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资本形成(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ppt

    • 资源ID:6062896       资源大小:941KB        全文页数:54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资本形成(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ppt

    1,第五章 资本形成,2,引子 资本的优势,资本社会之所以超越了封建社会,是因为与土地相比,资本具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资本先天就是平等的。贵族容易覆灭,世家也会败落,人情产生腐败,制度经常变革。只有金钱的作用,为其他东西所不能替代。当金钱形成资本时,就具有了无限增殖的潜力。资本先是一种物,实实在在的物质,如商品、货币等。但是在商品社会中,资本产生了物的异化,具有了能够决定物的超自然的力量。天才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马克思对其进行了空前绝后的分析,其不朽名著资本论在逻辑上的严密性和分析上的精辟,至今还足以给我们以思想上的启迪。,3,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普遍规律是:比较早的实现了资本积累。尤其是在现代人类文明发展初期,不少国家都利用残酷的掠夺性的原始积累方法,如在国内对农民进行剥夺,对工人进行剥削,在国外抢占殖民地,掠夺资源和拓展市场。这样的办法容易很快的形成发展的资本。在当代社会,由于国际国内条件的变化,一个国家要获得资本积累,不可能再使用野蛮的手段形成资本积累,所依赖的是各种类型的社会储蓄资源。闲散的、似乎没有多大数量的民间资金转变为资本后,其巨大的生命力便能够显现出来。资本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载体,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细胞。要发展经济,快速的形成资本成为一条必经之路。,4,本章提要,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章首先界定了资本形成的内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并进行了实证考察,然后重点介绍了有关资本形成理论。最后,本章对资本形成的来源、储蓄及其构成、以及投资决策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5,第一节 资本形成的作用,资本一般分为三种形式。物质资本(Physical Capital)金融资本(Financial Capital)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6,一、资本与资本形成,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看,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资本相对于自然条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要素,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更大,因此,资本稀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最首要的原因。,7,1.资本的内涵,一般没有特别说明,指物质资本。所谓物质资本,是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在的生产物资形式,如机器、设备、厂房、建筑物以及各种原料、加工过程中的货物、制成品库存的存货等等。物质资本的显著特点:投资(即资本形成)过程的最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本期、即现有的生产能力;同其他互补性生产要素结合,代表未来时期的生产能力。,8,2.资本形成,通常综合地考察储蓄、投资和资本积累的过程。资本的来源是储蓄,即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余额。从再生产的角度来看,国民收入减去消费后的储蓄又称为资本积累。从国民收入均衡公式I=S来看,由于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因此投资过程就是资本积累过程。资本形成应该是净投资或净资本形成。但是宏观分析中通常使用总资本形成(Gross Capital Formation)的概念。资本形成与资本积累或投资的概念相通。,9,二、资本形成的作用,1.资本形成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资本形成率越高,未来潜在总产出增长率就越高。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形成的大小决定着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因而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或约束条件。斯密早就已经认识到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率成正比;凯恩斯主义肯定投资与经济增长的正比关系;哈多模型作为论述增长与资本形成的关系的简单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认为,要顺利实现经济起飞,即初始的经济发展,资本积累率必须达到10%以上。,10,2.资本形成作用的实证分析,(1)美国经济学家麦迪逊(Maddison,A.)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人力资源、资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三大类。所考察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平均增长率为5.55%,其中人力资源平均增长率为1.9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5%;资本平均增长率为3.0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55%;资源配置效率平均增长率为0.5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10%。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展中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资源配置效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发达国家要大于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投入的增加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源泉。,11,19501965年部分地区的经济增长分析(%),12,纳迪里(Nadirl,M.)的类似研究:,纳迪里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分为4大类: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全部要素生产率、资源流动对全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发展中国家中,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是投入量(资本和劳动)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劳动投入量的增加。全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要明显小于要素投入量增加所做的贡献。共同结论是,资本形成是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源泉,是影响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13,19501965年发展中地区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14,第二节 资本形成理论,15,一、纳克斯循环美国(Nurkse,R.),(Vicious Circle Of Poverty)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不是因为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存在着一个使贫困国家贫困的多种力量的循环集。其中最重要的是低水平资本积累的循环集,发展中国家资本缺乏,资本形成不足。发展中国家形成贫困恶性循环的原因是人均收入低,人均收入低的原因是资本稀缺,而资本稀缺的根源又在于人均收入低。,16,双重恶性循环及其突破,纳克斯循环命题: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 country is poor because it is poor)两个恶性循环:从资本的供给方面看:“低收入低储蓄低资本形成低生产规模低收入”。从资本的需求方面看:“低收入低购买力投资诱致不足低资本形成低收入”。打破恶性循环,必须采取平衡增长方式,增加储蓄、扩大投资,在许多行业同时大规模的投资,形成各行业之间的相互需求,扩大市场容量,以保证投资成功。,17,二、纳尔逊陷阱美国(Nelson,R.R.),OA为维持生计的最低收入水平。在A、B之间的任何一点,人口增长率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率。收入增长被较高的人口增长所抵消,人均收入水平退回到维持生存的水平上,并且固定不变,形成低水平陷阱。当人均收入超过OB后,国民收入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收入会相应增加。要跳出低水平陷阱,达到OB以上的人均收入,必须使人均收入有一个大幅度增加。,18,结论,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快增长是阻碍人均收入迅速提高的陷阱。只有进行大规模的资本投资,使投资和产出的增长超过人口增长,才能冲出陷阱,从而实现人均收入的大幅度提高和经济增长。强调资本稀缺对经济增长的障碍,说明资本形成的重要性。,19,三、缪尔达尔循环瑞典(Myrdal,G.),在一个动态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影响,互为因果,呈现一种循环累积的发展态势: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因素的相应变化,产生第二级变化,强化原先的因素,导致经济发展过程沿着原先的因素发展,这种发展关系是不均衡的。,C,D,A,B,E,F,G,20,假设两个地区开始时的发展水平相当,由于一个外部的冲击,使得某一地区的发展进程比另一个地区要快。造成了一种不平等,经济和非经济的力量倾向于使有利的地区的累积扩张,以牺牲另一个地区为代价,并导致后者状况的更加恶劣,发展迟缓,不平等状况更加强化。市场力量倾向于累积地加剧国际间的不平等,在工业国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自由贸易的必然结果是,发展中国家走向贫困和停滞的累积过程的开始。在欠发达国家,由于人均收入水平低,将形成这样一种累积性循环困境,即“人均收入水平低人口质量、劳动力素质低劳动生产率、生产效率低低收入”。发展中国家总是陷入低收入与贫穷的累积性循环困境之中,其中收入水平低是导致贫穷的主要原因。,21,正循环积累因果运动,通过权力关系、土地关系、教育等方面的改革,实现收入平等,增加穷人的消费,以提高投资引诱,同时增加储蓄以促进资本形成,使生产率和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从而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收入。一旦人均收入提高,便可得到一个“正的循环积累因果运动”,即“高人均收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出水平提高人均收入进一步提高”。,22,四、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美国(Rosenstein-Rodan,R.N.),经济活动存在着最小经济规模问题,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存在着不可分性或互补性,即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活动在投入与产出、供给与需求上相互依赖,不可分割。在需求方面,市场规模必须扩大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最小经济规模所要求的投资量的产出,保证经济活动的获利性。在供给方面,投资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互相创造与吸收规模经济与外部经济。,23,要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经济发展,只有在整个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通过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小量的投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问题,只有全面地、大规模地在各个工业部门投入资本,通过这种“投资的大推动”,来冲破经济停滞的困境,推动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面、迅速地发展,从而达到经济增长。,比较:中国的大跃进是不是大推进?,24,五、莱宾斯坦临界 美国(Leibenstein,H.),莱宾斯坦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低收入水平的循环中,其国民经济的内在推动力量过小。低下的收入水平决定了他们即使不断增加投资,也难以超越收入水平低下的束缚,资本形成的规模难以达到经济起飞所需要的临界最小数量。发展初期,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投资,才能迅速突破莱宾斯坦临界最小努力,以巨大的投资力量推动经济走出低收入与贫困的恶性循环,才能使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摆脱贫穷落后的困境。,25,第三节 资本形成的来源,26,一、储蓄及其构成,1.储蓄。储蓄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一般指1年)国民收入中扣除消费后的剩余,是放弃现期消费的结果。如果用Y表示国民收入,C表示消费,S表示储蓄,I表示投资,那么用公式来表示就是SY-C如果国民收入处于均衡状态,那么SI。即IY-C,27,2.储蓄的构成,人均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国内储蓄率在投资率中占的比重越大,贫穷国家的投资则较大程度上依赖国外储蓄。,国内储蓄=家庭(个人)+企业+政府,国外储蓄=外国官方储蓄(外援)+外国私人储蓄=外债+外资,国内总储蓄=家庭储蓄+企业利润+政府税收收入S SH+SB+SG,28,储蓄的形成途径,自愿储蓄,(Voluntary Savings)比如企业和家庭的储蓄;,强制储蓄,(Compulsory Savings)政府采取强制手段非自愿地产生储蓄,税收,通货膨胀,29,3.家庭(个人)储蓄,(1)影响家庭储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收入水平的高低。储蓄与收入水平存在着正函数关系。要增加家庭储蓄首先要提高家庭的可支配收入。一般情况下,收入水平越高,收入用于消费后的剩余就越多,家庭储蓄额就越大。从整个国家来看,高收入国家的储蓄率比低收入国家的储蓄率要大。在一个国家内部,高收入者(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大于低收入者(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家庭(个人)储蓄=家庭的可支配收入现期消费,30,(2)收入分配与家庭储蓄,分配状况与储蓄的关系有两种不同的观点。收入集中能增进储蓄:凯恩斯(Keynes,J.M.)的消费理论认为,低收入阶层消费倾向高,高收入阶层消费倾向低,因此,低收入的人储蓄少,高收入的人储蓄多。英国经济学家尼古拉斯卡尔多(Kaldor,N.)认为,资本家阶级依靠财产得到高收入,因此其储蓄倾向比靠工资生活的工人阶级要高得多。库兹涅茨(Kuznetz,S.)、刘易斯(Lewis,W.)等认为,既然储蓄主要来自富人,因而在经济发展初期可以采用扩大收入差别的办法,来增加富人的收入,以增加储蓄,增加资本形成,这时不必强调收入分配平均,否则会影响储蓄增加和资本形成。,31,相反观点,扩大贫富差距,会加剧贫困,贫困则会使社会消费不足,而社会消费不足又会引起投资引诱减弱,投资引诱减弱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缓慢。提出相对收入假说的杜森贝利(Duesenberry,J.)就认为,收入差距过大并不一定有利于储蓄。因为影响消费的不是绝对收入水平,而是相对收入。人们的消费行为具有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如果使收入分配平均化,可以减少示范效应和攀比心理,从而有利于增加储蓄。主张采取收入均等化政策,使社会大量的穷人提高收入水平以提高全社会的消费能力,以此增加投资引诱、扩大社会生产,社会生产力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储蓄便会自然增加。,32,4.非个人储蓄,(1)企业储蓄来自企业利润。上交企业所得税,支付给投资者所得,剩余的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即企业储蓄,可转化为投资。投资分为总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包括资本折旧和重置资本,余下的就是净投资。企业扩大生产,提高获利能力,必须增加利润并将利润用来进行再投资。,33,(2)政府储蓄,主要来自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政府的经常性支出后的余额。政府储蓄可以转化为政府投资,从而实现资本形成。提高税率、增加税种以增加税收是扩大政府储蓄,形成政府投资的重要途径。政府还可以通过发行债券、增加货币发行量等措施增加政府储蓄,以促进资本形成。,34,二、非常规储蓄:通货膨胀,35,1.通货膨胀的本质,通货膨胀是指一般价格水平普遍的持续上升。通货膨胀首先会改变货币购买力,即引起一定货币量的购买力下降。实质上是一种变相的税收,可以称为通货膨胀税。或者说,通货膨胀是一种强制储蓄的手段,因而有利于资本形成。,36,2.通货膨胀与资本形成,在累进所得税制条件下,税收的收入弹性大于1,即当收入增加1%时,税收的增加大于1%。这样,在通货膨胀过程中,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会提高,但增加的收入中更多的部分转移到政府手中,政府利用增加的税收进行公共设施的建设,如修建公路、桥梁和港口等。这样也可使部分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增加了资本形成。,37,两方面的意见,(1)赞成者的理由。收入水平低,自愿储蓄率低,通过通货膨胀集资的成本也低于征税,政府收入的边际投资倾向要大于私人部门。适度通货膨胀是使发展的车轮得到润滑的手段。(2)反对者的理由。适度的通货膨胀率难以把握。通货膨胀会引起实际收入的下降,工人必然要求提高工资。通货膨胀会使国民对本国货币失去信心,导致资本外流,从而会使国内储蓄减少。,38,三、农业隐蔽储蓄,39,1.纳克斯的观点,农业中隐蔽失业状态在某种程度上也包含着一定的储蓄能力,在土地上干活的不生产的剩余劳动力是靠生产的劳动力养活的。生产的劳动力实际上是在进行储蓄,他们生产的比他们消费的要多。但这种储蓄被浪费掉了,被那些不生产的劳动力给消费掉。如果把这些不生产的劳动力转移到资本建设工程去干活,并继续从生产的劳动力那里获得衣食,那么,农村生产的劳动力的储蓄就可以成为有效的储蓄。,40,2.刘易斯的观点,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存在着大量的边际产量为零的剩余劳动力,即零值劳动力。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城市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远远高于农民的平均收入。城市工业部门在既定工资率下可以吸收到扩大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工业扩张过程中,工资不变,利润可大幅增长,创造更多剩余,增加资本形成。对于没有向城市工业部门转移的那部分剩余劳动力,如果组织得当,这些剩余劳动力可以转化为资本形成。比如,把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组织起来,进行生产开发,如修筑堤坝、开拓道路、建设港口等使劳动力转化为资本。,41,四、资本形成的过程,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时,的主要障碍可能不是缺乏储蓄,而是制度中存在的某些环节,或者不容许进行投资,或者投资风险太大等。,资本形成,不愿投资:文化传统(如轻视经商)对投资风险的估计,投资的意愿和能力,必要条件,储蓄,生产剩余,不能投资:投资环境缺乏为某种有利可图的资本形成所必需的生产要素的供应。,42,资本形成的3个阶段。,储蓄,储蓄集中,投资,将资金贷给厂商,用以购置机器设备、建设厂房、基础设施等,以增加资本存量,通过使零星的储蓄汇集起来,把产出的一部分节省下来,不用于消费,金融机构,真正形成资本,43,第四节 投资决策,筹集到资金后,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地使用资金。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节约资本并增加收入。历史经验表明,很多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往往并不是资本不足,而是其资本使用不当,造成资源大量浪费。,44,一、投资决策标准,投资决策的依据取决于投资主体所要达到的目标。如果投资主体不同,投资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则对投资标准的选择也应不同。,45,1.均等边际报酬,资本的边际报酬是指在其他要素投入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资本投入所增加的报酬。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可知,资本的边际报酬会随资本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为了实现总报酬最大的目标,当把一定量的资本分配给不同项目时,如果所有项目的边际报酬都相等,则表明资本的分配最佳。主张采用这一资金分配标准的理由是:均等边际报酬实现时,一定数量的投资可以使社会达到最大产值,收入也可以大量提高,将加速资本形成,进而推动经济更快发展。但个人成本与效益和社会的成本与效益往往不一致。很多私人投资会对社会造成外部经济或外部不经济的影响。这些外部效应常常使市场机制失灵,以致个人的边际报酬与社会的边际报酬产生差异。,46,2.资本-产出比率,资本-产出比率是指单位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把这一指标作为分配资金的标准,就是应该对那些能使每单位投资得到最大产出的项目(或能使每单位产出所需投资最少的项目)进行投资,即投资决策者应当选择资本产出比率最低的项目进行投资,将有限的资源,包括人力和物力集中到这些项目上来,这样才能使落后国家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得到最合理的应用。增量资本-产出比率是指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之比,或者说是边际资本与边际产出之比。,47,3.资本-劳动力比率,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一般都很严重,不但存在公开性失业,而且还有大量隐蔽性失业。为了有效地解决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失业问题,在投资决策上应考虑用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替代稀缺的资本和动员就业不足的劳动力参加生产。一般应该选择资本劳动力比率较小的,即等量资本吸收劳动力较多的项目,也就是在投资决策上按照就业最大化标准。资本吸收劳动力的多少往往用资本的劳动力吸收率这一指标来衡量。所谓资本的劳动力吸收率是指劳动力用量增加率与资本用量增加率之间的比率。,48,4.内部收益率,考察项目运营期内的资金流动,有收益流和成本流两个方面,收益流是现金的流入,成本流是现金的流出。通过对全部收益流的现值之和,与全部成本流的现值之和进行比较,可以确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首先来确定内部收益率。内部收益率是使项目收益流和成本流之差的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一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是:首先根据经验确定一个内部收益率的初始值,用该初始值来计算净现值。若净现值大于0,则提高初始值;否则,降低初始值;直到净现值等于0,这时就得到了内部收益率。然后,对内部收益率和现期贷款利率进行比较,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等于贷款利率,项目可行;如果内部收益率小于贷款利率,则投资项目不可行。,49,二、投资项目决策,所谓项目评估,是指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从企业、国民经济以及社会的角度,对投资项目的计划和设计方案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论证和评估,从而确定项目未来发展的前景。这种论证和评估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意见,并力求客观、准确地将与项目执行有关的资源、技术、市场、财务、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基本数据资料和实际情况完整地汇集起来,呈现于决策者面前,以便最终给投资决策者提供是否选择该项目进行投资的依据。,50,1.财务评估,财务评估是指按照国家现行财务税收制度和市场现行价格,从企业财务的角度出发,分析项目的费用、效益、获利能力、清偿能力及外汇效果等财务状况,以判别投资项目财务上的可行性。财务评估一般应包括两种基本计算和分析,一是编制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内部收益率,作为向上级部门和贷款机构提供项目经济效益的综合性指标;二是编制资金平衡预测表,计算贷款偿还期和投资,分析和预测工程项目资金活动状况,评估项目建设的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弄清项目实施后企业可以得到多大的利益,同时也可为企业开办项目作出资金的筹措和安排。由于这种评估所研究的范围相对较小,所以也称之为“微观经济评估”。,51,2.国民经济评估,国民经济评估是指从国民经济的宏观角度出发,在市场、技术、资源和财务评估的基础上,从国家的立场上来考察、研究和预测项目在建设中和投产后国家付出的代价,以及对国家的贡献。是用一套参数包括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等,计算、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以评价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目的在于论证项目在宏观经济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估是项目评估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投资决策的主要依据。由于这种评估所研究的方面较多,范围较大,所以也称之为“宏观经济评估”。,52,3.社会评估,社会评估指从社会的角度出发,评价项目对整个社会所做的贡献和社会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如对经济增长速度、收入分配状况以及环境生态的影响等等。经济的增长称为增长目标,有时也称为效率目标,它是指项目在建成投产后所能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加。社会评估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也就是追求国民收入的最大化;收入的公平分配称为公平目标,它是指项目在投产后所得的国民收入在“时间”和“空间”上实现合理的分配。所谓“时间”上的分配,是指对这种收入在现在和将来之间的分配,即在目前消费和积累(再投资)之间的分配。所谓“空间”上的分配,是指这些收入在社会各个阶层、集团、部门和地区之间等的分配。,53,复习思考题:,1资本形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如何?2试对资本形成理论进行综述分析,并进行比较。3.资本稀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4如何看待利用通货膨胀促进资本形成?5.比较均等边际报酬、增量的资本-产出比率与资本-劳动力比率的内容及其应用。6投资项目决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注意事项

    本文(资本形成(发展经济学-温州大学韩纪江).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