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

    • 资源ID:6031184       资源大小:7.56MB        全文页数:83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考点导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表达技巧,考试说明规定: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方式。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及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表达技巧(艺术手法),1修辞方法2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4结构技巧,一、修辞手法 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代、反问、设问、起兴、叠词、排比、双关、反复、互文、反语、对比、衬托、象征等。注:排比、双关、反复、互文、反语,高考几乎不涉及,略讲或不讲;对比、衬托、象征等既是修辞手法又是表现手法,放到表现手法部分讲。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明手法)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格在诗中的具体体现)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谈效果-对形象塑造、意境营造、情感主旨表达的作用),示例1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作者是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答:采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用“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步骤二)。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步骤三)。,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详解析)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谈效果、表感情),示例2,读下面的诗歌:1、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2、做高考链接题,江上看山(宋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突出事物的特征的艺术效果。,近试献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释 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舅姑:公婆。,通篇用比喻。巧借新妇拜见公婆前的忐忑不安而又充满希望的心理,写自己应试前紧张而又希望得到赏识的心态。,咏 柳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本诗咏早春的绿柳。四句诗三句用比喻,描述早春绿柳之美。想象丰富,比喻巧妙。,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化抽象为形象生动和化虚为实突出事物的特征的艺术效果。,(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比喻。(第一步)“浮云”比成那些蒙蔽君王的奸邪小人,遮住了自己望长安,自己不得见长安,自然不会被统治者所重用。(第二步)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第三步),高考链接,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注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便做:纵使。(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答案】相同点:写出了愁之深广绵长。比喻手法及艺术效果:以水喻愁,比喻生动形象。(2分)不同点:感情及其程度:李词写的是家国之愁,秦词写的是儿女之情,且秦词愁情的程度比李词略有加深;表现手法:秦词是对李词的翻新,不是直接以水喻愁,而是以春水比拟泪水,再以泪写愁,写法曲折。(2分),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整首诗用了什么修辞?,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颔联“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2005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答:(1)修辞方法: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2011福建(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选自清诗选)注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晓至湖上 清历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剪梅李清照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通过拟人,把春雪描写得美好而富有灵性。,运用拟物手法,把无形的愁苦形象化,表现了离愁的难以排遣。,比拟 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使描写生动形象,使画面鲜活灵动,使表情达意更鲜明、别致、隽永。,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该词主要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抽象的“春”以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观感受,反映出春天的可爱和春去的可惜,爱春惜春之情溢于言表,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比拟,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这一联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问: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1)用拟人的手法。(2)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地翻着书。(3)传达了作者对南风的亲切喜爱之情。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高考链接,(2008年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答案:描述了木芙蓉冒寒开花的自然属性。拟人的手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诗歌意象采用的修辞手法。吕本中的木芙蓉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范成大的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的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010浙江(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定林(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注:定林:寺原名,位于金陵(今南京)。仍:又。22简析第三联中诗人表现情感的手法。(3分),答案:运用拟人手法,请人把“云”、和“月”人格化。诗人欲和白云对宿,又逢明月向寻,写出在定林流连忘返的愉悦心境。,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状态的植物,均以 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还未展开,芳心,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未展芭蕉(唐)钱珝 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答案】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再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并序),“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起兴,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2012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了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叠字叠词叠句作用:增强语言的音乐美(韵律感);起强调作用,使描述的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开头十四个叠字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残秋和孤独的感情基调,渲染了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生活情景以及内心深处的凄凉。,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2007天津卷)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黄氏延绿轩 明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注芜,丛生的草。(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2)“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参考答案(1)写出春雨后水边草木之貌;富有韵律感,增强表达效果。,(2)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2007湖南高考题湖南卷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些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答: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这种修辞在诗词中称为“列锦”(也被视为表现手法),天净沙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幅野郊秋游图,创造出萧瑟苍茫、深沉隽永的意境,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种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象。意境特美。,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两句,语言凝练,意境开阔。,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意境美。如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012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这一句用了哪些修辞,有何作用?答案:运用了反问与对比的修辞手法。(2分)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突出李白愁之深,愁之长。(2分)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问的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语义强烈,更加重了这种离情别绪。(2分),高考链接,“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作用: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设问,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开头一句,以问引起。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侯祠所在了。这第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夸张。就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借助于想象,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本诗中的“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正是这些夸张的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借用相关事物代替。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风疏雨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995),“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对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春思(唐李白)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双关,2010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 暮 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9.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试题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双关,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还有“对偶”;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虚实结合,如“边偶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互文,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理解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 东西种松柏,左右植梧桐。-孔雀东南飞,互文见义常见诗句: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即明月仍是秦汉时的明月,关仍是秦汉时的关,以此来映衬物是人非。并非明月属秦关属汉。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反语,201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分)落叶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颔联以拟人化的手法,描写落叶的心理活动:落叶思绪翻飞,一心向往着春日,哪里肯相信自己在凭借秋风而飞舞呢。,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杜甫旅夜抒怀,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手法,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第三种意思 朱淑真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事已非的悲伤情怀。,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陶者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作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的极端不合理,表达了诗人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对比。也叫对照,就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修辞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2010广东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注】阑:阻隔;阻拦。直饶:纵使。分付:交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4分)答案: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2010湖北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2)此词多处采用了对比衬托的艺术表现方法,请举出两例并结合作品赏析。(4分)【答案】通过“群仙相妒”(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雨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通过“重搅别离情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注:举出任意两例,言之成理即可。,2010全国1 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 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12(1)【答案】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映衬日光腾起,顺着风势返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分析】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注意动词“绕、隐、争、归、见、飞”等。【考点】鉴赏诗歌意象及其作用。(2)【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素蝶活动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最后两句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分析】从注释看,作者“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可知作者借素蝶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尾联希望得到别人赏识的愿望。【考点】鉴赏诗歌的手法和思想感情。,2010全国2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梦中作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注】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1)(3分)表现了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5分)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2010山东1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 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使心伤。【注】商风:秋风。怆悢(ling):悲伤。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提示:品行高洁,志向远大,才能出众。(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提示:托物言志、象征。怀才不遇的悲伤。,2011浙江(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2122题。(7分)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3分)21.总领全词,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解析】“今古河山无定据”指古往今来,大好河山并没有一定属于谁的准则。首句破空而来,对苍茫大地之变化无常作了诗哲式思考,奠定了全诗的深沉雄浑的格调。诗歌以议论开篇,其作用在结构上是引领全文;在内容上是奠定了全词的格调,或揭示主旨。,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2.简析画线句的表现手法。(4分)22.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化抽象之情为形象之景,增强了全诗的抒情效果;“深山”、“夕照”、“秋雨”三个意象连用,委婉地表达出词人心中的孤寂、惆怅之情。【解析】画线句在全词的结尾,以写景来抒情,其表现手法往往是以景结情;再看这两句特点,一问一答,所以答案为“以情相问,以景作答”。再看最后一句“深山夕照深秋雨”,全句写景,却没有一个动词,与“枯藤老树昏鸦”的表现手法相同,属于名词(意象)叠加,将无限的深情隐含于无言的景物当中,含婉深致,耐人寻味。,2011全国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 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1)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2011新课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 属春国。萦纡:旋绕曲折。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写哀景抒哀情。,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江苏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 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表面看来,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春天树”和“日暮云”都只是平实叙出,未作任何修饰描绘。分开来看,两句都很一般,并没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作者把它们组织在一联之中,却有了一种奇妙的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故而清代黄生说:“五句寓言己忆彼,六句悬度彼忆己。”(杜诗说)两句诗,牵连着双方同样的无限情思。回忆在一起时的种种美好时光,悬揣二人分别后的情形和此时的种种情状,这当中有十分丰富的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实则每个字都千锤百炼;语言非常朴素,含蕴却极丰富,是历来传颂的名句。”唐诗别裁称它“写景而离情自见”,杜臆引王慎中语誉为“淡中之工”,都极为赞赏。上面将离情写得极深极浓,这就引出了末联的热切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再次欢聚,像过去那样,把酒论诗啊!”把酒论诗,这是作者最难忘怀、最为向往的事,以此作结,正与诗的开头呼应。说“重与”,是说过去曾经如此,这就使眼前不得重晤的怅恨更为悠远,加深了对友人的怀念。用“何时”作诘问语气,把希望早日重聚的愿望表达得更加强烈,使结尾余意不尽,回荡着作者的无限思情。清代浦起龙说:“此篇纯于诗学结契上立意。”(读杜心解)道出了这首诗在内容和结构上的特点。全诗以赞诗起,以“论文”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过接,极其自然,通篇始终贯穿着一个“忆”字,把对人和对诗的倾慕怀念,结合得水乳交融。以景寓情的手法,更是出神入化,把作者的思念之情,写得深厚无比,情韵绵绵。,2012辽宁卷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8.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答案】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和列锦的表现手法;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2012江苏卷 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落叶修睦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从写落叶

    注意事项

    本文(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修辞、表现手法自制原始版.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