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路南段工程--排水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docx
排水部分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依据及相关文件(I)业主与我公司签订的项目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道路沿线1:500地形图及物探资料。(3)重庆市西永组团N、R、W、V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 编(重庆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4)西永微电园控规整合图(5)西永综合保税区梁滩河三安段护岸提升工程(重庆市水利电力建筑 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3.05)河道改造资料(防洪标准为1()0年一遇洪 水)。(6)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提升重庆中心城区防洪能力有关工 作的通知(渝府办发2021 139号)。(7)重庆市防洪规划(2016-2030)» (市水利局2021.09)。(8)三安光电地块设计总图(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3.05) o(9)三安光电地块土地利用规划调整方案图(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2022.05) o(IO)西部(重庆)科学城梁滩河生态治理修复及绿色循环工程-梁滩河干流 流域污水干管建设及修复工程梁滩河流域右岸污水干管设计图(上海市城市 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23.03)o(11)重庆高新区梁滩河综合治理工程初设设计资料(上海市城市建设 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022.09)o(12)项目周边用地权属图。(13)重庆市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富康新城道路工程一污水临时排放工程(重庆市设计院2011.04):(14)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AB区专用道路工程(林同梭国际工程咨询 (中国)有限公司,2010.03)(15)滨河路南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O+()35.130K2+398.444) (2023 年6月,重庆南江工程勘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1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重 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2017.07):1.2采用的规范标准(1)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20S515);(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3)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296-2018)(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015年版);(9)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0)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11)防洪标准(GB50201-2014);(12)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13)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1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渝 建安发(2019) 25号);(15)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19年版)(渝5、顶管管节接头应满足结构最大允许变形下密封防水要求、管节接头应设 置橡胶密封垫、接头部位钢承口应采取防腐措施。(GB 55030-2022, 4.3.6)回复:已按照审查意见修改,顶管部分内容详见设计说明第9章结构工程; 补充管道防腐部分内容,详见设计说明7.7.5章节内容。6、补充现状d600污水管于WA34-1处与新建污水管的高程衔接关系。回复:已按照审查意见补充W34-1污水井与上游d600污水管高程关系。 详见设计图纸PS05,第8页。7、对于无支线接入需求且坡度未改变的污水直线段,其检查井间距30m 偏小。回复:已按审查意见修改,加大污水直线段检查井间距。详见设计图纸 PS-05.2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场地属于浅丘河谷剥蚀地貌,原始地形冲沟发育,由于周边建设进行了大 量回填,地势相对平坦。道路沿线地面高程一般在280.56293.58m,整体地形 南高北低,相对高差约13mo道路西侧紧邻梁滩河,河道宽约1620m,河谷 两侧已经过人工改造,河床高程275.81288.80m,工程岸坡以镇脚+斜坡的结 构型式为主,一级斜坡坡比为1:31:4之间,二级斜坡坡比为1:2.0。2.2 地质构造场地区域地质构造上处于北硝向斜东翼。地层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 泥岩、砂岩,在场地西侧测得岩层产状:277° /18° ,岩层层面结合很差,属 软弱结构面。未见断裂构造,基岩中发育2组裂隙。分述如下:裂隙产状:87° /75。,裂面平直,无充填,宽23mm,延伸长24m, 裂隙间距062.8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裂隙产状:19° /55° ,裂面较平,粘质土部分充填,宽12mm,延 建安发(2019) 27号):(16)城乡排水工程项目规范(GB550272022)(17)市政排水管道附属设施标准图集渝22TS02(18)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19)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lI836-2009)(20)西部(重庆)科学城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修编2022)(21)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22)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13S201)(23)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2008)2.3 上阶段意见执行情况1、经水力计算校核Kl+420-K2+398路段沿道路左侧设置的污水管采用 d500规格的必要性;无集中流量汇入的新建雨水管起点段无须采用d600规格。回复:已按照审查意见将Kl+420K2+398路段污水管设置成d400,将无 集中流汇入的雨水管起点段改成d400,详见设计图纸PS-0507.2、道路桩号K0+040及K1+320附近,位于道路用地范围内的现状雨水管 拟废除,东侧地块汇入前述拟废除雨水管的上游雨水管应设置可靠排水出路。回复:目前滨河路东IW地块已完成平场,地块内的管网均已废除。3、道路桩号KHl(X)附近等处,新建雨水管以西侧梁滩河作为排水出路, 其排出口设置于河道岸坡顶部不合理,应顺接至河道,并补充计入工程量。回复:已按照审查意见修改,详见设计图纸PS-O5。4、以西侧梁滩河作为排水出路的新建雨水管出口端管内底均位于设计防洪 水位以下,应考虑受梁滩河水位顶托影响。其内涝防治的相关校核计算同样应 考虑受出口端水位顶托影响。(GB 55027-2022, 3.1.3)回复:已按照审查意见修改内涝校核相关计算内容,详见设计说明7.4.4章节。 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重,岩质较软,易风化崩解。本次勘察揭露厚度06m (ZY134)15.9m (ZYlOl )<,据勘探资料,泥岩分布于整个场地,为场区基 岩主要岩性。(2)砂岩(J2s-Ss):灰色、灰黄色,中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钙、泥质 胶结。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暗色矿物次之。钙泥质胶结,部分含泥质 重。本次揭露厚度0.9m (ZY070)9.0m (ZY128)o该层多呈透镜体分布。3、基岩面及强风化带的分布特征场地基岩面起伏较平缓,岩土界面倾角一般215°。强风化层岩体破碎, 岩芯多呈碎块状、颗粒状,厚度在0.74.8m。2.4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情况场地上部土层为素填土、粉质粘土、砂土,下伏基岩为泥岩、砂岩。素填 土、砂土、砂岩属透(含)水层,粉质粘土属弱透水层,泥岩属相对隔水层。 综合场地地质条件分析,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第四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砂土层中,在粉质粘土中也存也少量地下水。大气降 水及地表水部分通过地表渗入土层孔隙及基岩风化、构造裂隙中外,大部分直 接排入梁滩河。地下水位变动主要受河水涨落影响,雨季时地下水位较高,河 水补给地下水,旱季时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水补给河水。根据勘察期间对各个 钻孔的水位观测记录,勘察期间大多数钻孔内均有稳定水位,水位高程约为 277.25288.46m,整个场区地下水丰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另外根据对梁滩 河边的钻孔进行水位观测,稳定水位均与勘察期间河水水位基本一致,说明地 下水与河流的连通性较好。2.6不良地质作用与埋薇物据区域资料及野外实地调查,整个拟建线路沿线的自然斜(边)坡未见变 形、开裂、垮塌等迹象,稳定性较好。本勘察场地内及附近地带未发现危岩刖 伸长12.4m,裂隙间距13.8m,结合很差,为软弱结构面。经本次勘察并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未发现断层,地质构造简单。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对拟建道路根据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勘察区抗震设防 烈度为6度,地震动力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反应谱特 征周期值为0.35s,拟建道路修建后,可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等效剪切波速修正。2.3地层岩性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分布有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 冲洪积土层(Q4al+pl)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地层,现由新到老分述如 下:1、第四系(Q4)(1)人工填土层(Q4mD素填土:杂色,结构松散,稍湿,主要为砂、泥岩碎块石及粉质粘土组成, 局部夹混凝土。碎块石呈棱角状,粒径多为224cm, 土石比2: 8,为周边建 设时抛填,时间约10年。整个场地均有分布,钻探揭露该层厚度1.4m(ZY020)- 10.0m (ZY018)o(2)冲洪积土层(Q4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深褐色,可塑状,切面较光滑,轻微光泽,干强度中 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粉质粘土层主要分布于场地丘间冲沟地段,钻探 揭露该层厚度 0.5m (ZY018)5.5m (ZY079)。砂土:灰色、灰白色,以粉砂、细砂为主,结构松散,稍湿,主要矿物成 分为长石、石英,颗粒级配一般,含粘粒较少。局部夹乌木。砂土层主要在场 地河道地带断续分布,钻探揭露该层厚度0.6m (ZY053)5.1m (ZY052)1,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红色、暗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根据科学城规划,科学城形成“一心一轴两带、一核三片六网”的空间格局。一心为以科学公园为依托的城市绿心,一轴为中部山水绿脉和科学大道共同组 成的科学城城市发展主轴,两带为中梁山休闲生态带、缙云山休闲生态带,一 核为高新区城市核心;三片包括西永片区高等教育、科技研发、高端制造、 国际物流功能、北喑片区教育科研、休闲游憩、历史人文体验功能以及西 彭-双福片区智能制造、消费品产业功能,六网为蓝绿交织的生态网、古今 辉映的人文网、多维交织的交通网优质均衡的服务网、全面系统的安全网、智 能感知的智慧网。本项目位于科学城发展主轴西永片区的西永综合保税区A区 西侧。4.1.2污水规划分析(1)排水体制现状合流制区域逐步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至2035年,全区为雨污分流制, 基本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2)污水系统规划根据各流域分水线,结合现有污水厂、管网分布,将高新区分为为6个排 水分区,具体详见下表:表错误!文档中没有指定样式的文字。-1规划排水分区一览表编号组团流域名称1西永组团金凤流域2白含流域3土主流域4西永流域5陶家组团陶家流域6走马流域4.1.3雨水规划分析4.1.3.1规划排水分区表4. 3-2排水分区流域名称高新区内流域面积(hm2)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也未见沟浜、墓穴、防空洞等对工程不利 的埋藏物。2.7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根据现场调查,场区地势平坦,岩土体现状稳定,河流两侧未见塌岸,未 发现区内分布有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较大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拟建场区范围及附近也未见滑坡、崩塌、地面变形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区适宜 拟建道路的修建。3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3.1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西永综合保税区A区西侧,为道路新建项目,本次设计包含新 建道路1条。道路起点位于富康新城南侧断头路,由北向南延伸,终点位于AB 连接道桥底。起点接现状滨河路,由北向南延伸,终点止于滨河路二期。道路全长2400m,设计速度为40Krnh,城市次干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 与规划保持一致。标准路幅宽度26m=3m (人行道)+2.5m (生物滞留带)+0.25m (路缘带)÷3.5m (机动车道)+3.5m (机动车道)+0.5m (双黄线)+3.5m (机 动车道)+3.5m (机动车道)+0.25m (路缘带)+2.5m (生物滞留带)+3m (人 行道)。3.2 工程设计范围本次设计滨河路南段工程综合管网设计包含雨水管线、污水管线、市政消 火栓;电力排管土建部分由电气专业完成:通信、给水、燃气管道仅预留管位, 由产权单位实施,本次不作设计。4排水系统概况4.1 规划分析4.1.1 规划用地分析综合径流系数q降雨强度(L/s.hm?)F汇水面积(hm2)4.1.2 .3雨水管集系统规划雨水排放以重力流方式排除为主,分区按流域敷设雨水主干管沟。1)截洪沟规划根据重庆高新区防洪现状调查评价及防洪预案(报批稿)(长江水利委 员会水文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2020年05月),拟定岗上沟与包谷沟 之间惠普之道下游约500m作为泄洪通道起点,磨刀溪马家沟水库大坝下游 30Om作为泄洪通道出口。2)雨水管沟规划根据分区,高新区控规方案过程版,雨水就近排至水系,规划雨水管沟总 长107.15km,利用现状雨水干管约162.6km,改建雨水干管10.85kmo3)雨水支管规划雨水支管规划控制指标为8kmm2,高新区共计需建雨水支管 8×157.05=1256.4kmo根据重庆市西永组团N、R、W、V标准分区部分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修 编N、R标准分区部分地块雨水工程规划图,本次设计滨河路南段,雨水设 计管径为d600dl400,雨水最终排放至西侧梁滩河。4.2 排水现状分析(1)现状水系项目位于西永综合保税区A区西侧,周边主要水系有梁滩河,本项目位于 梁滩河东侧。(2)现状排水滨河路设计范围内存在现状排水管线,道路设计范围处于梁滩河流域内。流域名称高新区内流域面积(hm2)虎溪河1959莲花滩北2126莲花滩南2583大溪河2150梁滩河2076含谷1523西永两河口2993合计15705雨水排水工程的分区主要受水体的分割影响,考虑地形的自然坡度,要便 于形成系统,要以最短的距离排入河道,便于远近期工程的结合。高新区所在流域包括虎溪河流域、西永两河口流域、莲花滩北流域、莲花 滩南流域、含谷-梁滩河南流域、大溪河流域。总共面积达157.05km2,雨水汇 水面积与道路工程规划和场地竖向规划密切相关,雨水排出受水系规划影响, 故待道路、水系、场地竖向规划稳定后再进一步细化雨水管渠规划。本次设计项目所在地位于梁滩河流域。4.3 3.2雨水量预测1 .暴雨强度雨水量计算中暴雨强度公式采用重庆市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1132 (1 + 0.958 Ig P)q= (÷5.4O8)0595(L/s.hm2)沙坪坝暴雨强度公式适用范围:长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地区,包括沙坪坝区、 渝中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和北倍区嘉陵江以南部分区域。2 .雨水量计算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 (Us)其中:Q一雨水管道设计流量(Us)284.06m:污水排出口 2#位于桩号KO+88O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300,管底高程为 284.95m;2)雨水排出口雨水排出口 1#位于桩号K0+7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l300,管底高程为 283.75m;雨水排出口 2#位于桩号K0+36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l400,管底高程为 284.19m;雨水排出口 3#位于桩号K0+61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l400,管底高程为 284.08m;雨水排出口 4#位于桩号K0+72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l400,管底高程为284.73m;雨水排出口 5#位于桩号K1+3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l200,管底高程为 284.72m。根据道路路幅宽度及周边地块的使用情况,合理布置雨、污水管道。本次 设计雨水管线沿道路坡向双侧布置于生物滞留带下,分段排入梁滩河;污水管 线沿道路坡向布置于道路北侧/东侧人行道下,排入下游污水系统。排水管渠坡 向与道路基本相同,坡度基本与道路一致,顺坡重力流排水。本次设计雨污水 管将上述雨污水排口全部接入。3 .3.2雨水系统本次设计道路雨水管道分段设置,在道路路基段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分别 收集道路两侧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雨水管道敷设在道路两侧距路缘石1.5m的 人行道上。道路沿线雨水管道设置情况如下:4 河路拟建雨水管道双侧敷设在道路两侧,距路缘石l5m的人行道下。I)KO+60至K0+340处,由南向北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模d400-dl200;2) K0+340至K0+580雨水由北向南于K0+58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 设计道路西侧为梁滩河,设计范围内存在排水主箱涵,由东向西穿过滨河路南 段排入梁滩河。起点位置,道路西侧存在d600雨水管由南向北排放,道路东侧存在1600 污水管由南向北排放。设计道路东侧与横一路相接。横一路北侧d600雨水管穿 过滨河路排放至梁滩河,南侧d500污水管汇入滨河路污水管。起点至桩号K0+580段,道路西侧存在d400dl200雨水管线由南向北排放, 最终于道路桩号K0+6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道路东侧存在d600污水管,由南 向北排放。桩号K0+600位置,存在3000x3500排水双孔箱涵,由东向西穿过滨河路, 最终排放至梁滩河。桩号K0+6(X)K0+780段,道路西侧存在d600dl()00雨水管线由南向北排 放至3000×3500排水双孔箱涵。桩号Kl+240K2+380段,道路东侧/北侧,存在d400d2000雨水管线,由 东向西、由南向北于K1+320位置排放至西侧梁滩河。桩号Kl+240K2+320段,道路东侧/北侧,存在d400污水管线,由东向西、 由南向北于K1+400位置排放至下游污水管。桩号K1+940位置存在dl()()下穿涵管,连接道路北侧地块内天然冲沟。桩号K2+740、K2+760位置存在现状排水箱涵,由北向南,最终排放至梁 滩河。4.3排水设计概况4.3.1 地块排水概况由三安光电地块综合管网资料知,地块污水排放口共有2个,雨水排放口 共有5个。1)污水排出口污水排出口 1#位于桩号K0+430东侧,排出管管径为d300,管底高程为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5.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1)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F (L/S)本次设计雨水暴雨强度公式采用沙坪坝区暴雨强度公式:q= 1132(1+0.95811ogT)(tl +t2÷5.408)0.595设计暴雨重现期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表4.1.3要 求取值:表4.1.3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型中心城 区非中心城 区中心的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 等超大城市和特大城 市35235-1030 50大城市252357020-30中等城市和小城市23233510 20暴雨重现期:标准路段汇流面积小于50公顷道路排水系统重现期为P=5年,超过50公顷重现期采用P=IO年。内涝校核重现期采用P=IoO年。设计降雨历时:t=tl+t2(min) 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l=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道路路面=0.9,绿地采用0.15,规划建设用地采用0.7, 综合径流系数根据实际地块用地性质加权平均确定。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2)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模为 d400-d800:3) KO+58O至K0+860雨水由南向北于K0+58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 模为 d400-dl400;4) K0+860至K1+400雨水由南北两侧向K1+9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 规模为 d400-d 1400;5) K1+400-K2+400雨水由东南向西北于K1+400位置处排放至梁滩河,管 道规模为d400-d2200;6)南侧新建雨水管接现状冲沟,新建雨水管规模为d800°4.3.3污水系统本次污水管道单布置东侧在人行道下,收集道路东侧地块污水。道路沿线 污水管道设置情况如下:1)设计起点至K0+290段,污水由南向北排放至滨河路与横一路交叉位置 现状PS142污水井内,管道规模为d600;2) K0+290至K1+440段,该段为梁滩河东侧截污干管,对于该段桩号范 围内对应的地块内污水,本次设计将统一考虑,合并使用截污干管。该段污水 由南向北排放至K0+290位置本次新建污水管,管道规模为d6001>3) K1+440至设计终点段,污水管由东向西布置,于KI+440位置处接梁 滩河东侧截污干管。5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5.1 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5.2 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管径(mm)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最大设计充满度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 (ln) *R2a*I05;Q:污水设计流量V:污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H?);n:粗糙系数,对塑料管取n=0.0h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6污水系统设计6.1 平面设计滨河路南段污水管单侧敷设在道路北侧/东侧,距路缘石3.5m的人行道下, K2+400至K1+410段,污水由东南向西北布置,于K1+410位置设置支管,将 梁滩河截污干管接入本次设计管线;设计起点至K1+410段,污水由南向北布 置,于滨河路与横一路交叉位置接入现状PS142污水井内,管道规模为d600;接口检查井:接现状污水出口检查井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微调, 需保证新建污水管与现状污水井顺接。6.2 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 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5m/s,污水管起点段覆土深度不小于2.5m。6.3 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 且大于不淤流速。序 号计算管 段服务面 积设计流 量管径充满 度坡度旱季流 速旱季过流 能力雨季设计 流量雨季流 速雨季过流 能力V= (ln) *R2s*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塑料管取n=0.01,对钢筋碎圆管取n=0.014;浆砌块石渠 道取 n=0.017;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5.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50014-2021),综合生活污水定额按照用水定 额的90%o结合高新区水系统专项规划(2020-2035)排水专项规划和重 庆高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20-2035 )k最高日综合生活污水定额为 300L(d),日变化系数1.2,规划人口 128万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8k 故本次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240升/人日,人口密度0.72万人k.另外,在 污水量中计入10%的地下水渗入。1)污水设计流量计算如下,并采用雨季设计污水流量(取3倍旱季污水设 计流量)校核:Qmax=q×F×K× 1.1 (m3s)K:污水量的总变化系数按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第4.1.15条计取(下表)。平均日流量 (LZ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 Kz2.72.42.12.01.91.81.61.5QmaX:设计秒流量(5s);F:污水管道服务面积(hm2)o2)污水管断面的计算:7.3 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 且大于不淤流速。管线汇水而枳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重现期径流系数F (ha)Q (mis)d (mm)(%)Qg (m7s)V(ms)年接现状冲沟150. 848000. 250. 861.5550. 15K2+4OOK1+72O44. 18. 5318000.49. 453.7150. 56Kl+720"Kl+400 排入 河道54.312.3120000.112. 523. 98100. 56K1+400* 1+909.92. 5212000.32. 782.4550.7Kl+90'K0+8609.92. 5712000.32. 782. 4550.7Kl+90排入河道20.55. 3314000.65. 923. 8550.7K0+860-K0+580 排入河道18.94.9114000.55.403.5150.7K0+360'K0+580 排入 河道0.850. 228000.51.212. 4250.7K0+340'K0+40 排入 河道18.54.8114000.55.413.5150.7注:地块用地性质为绿地,故径流系数取0.15:径流系数0.56为地块用地性质面积加权平均计算所得。7.4 内涝校核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IOO 年。雨水排水管渠按重力流、满管流设计,当对应重现期的较强降雨时,排水 管渠可能处于超载状态,受纳水体水位抬升也会影响出水口排水能力,因此根 据管道上下游的水位差对管渠的排水能力进行校核。hm2L/snnH/D%m/sL/sL/sm/sL/s1K0+000-K1+14020683. 9560()0. 40. 10.8185.06251.850. 89252. 422K1+140-K2+40037.719. 134000. 250.40. 9523. 4658.681.37310. 46本次设计分流制截留雨水量按3倍旱流污水量确定。污水管道采用雨季设 计流量进行校核,采用满管流,设计污水管道过流能力基本满足雨季时过流能 力需求。7雨水系统设计7.1 平面设计滨河路南段雨水管双侧敷设在道路两侧,距路缘石1.5m的生物滞留带下, I)Ko+60至K0+340处,由南向北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模d400-dl200;2) K0+340至KO+58O雨水由北向南于K0+58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 模为 d400-d800;3) K0+580至K0+860雨水由南向北于KO+58O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规 模为 d400-dl400;4) K0+860至K1+400雨水由南北两侧向KI+90位置排放至梁滩河,管道 规模为 d400-d 1400;5) Kl+400-K2+400雨水由东南向西北于KI+400位置处排放至梁滩河,管 道规模为d400-d2200:6)南侧新建雨水管接现状冲沟,新建雨水管规模为d8000接口检查井:接现状雨水检查井的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微调,需 保证道路边沟雨水全部接入新建雨水管道。7.2 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基本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基本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8mSo以上公式中,Z1. Z2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水头,Pl、S为两断面几何中心位置至自由液面的压力值;hf为两断面间的水头损失值。力(ZLZ2)+为二"根据管道连续性方程,V1=V2,则处即管道两端的位置势能(马一马)与压力势能(Pg )能够满足水头损失, 则认为设计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本次设计选取低洼点YA41作为最不利点(校核YA41YA44段):取内涝重现期P=IOO年,内涝水位015m(路缘石高度),则压力势能=(最 不利检查井地面标高288. 75+0. 15) -雨水出口管顶标高284. 13=4. 77u位置势能:(ZLZz) =284. 41-284. 10=0. 31m,通过计算可知:沿程水头损失A h=0. 26m,局部水头损失 h2=0. 08m故 hf=h1+h2=0. 34m<4. 77m+0. 31m 满足内涝防治要求。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可知,本次内涝重现期取P=IOO年时均满足内涝防治设 计要求。8其他管网设计8.1 综合管网过街共用涵为避免后期未同时建设施工的管线需要横穿道路时发生重复开挖的情况, 道路沿线每间隔160米预埋综合管网过街共用涵,为管线穿路提供条件。回填 后须在管道两端地面上作标识。本次设计滨河路南段沿线设置综合管网过街共 用涵情况详见排水平面图。8.2 消火栓本次设计内容仅包含道路沿线消火栓设计,市政给水管线设计由管线权属 部门设计实施。本次设计沿道路旁和路口处设置消火栓,消火栓连接管道为DN150,消火 栓间距不大于120米,消火栓中心距离路缘石间距LOm,室外消火栓安装详图地破I产井 止查井i*一水面/水力坡度未起耨的翱单水流状态地面好检查相部水头默J F查无二一口检查K _ 口水面/水力簸域时的水流状态雨水管道流态示意图假设最低点出现压力流,则根据达西-威斯巴赫公式计算沿程水头损失。A =-达西-威斯巴赫公式:d 2g2 = 8g C = -L r"6沿程水头损失系数:一m 一片XE局部水头损失:2g (本次取沿程水头损失的30%)排水管渠流量公式:Q=AV以上公式中,hf为沿程水头损失(m); 为沿程水头损失系数;d为管径 5); 1为管长(m); C为谢才系数;R为水力半径;V为流速(m/s); A为排 水管渠截面面积(m?); 为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可通过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查 取);S指水力坡度。p V2PV2伯努利方程:“晟+不(其中Z一位置水头,Pg 一压力水头,2g 一动 力水头)假设管道内水流为均匀流,满足能量守恒,则有+且+江=句+立+江+ %PS 2g P8 2g(GBT 19472.2-2017)的规定,管材的外观质量及尺寸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 准的质量要求。本工程中所标注管道大小均指管道内径。(2)管道基础本次设计污水管采用砂垫层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基础。(3)管道接口本次设计聚乙烯缠绕结构B管连接方式:管径小于等于d800采用承插橡 胶圈连接方式,管径大于d800采用L型承插电熔双面连接方式;雨水口连接管 采用T型承插接口。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接口形式采用钢承插口接头。钢丝 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采用电热熔连接。(4)管道基础应根据管道材质、接口形式和地质条件确定,对地基松软或 不均匀沉降地段,管道基础应采取加固措施。9.2 附属构筑物(1)检查井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 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根据重庆高新区城市道路交通设计导则的规定,设计管径W900mm 且埋深6m的检查井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建设标准须满足重庆市 工程建设标准设计DJBT50-121相关要求;设计管径90Omm采用整体混凝 土现浇检查井,建设标准须满足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 水检查井20S515中现浇混凝土检查井相关要求。埋深6m采用深型检查井, 埋深 10m,检查井参照深型检查井。(3)井盖采用6700圆形井盖,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 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爬梯采 用球墨铸铁成品。井盖与支座装配结构尺寸应符合(GB"6414-2017)的要求。 其公差等级应不低于(GB/T 6414-2017)中CTlO的规定。所选井盖应符合国家 标准检查井盖(GB/T 23858-2009)的要求。井盖应有明显的“雨”、“污” 集13S201-19。消火栓选用室外地上式消火栓SSF150/80-L6成品。井盖须带有 明显“消防119”标志。消火栓位置应根据市政给水管道适当调整,但间距不大于 120 米。施工前需对设有市政消火栓的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和从地面算起的 供水压力进行复核,确保给水管网平时运行工作压力不小于0.14MPa,供水压 力从地面算起不小于0.1Mpa<.9.3 顶管段本次设计新建雨水管横穿坪山大道位置需采用顶管形式穿过,顶管管径为 d2200,坡度为0.4%,顶管长度为56m。最大埋深约7m,工作井直径为6m, 接收井直径为5m。9附属设施9管材、基础及接口(1)排水管材根据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部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 用技术(第218号)的公告及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 (2019年版)的精神,本设计优先采用国家推广的化学建材技术。1)雨水连接管采用d300的II级钢筋混凝土管。2)排水管道采用聚乙烯缠绕结构B型管(其中管道管径dW1200mm,且 埋深小于5.0m的塑料排水管环刚度均采用SN8,埋深5m8m环刚度采用 SN 12.5,埋深>8m环刚度采用SN16;管径120OmmVdWI600mm,且埋深小 于5.0m的塑料排水管环刚度采用SN 12.5,埋深大于5.0m的塑料排水管环刚度 采用SNI6)。顶管段采用顶管专用钢筋混凝土管。3)工程所用的管道、管件密封圈、粘接剂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并具有产品出厂合格证等有效证明文件。聚乙烯缠绕结构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