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ppt
历史与社会教材培训 上教社九年级,首都师范大学 赵亚夫,一、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一)中的相关内容标准,五、世界历史与文化(一)古代文明理解人类进入温和社会的意义;认识世界古代文明的成就;学会尊重和欣赏世界古代文化遗产;(二)近代变迁了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认识近代西方文明的成就与代价。(三)20世纪的世界认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伟大进步;吸取20世纪的历史教训。(四)机遇与挑战了解全球发展趋势;认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进步的关系。二、我们身边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二、教科书内容结构及其分析,九年级上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第二单元 近代世界第三单元 近代世界九年级下第一单元 我们的经济生活第二单元 我们的政治生活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九年级上册,古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世界,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第一课 文明社会的曙光第二课 大河哺育的文明第三课 西方文明之源第四课 基督教的世界第五课 伊斯兰文明第六课 印第安文明阅读:文明的冲突,第二单元 近代世界,第七课 工业文明的前奏第八课 资产阶级革命的狂飙第九课 科技创新与工业革命第十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 巴黎公社第十一课 俄、日、德的崛起第十二课 列强瓜分世界第十三课 19世纪的科技与文化,第三单元 现代世界,第十四课 战争与革命第十五课 资本主义世界的危机第十六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阅读:联合国第十七课 冷战时代第十八课 改革与调整阅读:发展中国家的兴起第十九课 新科技革命与现代文化第二十课 走出冷战时代,三、教学指南,世界历史学习的特点世界历史学习的视角本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的基本视点,1、教学宗旨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的使命是帮助学生了解其所处社会的环境;帮助学生成熟其应对社会现实的能力;帮助学生利用所习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实现个体发展,做个开明的文明人,以此促进国家乃至人类的健全发展。,续上,历史与社会不仅在时空两个纬度上交错整合其它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而且在具体的学习主题中特别关注学生的个体感受和经验,所以要求针对具体的学习课题选择最合理的学习方法。要点1: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是公民素质不可或缺的内容。重视“技能与方法”,是因为它是观察社会现象、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提,是形成良好的社会判断能力和批判能力的基础。要点2:世界历史知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现代公民必需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2、以探究性学习为例,说明上述观点,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事实研究过程。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事实或现实问题,师生共同设计一个研究主体,然后由学生个人或结成小组查找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料,完成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支撑,并会利用多种素材和手段,进行资料的查找和编辑工作。其后,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对资料进行甄别整理工作。最后,选用恰当的方式将具有个性化的研究成果表现出来。,3、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在选题时,其内容范围是由教师大致划定的。在研习过程中,教师需要与学生合理分工、融洽合作。期间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总体布置、监控整体运作过程,提供尽可能多的资料或资料来源,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工作,在必要时给予他们恰当的帮助。因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真正执行整个研究过程的体验者,教师在角色上与传统的教学指导有很大不同,这需要教师的指导要赋有创造性。,四、对中考的几点说明,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内容2005年中考指导意见案例与说明,1、课程标准(一)有关评价内容,评价目的:教学评价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效保证。评价的目的应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利于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的反省,做出恰当的教学决策;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的自主发展与人格完善创造条件。评价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做出评价,而且要对学生思维水平、社会探究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学习目标达到程度进行综合性、发展性评价。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社会探究技能和实践能力;沟通与合作;社会责任感。评价方法:本课程评价要由终结性鉴定转向发展性评价。除考试外,建议采用的方法有:主题活动评价;教师观察纪录;学生自评;小组评价;个案分析;作业评价。,2、评价的原则,评价的目的强调要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和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评价的内容强调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更要同时关注其思维水平、社会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整体发展与变化;评价的重心强调对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测查;评价的主体强调多元化;评价的方式强调多样化。评价的方式强调多样化。,3、2005年中考指导意见,有关初中学业考试说明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考试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考试的科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定或提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学校还应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查,并体现在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以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考查学生对重要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续上,学业考试要充分挖掘客观化试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功能,防止仅仅考查学生的机械记忆和简单模仿能力。主观性试题要发挥其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优势,但要特别注意确定清晰的评分标准,以保证不同评分者的评分一致性。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特点,考试可采用纸笔测验、听力测试以及口试、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开卷或开闭卷结合等不同形式。要明确命题、审题和阅卷的程序和要求,建立规范化的命题、审题和阅卷制度,加强命题、审题和阅卷人员的队伍建设,注意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鼓励实验区进行联合命题或委托命题等多种尝试,以提高试题质量,降低考试成本。学业考试的成绩应以等级制的方式呈现。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确定合格标准,合格以上的等级数和等级标准应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并结合当地优质高中资源的实际情况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根据学业考试成绩给地区、学校和学生排队或公布名次。,有关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根据通知精神,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应以通知中提出的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为基本依据,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实验区应组织专门力量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综合素质评价应以实证性材料和数据为基础,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互评,力求做到客观、公正,避免以偏概全。鼓励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包括两部分:(1)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2)等级。建议用A、B、C来描述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评为“不及格”时应极其慎重。有条件的地区可同时提供能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状况的典型资料。(以下略),4、2005年初中毕业生文科学业考试指导思想,凸显文科各学科共同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促进学生自由全面的发展。全面关注学生,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方式,立足于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测量文科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有效推动初中文科各科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为高级中学综合评价、择优录取考生提供支持。,(1)考试形式,主要采取纸笔测验的形式。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或开卷考试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的形式(选择题闭卷,非选择题开卷)。若实行闭卷考试,内容应具体,指向明确,难度不宜太高;若实行开卷考试,试题应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闭卷试题不应仅仅考记忆性知识,即使选择题,也应努力体现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拓展考生思维的空间。力求采用各学科内容相互融合的综合卷。考虑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各地区也可采用分科卷(按学科单科命题)和分科合卷(二门以上学科合在一起)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考试内容都应覆盖各科内容。考试时间及分值应与语文、数学、外语相当;分科卷考试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试卷分值不少于80分;分科合卷考试时间应不低于120分钟,试卷分值应不低于1分。考试应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2)命题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查内容与重点,注重学科内容的融合。合理确定试题的形式和难度。注重“三维目标”,侧重能力考查。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鼓励命题技术的改革和创新。强调试题科学、合理、规范。,(3)考查内容,知识与能力 围绕文科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从关怀人类的命运和前途、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追求人类社会和谐持续发展;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社会和国家、民族与民族的关系;国家与国家、民族的关系;国家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等方面,整合相关内容和知识。注意把历史的内容与现实的内容结合在一起,将考查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与认识历史问题结合在一起。注意选择与学生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环境发展”的内容。关注地方发展。将人文学科一般的知识、理论与地方社会的地理、历史、现实及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注意选择能够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内容。包括历史的信息、社会的信息、地理环境的信息和其他一切与文科学习相关的信息。注意将人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环境的各种技能和方法整合起来。,历史与社会科的“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的丰富内容,了解参与社会的方式与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知道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趋势,尤其是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内在联系。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知道不同区域的人文特征,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和社会信息。,过程与方法,要注意考查考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感知、观察、体验的过程”,是否能够通过这一过程来认识事物。考查是否善于与他人交流,能否对他人的意见择善而从,能否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考查是否学会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能否“综合”地认识社会和历史。考查是否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学会用逻辑思维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考查能否独立地思考问题,是否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历史与社会科的“过程与方法”,经历感受、观察、体验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尝试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综合地认识社会现象。用历史、发展的眼光,动态地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考查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状况。是否确立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考查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公民意识。是否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的使命感。考查学生是否对民族文化持有深厚的感情,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考查学生是否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是否具备创新精神及其能力。考查学生是否关爱人类、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备开放的国际意识。考查学生是否具备较强的民主与法治的意识。考查学生是否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具有较强烈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历史与社会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自尊、自立、自强的人生态度,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培养合作精神。关注和参与公共生活,强化公民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增强历史意识与环境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当代社会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关心祖国和人类命运,树立民族的自信心,形成开放的全球意识,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热爱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是否具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否注重社会实践并在社会实践中有所收获;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民主和法制观念,以及尊重人权的意识;是否关心人类的命运,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开放的世界意识等。,(4)题型及案例,(一)选择题 例1:社区认同感是指居住在同一个地区的人们,对该地区产生的一种休戚与共的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该地区的喜爱和依恋之情。下面四位参加“营建美好社区”代表的发言,其中最能反映社区认同感的是A住户都是高科技产业的从业人员B居民都在同一个部门工作C环境是全市各社区中最好的D居民都以成为本社区的一分子而感到光荣,点评:例l所设计的4个选项具有一定的可选择性,需要学生在理解“社区认同感”的基础上,仔细甄别,最后选出能表达概念本质的内容。,例2:读图中国1978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图后回答问题:(1)写出1978年以来经济增长速度最快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名称:、。(2)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行政区是。(3)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区的位置判断,19781995年期间,发展最慢的是 工业区,发展最快的有、。(选择填空)A辽宁中南部工业区 B京津唐工业区C长江三角洲工业区 D珠江三角洲工业区参考答案:(1)广东、福建、浙江(2)新疆(3)A C、D,点评:此题为客观题。通过读图、分析数据表格获取信息,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学生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现实的必备能力。本题利用经济统计年鉴中的数据绘制出统计地图,由学生读图,了解改革开放以后区域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对中国行政区划最基本知识的运用。最后一问涉及的四个工业区虽然不是教材和课程标准要求的内容,但是学生可以先根据基本地名在地图中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解答。此问考查了最基本的阅读地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二)非选择题 注意事项明确不同的非主观性试题的功能定位。“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是非主观性试题测试功能的基本定位;非主观性试题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容量,解题的过程能够体现知识间的联系和知识的迁移。需要运用多种分析问题的方法,有较大的供分析问题能力发挥的空间;命题设问应简约、明确。为解题提供必要的思考材料和条件;命题要更多地关注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考查,注意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现试题的时代性;对具有“开放”性质的非选择性试题既要留下足够的让学生“发散性思维”活动的空间,又要注意设问对“发散性思维”的范围和思维方向的引导,使设问引导的思维方向与试题意图考查的目标相一致;非选择性试题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例3:2000年烟台市成功举办了世界果蔬会。会上展示的是世界各国的优良农作物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以色列节水灌溉技术;优良水果品种(如日本的早熟油桃)及其栽培技术;优良蔬菜品种及其栽培技术;巴西的咖啡、马来西亚的油棕、荷兰的牛蒡(一种植物)等农作物及其种植技术。如果有位农民大伯委托你参加这个展览会,为他搜集一些对他有用的优良农作物和先进的农业技术,你觉得应该从上述列举的内容中为他搜集哪些信息?为什么?,点评:本题的背景是依靠科学发展经济,依靠科学发家致富,主要涉及农作物及种植(栽培)技术、农业技术、世界地理和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以及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学生面临的问题是从所列出的“优良农作物和先进农业技术”中选出对特定的农民大伯而言是有用的信息(这个问题或许已经就是学生自己面临的问题,如,这个“大伯”是自己的父亲或亲戚、朋友等)。首先要了解农民大伯所在地方种植(或栽培)方面的条件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前提,否则,学生无法知道自己所搜集的信息对农民大伯是否“有用”。本题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当地的农业发展问题,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参加发展当地经济建设,类似的题目在文科考试中应该提倡。当然,如果在题目的和两个项目中提供的信息稍微详细一点,效果可能更好。,组卷原则与试卷结构,体现文科的综合性,兼顾分科的内涵重视基础知识、凸现探究能力 培养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发展,试卷的内容结构,内容结构以课程标准为根据。试题不局限于一维目标,提倡和鼓励多维目标。试题力求有情景设计,情景选择要符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以合卷方式综合命题的,其各学科的内容应有一定比重。建议“政治”、“历史”、“地理”的比例控制在4:3:3;“政治”与“历史与社会”的比例控制在4:6,试卷的难度结构,试卷中不同难度的试题应呈梯度构成,难、中、易试题的比例应为1:3:6。要有效控制试卷的难度系数,一般应掌握在0.70.8之间。客观题与主观题所占的比重控制在37和4:6之间。,试题的题型结构,题型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试卷的长度要适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题型应多样化,建议不宜少于3种,不宜多于6种。文字阅读量不宜过多或过少。,XIE XIE DA JIA,我们能够学生一个怎样的历史与社会课程!赵亚夫著:学会行动社会科公民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