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制度文明.ppt

    • 资源ID:6036604       资源大小:858.50KB        全文页数:6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制度文明.ppt

    本单元的主题,夏商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草创时期 奠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提出了基本的政治问题1中央对地方的问题(中央集权)夏商(早期的分封制)周(成熟分封)秦汉以后()2权利的继承问题 夏商(父兄/父子,宗法制度不完善)周(完善的宗法制)秦汉后()3君/王权与相权的问题 夏商(相权大)周(相权大)秦汉(分相权)唐(分权)宋 元 明 4官方意识形态 统治思想 夏商(神权 占卜)周(礼乐和神权 天子)秦(皇帝 大神)汉(大一统 儒家 神权)唐 宋 以后 总体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第一课要默写的知识,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分封制的基本目的,内容,对象权力和义务,影响,宗法制的目的 内容 特点,影响。礼乐制度的目的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二课,本课主线 1政治 春秋时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战争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战国时期 诸侯国富国强兵 进行政治军事变法 目的统一天下2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上 百家争鸣 原因 政治环境宽松 经济上小农经济兴起 商业发展3经济上 BC475年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小农经济的过渡时期,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奴隶制 小农 商业等 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A秦朝统一的原因 1234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度 皇帝制度 中央管制 地方制度 加强集权的措施。,第二课要默写的知识,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定义。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长期存在的原因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第三课默写知识,1从汉代到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2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3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4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5内阁制度的特点 内阁首辅和宰相的区别,课标要求 第一课: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二课:简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是非问题,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 第三课: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四课: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补充,一、王朝更替 见第一册19页,1.约BC2070年,禹建夏,都阳城(在今河南登封),为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2.约BC1600年,桀暴政,汤灭夏,建商朝,都亳(在今河南郑州)3.约BC1300,盘庚迁殷(在今河南安阳)4.BC1046,武王伐纣(牧野之战),建立周朝,史称西周,都镐京(在今陕西西安)5.BC841,厉王暴政,国人暴动6.BC771,犬戎破镐,西周灭亡7.BC770,平王东迁,东周开始,二、王位世袭制,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传位给贤能人的制度(民主推选、重视才德)(1)建立:启夺位,家天下(2)概念: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3)评价 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阶级对立的产物,在当时是进步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少部分人实现对多部分人的统治,必需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王权的神秘色彩:天意、占卜】因为知识条件的限制无法解释很多自然现象,同时也为了保持王权的神秘,把自己的决定说成是上天的意志,国王自称为天子代上天管理国家。2.夏商行政制度(1)中央行政: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2)地方行政:封侯、伯,臣服商朝、定期纳贡、奉命征伐(3)内服和外服制度 内服制度:商王管理商朝人本族事务的制度 外服制度:商王管理各诸侯国(方国)事务的制度,第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中国古代分封制原叫做“封建制度”。但这个“封建”与我们用于社会发展史称“中世纪”为“封建”不是一个含义,而是“封诸侯,建藩卫”的简称。为了将这两个“封建”相区别,今天史学界多称“封诸侯,建藩卫制度”为“分土封侯制”或简称“分封制”。(历史发展的五阶段论,斯大林的划分方法),内容:分封制就是把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各功臣,降将以及同姓的子孙,确保了对疆土的有效控制,达到“天下共主”的局面。,二、分封制,3.分封制(1)目的:进行有效统治,巩固国家政权(2)内容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先代贵族)权利义务 权利:得到土地和人民;有设置官员(政治)、征派赋役(经济)、建立武装(军事)的独立性 义务:服从王命和朝觐述职(政治)、交纳贡赋(经济)、镇守疆土和随从作战(军事)层层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3)影响 利:巩固统治、扩大疆域,形成众星捧月,国家政权也由松散趋向严密。弊:独立性大,埋下祸根(4)破坏: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诸侯争霸,走向崩溃,二、宗法制,4.宗法制(1)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来源: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3)特点: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确定政治等级(4)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大宗与小宗(相对)(宗族关系上,是主干与旁支的关系;政治上,是君臣关系)(5)影响(形成家国一体的观念)防止争夺,利于稳定(做到了“国”“家”结合)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5.礼乐制度(教材P.6)目的、内容(概念)、作用(实质),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制度初建: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初步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了家国一体,天下一家的观念。2.神权色彩:王权与神权结合3.宗族色彩: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带有浓厚的宗族(部族)色彩。4.承前启后:具有开创性、继承性、发展性(周代吸收了商朝的制度,汉承秦制),本单元的主题,夏商时期是我国政治制度的草创时期 奠定了我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提出了基本的政治问题1中央对地方的问题(中央集权)夏商(早期的分封制)周(成熟分封)秦汉以后()2权利的继承问题 夏商(父兄/父子,宗法制度不完善)周(完善的宗法制)秦汉后()3君/王权与相权的问题 夏商(相权大)周(相权大)秦汉(分相权)唐(分权)宋 元 明 4官方意识形态 统治思想 夏商(神权 占卜)周(礼乐和神权 天子)秦(皇帝 大神)汉(大一统 儒家 神权)唐 宋 以后 总体趋势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重要:宗法制的内容:,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的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在本国则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其余子孙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是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刘邦汉室宗亲),第二课,本课主线 1政治 春秋时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战争目的是为了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战国时期 诸侯国富国强兵 进行政治军事变法 目的统一天下2春秋战国时期 文化上 百家争鸣 原因 政治环境宽松 经济上小农经济兴起 商业发展3经济上 BC475年 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由奴隶制经济向封建小农经济的过渡时期,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奴隶制 小农 商业等 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A秦朝统一的原因 1234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是郡县制度 皇帝制度 中央管制 地方制度 加强集权的措施。,第二课要默写的知识,1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的定义。3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4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5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长期存在的原因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西周)分封制、宗法制,(春秋)诸侯割据混战,(战国)各国纷纷掀起富国强兵的改革变法运动,人民渴望统一,秦的统一,诸侯势力强大“两制”渐渐崩坏,封建经济的发展,秦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一、秦的统一,概念总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3、为什么新教材中只提“中央集权”而非“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主要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中国乃至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4、中央集权制度影响(双重)?见 资料5、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注意和今天的比较】专制型、神权色彩、官僚政治、家族性,1、(2010高考广东文综12题)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考点:宗法制影响2、(2010年高考湖南文综24题)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考点:教材P5地图【复习要注意历史地图、空间概念】,A,C,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中央行政体制),郡 县 制(地方行政体制),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主要特征,1皇帝独尊,2皇权至上(核心),3皇位终身与世袭,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皇帝,三公九卿制,御史 大夫 执奏章下诏令监察百官,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掌军务,诸卿 掌国家各项具体事务,(统率),(虚设),朝议制度,中央官制特点,a.分工明确,c.重策朝议,b.君主专制,5、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注意和今天的比较】专制型、神权色彩、官僚政治、家族性,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受命中央,督责属县,乡,里,里正,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请回答:从材料一、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根据材料二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3)皇位世袭。,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长期存在的原因,1小农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需要集权抵御自然灾害2法家与儒家的思想的支持,支持一统。3秦吸收周朝诸侯割据的教训4文化的根源不同,大河流域文明需要集权。5中国是一个政治早熟的国家,中央力量强大,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积极,消极,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如秦王朝在农民起义打击下,二世而亡,成为一个短命王朝。,(1)政治上: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抵御游牧民族掠夺,维护农耕经济的稳定(2)经济上: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和脆弱性,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同时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调动全国的人力物力兴建大型工程初步。(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4)文化上:国家的统一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延续和传播。,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不同点:,相同: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x(t),Y(程度),0,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的趋势,0,图2: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Y(程度),秦,明清,秦,明清,x(t),课堂延伸,问题2:比较分析,当图2递减的时候,图1的增减性如何?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问题1:图2中,x取何值时(以朝代作答),y有最大值?,第三课默写知识,1从汉代到明清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措施2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3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4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 5内阁制度的特点 内阁首辅和宰相的区别,汉到元的朝代更迭 3课,汉 西汉 前202-9年 东汉 25-220年三国 魏 220-266年 蜀 221-263年 吴 222-280年晋 西晋 266-316年 东晋 317-420年南朝 420-589年北朝 439-589年,隋 581-618年唐 618-907年五代十国 907-960年宋 北宋 960-1127年 南宋 1127-1276年辽 907-1125年西夏 1038-1227年金 1115-1234年元 1271-1368年,秦朝(形成),两汉(巩固),隋唐(完善),元(新发展),宋朝(加强),明清(顶峰),温故知新,一.中央集权的发展,西汉:解决王国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唐朝:安史之乱后 中央集权削弱,北宋初:强化中央 集 权,元朝:加强中央集权,原因: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封国有时对抗朝廷,解决: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建立刺史制度,原因:唐中期设节度使,权力很大;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削弱中央,兵权上收,“强干若枝”(重内轻外),重文轻武,通判监督,财权上收,中央掌控,措施:,影响:中央集权;三冗局面、积贫积弱,行省制度原因、内容、影响、与今天异同,二、君主专制的演进,西汉削弱相权:,隋唐分散相权:,魏晋分散相权:,北宋分割相权:,元朝相权反弹:,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建立中(内)外朝,弱相权强皇权,尚书-中书、门下,逐步形成三省体制,完善确立三省六部制,弱相权强皇权、历朝沿袭,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政事堂 枢密院,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掌天下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科举、接待外宾等事务;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练兵等;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官僚政治:具有机能专业化、职务凭资格、行动按固定规章办事、权力分等级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简单点 就是不按照血缘关系,有一套成熟的官吏选拔,考核,任免,执行章程的政治制度。英国政治学权乌伊拉斯基教授(ProfLaski),他曾在塞利格曼教授(ProfSeligman)主编的社会科学大辞典中,就官僚政治作过这样的概括说明:“官僚政治一语,通常是应用在政府权力全掌握在官僚手中,官僚有权以国家或者民族利益为理由,而随意侵夺普通公民的自由的那种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在日常行为中表现为:把应尽的行政职责全然当做例行公事处理,在这样职责面前他们没有工作的原动力,遇事拖拉、犹豫不决、敷衍应对、不重实验、事非到非处理不可而绝不处理。而在日常事物的处理中,又经常把一切政治措施,作为自己图谋利益的勾当。将本应该属于社会公共资源的政治权力、文化影响力、社会经济资源,甚至知识的拥有,都朝有利于自己地位巩固的方向揽进。久而久之,这类人也就会变成世袭阶级了。”(社会科学大辞典第三卷第七十页)。事实上,一种制度如何取决于所对应的社会发展时期,在战国时期,官僚政治则是明显优于贵族政治,所谓社会关系取决于社会生产力。,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四、从汉至元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总特点: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中央-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的建设。,5、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注意和今天的比较】专制型、神权色彩、官僚政治、家族性,中央VS地方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尖锐,中央采取一定措施,未能完全解决问题,地方势力的存在影响中央统治。,中央采取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基本解决地方对中央的威胁。,汉唐,宋元,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全盛,2、内阁的出现(1)原因(2)过程,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探究思路,(3)内阁的性质特点:,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三、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示:皇帝决策官场风气官僚机构,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1、明清绝对君主专制的消极影响,结论:绝对君主专制违背了世界发展潮流,极大地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中国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1)西方,(2)中国,4、东西方拉开差距,第三步:知识整合,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宰相制度的废除,原因,过程,影响,内阁的出现,原因,过程,过程,原因,军机处的设立,意义,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君主专制的加强,问题:刘邦建汉后确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有何异同?,汉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汉承秦制”及“郡国并立”的格局-郡(郡县制)国(王国-诸侯王)并立,刘邦大封同姓王。他封给同姓诸侯王的土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中央直辖的土地面积。结果他死后不过18年,诸侯王就发动了叛乱。,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的力量,汉武帝实施推恩令,推恩令,列侯,诸侯,列侯,思考:“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地方权力膨胀会导致国家分裂!,收兵权归中央、抽调地方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有中央掌控,并设转运使,影响,中央集权得以加强造成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宋朝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军事:,行政:,财政:,行省制度建立的原因、内容及影响,元朝幅员辽阔,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一统的局面,为实现有效控制而建立行省制度。,原因,中书省,宣政院,行中书省全国多数地区,中书省直辖地区大都附近,宣慰司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内容,影响,宋朝,总揽大权户部 盐铁 度支 三司,比较元朝行省制度与今天省级行政区的异同。同:,都适应我国疆域辽阔的特点。,都有利于中央政府统一管辖。,异:,元朝的行省辖区较大;有些名称仍在使用,但大多 数名称已变化。,今天省级行政区设立了一些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有高度自治权,元朝没有。,元朝行省制度具有封建性,主要作用是控制地方,搜刮财富。而今天省级行政区是社会主义性质,为当地人民服务。,科举制的演变,原因:隋朝统一后,由于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经无法继续下去。,演变:隋文帝 废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 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 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度,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一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制度文明.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