中见南山的惊喜,又使人和物融为一体,描绘出一幅闲适愉悦、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画面,诗人超凡脱俗的清风峻骨也跃然纸上。他以菊为友,以山为朋,流连其间,自得其乐。故苏轼云:“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东坡题跋)3.情景交融,浑朴自然。,其二,歌咏劳动生活和躬耕体验。如归园田居其三、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旱稻 其三,反映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困。归田园居其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怨诗楚调示庞主簿即治中:“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此外,表现诗人的社会理想。如桃花源诗。,四、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鲁迅:“陶渊明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去固常在之类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地飘飘然。”“金刚怒目”式的作品也即指他的咏怀、咏史诗。他的这类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内容主要写出仕和归隐的矛盾,表现了诗人壮志不伸的苦闷和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曲折地暴露了时政的昏浊、黑暗。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读山海经等。咏史诗主要有咏荆轲、拟古、咏贫士等。,五、陶诗的艺术特色,1.陶诗的艺术风格以平淡自然著称,创造了平淡与淳美和谐统一的艺术风格。如归园田居其一。2.情、景、理的和谐交融。如饮酒之五。3.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钟嵘:“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典婉惬。”苏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六、陶渊明的散文、辞赋,陶渊明的文、赋作品虽数量不多,但几乎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制。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辞等都一扫晋宋文坛雕章琢句的华靡之风,感情真挚而强烈,风格质朴而自然,使人可以洞悉诗人坦露的胸襟,听见他那诚挚而又激愤的心声。,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然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级级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无氏这民欤?,欧阳修:“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卷五引),归去来兮图(局部),七、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1.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2.陶渊明蔑视宝贵、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德给后代作家树立了榜样。3.“田园诗”成为一个影响深远的诗歌流派。,钟嵘诗品称誉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世的“拟陶”、“和陶”诗不下上千首。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等都表示过对陶渊明其人其诗的赞美与仰慕。沈德潜说诗啐语云:“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白居易:“予夙慕陶渊明为人,往岁渭川闲居,尝有效陶体诗十六首,今游庐山,经柴桑,过栗里,思其人,不能默默。”(访陶公旧宅并序)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与苏辙书)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三十首),江西九江陶渊明纪念馆,南北朝诗歌,谢灵运登池上楼山水诗:晋宋初出现的一种以写山水为题材,以表现自然美为主题的诗歌。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山水诗的产生(略)。开派人物谢灵运。其山水诗在艺术上:1.工于垂炼,语句新奇。2.描写细腻,形象逼真。3.声韵和谐,对仗工整。代表作: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池上楼、石门岩山宿、入彭蠡湖口等。名句:“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池塘生春草,园抑变鸣禽”(登池上楼);“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连”(过始宁别墅);“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等。,缺点:1.他的山水诗情与景是分离的,没能达到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2.他的山水诗由于过分追求藻饰,注重人为的安排,且较多的使用典故,故略显雕琢和晦涩,往往缺少直接感发生命的力量。像“池塘生春草,园抑变鸣禽”一类如“芙蓉出水”一般自然清新的诗句毕竟不多。3.他的山水诗大多采用游记式的笔法,在结构上多用“叙事写景说理”的模式,不但结构单调,而且最后的议论说理或抒情又言不由衷,因而像一条玄言的尾巴。总之,他的山水诗往往有佳句而无佳篇,还有较多的玄言词句,明显的带有玄言诗的印痕。,登池上楼作于诗人任永嘉太守时。全诗作于被贬出任永嘉太守以后的矛盾心境和进退失据的处境以及病后登楼远眺触景伤情所引起的决意归隐的思想感情。全诗分三层。前八句叙事,写其官场失意后的矛盾心情和进退失据的处境。中间八句写景,描写其病愈登楼凭窗远眺所见所闻的眼前春景。诗人将近景与远景,音响与画面,交错并写,有声有色,极具画面感。“池塘”二句,向来脍炙人口,最为后人称道。不但因为这两句不用典、不藻饰、清新自然,如“芙蓉出水”(诗品)。而且它写出了春天那种盎然的生机,传达出了诗人心中那种难以言说的对生命的惊喜。最后六句转入议论,抒发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艺术上:一是比喻贴切,含蓄真切。如“潜虬”几句。二是写景抒情,情真景实,引人共鸣。如“衾抛”数句。三是用典故贴切,化用自然,如“祁祁”四句。四是对偶工稳。,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生平:鲍照,字明远,原籍上党(今山西上党),后迁居东海(今山东沧海县,一说今江苏涟水附近)。出身寒素,“才秀人微”(诗品)。曾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人称鲍参军。有鲍参军集。创作:其诗今存约200首,主要是乐府和五言古诗,而以其中的80多首乐府诗成就最高,拟行路难18首则是他乐府诗中的代表作。,对乐府诗的贡献:首先,他的乐府诗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充分体现其诗歌俊逸豪放,奇矫凌厉的的总体特色。他把惯用比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诗,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论自己遭遇的诗体,把浓烈的抒情与华美的辞藻融为一体,用以表现自己澎湃的情怀。其抒情特色是外露、强烈、流畅而节奏急速。其次,鲍照乐府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一方面他注重锤炼字句,辞采富丽,“善制形状写物之词”“贵尚巧似”(钟嵘)。另一方面,他以注意吸收民间口语,使其诗自口出般平易流畅。,对七言诗的发展贡献: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为张衡的四愁诗,但还保留着骚体成分;现存最完整最纯粹的七言诗为曹丕的燕歌行,但每句用韵,且一韵到底,由于韵脚过密,故读起来未免有些拘束繁促,且须过多地寻找韵字,不利于创作。此后写七言诗的人很少,七言诗只是到了鲍照时才大量出现,他不仅大胆地采用这种当时一般文人视为鄙俗的形式,而且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这种形式,以革新的精神改造了这种形式:将曹丕燕歌行逐句押韵变为隔句押韵,并可以自由换韵,不但使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更加激昂奔放,而且音节也更加富于抑扬顿挫的美感,为七言诗的发展树立了一个榜样,开拓了道路。到唐代七言诗得以迅速发展成熟,其影响甚至超过了五言诗,这种结局不能不归功于鲍照。代表作拟行路难18首。,拟行路难其六主要作者孤直难容,有志难展,怀才不遇的悲愤。诗分三层:前四句主要写其仕宦生活中备受摧残压抑的悲愤心情。为我们刻画出一个失意者的孤愁形象,停杯离案、拔剑击柱、仰天叹息,三个动作连贯一气,极其传神地写出他内心的痛苦。第二层六句主要写弃官闲居的无聊生活。由于他实在不能忍受“蹀躞”和“垂羽翼”的屈辱生活,所以只好弃职还家,然而他又不甘心在与家欢乐团聚中虚度年华。所以诗人弃官归家后的家庭日常生活,并非着眼于天伦之乐,而是写其无可奈何地虚掷光阴、消磨壮志的焦虑。最后两句为第三层,诗人再作不平之鸣:怀才不遇,自古而然,连古代的圣贤也在所难免。诗人在自我安慰中,表示出对当时极不合理的门第观点的强烈不满,从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本篇起势不凡,感情非常强烈。在音律上,前四句中一、三句与二、四句分别押韵,错落有致;从第八句起,变满句押韵为一韵到底,收到了激越,奔放的音乐效果,更好地表现了主题。,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四声的发现:四声即中古时期汉字的四种声调,即平、上、去、入。最早发现四声的当为南朝齐代永明(永明为齐武帝萧赜的年号)年间的著名音韵学家、文学家周颙(四声切韵)和沈约(四声谱)。四声的发现,主要与佛教的传入、佛经的翻译密切相关。声律论的提出:即声调和韵律。随着四声的发现,南朝齐永明年间著名诗人沈约根据汉字的四种声调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声、韵、调的配合而提出的一系列必须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也就是后人所记述的“八病”: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宋书谢灵运传论:“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南史 陆厥传:“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新体诗(永明体):所谓新体诗,是从声律的角度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征就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新诗体的产生,是中国诗歌逐步脱离乐府而独立发展成为不入乐的徒歌后追求诗歌内部声韵和谐的必然结果。他反映了中国诗歌由自然声律到人为总结、规定并施之于诗歌创作的发展演变过程。“永明体”标志着中国诗歌由自由形式的古体诗向格律严整的近体诗的转变,是我国格律诗(近体诗)的开端,并对辞赋、骈文、词、曲等产生重大影响。,永明之雄 谢朓 谢朓(464-499),字玄晖,祖籍陈郡阳夏(河南太康),谢灵运同族晚辈,人称“小谢”。主要贡献:一是对新体诗的发展有突出的贡献。作为“永明之雄”,其新体的创作不但数量多,而且声律和谐,工于对仗,清新自然,严羽说他的新体诗“已有全篇似唐人者”(沧浪诗话)。二是继承和发展了山水诗。代表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讲读:主旨:通过对登三山遥望所见宫殿、山川的壮丽景色的描写,抒发眺望中生起的去国怀乡的春恋情思。层次: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借用王粲望长安,潘岳望河阳两个典故来叙写其离京赴外任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三至八句写景,在诗人眼里,京城宏伟的建筑在阳光下分外绚丽,巍峨的宫殿、高低的房屋,历历在目。放眼睛空,晚霞如锦缎一般,俯视大地,澄江平静如同白练。喧杂的鸟群覆盖水中的沙洲,各色山花的芬芳充溢四野。最后六句转入抒情,环境如此优美,可是必须离去,这种矛盾心情,在诗的结尾得到直接的抒发,诗人以想象中的未来的忧愁作结,使思乡的感情更加深、强烈。,艺术:诗人善于通过细微的观察,抓住景物的时空特征,用自然清新的语言把它准确而形象地表达出来,形成画面,远景近景、动态静态、声音色彩,都配合得非常协调,深浅浓淡相映成趣,在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提炼上都另具匠心。全诗七韵,接近唐律,讲求对仗,三四两联更见精工。“余霞”两句,尤为后人称道:对仗工整、比喻精当;色彩鲜明,写景如画;意境雄阔,情景交融。其它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天际识旧舟,云中辨江树。”“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好诗流转如弹丸。”,大小谢之比较:1.写景上大谢精细刻画,小谢简约勾勒;2.语言上大谢富丽精工,小谢清新俊秀;3.情景关系上大谢情景分离,小谢情景交融。,梁陈宫体诗,宫廷文人集团的形成: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梁武帝萧衍和太子萧统文学集团。梁简文帝萧纲文学集团。宫体诗:指南朝梁代在梁简文帝萧纲的倡导下,在徐摛及其子徐陵、庾肩吾及其子庾信等宫廷侍从文人的奉和下出现的一种诗歌。它在内容上多写宫庭生活,尤以描写女人的容貌、形体、心理、妆饰、姿态和咏物为时尚。不但题材狭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现实生活,而且显得轻艳、缠绵,甚至色情和荒淫。形式上则声调轻曼、辞藻华艳、讲求声调和对仗。因其产生于宫廷并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要内容,所以叫宫体诗。因其主要代表作家为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等,所以又叫“徐庾体”。隋书经籍志四说:“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其他诗人:何逊、吴均、阴铿梁陈时代也出现了一批不受时代风气熏染,颇具“汉魏遗轨”(古诗源)的诗人,如梁代何逊、吴均和陈代阴铿等,他们或学习谢眺,或取法鲍照,写出了一些内容健康、感情真挚的作品。他们都是重自然、重真情的诗人,追求真实抒发个人情怀的创作倾向,其诗以表现行旅、离别、思乡、念友等情怀为主。他们的诗歌在艺术形式和技巧等方面都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不仅进一步发展了永明体为,律诗走向成熟做出了贡献,而且在状物抒情、意境创造及艺术风格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杜甫解闷十二首:“孰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庾信 拟咏怀27首,北朝三才:温子升、邢邵、魏收。庾信文章老更成:庾信一生分前后两期:前期在南朝受梁元帝萧纲宠幸,完全是一个宫廷文学侍臣。主要从事宫体诗的创作。后出使西魏,被羁留长安而屈仕敌国,是其一生的重要转折,也是他诗歌内容和风格变化的转折点。庾信后期的诗歌,在内容上主要是抒写对故国的怀念和屈身仕敌的痛苦,代表作:拟咏怀27首。其它如寄王琳、寄徐陵、重别周尚书等寄赠友人的小诗,在思想内容上与拟咏怀完全一致。,庾信的后期诗歌创作,一方面有南朝重声律、重形式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接受了北朝诗歌重内容、重气质的影响,从而融合了南北诗风,形成一种刚健清新、苍凉萧瑟的独特风格(质朴与华美、阳刚与阴柔的结合)。他的后期诗还善于用典。其典故使用妥帖自然而又灵活,从而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但也有堆砌典故以致语意晦涩的毛病。他的诗在形式格律上有新发展。他的五言新体诗如寄徐陵等,在声律上已暗合后来唐代的五言律诗和绝句。在七言诗形式上,他的燕歌行、乌夜啼等从句数、章法、对仗看也是唐人七绝、七律的先驱。另外,他还有一些描写北国风光的诗,对唐边塞诗影响很大。杜甫:“庾信文章在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西洲曲和木兰诗,一、南北朝民歌的保存: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南朝民歌现存约500首,包括清商曲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词,绝大多数为清商曲辞。清商曲辞又分吴声歌、西曲歌和神弦歌三大类。吴声歌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现存歌辞326首,有子夜歌、子夜四时歌、华山畿和读曲歌等二十余种,大都为恋歌。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荆楚一带,包括江陵、襄樊等城市,现存142首,有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等34曲。大都写商贾水上生活和商妇送别怀人的。神弦歌产生于建业一带,是民间祭神曲,现存18首,有白石郎、青溪小姑等曲,多写人神相恋。北朝民歌现存70首左右,大多为“梁鼓角横吹曲”,部分为“杂曲歌辞”如西洲曲和“杂歌谣辞”如敕勒歌。,二、南北朝乐府民歌的比较 1.从题材说,南朝民歌都是情歌艳曲,北朝民歌除情歌外,还有描写战争、劳动、风景等方面的内容,题材广泛的多;2.从风格来说,南朝民歌缠绵温婉含蓄,北朝刚健粗犷直率;3.从诗句形式看,南朝民歌多为五言体,北朝民歌形式为杂言,变化多;4.从语言看,南朝民歌常用谐音双关语,而北朝民歌语言质朴无华。,三、南朝民歌代表西洲曲 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题为江淹作。乐府诗集收录在“杂曲歌辞”中,题为古辞。清代沈德潜古诗源以为梁武帝作。这是一篇具有叙事性的抒情诗,通过季节变换的描写,表达女子自春及秋对其所爱的别后相思之情。沈德潜古诗源卷十二:“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言情之绝唱。”,北朝民歌代表作木兰诗 创作年代:关于木兰诗的写作年代,有汉魏、南北朝、隋唐三种说法。南朝陈代缯人智匠所编的古今乐录中,曾提到它的曲调属“鼓角楼吹曲”,可见大约流传于北魏时期,后来经过隋唐文人的加工润色。内容:本诗是一首歌颂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的叙事诗,其故事梗概为:北方某地农家姑娘木兰,在国家遭受外来侵略时,因父老弟幼,毅然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踏上保卫国家的征途。她跨过黄河黑水,度过燕山朔漠,万里长征,十年转战,立下赫赫战功。凯旋归来,不受封赏,甘愿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重新过普通劳动妇女的生活。主旨:本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木兰代父从军的英勇精神,体现了北朝民族的尚武风气;赞扬了木兰保家卫国不为名利的优良品质;打破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艺术上:1.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一光辉的古代妇女形象:勤劳、善良、英勇、善战、乐观、爱国、不慕富贵,追求男女平等。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度创作方法的结合。3.紧紧围绕表现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诗歌主题来剪裁和组织材料,繁简适当。如开头一段,为渲梁人物的紧张心情和战争气氛,写木兰的思索,叹息和买马、买鞍鞯,重叠反复,不厌其烦。而十年征战,艰苦备尝,却因不是描写重点而用六句加以概括。又如叙写木兰到家时的情景,用了同样的句调作三次重叠,意在突出其与亲人团聚时那种欢乐和热烈的气氛。4.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有的是朴素自然的口语,如“阿爷无大口,木兰无长兄。”有的则精炼含蓄,对仗工整,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散文 和辞赋,

    注意事项

    本文(魏晋南北朝诗歌.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