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涂料工艺学-涂料理论.ppt

    • 资源ID:6054405       资源大小:1.27MB        全文页数:85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涂料工艺学-涂料理论.ppt

    涂料工艺学,第二章涂料的理论基础,2.1涂料流变学,黏度黏度是涂料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流体的重要特征之一。黏度是流体抗拒流动的一种性质,是流体分子间相互吸引而产生的阻碍分子间相对运动能力的度量,即流体的内部阻力。假设在两块平行板之间存在流体,下面平行板是静止的,上面一块是移动的。,2.1涂料流变学,图1-16 平板间液体速度变化,平板间液体速度变化(梯度分布),2.1涂料流变学,速度梯度(切变速率)用D表示,单位为s-1D=dv/dx=F/A黏度D(牛顿黏度定律)物理意义:两流体之间,单位面积上的摩擦力与流体的速度梯度D成正比。单位:Pas1cP(厘泊)10-3 Pas P的量纲是dyns/cm2(绝对黏度的度量单位)运动黏度(St)=/(是液体的密度),2.1涂料流变学,习题用一把12cm宽的刷子把黏度为2.0P的涂料刷在平板上,得到0.01cm的湿膜。刷子在平板上压扁的宽度是3cm,刷漆速度是100cm/s。求在这种条件下剪切速率和刷子的阻力。,解:由于施工时涂料在刷子和平板之间大约 等量分开,若湿膜厚度为0.01cm的话,其平均间隙应该是湿膜厚度的2倍即0.02cm已知=2.0P X=0.02cm V=100cm/s A=36cm2=F/A D=V/X=100/0.02=5000s-1=/D=2.0 F=*A=2.0*5000*36=36000dyn(36000/980=36.7g),2.1涂料流变学,涂料黏度的影响因素1温度:影响很大仅知道液体在一个温度下的黏度经验公式d/dT=f()-黏度列线图,误差大已知液体在两个温度下的黏度,根据Anderade方程式=A10B/T(1)log=logA+B/T(2)log1/2=B(1/T1-1/T2)(3)图解法,2.1涂料流变学,习题亚麻仁油在10oC(283K)的黏度是0.60P,在50oC(323K)下为0.18P。计算30oC和90oC下的黏度。解:用方程式3和已知数算出B值Log0.6/0.18=B(1/283-1/323)B=1194代入方程式2求出logA=-4.4408Log=1194/T-4.440830oC时=0.316P90oC时=0.071P,2.1涂料流变学,2聚合物浓度的影响r=/0(相对黏度)Logr=W/(Ka-KbW)适用在涂料导出Ka=(1/Logr1-1/Logr2)/(1/W1-1/W2)溶剂黏度对溶液黏度的影响混合溶剂log=(Wlog)i分子量对黏度的影响,2.1涂料流变学,3颜料及填充料的影响-吸油量4其他影响因素:剪切应力,剪切速率,时间等黏度和粘性两个概念:粘性是涂料阻碍剥离的能力。两者是独立的不同的性质。,2.1涂料流变学,2.12牛顿流体:假设一种理想液体,它在任一给定的温度下,在很宽的剪切速率范围内,其黏度保持恒定。如水,溶剂等。现实的涂料很少属于牛顿流体。,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非牛顿流动一种液态体系,当剪切应力变化时,其黏度也随之变化,属于非牛顿型。包括塑性流动,假塑性流动,膨胀性流动,触变型等流动。几个术语:假塑性流动,膨胀性流动,触变性,屈服值,表观黏度。假塑性流动:涂料的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加大而下降,大多数成品涂料均属此流动特征。,2.1涂料流变学,膨胀性流动:相反涂料的黏度随着剪切力的加大而上升,研磨漆料触变性:由于触动而黏度降低的流动性质。屈服值:为使涂料流动所必需达到的某个最小剪切应力值。(宾汉体Bingham流动)表观黏度:黏度值只与一个剪切速率有关,不同的剪切速率下有许多个表观黏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黏度的测定及单位换算1)黏度的测定精确的仪器:毛细管粘度计,落球粘度计,同心圆筒式粘度计,单圆筒式粘度计。近似的仪器:毛细孔粘度计,气泡粘度计,转盘粘度计。不规则设备:孔洞,浆式,混合器流行的涂料粘度测定粘度计:福特杯(Ford),壳牌黏度杯(Shell),盛氏黏度杯(Zahn),2.1涂料流变学,粘度计1毛细管粘度计2同心圆式旋转粘度计3转盘粘度计4落球粘度计5气泡粘度计6单孔粘度计7多孔粘度计8锥板粘度计9带式粘度计,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2.1涂料流变学,一 几种流出式粘度计的单位换算V=At-B/t(理论)V=A(t-B)(实际)V=At(高黏度)t2=A1(t1-B1)/A2+B2二气泡上升时间换算成运动粘度单位V=t-0.3/t2,2.1涂料流变学,黏度杯名称 小孔或毛细管半径(cm)流出时间换算成运动黏度方程式福特杯(短粗毛细管)容量100ML2#0.126 v=1.60(t-23.5)3#0.170 v=2.31(t-6.6)4#0.206 v=3.85(t-4.5),2.1涂料流变学,壳牌杯(长毛细管)容量23mlS-1 0.089 v=0.226(t-13)S-2 0.119 v=0.576(t-5)S-3 0.152 v=1.51(t-2)S-4 0.191 v=3.45(t-1)S-5 0.229 v=6.5(t-1)S-6 0.290 v=16.2(t-0.5),2.1涂料流变学,盛氏杯(仅有小孔)容量44ml1 0.100 v=1.1(t-29)2 0.137 v=3.5(t-14)3 0.188 v=11.7(t-7.5)4 0.213 v=14.8(t-5.0)5 0.264 v=23t,2.1涂料流变学,V=A(t-B)对高黏度液体V=At时间换算 t2=A1(t1-B1)/A2+B2,2.1涂料流变学,2.2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分子的Tg是一个二级转变温度,表明聚合物从玻璃主体特征(脆性)变成可挠曲的或可塑性的性质(熔点及沸点是一级转变温度)。高分子的Tg取决于分子的结构、组成、分子量等因素,决定形成膜的强度,柔韧性,硬度等力学性能,在涂料科学极为重要。,2.2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2.2.1 涂料溶液的TgTg溶液=Tg聚合物-kws,2.2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热固性涂料的Tg热固性涂料中的官能团需要发生交联反应,当T固化Tg时,官能团自由移动,反应速率取决于官能团的浓度和反应动力学参数。当T固化Tg时,官能团不能自由移动,反应速率取决于官能团的移动速度。普遍存在于汽车漆,烤漆。交联后分子量增加,Tg相应增加,性能提高。了解Tg的作用,在配方设计时可按需要改变涂料的配料,达到最佳的涂装要求和质量要求。,2.3表面张力,1表面张力的本质两种分离相(如颜料和漆料)之间界面上的力不同于任何一相中的力,因为界面上的力处于不平衡状态。界面上有一种不对称力的分布,引起了所谓的表面张力效应。不平衡的表现:表面张力驱使降低液体的表面面积,热力学:降低体系的自由能,降低表面面积。达到平衡-液珠。2接触角,2.3表面张力,2表面张力对涂料的影响表面张力对涂料的生产和涂装的实施及涂装质量都有重要的影响,可能出现流平性不好,产生缩孔,橘皮,回缩等现象。,2.3表面张力,3解决办法降低涂料的表面张力(涂料配方),提高基材的表面张力。(涂装前处理)4表面张力的测定毛细管法L=Lrg/2(液体)s=(L-/8)(cos+1)/2(固体),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获得涂膜高亮度和高着色力的关键因素有颜料能否极好的分散、颜料粒子尺寸是否最优化以及微粒分散后在配方中能否持久稳定性这几个方面。在涂料、油漆和油墨形成稳定悬浮液的过程中,颜料的分散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图 1:分散加工过程,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颜料的润湿:在颜料凝聚和团聚(群聚态)的粒子表面间,空气和水气被树脂溶液所替换。固/气两相(颜料/空气)被转换成固/液两相(颜料/树脂溶液)。,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润湿效率主要依赖于颜料和介质的相对表面张力,也就是混合物的粘度。吸附机理取决于颜料的化学特性和所用的分散剂类型。,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研磨级别:在机械能作用下(冲击和剪切力),颜料的团聚态被打碎成较小的微粒,成为分散状态(均匀分布)。经过润湿阶段,必须将颜料微粒的凝聚态及团聚态分散开来。通常是利用高效研磨设备的机械作用来完成。,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颜料悬浮液的稳定性:分散剂用于保持颜料分散状态的稳定,阻止失控的絮凝。并依据颜料表面所吸附的粘接剂种类和分子结构,促使悬浮液获得稳定状态。,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在颜料分散作用的稳定方面有两种重要机理:静电稳定:当颜料表面具有相同电荷的微粒相互接触时会产生静电稳定作用。具有相同电荷的两微粒有相互排斥效果。带电微粒在库仑排斥力作用下维持了体系的稳定。位阻稳定 当颜料固体微粒表面完全覆盖着聚合物时,一个颜料可以说具有位阻稳定性质,使微粒间的接触不可能发生。聚合物与溶剂(有机溶剂和水)之间的强烈作用可以阻止颜料粒子相互过分接近(絮凝作用)。,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图 1:位阻稳定作用,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图 1:静电稳定作用,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为什么要使用分散剂在制备涂料过程中,分散剂质量是需要考虑的最苛刻的因素。分散剂的作用是促进分散过程,获得精细的微粒尺寸,使颜料在树脂溶液中呈稳定状态。分散过程十分复杂,与众多参数有关,比如:流变性、树脂的化学结构、与溶剂和颜料相关的方面、分散剂的出现以及所应用的分散技术。,2.4表面活性剂及分散剂,分散剂家族(在助剂部分讲)聚合物分散剂表面活性剂 四 小结不同种类的表面活性剂有一方面是相似的:它们吸附于固体/溶液界面形成一个边界层,防止粒子互相靠近,相同电荷的静电排斥力及空间阻碍两者都可使颜料分散体稳定。,1溶剂溶剂是指用来溶解或分散成膜物质的,并在使用过程中挥发掉的液体。主要作用是溶解树脂,赋予流动性,调节干燥速度,降低成本,提高施工性能等作用。但对大气环境有影响(VOC)。,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2涂料中常用溶剂一般是指有机溶剂,包括:水,脂肪烃,芳香烃,醇,酯,谜,酮等。按氢键强弱和形式,溶剂可分为三种类型:弱氢键溶剂:主要包括烃类和氯代烃类溶剂,烃类溶剂又分为脂肪烃芳香烃。常用的有:石脑油、200#溶剂油、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烷等。0.3(氢键力平均值)氢键接受型溶剂:主要指酮类和酯类。酮类比酯类便宜,但后者气味芳香。常用的有:丁酮、丙酮、环己酮、甲苯异丁基酮、异佛尔酮、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醋酸异丙酯、醋酸-2-丁氧基乙酯等。1.0强氢键溶剂:主要为醇类溶剂。常用的有:甲醇、乙醇、异丙醇、正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单丁基醚等。1.7,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3溶解力及溶解性溶解力:溶剂溶解树脂形成均匀溶液的能力。溶解过程:低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可用溶解度的概念来描述。如蔗糖,食盐在水中的溶解,其机理是溶剂分子或离子间的吸引力,而使溶质分子逐渐离开其表面,并通过扩散作用均匀 地分散到溶剂中去成为均匀溶液。,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高分子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到大体上可分为溶胀阶段和全部溶剂化两个阶。接触溶剂表面的分子链最先溶剂化-使高分子化合物内部溶解化-溶剂化程度逐渐增加-全部溶剂化。可以看出,溶剂对高分子聚合物溶解力的大小,溶解速度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溶剂分子和高聚合物分子的亲和力,所决定的溶剂向高聚物分子间隙中扩散的难易程度。,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高分子树脂和有机溶剂相互之间均匀混合过程的自由能G减少,溶解才能自发进行。G=H-TS0其中H为混合焓,S为混合熵变(总是正值)极性高分子溶解在极性溶剂中溶解时放热,H0,溶解过程能自发进行。非极性高分子溶解溶解时吸热,H0,只有HTS时才能自发溶解。非极性高聚物与溶剂混合焓可用经典的Hildebrand容度公式计算:H=V12(E1/V1)1/2-(E2/V2)1/22E=H-RT,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4极性相似原则(溶解原则)(1)四氯化碳 没有电性的不对称、偶极矩为0 称为非极性物质。(2)甲醇 羟基显电负性而甲基显电正性,分子中电性分布不对称,偶极矩不为0 称为极性物质。偶极矩数值越大,极性越大。(3)极性分子的绨合规律,非极性溶质溶于非极性或弱极性溶剂中,极性溶质溶于极性溶剂中,“同类溶解同类”-这就是极性相似原则的核心。比如,乙醇是极性的,能够溶解于极性的水;而苯是非极性的,不和水相混溶;硝基纤维素是极性的,能够溶解于极性的酯和酮,而不溶解于非极性或弱不禁风极性的烃类化合物。这个规律仅仅是定性的,比较科学的方法是:,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5溶解度参数相近的原则溶解度参数的定义和物理意义溶解度参数是由聚能密度的平方根,它是分子间力的一种量度。数字表达式为:=(E/V1/2)溶解度参数(卡/厘米3)或(J/M3)1/2、(Cal/CM3)1/2 E每摩尔物质的内聚能V 摩尔体积(1 CAL/CM3)1/2=2.046103(J/CM3)1/2H=V12(1-2)2,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如果以A 溶剂、B溶质FAA溶剂分子间的自聚力。FBB溶质分子见的自聚力。FAB 溶剂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若 FAAFAB 或FBBFAB 不相溶。,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如果以A 溶剂、B溶质FAA溶剂分子间的自聚力。FBB溶质分子见的自聚力。FAB 溶剂和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则:若 FAAFAB 或FBBFAB 不相溶。,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2。溶解度参数的确定(1)溶剂和混和溶剂的溶解度参数a、单一溶剂的溶解除度参数可以从表中查得-涂料工业上常用有机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及氢键值表。b、混合溶剂的溶解度参数可以通过计算求出:mix=11+22+33+nn式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各组分的溶解度参数。,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例一、已知二甲苯的1=8.8、-丁丙酯的2=12.6。若以体积分数计、配制成33%二甲苯和67%-丁丙酯的混合溶剂,共mix是多少?解、mix=11+22=0.338.8+0.67 12.6=10.6。,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2)高分子聚合物的溶解除度参数高聚物与溶剂不同,它们是不挥发展性物质,可以通过实验对比的方法测得高聚物确定值。在涂料工业中常用树脂的溶解度参数可以通过查表来确定涂料中常用树脂的溶解度参数。,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3、溶解度参数的应用依据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可以互溶的原则,判断树脂在溶剂(或混合溶剂)中,是否溶解。例二、聚苯乙烯的1=8.59.3 聚醋酸乙烯树脂的平均值为9.4。试问:前者在丁酮中,后者在苯、甲苯及氯仿中可否溶解?则:1 2=9.3-()=(00.8)(1.31.8)则聚苯乙烯在丁酮中可以溶解。苯=9.3、甲苯=8.9、氯仿=9.7 苯 2=9.3-9.4=0.11.31.8 1 2=8.9-9.4=0.51.31.8 1 2=9.7-9.4=0.31.31.8 聚醋酸乙烯树脂在这三种溶剂中均可溶解。,例三、今有环己酮、甲基-酮、甲基-丁基酮溶剂,那种能溶解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解:查表:环己酮=9.9、苯基=10.6、丁基=8.5、共聚=10.5环己酮 1 2=9.9-10.5=0.61.31.8 在丁基酮中不溶,与苯基酮的混溶性好。,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例四、天然橡胶的平均值=8.2,正己烷的=7.8,可以溶解天然橡胶,若加入适量的甲醇,可以使其溶解增强,试求甲醇的最佳加入量是多少?设:混合溶剂中甲醇所占的体积分数为X,则正己酮体积分数为1-X。甲醇=14.6,则混合溶剂的mix=(1-X)*7.8+X*14.6=8.2(橡胶)X=0.125。,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依据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原则预测两种溶剂的互溶性。依据溶解度参数可以估计两种或两种以以上树脂的互溶性。若几种树脂的溶解度参数(或溶解度参数平均值)彼此相同或相差不大时,那么这几种树脂可以互溶,这对于预测几种树脂的混合溶液的贮存稳定性和固体涂膜的物化性质有理论及实用价值。判断涂膜的耐溶解性如果涂膜中的成膜物的确 和某一溶剂(或混合溶剂)的确 值相差较大,使涂膜对该溶剂而言就有较好的耐溶剂性。利用溶解度参数相同或相近可以互溶的原则,选择增塑剂,如果增塑与溶剂和树脂却肥互混那么该溶剂就可用于该树脂和该溶剂之中,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可查表-常用增塑剂的溶解度参数值表利用溶解度参数可以在研创塑料漆过程中选用适当的树脂和溶剂。,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要求:树脂与塑料尽量接近,以获得较好的附着力;溶剂与塑料相差越大越好,以免使塑料被咬起或起皱;树脂与塑料增塑剂相差越大越好,以保证增塑剂不渗析。,2.5溶解性及相互作用参数,常用塑料的溶解度参数值可查表。溶剂化作用:高分子和溶剂分子上的基团能够相互吸引,从而促进聚合物的溶解。选择溶剂应先考虑溶解度参数,其次是氢键力,最后是溶剂化作用。涂料工业中广泛使用混合溶剂,主要是从实用出发,混合溶剂包含有真溶剂,助溶剂和冲淡剂。主要考虑到干燥挥发梯度和经济。溶解力的测试方法:KB值法(贝壳松脂-丁醇法)测定烃类溶剂贝壳松脂-丁醇法=1:5标准溶液 KB值越大表示溶解力越强。,2.6挥发性,挥发性是选择溶剂的关键因素。蒸发速率太快和太慢之间必须取得平衡才能得到理想的溶剂配方。在这方面,不仅要考虑最初的速率,而且还要考虑中间的最终的蒸发速率。每一步对下列的性质均有影响,如干燥时间,湿边时间,流平,流挂,条痕,针孔和缩孔等。溶剂对于涂料施工的底材湿润也起作用,最后蒸发到大桥之后溶剂对留下的固体结构的定向和性质也可能有强烈影响。,2.6挥发性,挥发速率溶剂的挥发速率是影响涂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溶剂挥发太快,涂膜既不会流平,也不会充分润湿基材,因而不能产生很好的附着力;如果溶剂挥发太慢,不仅要长时间,而且涂膜会流而影响施工质量。,2.6挥发性,单一溶剂的挥发 单一溶剂的挥发主要受,温度,蒸气压,表面积/体积及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等的影响。溶剂的挥发速度通常以醋酸正丁酯为标准溶剂的相对挥发速度来表示E=t90(醋酸正丁烯)/t90(待测溶剂),2.6挥发性,t90表示90%的溶剂挥发所需要的时间,醋酸正丁酯的相对挥发速度定义为1,实验条件为25,空气流动速度为5L/min,将0.7ml待测溶剂滴在滤纸上。滤纸放置在平衡盘上并在封闭容器中测定90%重溶剂挥发所需要的时间。一些溶剂的相对挥发速度可查表。,2.6挥发性,影响溶剂挥发速率的因素有:湿漆膜的表面温度溶剂的蒸汽压大,挥发快溶剂挥发发生在/空气界面挥发出去的溶剂不被快速带走,湿漆膜溶剂蒸汽的分压增大就受到抑制,2.6挥发性,混合溶剂的挥发 混合溶剂的相对挥发速率可以通过体积分数,活性系系数和单一溶剂的相对挥发速度来测算:E总=(E)1+(E)2+(E)n活性系数x是混合溶剂中不同组分向相互作用的量度,其值随混合溶剂 中各溶剂组分的类型及浓度而变化。一般可以从活性系数图上查出按溶剂类型(烃类溶剂,酯类/酮类溶剂,醇类/)和溶液浓度分类的溶剂的活性系数。,2.6挥发性,2.6挥发性,例五、某硝化纤维素溶液的溶剂配方的体积百分浓度为醋酸正丁酯35%。(E=1);甲苯50%(E=2.0);乙醇10%(E=1.7)及正丁醇5%(E=0.4),试计算该混合溶剂的相对挥发速率。解、首先从活性系数图上查出各组分溶剂的活性系数X。醋酸正丁酯X=1.6、乙醇 X=3.9、甲苯X=1.4、正丁醇X=3.9、然后代入公式进行计算。E总=(0.351.61.0)+(0.51.42.0)+(0.13.91.7)+(0.053.90.4)=2.73,2.6挥发性,涂膜溶剂的挥发在涂料中,溶剂的挥发可分为两个阶段。溶剂的挥发速度主要受单一溶剂挥发的四种因素所控制,溶剂的挥发的速度与纯溶剂时相同(可按的公式计算)随着溶剂的进一步挥发,溶剂的挥发速度会突然变慢。进入第二阶。溶剂的挥发速度受从涂膜内到涂膜表面所控制。而这种扩散是由一个孔隙跳到另一个孔隙而进行的,或者说是从高分子聚合物产生的自由体系中扩散至表面而逸出的。这一扩散过程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树脂的玻璃化温度(T g)当溶剂的挥发发生T g在以上时,扩散速度与挥发速度相同,而且溶剂的挥发发生在T g以下,溶剂的挥发由扩散速度所控制。例如 T g 大于涂膜的温度,溶剂的挥发速度将趋于0。这样即使成膜几年,涂膜内仍含有小量的残余溶剂,可采用在以上的温度烘干,以完全除去溶剂。,2.6挥发性,水性涂料中溶剂的挥发水性涂料包括稀释型和乳胶型两种。水的挥发类似于通常溶剂挥发的 第一阶,受温度湿度,空气流动速度的控制,随大量水挥发后,挥发速度减慢,表面凝聚,水分子必须扩散到表面层挥发。因此在乳胶漆中,一般用涂刷或辊刷施工,目的是为了尽量延缓表面层的形成。使水份充分挥发出去,或者在涂料中加入一些挥发性溶剂如乙二醇,丙二醇,以便快速带出水分子。,2.6挥发性,1固含量2溶剂残存,溶剂其他性质,1安全性2电阻,2.7流平性 及流挂,一 流平性用刷涂法把涂料涂于底材上,产生两个极端的流动状态。在涂刷期间,剪切速率大约5000到20000S-1。在施工后剪切速率立即变为200到0.01S-1-流平现象。若该涂料是刷涂于垂直涂表面上,由于重力的影响,另一种低剪切速率也施加于体系-流挂现象。涂料刷涂在近乎光滑的表面上,在刷过之后趋于留下刷痕。这些平行的沟痕和脊纹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就会消逝-流平效应。表面张力是液体涂料层发生流平的动力。,2.7流平性 及流挂,流平过程:是一个逐步进行的动力学过程,溶剂逐步挥发,黏度逐步增大,表面逐步干燥、平整光滑。影响流平性的几个原因:1溶剂挥发速度及混合溶剂配方和毛细管作用2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3涂料的黏度4涂料及底材的表面张力,2.7流平性 及流挂,流平性不良造成的后果1刷痕2橘皮3表面凹凸不平,颜色不均。4产生回缩,缩孔,针孔现象。二流挂湿涂层施工到垂直表面,受重力的影响而朝下流动的现象。解决流挂的方法:合理的溶剂配方,提高黏度,添加防流挂助剂。,习题,(6)4#福特杯测定某种涂料到流出时间是30秒,对应4#扎恩杯的流出时间是多少?运动粘度是多少?(A1=3.85,B1=4.5,A2=14.8,B2=5.0)(7)一种待测液体在ASTM气泡粘度计中,气泡上升时间是1.4秒,求其运动粘度。(8)涂料触变性是指什么?(9)表面张力的实质是什么?(10)聚合物的溶解过程是什么?(11)某硝化纤维素溶液的溶剂配方的体积百分浓度为醋酸正丁酯45%。(E=1);甲苯40%(E=2.0);乙醇10%(E=1.7)及正丁醇5%(E=0.4),试计算该混合溶剂的相对挥发速率,并确认富集的溶剂种类。,习题,

    注意事项

    本文(涂料工艺学-涂料理论.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