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动物学刺胞动物和软体动物.ppt
观赏动物学,第9章刺胞动物和软体动物,第九章刺胞动物和软体动物,摘要: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的二胚层动物,有口无肛门,外胚层有刺细胞,体型有水螅型和水母型。刺胞动物中,海蜇可使用,水母、海葵具有观赏性,珊瑚骨骼瑰丽多姿或颜色鲜艳,可做装饰品和工艺美术品。,软体动物身体柔软,由头、足、内脏团、外套膜和贝壳5部分组成。外套膜包裹身体,并能以分泌的贝壳做保护。软体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和人类关系密切。肉质鲜美并且营养丰富,为人类捕捞和养殖的对象。腹足纲是最美丽的软体动物,许多种类具有漂亮的贝壳,宝贝、竖琴螺、芋螺、凤螺、梯螺等都是美丽的观赏品。同时贝壳也可以制成项圈、耳环、手镯等装饰品以及雕绘成高档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9.1刺胞动物,刺胞动物是辐射对称动物又称腔肠动物,具二胚层,是一个种类多而有趣的类群,它的名称来自叫刺细胞(cnidocyte)的细胞,并含有许多有刺的小器官刺丝囊(nematocyse)。刺胞动物广泛分布于水域,有形如植物的螅型动物,花一样的海葵,形体美观,漂浮生活。有运动姿态优美的水母,以及被称为海底建筑师的珊瑚类。,刺胞动物约有10000多种,分属水螅纲,钵体水母纲和珊瑚纲。水螅纲(Hydrozoa)水螅,呈指状,小型。周围生6-8条小触手,布满刺细胞,用于捕获食饵。基底可以在附着物上滑走,或以翻跟斗的方式来移动。常附着于池沼水草枝叶和石块上。生殖季节体面上可生出乳头状突起,即卵巢和精巢。也营出芽生殖。,薮枝螅Obelia,水螅虫纲水螅虫目钟螅科薮枝螅属的通称。薮枝螅群体有直立茎,茎单管或成束,并分成许多有规则的节间,每节有一芽鞘。芽鞘钟形,辐射对称,鞘口光滑或有齿,鞘底有横隔膜。热带和温带海域的广布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浅海区。常附着在海藻、贝壳和其他水螅虫上。生活习,钵体水母纲水母(英文:Jellyfish)是一种低等的海产无脊椎浮游动物,肉食动物,在分类学上隶属腔肠动门(又称刺胞动物门(Cnidaria))、钵水母纲(Scyphozoa),已知约有200种。水母身体外形像一把透明伞,伞状体直径有大有小,大水母的伞状体直径可达2米。从伞状体边缘长出一些须状条带,这种条带叫触手,触手有的可长达20米30米,相当于一条大鲸的长度。浮动在水中的水母,向四周伸出长长的触手,有些水母的伞状体还带有各色花纹。在蓝色的海洋里,这些游动着的色彩各异的水母显得十分美丽。,水母的出现比恐龙还早,可追溯到6.5亿年前。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左右,直径从10厘米到100厘米之间,常见于各地的海洋中。我国常见的约有8种,即海月水母、白色霞水母、海蜇、口冠海蜇等 水母虽然长相美丽温顺,其实十分凶猛。在伞状体的下面,那些细长的触手是它的消化器官,也是它的武器。在触手的上面布满了刺细胞,像毒丝一样,能够射出毒液,猎物被刺螫以后,会迅速麻痹而死。触手就将这些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伞状体下面的息肉吸住,每一个息肉都能够分泌出酵素,迅速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分解。,珊瑚纲珊瑚看起来像植物,实际上是海洋里的一种低级动物。一块珊瑚,往往是成千上万亿个珊瑚虫的群。活的珊瑚,在海水中五光十色,黄的、绿的、紫的、红的,色彩鲜艳夺目,称为海底之花。我们日常所见到的白色珊瑚,是珊瑚死后留下的残骸与骨骼。,珊瑚虫很小,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没有眼睛、鼻子,只有灵敏的触手,是它的感觉器官。触手随水流慢慢漂动,自由地伸缩,捕捉流经附近的浮游生物和碎屑。当受到惊吓时,即刻将触手缩回藏起来。在四周触手的中央,有一个小口,是珊瑚虫的嘴,叫作“口道”。口道进去就是一根直肠子,没有食道和胃。它把消化后的残渣,再由口道吐出来,肛门和嘴不分家,所以叫它低等动物,实在是不冤枉。,珊瑚海因有大量珊瑚礁而得名,以大堡礁最著名,沿澳大利亚的东北岸延伸,长达1,900公里,它大部分礁石隐没在水下,露出海面的成为珊瑚岛。500多个珊瑚岛,星罗棋布散落在900多平方公里的海面上,岛上茂密的热带丛林,郁郁葱葱;旁边白银色的沙滩,滩外碧蓝的海水下,可看到五颜六色的珊瑚礁平台。这里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海水洁净,礁石嶙峋,成了海洋生物的乐园。优美的环境,成了人们旅游观光的好地方,海葵刺胞动物门(Cnidaria)珊瑚纲(Anthozoa)海葵目(Actiniaria)六放珊瑚亚纲的 1目。共有1000种以上。广布于海洋中。一般为单体,无骨骼,富肉质,因外形似葵花而得名。口盘中央为口,周围有触手,少的仅十几个,多的达千个以上,如珊瑚礁上的大海葵。触手一般都按6和6的倍数排成多环,彼此互生;内环先生较大,外环后生较小。触手上布满刺细胞,用做御敌和捕食。,海葵看上去好似一朵无害的柔弱的鲜花,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靠摄取水中的动物为生的食肉动物。它的呈放射状的两排细长的触手伸张开来,在消化腔上方摆动不止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非常的美丽,向那些好奇心盛的游鱼频频招手。虽然不能主动出击获取猎物,但是当它的触手一旦受到刺激,那怕是轻轻的一掠,它都能毫不留情地捉住到手的牺牲品。(动物视频珊瑚礁1),9.2软体动物,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Mollusca),是除昆虫外歧异最大的类群,约75,000种。体制的差异很大,但有共同的特征体柔软而不分节,一般分头-足(有的头退化或消失;足肌肉质)和内脏-外套膜(由背侧的内脏团、外套膜及外套腔组成)两部分。背侧皮肤褶襞向下延伸成外套膜,外套膜分泌包在体外的石灰质壳(有的退化成内壳或无壳)。无真正的内骨骼。,腹足纲马蹄螺:(Trochidae)海生软体动物,矮圆锥形的壳一端平截。虽然分布范围从潮间带到深海,但从赤道到高纬度地区的岩岸浅海中种类最多,多数种类植食性,取食岩石表面的藻类或孢子层。雌雄异体,体外受精,多数有自由游泳的幼虫。内部均有真珠层。过去曾大量捕捞,用其有光泽的真珠层制钮扣。分布区域:热带印度太平洋 栖息地:珊瑚礁附近,马蹄螺是钟螺中体形最大、最重的一种,外形几乎呈等边三角形。大多数成贝的螺层除一些细斜纹外,大致光滑;中贝及所有幼贝螺层,都有管状小结节,有的在浅缝合线处形成凹槽。螺轴上有脊状齿。壳表浅粉红白色,有深红色宽斜条纹。,笋锥螺:中型个体,壳高81毫米,壳宽18毫米。贝壳细长,呈尖锥状。螺层约29层。壳顶尖细,易破损。贝壳可做装饰品,绮蛳螺(鹧鸪轮螺)通常有厚或薄的轴肋。壳口圆而厚各螺层间完全分离,没有缝合线。脐孔既宽又深。壳表浅粉红色或灰褐色,纵肋和壳口为白色。,水字螺:壳大而厚重,体层膨大,螺塔短。壳口边缘角状的突出极发达,壳顶尖锐,有棕色斑纹;壳口粉红、红色或褐色。有6条匀称的长棘状突起呈水字排列。,蜘蛛螺贝壳大,坚实,螺塔与体层高度相当。壳口向外伸张,壳表呈肉色,有褐色斑纹,边缘具有7条爪状长棘;外形奇特,备受人们赏识,故遭受掠捕,资源量大为减少,应予以大力保护。,冠螺:贝壳的表面为灰白色,有不规则的红褐色斑纹,在近壳口处有很大的红褐色斑块。贝壳大而坚厚,壳的顶端较尖,具金属光泽,形状象唐代的冠帽,因而得名。在中国分布于台湾和西沙群岛。肉可食用,壳供观赏,还可作为雕刻工艺材料。濒危原因:1、环境污染,栖地遭破坏。2、过度捕捞,法螺:贝壳表面光亮,黄褐色,并具有半月形或三角形的褐色斑纹。壳口卵圆形,内面橘红色,具瓷光。厣角质,生长纹清细,核位于中央。足部异常发达,肉可供食用。贝壳硕大,磨去壳顶,吹之有声,可做号角用。由于寺院和庙宇的僧道用此作为布道昭示的法器,故名法螺。分布于印度洋、新西兰、菲律宾及日本等地。在我国台湾、海南岛、,中华鹑螺:贝壳薄,球形,螺塔低呈圆锥形。胎壳黄褐色,与后生壳有明显的区别。壳表有螺旋肋。台湾分布 东北海域、台湾海峡,台北县,基隆,澎湖,高雄县,琵琶螺,黑纤手,红口螺,红螺,白心凤凰,白塔螺,白海菊,芭蕉螺,龙宫红翁,宝贝科:宝贝是生有一个贝壳的单壳贝类,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海洋里。在我国的福建、台湾、广东、海南以及东沙、西沙群岛等沿海,都可以找到很多种宝贝。宝贝的贝壳一般都近于卵圆形,壳面非常光滑,而且随着种类的不同具有各种不同的花纹,非常好看,犹如人工制造出来的美术品。现在我们写的贝字,就是按照这种宝贝的形状创造出来的。,红花宝螺,黄宝螺 中文名货贝,这是一种小型的宝贝,贝壳椭圆形,淡黄色或金黄色,背面常有两道灰色的横纹,极为光亮。这种宝贝,在古代曾被很多地区当作货币使用。我国的海南省南部、西沙群岛等地都很常见,,黄宝螺,9.2.2.瓣鳃纲为软体动物门的一个纲,约有2万种。体具两片套膜及两片贝壳,故称双壳类(Bivalvia);头部消失,称无头类(Acephala);足呈斧状,称斧足类(Pelecypoda);瓣状鳃,故称瓣鳃类。本纲动物全部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分布很广。一般运动缓慢,有的潜居泥沙中,有的固着生活,也有的凿石或凿木而栖,少数营寄生生活。,主要特征:贝壳一对,一般左右对称,也有不对称的(蛤Anomia 及牡蛎Ostrea等)。壳的形态为分类的重要依据、贝壳中央特别突出的一部分,略向前方倾斜,称为壳顶(umbo),这是壳中最老的部分。壳顶所在处,为壳的前方。相反的一端为后方。以壳顶为中心,有同心环状排列的生长线,有的种类有自壳顶向腹缘有放射的肋或沟。壳的背缘较厚,于此处常有齿和齿槽,左右壳的齿及齿槽相互吻合,构成绞合部(hinge)。绞合齿的数目和排列不一,为鉴定双壳类种类的主要特征。,软体动物门双壳类(Bivalvia)无脊椎动物。2,0000多种,其中约500种栖于淡水,其馀的为海栖,双壳类通常栖于砂质或泥质的水底。严格来说,蛤指具两片相等的壳的双壳类动物。蛤通常埋于水底泥沙中近表面处至0.6公尺(约2呎)深处。很少像某些其他双壳类动物那样在水底移动(左)圆蛤,(右)海螂。多数蛤类栖于浅水水域,埋于水底泥沙中免受波浪之扰。,蚶(Arca)壳厚,膨胀,壳面有粗的放射肋,鳃丝常反折。如毛蚶(A.subcrenata)、泥蚶(A.granosa)、魁蚶(A.inflataa)等为习见食用贝类,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贻贝(Mytilus edulis)壳略呈三角形,壳顶尖,腹线平直。具足丝。其肉体干制品称淡菜,味鲜美。贻贝已大量进行人工养殖。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壳呈扇状,放射肋明显,壳的前耳大于后耳。其后闭壳肌干制品称干贝为海味中的上品。,珍珠贝(Pteria)左右壳大小不等,无绞会齿,为生产珍珠的母贝。珍珠贝也属于双壳类,和贻贝以及扇贝等同是用足丝附着在岩石、珊瑚礁、砂砾或其他贝壳上生活的种类。珍珠贝为暖海产,在我国的福建,特别是广东沿海十分普遍。珍珠贝的种类很多,有珍珠贝、大珍珠贝、马氏珍珠贝、企鹅珍珠贝等等。其中以马氏珍珠贝最普通,合浦的珍珠就是从这种珍珠贝采得的。,马氏珍珠贝(P.martensii)为世界著名的生产珍珠的母贝,我国广东、海南有分布。是用足丝附着在岩石、珊瑚礁、砂砾或其他贝壳上生活的种类。当珍珠母贝和蚌贝在水中生长时,若偶然遇有细微的砂粒或较硬质的生物窜入壳中外套膜内,外套膜受到刺激后,殊感不适,遂分泌真珠质逐渐包围由外窜入之砂粒或生物,并日益增大成为珍珠。养珠亦系利用此原理,一般选用3龄左右个体,施行插核手术,有意识地放入砂粒,让外套膜感觉不适而分泌许多真珠质来包被这些进入的砂粒,因而形成了人工珍珠,甚至人为地将投入物作成各种形状,结果所得的养珠也是各式各样的。,江瑶(Pinna)为大型种类,两壳等大,壳质脆,三角形。其闭壳肌的干制品称江瑶柱,为海味中的珍品。广东海南、西沙群岛等地有分布。,鹦鹉螺目:鹦鹉螺有螺旋状外壳的软体动物,是现代章鱼、乌贼类的亲戚。柔软的身体占据壳的最后一室,其他部分则充满空气以增加浮力。鹦鹉螺的贝壳很美丽,构造也颇具特色。这种石灰质的外壳大而厚,左右对称,沿一个平面作背腹旋转,呈螺旋形。贝壳外表光滑,灰白色,后方间杂着许多橙红色的波纹状。这在各国发行的鹦鹉螺邮票上均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分室鹦鹉螺,鹦鹉螺,现有的种类不多,但都是暖水性动物。它们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海区特有的种类,在亚热带和热带海域,我国台湾、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均有发现。鹦鹉螺,鹦鹉螺的历史文化内涵 自古,鹦鹉螺就以它令人炫目的美丽让人发出由衷的赞美。出土于东晋南京王兴之夫妇墓的鹦鹉杯以海里稀有贝类动物鹦鹉螺壳为杯身,壳外用铜边镶扣,两侧装有铜质双耳,螺内自然形成的水车轮片状可以储存酒,构思精巧,造型独特,是目前为止六朝考古中唯一的一件。鹦鹉螺杯在出土文物中罕见,但在古代诗文中并不罕见。李白的襄阳歌中就有“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的诗句。,保护级别 鹦鹉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华盛顿公约类保育动物。属于古老的软体动物,已有上亿年的生活史,素有“活化石”之称,在研究动物进化上有很高价值。目前世界上仅残存四种。虽然鹦鹉螺和大熊猫一样稀有,但是许多人却并不知道。据了解,我国沿海一些城市都出现过贩卖鹦鹉螺工艺品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