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研工作会议.ppt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会议,教师教学能力考试说明,测试说明,1本次调研于1月16日上午9:00-11:30,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试卷总分为100分,2试卷中可以出现班情、学情说明,但不得涉及真实的校名、班名和人名,3参加调研的教师只允许带学生用教材(不含教师用书)和课程标准,4、参加对象是全体初三数学教师、初一或初二数学教师,6、阅卷形式采取全市网上阅卷,5、初中各年级教师考所教年级的本学期的内容(某一课时),试卷结构,试卷分析:以(苏科版)九上1.5中位线(第1课时)为例,一、教学目标制定(20分),(1)教学目标,(2)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根据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订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简要说明你制定上述教学目标的理由),考查意图:,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备课的首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根据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的能力,1、制定一节课教学目标的依据,使教学目标科学,使教学目标精确,使教学目标有效,课程标准,教材,学生,2、制订教学目标的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解答:,1能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2能证明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并能利用性质解决简单问题3逐步学会分析和综合的思考方法,发展合乎逻辑的思考能力4经历对合情推理得到的结论的正确性的证明过程,感受探索活动中所体现的转化、类比的思想方法5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较好的答卷:三维目标明确,行为动词界定准确,阐述较清晰中等的答卷:表达基本到位,有三维目标意识,但具体制定又反映出二维目标的内容较差的答卷:不知道三维目标,且表述不规范、不到位、不严密,答题印象:,1.使学生能利用已有知识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2.通过剪纸活动的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会转化、类比的思想方法3.感受数学的严谨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案例1】,【评析】1用自己的语言对三维目标进行了重组2主体行为不明,主体意识缺失.“使学生”,“培养”,在这样的目标陈述中,教师是使能者,学生是效应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结果,即陈述通过教学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了什么.,目标的错位,1经历探索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的过程2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能利用梯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3借助情感因素,营造亲切和谐活动的课堂气氛,激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和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精神.,【案例2】,【评析】1对知识技能目标把握全面准确,过程方法目标不全2目标3作为课时教学目标过于虚,空,无实质意义,形同虚设,这个目标可以写在任何课堂上,但是任何课堂,也很难实现这个目标,事实上,这是数学课程中情感目标内容之一,目标的越位,1能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运用其进行证明2能证明梯形中位线定理并运用其解决问题,【案例3】,【评析】目标的设计有明显缺位的现象,只有结果性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没有过程性目标,教师在教学设计还是重点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目标的缺位,二、教学重、难点分析(25分),(简要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阐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思路与方法),(1)重点:,(2)难点:,(3)突出重点的思路和方法,(4)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1重点 能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进行简单的证明2难点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参考答案,1重点 能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和梯形中位线定理,并运用其进行证明2难点 正确写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过程,并运用它解决问题,【案例1】,【评析】1把知识技能目标全当做重点,过分关注知识技能 2重难点把握不准,停留在为解题而解题的层面 对教材理解得不够,偏离教材,把本节课看做习题课,1重点三角形、梯形中位线定理2难点上述定理的证明和运用,【案例2】,【评析】重点中无准确的行为动词,指向不明确,实质上是没有重点,3突出重点的思路和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中位线的构成的特殊之处中点其次分析一下定理中所包含有两个层面的结论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突出重点,4突破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在证明定理的过程中,如果添加辅助线,可通过平行四边形的类比进行记忆和理解如果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话,通过对旧知识的性质运用即可突破在运用当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三角形中位线的构成条件(中点)来使用,或是通过题目所要达成的目标从而选择使用中位线定理,三、试题编制(25分),(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及学情,按要求编制形成性测试题,并写出参考答案和命题意图),1编制1道选择题要求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0.9),2编制1道填空题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容易题)(0.8),3编制1道解答题关注三角形中位线应用的考查(中档题)(0.7),4在第3题的基础进行变式关注学习过程的考查,体现梯形中位线性质证明的探究过程(较难题)(0.6以下),较好的答卷:能够自主编制符合本课目标的测试题且意图准确,有一定创新中等的答卷:编制的测试题能贴近目标,有一定针对性、层次性,答案准确,能基本说出命题意图,但试题直接来源于评价手册或课本书后习题较差的答卷:编制的试题偏离目标,试题形式、内容、难度欠合理,如有的教师对函数概念形式化要求过高,使用老教材中的素材,答题印象:,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AB、AC的中点.若EF=2,则菱形的周长()A.4 B.8 C.12 D.16,案例,【评析】难度系数不合要求,1编制一道选择题要求突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容易题)(0.9),如图,在 ABC中,D、E为AB、AC的中点,BC=12,则DE长(),A.4 B.5 C.6 D.7,案例,【评析】符合要求,已知:如图,在 ABC中,D、E、F分别是AB、BC、AC的中点,且AB=12,BC=10,AC=8.则 DEF的周长是()A.30 B.20 C.15 D.10,【评析】基本符合要求,案例,如图,已知Rt ABC,ACB=90,DE为 ABC的中位线,F为DE中点,若AB=10,则CF=_.,案例,【评析】难度系数不合要求,2编制一道填空题关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较容易题)(0.8),在Rt ABC中,C=90.D、E、F分别为边AC、BC、AB的中点,且CF=4cm.则DE=_.,案例,【评析】基本符合要求,四、问题诊断及矫正(30分),(1)错误原因,(2)矫正方法,(3)补偿性试题,“错误原因”回答不够全面,特别是思想方法上的分析不全“纠正方法”与“补偿性试题”混淆“补偿性试题”针对性不强,未起到补偿的效果,存在的主要问题:,错误原因1几何转化思想方法不清:梯形中位线问题转化为三角形中位线的方法不会,学生未掌握利用辅助线将梯形转化为三角形的方法2代数整体思想方法不明:学生想求出上底、下底或中位线和高的长,未注意到利用整体思想求解,已知梯形的中位线长7cm,且高为6,那么这个梯形的面积是.,案例,【评析】考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无针对性,补偿性试题,已知:直角梯形ABCD,AB CD,B=90.E、F是梯形ABCD的中线,AB=4cm,CD=6cm,BC=2AB求:CEF面积.,【评析】可直接求解,与补偿性无关,案例,已知:在直角梯形ABCD中,AD BC,A=B=90.E、F为两腰AB、CD的中点,且EF=8,AB=10.求:CDE的面积.,案例,【评析】符合要求,补偿性强,如图,已知EF是梯形ABCD的中位线,交对角线AC于点G.若梯形ABCD的面积是20,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和为.,案例,2根据你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一个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错误)请你对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学生错因提出你的矫正方法,(1)学生问题(错误),(2)问题(错误)原因,(3)矫正方法,几点要求,1、各教研组长回校后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迅速开会,传达本次会议精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把模拟试卷打印好每人一份,以备课组为单位组织教师提前做一做。,2、教学进度:初一、初二上册结束;初三九下二次函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