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讲:实践与认识.ppt
实践与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七讲,引言:从“知识的圆圈说起”,法国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笛卡尔说过,知识越是渊博的人越是深感自己知识的不足(无知)。有人大惑不解,问道:为什么人知道越多,越感叹无知呢?笛卡尔解释道:哲学家芝诺用圆圈来表示知识的范围,圆圈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圈外是未知的世界,那么,知识范围越宽,圆圈越大,周长也越长,圆圈的边沿接触到的外界未知世界也越大,因而未知的部分领域当然也就越显宽广了。,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2、客体是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中介是指把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联系和沟通起来的中介系统。,认识主体,认识客体,认识中介,3.认识中介,实践中介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实践中介,二是作为人的感观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民族语言,柴门霍夫,世界语言,语言工具,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包含着四种基本的关系: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审美关系:主体为什么要这样改造客体,主体按照美的尺度来审视。依求真、求善、求美达至审美境界。其中的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它是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的基础。,“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页,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结绳记事,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识课题,使认识不断向前发展。,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1、什么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以及作为感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现象或外部联系的认识,它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它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硬!,红!,甜!,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感性认识的形式,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的直接感知。,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感性认识的特点,理性认识是人们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F=GM1M2/R2,2.理性认识的含义,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水果,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维形式。,水果,苹果是水果。,西红柿不是水果。,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卡斯帕洛夫与“深蓝”对弈,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帝国主义是反动派,帝国主义是纸老虎,理性认识的形式,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一是间接性,即它不是人们在接触事物中直接产生,而是在感性认识基础上,经过头脑思维才产生的对事物的间接反映。,二是抽象性(深刻性),即它不是具体形象地反映事物的表面现象,而是以概念、判断、推理这样抽象的逻辑思维形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理性认识的特点,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作为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在实际的认识过程中它们是统一的。(1)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肯定这一点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唯物主义。(2)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肯定这一点这是在认识论中坚持辩证法。(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一方面,人们总是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去感知事物;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不仅以感性认识为基础,而且需要以感性的形式来表达或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社会实践。,3、这一原理的理论、现实意义,(1)在理论上批判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唯理论和经验论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唯理论只承认理性认识的实在性和可靠性,认为感性认识是不实在、不可靠的。经验论只承认感性认识的实在性和可靠性,认为理性认识是不实在、不可靠的。(2)在实际工作中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类似于哲学中的唯理论和经验论。教条主义轻视感性认识,从理论出发,不从实际出发,硬要客观实际服从理论。经验主义轻视科学理论,把自己获得的局部的感性认识当作绝对真理,到处搬用,硬要客观实际服从自己的狭隘经验。,(二)、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2、实现这一次飞跃的条件 第一,必须掌握大量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必须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1、归纳论证 通过列举一个或多个例子,得出概括出某种隐含其中的结论。男人甲是坏东西;男人乙是坏东西;男人丙是坏东西;结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2、演绎论证 结构合理的演绎论证形式是:如果其前提正确,那么结论必定也正确。人皆会死 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会死,3、类比论证 美丽且建造精良的房屋必定有其“创造者”:设计者和建造者。世界恰似一座美丽且精良的房屋。因此,这世界也必定有其“创造者”:一位设计者兼建造者,即上帝。4、因果论证 因果论证的证据通常是两起事件或两类事件之间的一种关联一种有规律的联系。电视节目中有关暴力行为、麻木不仁和腐化堕落的描述越来越多,而社会也正变得越来越暴力、麻木和堕落。因此,电视正在摧毁我们的道德。,(三)从认识到实践,1、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及其必要性和重要性(1)什么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2)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一,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实现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认识只有再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修正、充实和发展。2、实现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要把理性认识转化为具体的规划、方案、措施等实践观念;第三,要使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并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四)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运动的根本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2、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原因 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就是认识过程的反复性。第一,认识过程之所以具有反复性,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受主体因素、客体属性以及实践水平的制约。第二,从一个具体过程看,当思想理论计划和方案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但由于人的认识任务,就在于不断的探索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因此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历史的统一,(1)它们之间的统一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主观认识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具体实践中同客观实际相符合。(2)它们之间的统一是历史的即变化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实践总要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发展,主观认识必须与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相适应,使认识与已经变化发展了的实践相统一。,(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现实中的人,自然结构,认知结构,非理性因素,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前知识结构,认知结构的自我认识与调整,39,主体的认知结构是长期的学习和实践的习惯中形成的,可以认识、完善和调整。它们共同作用于人的认识过程,构成认识的主观条件。,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往的学习和实践中凝结积淀形成的,可以扬长避短,也可以认识、调整和完善,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细,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科学使人深刻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认识自我,提高和完善自我,是认识论的重要任务,前知识结构对主体认识过程的影响 影响认识过程的深度与广度,F=GM1M2/R2,苹果偶然掉到牛顿的头上,一个残废!,真美!,有伤风化!,前知识结构影响到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也包括正确还是谬误。,42,价值观念对主体认识过程的影响 影响主体对客体的选择,主体在认识之前必须对客体进行选择,以什么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第一是出于对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专长的考虑,扬己所长才能早日成功。,第二是对社会发展的趋势的预测,没有人会选择已经被社会淘汰的领域作为认识和研究对象的。,鲁迅当年弃医从文,是因为他认识到治疗国人的心灵麻木比身体疾病更为重要;冯.诺伊曼在原子弹试制即将成功的关头抽身退步投身刚刚起步前途未卜的计算机研究,终于成为计算机之父;,价值观念影响主体对客体进行选择的时候,有人考虑社会需要多一些,有人考虑个人因素多一些。但无论如何,只考虑社会需要完全不考虑个人因素是不存在的。,从人类认识史的发展看,价值观念还会影响到科学家的转行。,非理性因素对认识过程的影响,非理性因素也是认识主体的自身素质的构成部分。理性因素是可以逻辑化和精确化的因素,包括阐述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非理性因素是认识主体的意志、情感、直觉、想象、本能等的精神和心理的因素。,意志认识过程的悟性核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都具有非凡的坚强意志,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为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重大的理论贡献,马克思把科学的入口比喻为地狱的入口,没有下地狱的决心和毅力,就无法攀上科学的高峰。,许多科学家认为,天才的99%是血汗,没有艰苦的付出不能成就事业,王国维认为:成就大事业和大学问必须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经过了“独苦悟”才能成就事业和学问。意志在这个过程中就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认识过程的特性成分,简单而又无比强烈的三种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爱的渴望、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极度同情。罗素,古往今来作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前途极度关切和深切同情。正是有了科学家的社会良知和道义的强烈的激情,使他们超越了名利的桎梏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让后人对他们肃然起敬。,本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