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杆 精品车间评价标准.docx
标杆精品车间评价标准XXXX有限公司发布. 刖三为引导基层组织积极采用先进管理理念、方法和手段,追求卓越,持续 改进,不断提升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为企业的永续发展创造执行力平台, 特编制标杆/精品车间评价准则。本准则由XXXXX有限公司提出。本准则由XXXXX有限公司绩效部起草。本准则主要起草人:本准则审核人:本准则批准人:本准则自2021年6月1日起实施,解释权归管理部。标杆品车间评价准则1范围本准则规定了标杆品车间评价要求。本准则适用于公司标杆/精品车间评价,也是为车间追求卓越进行自我 评价的依据。2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准则。2.1 标杆车间站在全公司,甚至更广阔的视野上寻找基准,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 以创建一流团队和卓越绩效为目标,以管理的科学化、高效化为切入点, 通过持续学习、改进、创新,创造出最佳管理模式和最佳业绩的车间。2.2 精品车间在全公司或全国范围内确定典范,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创建一 流团队和最佳绩效为目标,以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为切入点,通过持 续学习、改进、创新,创造出适宜管理模式和较佳业绩的车间。3评价要求3.1 推进要素(20分) 组织领导者对车间管理工作的重视是推进车间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 素,组织领导应确保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引导和激励员工积极参与, 确保充分发挥车间管理工作对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作用。3.1.1 领导推进作用(7分)a)组织应明确车间创建工作的分管领导,领导应发挥领导作用,支持 车间创建工作,定期组织召开推进会,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应积极营造 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全方位推进氛围,促进车间工作科学化、民主 化、制度化、规范化和群众化,从而带动基础管理水平提升。b)车间领导和领导班子应有创新意识,能自觉培养学习力、创新力, 不断提高执行力、凝聚力,应以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个人魅力,营造具有 风正、气顺、心齐、劲足,党政工团齐心合力谋发展的和谐氛围,应充 分体现优秀团队精神。c)车间领导应掌握生产作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熟悉本车间核心业务流 程和管理特点,并能够围绕本单位核心业务和管理特点,运用先进的管 理理论和方法实施有效的管理,较好地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3.1.2 文化秉承(3分)a)车间创建工作应秉承企业文化要求,与企业使命、愿景、价值观、 发展方向及本单位工作重点协调一致。应制定系统、科学的创建方案, 明确创建目标。创建目标应定位先进、具体清晰、符合实际,应能充分 展示车间努力方向,同时能对分厂、车间年度经营目标形成有效支撑。 应在本单位、总公司或全国范围内确定典范,明确学习内容,做到发展 有目标,管理有要求,行动有准则。b)应根据单位特点,努力塑造独具特色、凝聚员工精神内涵和价值取 向的车间理念,要开展以讲责任、做主人、爰岗敬业、遵章守纪、团结 和谐、开拓创新和提升执行力为主要内容的车间文化建设,建立良好的 沟通氛围与沟通平台,构建和睦的人际关系,制订和完善员工行为规范。3.1.3 组织目标(3分)a)根据公司年度奋斗目标,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有挑战性的奋斗 目标和工作计划,并对奋斗目标进行合理有效地分解展开。b)应建立确保奋斗目标实现的动力机制和措施,并将相关要求纳入组 织的绩效考核。c)应按照PDCA循环,对奋斗目标和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有效管 理。3.1.4 组织和员工学习(7分)a)应创建学习型组织,健全促进全员学习、团队学习、互相促进、共 同进步的体制机制,建立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的环境,能够打破 一切边界,形成合理的知识有效收集、传递和共享渠道,构建基于支撑 岗位需求的知识管理体系,保证组织知识的有效管理。b)应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适应性强的员工队伍为目标,通过读书 自学、岗位培训、技术比武等活动,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培养一批掌 握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工具的现场管理型、专家型的员工队伍,带动全体 员工技能水平、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C)员工根据本岗位实际需求和个人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和落实学习计 划,通过学习,应具备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工作能力不断改善, 工作绩效显著改进。d)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员工参与车间管理并持续改进的氛围, 维护全体员工的权益,培育员工的敬业精神和不断改善的意识。应积极 开展合理化建议、QC小组、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先进操作法评选等 活动。应将员工参与改进的成果作为员工评优选先的重要依据以激发员 工参与管理的潜能和主动性。3.2 车间管理(40分)车间是企业运行的基本单元,是企业战略和领导决策落地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加强车间管理,不断提升车间的执行力、创新力、组织力、自驱 力,确保公司各项决策的有效落实和基础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3.2.1 制度建设与标准化(15分)3.2.1.1 制度建设(5分)a)车间应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和分厂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 形成本车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体系文件),制度应体现以人 为本、自主管理。b)应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个人,每个工作环节,每个工作时 段,每个工作场地,引导员工日常工作规范,约束员工个体工作行为。c)应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强化规章制度宣贯、执行情况检查、 考核与责任追究,提高制度执行力,健全制度执行保证落实体系,并应 不断优化完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保证规章制度的时效性。3.2.1.2 标准化(10分)a)车间职责及岗位职责应清晰,车间管理(工艺)流程应清晰、简捷,体 现高效率,保证车间所有岗位员工应知尽知,应会尽会,应得尽得。b)车间应建立健全本车间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的管理体系,凡列入车 间职责的现场作业均应制定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应突出安全 和质量两条主线,保证安全、质量的可控、在控和能控。现场标准化作 业指导书应包括,但不限于:- 岗位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工艺技术操作标准作业指导书- 设备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 安全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 现场管理标准作业指导书C)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必须进行专题学习和培训,保证员工熟练掌 握作业程序和各项安全、质量要求。d)应建立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评估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定期对作业指 导书执行情况应实施监督、控制和考核,应树立违章就是事故的 标准化作业新理念,确保员工在指导书的正确指导下开展工作。3.2.2 生产过程与现场管理(20分)3.2.2.1 生产过程管理(10分)a)应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充分识别并明示上道工序和下道工序 的要求,并将要求转化为过程要求及测量指标,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b)为保证生产过程要求及目标实现,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适宜的过 程管理工具或方法,对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改进和管理。组织依 据精益生产思想整合生产流程,实现柔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上下工序的顾 客满意、预防及应对突发事件。确定生产制造过程的重点工序质量控制 点和控制指标,及时、准确监控生产过程,并且能够及时调整相关指标, 使指标趋于优化。c)应该对过程指标测量的结果进行评价,对生产过程的效率和效果进 行定期分析,积极采用新技术,以减少过程波动,使过程整体成本最小 化。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改进计划,并应在生产过程改进后,对于 相关的标准、流程进行修改,以巩固改进的效果。d)生产过程管理应积极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工具,常用的控制和改 进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六西格玛、精益生产、全员生产设备维护(TnPM )、 快速换型或减少调整时间(SMED )、统计过程控制(SPC )、看板管 理等。3.2.2.2 现场管理(10分)a)应积极推进5S管理活动,策划并制定以5S管理为主要方法的现场 改善办法、方案或推进计划。b)应按照5S管理要求,对生产现场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环 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策划与管理,做到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 现场环境整洁,安全文明生产。3.2.3 激励与约束(5分)车间激励约束机制应健全、科学、有效,分配公平、公正、合理,能有 效调动全员积极性。3.3绩效实现与改进(40分)车间应在对车间工作全面自评的基础上,对主要管理和生产方面的绩效 进行评价和改进,评价结果应有相适宜的对比数据。3.3.1 绩效结果(30分)a)车间承担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水平。b)车间年度工作计划、绩效考核指标完成情况及对本单位完成年度奋 斗目标的贡献。c)根据本车间工作性质、特点,形成体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方法及应 用先进管理方法对生产工序的系统优化和解决的管理难题。d)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思维方式、思想观念得到改善,形成了促进 关键绩效指标显著提升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典范借鉴、六西格玛、 合理化建议等成果及案例、论文、先进操作法等有效知识情况。e)生产现场整洁、有序,实现安全、文明生产,获得的公司级以上荣 誉称号。3.3.2 持续改进(10分)a)应定期开展组织绩效分析、评价,对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 正,形成PDCA良性循环情况,实现车间管理持续改进,各项指标持续 提升。b)应对照准则全面自评输出的管理改进计划及落实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