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业平台建设进展汇报.ppt
汽车产业平台建设及其“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彭建设工业制造学院2010-7-10,一、指导思想,以市场为导向,以汽车企业为依托,构建成都大学与龙泉驿区(经开区)汽车产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产、学、研平台”。建立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的政、产、学、研战略联盟。,二、汽车产业平台的规划,1、汽车产业平台的总体结构,二、汽车产业平台的规划,2、汽车产业平台与成都市汽车产业的融合,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背 景我国高等教育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沿袭了几十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够直接为企业所用,企业需要对招聘来的毕业生进行长时间的生产和技能训练。不少高校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索,如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部分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在企业,但由于不成系统,其效果不明显。,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性及可操作性特征,能敏感地发现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潜在的问题,熟练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解决现场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场问题。,汽车产业平台需要培养能够直接为成都市汽车产业直接应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类人才需具备以下特点:,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和企业在人才的培养全过程中,企业直接参与人才的培养,高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企业深入学校,确保校、企、生三方无缝沟通,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为企业直接应用。,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在学生入学时,由学校负责入学专业教育,在到企业进行入学工程教育,让学生对本专业的要求和毕业后的工作要求有初步的了解;一年级主要的理论课程和素质课程在学校里完成,但将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放在企业,让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科研有较为具体的了解;二年级由于主要是专业基础课程,这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均在学校里进行,但一些课程的课程设计由企业提供与实际生产有关的选题,使学生将理论只是联系到实际生产中;三年级为专业课程学习,部分专业课程由企业的专家、工程师直接参与,并让学生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和专业实习;四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情况,在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由企业提供毕业设计选题,企业专家和学校老师共同指导。,三、“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企业参与程度逐步加强,高校参与程度逐步减弱,形成两个相互对应的三角形。,“交互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措施,高校深入各类汽车企业调研,了解不同企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各自的兴趣、爱好,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做好培养规划;在培养过程中,本平台将一些实践环节直接交给企业,让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接触实际的生产、经营,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使学生明确自己的方向;聘请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兼职(副)教授,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中去,给学生带来生产和经营一线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让企业了解学生的情况;让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生产中,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为企业解决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研发推广。毕业设计来源于企业科技开发、生产实践的实际课题,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在学校、工厂和科研院所结合的工程环境中进行;答辩委员会由教师、技术人员、研究院组成。,四、总体实施方案,预计用四年时间构建出一个比较成熟的由成都大学与经开区合作共建的汽车产业平台的创新体系(如下图所示),该平台由成都大学与龙泉驿区(经开区)和重点汽车企业共同建设和组织实施,主要包括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平台(人才培养中心)、汽车产业人才培训及实训平台(技能培训中心)、汽车产业研发中心平台(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其职能主要是为汽车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技能培训、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及其他服务。,四、总体实施方案,为便于汽车产业平台基地的管理和协调,保障这一平台基地的健康发展,经开区汽车产业政、产、学、研合作的条件是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见下图所示),四、总体实施方案,五、汽车产业平台推进进展情况,1、广泛深入的调研产业政策和产业规划调研相关高校调研 重点实地调研了合肥工业大学、西华大学和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企业调研 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一汽专用、吉利汽车、山西大运、中国南车、天兴仪表,五、汽车产业平台推进进展情况,2、规划建设方案制定成都大学汽车产业平台建设规划汽车产业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规划龙泉驿区(经开区)与成都大学合作建立汽车产业人才培养、培训及实训基地的实施方案成都大学与经开区共建汽车产业平台三年建设规划,五、汽车产业平台推进进展情况,3、校、企、政结合,落到实处经开区发展统筹局、汽车服务局等合作共建与资阳晨风西铁(蜀达科技)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 与明华实业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办学模式的试点目前正在与吉利高原汽车、南方汽车工业集团宁江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洽谈,与资阳晨风西铁(蜀达科技)公司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与明华实业校企合作取得的成绩,已有100余学生在企业进行了在生产状态下的实习;在明华实业的协助下,学院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比赛获得3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和2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并有两支参赛队进入全国决赛,创历史记录;通过校企合作,为学校引入横向科研经费52万元。,六、平台建设目标,长期目标1、专业建设注重培养适应汽车产业自主创新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由“一专业、二方向”逐步拓宽到全汽车产业链突出校企深度合作按“三步走”分阶段实施专业建设规划,“三步走”专业建设目标:第一阶段:2010-2011年,专业试行阶段,巩固现有的一个专业两个方向,计划招生60人左右。第二阶段:2011-2012年,针对试行阶段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对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培养方向进等行合理调整与分配,并着重实验室的建设,适当增加招生人数到120人左右。第三阶段:2013-2014年,根据市场需求状况,在汽车产业相近领域专业数达到23个,方向数达到46个,招生人数达到240人左右。力争在2015前将本专业建设成硕士学位授予点。,长期目标2、师资建设建立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合理,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老、中、青结合的师资队伍;并特聘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参与到培养学生的全过程中。按“两步走”分阶段实施专业建设目标,六、平台建设目标,“两步走”师资队伍建设目标:第一阶段:2010-2012年,着重“双师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至少引进或培养两名正高职称的专业带头人,1012名专业骨干教师,68实践教学专(兼)职教师。使车辆工程类专(兼)职教学/实验人员总数达到18名以上。第二阶段:2013-2014年,着重“科研型”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使车辆工程类专(兼)职教学/实验人员总数达到30人以上,教授35人,资深专家12,副教授1012人,博士学位以上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形成教学、科研团队35支。,长期目标3、产学研合作把人才培养、车企职工培训和技术服务作为校企合作共赢的利益结合点把汽车企业培训基地引入校园把成都大学的人才培养搬进企业按“三步走”分阶段实施产学研合作建设目标,六、平台建设目标,“三步走”产学研建设目标第一阶段:2010-2012年,合作共建24个的汽车产业培训基地,为企业员工和学生提供了真实生产环境下的岗位技术培训;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学校、企业和社会“资源共享、合作多赢”的长效机制。第二阶段:2012-2013年,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立56个稳定的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每个基地至少能保证接纳一个班开展实习。第三阶段:2013-2014年,在稳定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主攻与汽车企业联办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的工作,力争建设12个研发中心,23个重点实验室。并在2010年2014年,选送骨干优秀骨干教师10个左右赴国内外交流学习和深造,逐步加大国际间的合作。,长期目标4、实验室建设按“设备先进、技术前沿、功能完善”的原则建设实验室充实完善现有实验室并新建一批专业实验室预计投入将在1700万左右建设内容和实施进度见附表1和附表2,六、平台建设目标,表1 新建或者完善的实验室,表2 实验室建设时间进度表,“两步走”科研建设目标 第一阶段:2010-2012年,科学研究的打基础阶段。在汽车产业平台基础上开展汽车学科、机械学科、计算机应用学科和自动控制学科的科研工作,基于该平台申报成都市、四川省各级科研项目35项,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20篇以上。第二阶段:2012-2014年,科学研究的提升和发展阶段。筹建校企结合/共建研究机构23个,研究团队23个。真正实现校企共赢、校企互动、产学研一体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长效机制。,近期目标1、组团赴长春、上海、广州等地就汽车产业人才培训进行实地考察。2、2010/07建立汽车产业人才培训平台,基于工业制造学院的现有条件,先期提出和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制定AutoCAD的培训计划和相关培训事项。制定SolidWorks的培训计划和相关培训事项。制定UG的培训计划和相关培训事项。,六、平台建设目标,近期目标3、在龙泉驿区政府的积极协调下,主动积极地与吉利汽车公司总部接触,协商双方合作事宜,在2010年底成立“成都大学吉利汽车学院”。4、进一步修改和完善“车辆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与龙泉驿汽车企业的深度融合,双方建立起人才培养、技术培训、科技开发、技术创新的战略伙伴关系,形成新型的人才培养体系。,六、平台建设目标,相信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政府和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和持续的建设,汽车产业平台必将迎来辉煌的未来,为成都市的汽车产业做出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