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ppt

    • 资源ID:6069521       资源大小:1.35MB        全文页数:147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ppt

    高等教育学,教师岗前培训,本课程的学习目的,1、应试。2、了解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高等教育对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理解自己的原学科专业知识与高等教育理论之间的关系。高校教师既是一个职业,也是一个专业,从事教学工作需要掌握两门专业知识,本学科知识与高等教育科学知识(包括高等教育学)。,3、了解一个合格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技能。4、留下一些问题待大家今后在高等教育实践中思考和探讨,为教育教学研究奠定基础。希望大家在成为某一方面专家的同时,也能成为教育家,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作出贡献.,高校教师资格考试,1、考试科目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概论、教学方法导论、教学技能理论与实践,2、考试时间与考试难度 120分钟;上午:高等教育学 下午:高等教育心理学,3、考试题型、分值、覆盖面,注:满分100分,60分及格。章内容覆盖100%,节内容覆盖80%,4、高等教育学,单选:多选:判断:名词解释 4-6简答:5论述:2-3道,高等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体系,绪言(概述)高等教育内外部规律 高等教育思想 基本理论 高等学校职能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与运行机制高 教学目的任务等 科研论 教学过程特征、规律 教 教学原则.基本要求 育 分论 教学论 教学内容.教什么?学 教学方法怎么教?教学评价.结果如何?服务论 投资制度 办学制度 制度 管理制度 招生与就业制度,本课程的主要授课内容,1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社会职能(含高等教育的历史发展,第2、3、4、7、15章)2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第5章)3高等教育的结构(含层次结构、专业结构、高等学校定位等,第6、7章)4大学教学与课程论(第8、9、10、11、14章)5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16章),为什么要进行教师岗前培训?可能的一个假设:好的医护人员就会教书。/o o/(oo)厨子,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教育理论,1.高等教育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建立和加深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理解 对自身发展的理解,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一、大学教师专业化 职业(occupation)与专业(profession)教师职业与教师专业(教授:professor)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明确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门职业。这种职业一方面要求教师经过严格的教育和训练,掌握特定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并通过研究使其不断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具有个人的及共同的责任感。”,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化是指在教育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通过严格的专业选拔和有效的专业训练,使教师具有全面、系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知识基础、较高水平的专业判断和决策能力,在自身不断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另指教师群体专业化,大学教师与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的比较大学教师岗前培训与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关系P3“学习与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的意义”1、高教实践需要高教理论的指导;2、学习与研究高教理论是大学教师专业化的需要。,二、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学术职业是一种专业化程度很高的职业,具有专业性、探索性、自主性和学科性的特点。学术职业以学术活动作为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具有学术性和社会性。学术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难以量化、外行难以评价,学术自治意味着学术共同体不受外行的评判和控制,而倾向于建立共同遵守的专业规范和伦理标准,在专业自律的范围内自我规范、自我调节。高校教师职业是学术职业,学术职业的双重性 大学教师以学术活动作为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追求,即把学术作为自身生存的基础,又把学术作为生命的内在追求和神圣召唤。“以学术为生”“以学术为业”,席勒:哲学型学者与谋生型学者 席勒认为,两类读书人的区别“不在于所从事的对象,而在于如何对待他所从事的对象。”也就是说,两类学者反映了两种对待学问的不同态度。席勒明确地告诉自己的学生,他的课程只面向哲学型学者。席勒对为了谋生而治学的态度的批评,显然是针对当时大学流行的功利主义观念而发的,而哲学型学者则正是席勒所倡导的理想的学者。,马克斯韦伯:“以学术为业”学术生涯的外部环境、学术工作的机遇和灵感、理智化的过程、科学不涉及终极关怀、学术与政治、价值的多元性、教师不应是领袖、科学对信仰所能做的贡献等八个方面进行的演讲。,刘易斯科塞:理念人“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追求实用目标,他们是在艺术、科学或形而上学的思考中,简言之,是在获取非物质的优势中寻求乐趣的人,也就是以某种方式说我的国度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人。”,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的理念 自由 修养 科学 寂寞,学术职业的现实困境,学术职业在学术的普遍性与功利主义的合理性之间,在好奇心引领的自由探索与绩效竞争之间,在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与企业家精神的追求卓越之间的重重困惑、矛盾和威胁之中,那份孕育千年的高贵与典雅、神圣与无私、自由与恬淡、已在不断喧嚣的世界和日渐浮躁的心境里慢慢消融。,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学习目标了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不同国家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和理解。掌握: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的概念;中世纪大学的学科设置;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及进程中的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基本情况;现代大学的职能。,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的多维度认识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界定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一、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概念的演变,高等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形式、职能在变,因此,其内涵和外延也在演变。1.中世纪:高等教育=大学教育传授高深学问2.资产阶级革命后,大学教育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不断制度化、正规化3.19世纪后半期的高等教育:层次多样化、形式复杂化4.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民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1、中世纪大学,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在仿照行会组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一种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育机构。主要设四科:文科(基础科):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法、神、医科(高级学科):在具备文科的基础上进行学习。,1、中世纪大学,具备比较完善的教育活动体系,其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直接继承。组织管理,行会自治。学生行会(南欧);教师行会(北欧)学生无国籍限制,游学风盛行。入学时间、期限,无十分严格限制。一般13-14岁入学,先学文科5-7年,过考试获得“学士”或“硕士”学位后,开始分科学习,学习结束授予博士学位。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宣读和讲解,也进行辩论练习。采用拉丁语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Higher Education),大学教育(University Education),例如下面一段对话,问者为查理曼的王子丕平,答者为教师:问:作品是什么?答:是历史的保护者。问:语言是什么?答:是灵魂的表露者。问:发出语言的是什么?答:是舌头。问:舌头是什么?答:是空气的鞭子。问:空气是什么?答:是生命的保卫者。问:生命是什么?答:是善的偷乐,恶的忧愁,死亡的预期。,2、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革命后,尤其是工业革命时期,欧洲各国的教育制度基本确立,中等教育逐步与高等教育衔接起来,一些中等学校成了大学教育的预备机构,以为学生升入大学做准备。大学教育基于中等教育基础之上,不断制度化、正规化。高等教育是教育制度化的结果。小学、中学、大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3、19世纪后半期的高等教育,层次多样化:研究生教育 大学 学院 专科学校 社区学院形式复杂化:正规大学 非正规大学中等后教育(Post-second Education),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服务对象:由“精英教育”、“尖子教育”开始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4 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大众化,1962年,马丁特罗在美国高等教育民主化一文中首次提出“大众高等教育”(mass higher education)这一概念。,(一)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概念的提出,1972年,马丁特罗在THE EXPANS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明确提出了精英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三个阶段。This crisis,both in Europe and America,marks the transition from one historical phase of higher education to another.In Europe,from elite to mass higher education;in the United States,from mass to universal access to post-secondary education.,1973年,马丁特罗发表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具体阐述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精英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普及化高等教育)具体特征和内涵。这一论文在1999年被翻译成中文在国内发表,外国教育资料,1999(1),(二)马丁 特罗本人及其他学者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解读,1.关于高等教育三个发展阶段的划分,国内学者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基本分析框架主要依据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三个阶段的发展理论。,马丁特罗以高等教育增长率、绝对规模、毛入学率为指标,探讨数量增长与性质变化的关系,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马丁特罗:“一些国家的精英高等教育,在其规模扩大到能为15%左右的适龄青年提供学习机会之前,它的性质基本上不会改变。当达到15%时,高等教育系统的性质开始改变,转向大众型;如果这个过渡成功,大众高等教育可在不改变其性质下,发展规模直至其容量达到适龄人口的50%。当超过50%时,即高等教育开始快速迈向普及时,它必然再创新高等教育模式。”,对高等教育三个发展阶段量的划分标准(15%以下,15%-50%,50%以上),马丁 特罗:没有任何数学工具的支撑,或者说没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它是我的一种想象和推断,是一种根据事实而进行的逻辑判断,是我根据自己从事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当时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形式的一种判断。数字并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并一定具有实际的意义,5%、15%、50%并不是一个固定的区别标准,他们并不代表一个点,而是一个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大众化的标准进行新的划分(相对于我们国家对进入大众化15%标准的迷信)。,2.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质的10个维度变化,第二章:高等教育大众化,马丁特罗划分三个阶段是在说明:由于高等教育规模在量上的增加,高等教育的全部活动都要发生变化。大众化是揭示变化的一种理论,是揭示变化的一个信号,它具有预警功能。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不是一个目标理论,它是对已经发生的高等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描述,是对历史和现实高等教育现象的一个总结。,3.马丁 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价值所在,在特罗看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预警,是大众化理论的价值所在,它提醒人们面对已经到来的大众化等问题,如何让应对和准备。当我们忽视了大众化的预警功能,而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始终抱着了乐观的判断,也就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机,从而降低了大众化理论的价值。(我国学者在理解马丁特罗大众化理论存在的误区:过分关注大众化的量化标准),3.马丁 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价值所在,1、概念: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质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改变、教育功能的扩大、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的多样化、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与方法、入学条件、管理方式以及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变化。2、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历程3、高等教育大众化与精英教育,1978年,我国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有1.55%,1988年达到3.7%,1998年升至9.76%。1999年开始大学扩招,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我国提出的目标是到2015年达到36%,2020年达到40%。,二、高等教育民主化1、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和教育机会均等2、高等教育管理民主化,三、高等教育终身化(时间延伸)1、终身教育理念2、高等教育终身化的内涵3、高等教育终身化与高等教育改革4、高等教育终身化与建立学习型社会,四、高等教育国际化(空间拓展)国际化、全球化与一体化 概念: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指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亦即高等教育所应有的国际意识、国际交流、国际合作和国际理解。,国际化的主要内容,(1)知识的国际传播;(2)人员的国际流动境外学习和就业;(3)跨国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4)聘请外国教师和科研人员;(5)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合作办学、合作研究、技术合作);(6)网络教育全球化;(7)人才参与全球竞争的意识等。,国际化对今天的大学意味着什么?,大学生和毕业生必须具备某种“Global Citizen(“世界公民”)素质,方能在未来社会和职场中安生立命。“学术界”不再以国家或大学为单位 人才的忠诚度:不是大学,而是专业 人才的流动性:国际性的 人才的创造力:今天的大师未必是未来的大师 大学必须在区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竞争 国际化大学的成本高昂:再富有的大学都感到捉襟见肘 英文的强势置非英语地区大学于劣势地位 网络彻底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全球化与世界一流(Higher Education Policy,21,pp5-27,2008.),全球化的教育使命新知识产出的强度与日俱增教授科研从个人研究到团队、跨学科、国际合作的研究研究经费从依赖国家到寻求企业资助、私人捐赠等其他各种来源大学与政府、企业合作推动经济发展与公共福利全球招聘教师和管理人员、全球招收学生成熟的内部组织管理结构以支撑复杂的科研、教学管理及运作国际间的广泛合作,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一个量与质统一的概念,量的增长指的是适龄青年高等学校入学率要达到15%50%。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研究,如果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则可以将高等教育发展历程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他认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高等教育就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三、我国不同学者对高等教育概念的理解,1、潘懋元: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以培养专门人才为目标关注高等教育在整个学制体系中的地位、高等教育的性质。2、胡建华: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各种形式的学术性、专业性教育。起点:中等教育毕业水平性质:学术性(学科)、专业性(职业)3.本教材:赞同依据学制体系中的地位、性质进行界定学制系统中的地位:最高阶段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高等教育的性质:专业教育。专门人才多样性(学术型、研究型、应用型、技术型)学术性专业教育、职业性专业教育,小结:高等教育的概念,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50,古代教育,殷商/“右学”;西周/“辟雍”;诸侯/“泮宫”,汉代/太学:高教的雏形唐宋/书院:高教的发展,形成专门和独立 的学术与教学机构,春秋/私学:高教的萌芽,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51,古代教育,殷商/“右学”;西周/“辟雍”;诸侯/“泮宫”,汉代/太学:高教的雏形唐宋/书院:高教的发展,形成专门和独立 的学术与教学机构,春秋/私学:高教的萌芽,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西学学堂: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正式开端);癸卯学制:系统的高教制度初步确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近代教育新式学堂与近代学制,52,古代教育,殷商/“右学”;西周/“辟雍”;诸侯/“泮宫”,汉代/太学:高教的雏形唐宋/书院:高教的发展,形成专门和独立 的学术与教学机构,春秋/私学:高教的萌芽,京师同文馆:我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西学学堂:我国第一所近代分科大学 京师大学堂: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正式开端);癸卯学制:系统的高教制度初步确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简史,近代教育新式学堂与近代学制,现代教育教育改革与大发展,结构调整、规模扩张、体制改革、教育立法,二、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1、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有不同界定的原因2、不同国家对高等教育概念的不同界定 美国(Post-second Education):中等教育后 英国:正规的高等教育 前苏联:中等教育后的专门教育 中国: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各种专业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一、大学社会职能的历史演变 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三、21世纪大学的教育理念,一、大学社会职能的发展历程,1、18世纪以前:培养人才的职能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发展科学研究的职能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发展社会服务的职能。,柏林大学开启发展科学的先河,威廉姆斯-洪堡,1809年筹建,1810 年成立。把培养学者和学术发展看成教育的目的,确立了大学发展科学的职能。提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强调教学与科研统一,突破了传统大学的办学模式,影响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被人们尊称为“现代大学之母”。1842年创建德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二战前,欧洲乃至全球的学术中心。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普朗克,哲学家费希特、谢林、黑格尔、叔本华,神学家施莱马赫,法学家萨维尼都曾在此任教。共产党理论的创始者马克思、恩格斯都曾就读过柏林洪堡大学,其他曾在此就读过的还包括欧洲议会主席舒曼、哲学家费尔巴哈、著名诗人海涅、铁血宰相俾斯麦及作家库尔特图霍尔斯基等。,美国“赠地学院”开始成为社会的“服务站”,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的莫雷尔法案规定:凡有国会议员一名的州可以获得三万英亩的土地或土地期票,以兴办农业、机械工程学院。美国历史上把这些学院统称为“赠地学院”。至1922年,共兴办此类学院69所。其宗旨在于使劳工阶级子弟能获得实用的大学教育,培养工农业急需人才。,康乃尔大学,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中产生的 一所著名大学。办学思想: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开放。课程计划应该“适用于所有目标”。大学没有等级制度,课程可以向所有学生开放,各种学科和课程一律平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和威望。,威斯康星思想,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中产生的 一所著名大学。威斯康星思想的创始人:范-海斯。明确地把大学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重要职能。大学的基本任务:培养公民、进行科学研究、服务于广大民众。开辟了大学服务社会的基本途径:知识推广、专家服务。,大学三大职能之间的关系,教学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大学的“工作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31条指出:“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重科研,轻教学”学校,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更高的名声,努力“往 上爬”。教师,受教师考核、晋升标准指挥棒的指挥。,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任院长哈瑞刘易斯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哈佛大学为了追求卓越的学术成就,重视研究生的教育,重视市场名利,轻视本科,轻视教学,轻视学生道德人格的培养,忘了后者才是大学的灵魂。”,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培养专门人才: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发展科学: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培养专门人才:现代高校的根本使命。缘由:早期大学创办的宗旨,大学作为社会特定机构之所以能够得以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合法性依据。,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2.发展科学: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缘由:现代高校培养人才不可缺少的途径现代社会科技、经济发展对其提出的客观要求。高等学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过程中,也为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创造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洪堡:“大学是研究学问、追求真理的地方,而不是职业或技术培训中心,更不是卖文凭的机构。”,二、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3.社会服务:当代高校职能的延伸。缘由:既是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主要形式:开展教学和人才培训服务。科技服务:“孵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技术咨询信息服务。装备服务。发挥政府和企业决策的智囊作用。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交流:经济、教育、文化、贸易等。引领思想文化进步。,高校的职能实现,统筹发展“三大职能”,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说教育是大学的生命,那么研究就是大学的灵魂,而社会服务,则是校园功能的扩展。如果离开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两个传统的基本职能去谈社会服务,甚至偏好于追求经济利益,最终只会损害高校的发展。而放弃社会服务这个高校的重要拓展职能,同样也会丧失高校自身发展的机遇。陈维绍 大学的角色和任务:台湾大学的例子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1987年创立,1988年正式招生,1997年,紧紧抓住韩国大宇公司在烟台建立亚洲最大的汽车发动机厂,对汽车专业与技术的需求趋旺的契机,把汽车工程学院从校本部全部迁至威海。十几年来,分校承担了3000多项合作科研项目,部分科研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高校的职能实现,找准学校定位,培育服务特色,确保社会服务职能可持续发展。找准服务定位,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突出服务的“地域性”,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找准特色定位,解决“如何服务”的问题。新加快抢占其他高校尚未涉足的新领域;特紧紧依靠特殊的学科专业资源、人才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来发展学校,服务社会;优巩固和壮大自己已经取得的领先优势,始终保持领跑位置。培育创新团队。老、中、青结合,建设创新团队,发挥团队优势,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高校的职能实现,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推进科技创新,增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积极为中小企业服务;积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加快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学、研一体化建设,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学习目标了解:我国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教育目的的性质;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掌握:教育方针的概念和基本构成;教育目的的含义;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要点。理解: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一、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1.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方针作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必须反映三方面的要求: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展目标与任务;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和对教育的要求。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方针的核心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针。教育实施的途径:通过什么样的途径与方式来培养人,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培养目标。高等教育实施的途径:教学、科研、社会实践活动。,2.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1957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1961年,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试行)(高校60条)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议;1993年,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方针具体内涵的阐释:“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教育目的,1.含义: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2.意义: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也是最终的归宿和检验教育质量的标准;指导着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方向,增强着其工作的自觉性和科学预见性;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是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努力方向。3.性质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社会制约性,三、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表面现象:统治阶级在教育界的代表人物或国家领导人提出、确定,政府一法律形式颁布实施,具有主观意志色彩内在实质: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反映,为社会历史的客观进程所制约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三、影响教育目的的因素,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方向和性质。2.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目的水平和实现。3.民族传统:教育目的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性4.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各级各类教育目标制订和实现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一、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1.我国教育目的与高等教育目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我国高等教育目的与高校培养目标:抽象与具体的关系。3.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发展方向,发展结果,奋斗目标调控:教育事业;教育活动;受教育者的成长发展评价:评校、评教、评师、评生的“准价值体系”激励:需要和动机;工作热情;责任感。4.我国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性:高等教育目的高等学校培养目标专业目标,二、我国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1.基本规定 思想道德和政治素养:专业素养:知识、理论;技能、能力;情感和态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身心素养2、制定培养目标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德与才的关系;身与心的关系;业务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教育,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理论要点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片面发展是相对而言的;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从历史发展进程看,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制约;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二、全面发展的教育,1.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德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教育:爱国、爱党、爱社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心理教育:健全的个性;社会适应、承受挫折、自我调控反思:当前大学德育的问题与对策,二、全面发展的教育,智育知识教育:普通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技能训练:基本技能;专业技能能力培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科学世界观、求真精神、治学态度反思:当前大学智育的问题与对策,二、全面发展的教育,体育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学会健身,养成习惯思想品德;心理品质;体育道德培养体育人才反思:当前的阳光体育活动,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的关系,既相互独立,各有特殊任务,又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核心;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二、全面发展的教育,2.高等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教学工作:最基本途径科研训练:重要途径社会实践:基本途径之一,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几个理论问题,学习目标了解:教育目的观的发展过程及哲学基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发展历程;大众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世界各国高教大众化的趋势。掌握: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特征、相互关系及融合的原因;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综合运用:能正确看待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观点;能正确分析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演变历史。,本章要说明的主要内容,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问题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选择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高等教育活动的教育观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第一节 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一、高等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选择二、主要观点与理论依据三、两种价值选择的认识,一、高等教育目的的两种价值选择,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级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高等教育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还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就构成了教育目的的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观和社会本位观。,二、主要观点与理论依据,社会本位主要观点: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的产物。代表人物:中国:孔子、学记西方:柏拉图、洛克、凯兴斯坦纳、赫尔巴特等。,个人本位主要观点: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关注个人价值,关心人的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满与幸福,关注个人健全人格的形成,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和普通教育。代表人物中国:老子、蔡元培、梁启超西方:亚里士多德、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斯宾塞等,三、两种价值选择的认识,1.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2.两种价值观都有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社会本位观:对于教育走出“隔世”状态,密切与社会的联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带来一些问题:容易导致教育的某种被动性;容易导致一种误解,不论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只要社会需要都适应;容易助长高等教育的短视行为;容易导致对学生个性的抹杀;个体本位观:提出了尊重人性,丰富了人对个体潜能及其价值的认识,但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将社会的结构与功能简化,导致:忽视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导致个体需要的极端个人主义、自由化倾向,导致个人社会责任感下降。3.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第二节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与关系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第二节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一、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历史演变分析历史演变:通才教育专才教育演变过程分析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政治制度等因素作用下呈钟摆现象。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存在较大的差别。,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内涵与关系,(一)通才教育及其特征内涵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尚情操、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够自我发展的人才。通才教育实行的是一种博雅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特征:知识的基础性和经典性;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局限性:过分通博,学科的深入发展受影响;经典性的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二)专才教育及其特征,内涵专才教育指培养专门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讲授某一学科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征针对岗位和行业需要分科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时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偏重于应用;比较注重学生实际能力培养,毕业生能较快适应社会的需要。局限性:专业划分过细、片面强调职业,学生知识面狭窄,影响未来发展,(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关系,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之争的实质专业教育口径之争是人才的社会适应性之争。通才是相对的,三、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现实融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转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人的和谐发展与完整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转才教育相结合。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现有国情的选择,第三节 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二、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化的历史必然性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一、高等教育发展的两种模式,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是由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意识决定的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英才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普及高等教育,(一)英才高等教育,依据:马丁-特罗理论:入学人数低于失灵人口15%英才高等教育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注重培养治国的精英;国家是高等教育的支撑者;受教育的权利是通过对智力、品行等各方面的考察、考试等选拔方式而获得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博雅教育;在阶级社会,它主要是统治阶级筛选并培养统治人才的工具;教育是面向少数人的,规模较小。,(二)大众高等教育,大众高等教育阶段反映了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高级人才数量需求的扩大,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强调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人才培养,关注人才的数量;在高等教育的观念、教学内容与形式、学术标准、管理与决策,以及高等学校的功能、模式、招生和聘请教师的政策与办法等方面,均发生质的变化。,二、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化的历史必然性,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英才高等教育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化的两种模式: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以私立大学规模扩展为主的日本模式,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发展速度要适度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规模效益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发展终身教育,第四章 高等学校学制,学习目标了解: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掌握:教育制度的概念;高等学校学制系统的三个层次;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弹性学制的特征及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推进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第一节 学制的概述,一、学制的概念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整个教育制度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等。,二、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一、世界各国普通高校系统的宏观特征(举办)单一公立系统,单一部门;(意大利)单一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法国)多重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部门。(日本、美国),二、世界各国普通高校系统的微观特征(层次),初级学院和短期大学;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第三节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一、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向遏制的历史沿革1951年学制的变化文革时期学制的变化文革后期的变化二、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微观特征高等专科学校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三、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系统的特征(略),第四节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弹性学制,一、弹性学制的特征根本宗旨归还学生“学习自由”,让学生成为大学生活的主人。主要特征选择性;灵活性;多样性;主体性,第四节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弹性学制,二、弹性学制的要求强化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刚性与弹性的兼顾,第四节 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弹性学制,三、推进弹性学制的必要措施(一)推进学分制(二)打破学校、专业界限(三)改革教学管理制度班级授课制度;考试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学习目标了解:高校的组织特性和组织管理模式;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历史沿革与改革趋势;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掌握: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组织特性和组织管理模式,一、高等学校的组织特

    注意事项

    本文(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