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解读.ppt
高血压与炎症的关系解读,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金石,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许多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是一慢性炎症过程,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细胞参与其发生发展。高血压与动脉粥样硬化相似,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也有多种炎性细胞及炎性细胞因子参与。,1 高血压与炎性细胞,炎性细胞是指在炎症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总称,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等。高血压是一个明显的慢性炎症过程,以淋巴细胞系统和单核细胞系统激活为特征。,1 高血压与炎性细胞,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存在预激活。动物试验证实,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存在着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激活。Shiota等报道,高血压时心肌内肥大细胞含量明显增加。高血压患者也有外周血中单核细胞的显著激活。,2 高血压与炎性因子,炎性因子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非免疫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等)合成和分泌的一组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它们调节多种细胞的炎症和免疫应答。据其在炎症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炎性因子可分为促炎性因子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其中,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的促炎性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C反应蛋白(CRP)、血清高敏CRP、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等。,2 高血压与炎性因子,炎性因子对血压水平影响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证实。周淑娴等报道,随着血压水平升高,TNF-a、血清高敏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逐渐升高。在未经治疗的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3 kPa)或舒张压90 mmHg 的女性高血压人群中,去除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后,CRP水平较正常上界3.5mgL 有明显升高。,2 高血压与炎性因子,LaMarca等对妊娠大鼠研究发现,血浆TNF-a水平升高两倍时的动脉血压及肾动脉阻力显著增加。Orshal等对妊娠大鼠静脉注射IL-6后也观察到类似变化。Sun等研究发现,压力负荷可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加重炎症反应,使促生长因子和TNF-cL的表达增加。炎性因子可能通过以下几方面影响血压调节。,2.1 炎性因子与血压调节系统,一些血压调节系统,如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与炎性细胞因子IL-6、TNF-相互影响,在血压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交感神经系统可刺激致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作用于动脉血管,使其紧张度增加。RAAS中的血管紧张素(Ang)可增加炎性细胞因子TNF-a、IL-6的合成,激活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核因子-KB。陈秀梅等报道,Ang2型受体水平与血压水平及炎性因子水平呈正相关。,2.2 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在内皮功能损伤中起重要作用。内皮细胞损伤以一氧化氮(NO)的生物利用度降低为特点,对未来心血管事件有提示作用。急慢性全身性炎症均能损伤内皮功能。最近研究认为,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导致内皮功能受损,激活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使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升高。,2.2 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炎症过程中,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的IL-1、IL-6等炎性细胞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细胞产生大量急性反应蛋白CRP,CRP与脂蛋白结合,由经典途径激活补体系统,继而产生大量终末复合物和终末蛋白C5b-9,造成血管内膜受损;同时单核细胞和粒细胞均含有CRP受体,CRP的大量产生,可使其受体活化,直接或间接造成血管损伤。研究证实,蜕膜细胞衍生的IL-6可致循环血液中IL-6水平增加,从而促进内皮细胞损伤,引起子痫前期。,2.2 炎性因子与血管内皮功能,最近的两项研究证实:20-羟基廿碳四烯酸和内皮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20-羟基廿碳四烯酸是作用与血管微循环的花生酸,它可通过核因子-kB路径促进炎性因子如IL-8等的产生”。同时血管内皮功能损伤,也促进脂质和炎性细胞在动脉内膜下沉积,使NO功能降低,NO很快分解并释放大量自由基,引起血管痉挛。此外,血管内皮损伤使TNF-a释放增加,而TNF-cx又促进IL-6释放增加,两者协同可产生大量相关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内皮导致血栓形成,使内皮功能进一步损伤。,2.3 炎性因子与动脉硬化,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促进因素。最近的一项研究也显示,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同IL-6、TNF-及高敏CRP有关。IL-1、IL-6均可引起纤维溶解的生理性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合成增加,影响纤溶系统功能,进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2.4 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高血压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TNF、IL-6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炎性因子主要通过干扰胰岛素信号传递通路介导胰岛素抵抗。He等研究表明,血浆中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负相关。,3 高血压的抗炎治疗,炎症在血管性疾病中起轴心作用,炎性细胞及炎性因子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系统产生许多不利影响。通过抗炎治疗,不仅带来直接的降压效果,也可能带来降压以外作用。因此,抗炎对高血压治疗具有重要意义。,3.1 他汀类药物,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对炎症过程有多种抑制作用,且部分不依赖于血脂调节。它可改善血管弹性,稳定、缩小动脉粥样斑块,可能与其抑制高血压血管壁的病理过程有关”。他汀类药物具有降低血清CRP、影响白细胞黏附性、降低IL-6、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移行和表型转换、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NO水平、减少血小板活化因子释放、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等。,3.1 他汀类药物,刘镜泉证实,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 CRP、IL-1和IL-6等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炎症状态。另有研究发现,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可显著抑制Ang介导的培养人平滑肌细胞分泌IL-6;此外,在人类脐静脉内皮中也可降低IL-6和IL-1的产生。他汀类药物的其它抗炎作用还通过降低多种炎症因子如基质金属蛋白酶、IL等而发挥作用。,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Ang1型受体拮抗剂均作用于RAAS,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抑制Ang生成、Ang1型受体拮抗剂通过拮抗Ang1型受体而发挥降压作用。此外,两者还通过直接或间接抑制Ang的作用,产生其抗炎效应。Lee等证实,内源性IL-6介导的高血压与Ang密切相关。Ang对炎性因子的兴奋刺激是通过核因子xB路径实现的,而该路径可被氯沙坦、坎地沙坦阻断。,3.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 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拮抗剂,高血压患者在接受奥美沙坦治疗6周后,其血浆中CRP、TNF-ct、IL-6等水平显著降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肾脏保护作用不仅与Ang合成减少有关,还与缓激肽增加有关,局部缓激肽堆积产生扩血管、抗增殖效应,也有抗血栓平衡效应。阻断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毒性反应,使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力下降。,3.3 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分为两种:PPAR-、PPAR-y,其激活具抗炎特性。非诺贝特具有PPAR-a激活作用,在Ang和盐敏感高血压大鼠中可抑制心肌炎症。PPAR-y激活剂吡格列酮、罗格列酮也有增加Ang1型受体表达,产生改善内皮功能、降压作用。最近一项关于192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前瞻性研究发现,吡格列酮的抗炎效应不依赖于血糖控制。,3.4 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对体重、腰围、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有一定疗效。对血压正常者基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但能降低高血压动物的血压水平并降低心肌收缩性。动物试验证实,大麻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明确的抗炎活性。,结 论,炎症促进了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细胞炎性因子在高血压病程中起重要作用。但炎症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的机制尚未全部明了,有待更多研究释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