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考文言文复习指导市优质.ppt
中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授课人:刘相芹 莒县第三中学,曹刿论战 春秋左氏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 唐雎不辱使命 战国策 陈涉世家 史记 隆中对 三国志,史传文学:从文学的角度看,它是以历史事件为题材,重在描写历史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英雄义士,纵横青史,复习目标,3,1.理解识记重点文言字词的意义及用法,正确理解重点语句并准确翻译。2.学会筛选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思想内涵。3.赏评人物形象,对人物及作品有自己的体验评价感悟。,请同学们快速识记复习学案“字词扫描”部分,理解识记重点文言字词,三分钟后以快速抢答的方式进行检测。,(二)掌握文言字词,1.曹刿论战节选自(),又称 左氏春秋 或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于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作者为(),()时期史学家,鲁国人。2.邹忌讽齐王納谏选自战国策.齐策,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时期经史家、目录家、文学家()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共33篇,12策。,备考策略一 注重积累,理解识记,刘向,左传.庄公十年,左丘明,春秋,西汉,(一)掌握文学资讯,1.小惠未徧 2.孰视之,自以为不如3.邹忌修八尺有余 4.肉食者鄙5.牺牲玉帛6.邹忌讽齐王纳谏7.能谤讥于市朝 8.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9.请: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10.神弗福也11.朝服衣冠12.吾妻之美我者。1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14.闻寡人之耳者,解释下列句中红色字的意思,小试牛刀,小测一,徧:通“遍”,遍及。,鄙:古义:目光短浅 今义:言行恶劣,不道德),牺牲: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献出自己的生命,谤讥,古义:指责,议论 今义:诽谤,讥讽,讽:古:规劝 今:讽刺,请:请求 请允许我,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面:名词做状词,当面,闻: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孰:通“熟”,仔细,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之间,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间:参与 偶尔,间或,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文言虚词的掌握,初中阶段要求熟练掌握“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盖、则、焉”13个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其中“之、以、而、其、于”出现的频率最高,应重点掌握。,a.【肉食者谋之】b.【孰视之】c.【小大之狱】d.【公将鼓之】e.【吾妻之美我者】f.【王之蔽甚矣】g.【数年之后】,之,一词多义,代词,代这件事,代词,代人,指徐公,结构助词,的,协调音节,不译,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连词,不译,小测二,a.【战于长勺】)b.【能谤讥于市朝】c.【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e.【皆以美于徐】,一词多义,于,在,在,向,对,在,比,识记小妙方:日积月累很重要 分类记忆巧提高 语境解释更巧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仔细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间:偶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皆以美于徐公 属予作文以记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2013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A,B,C,D,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直击中考,实战演练,C,D,(二)学会翻译句子的方法,1.快速勾画出两篇文章中你认为最重要的句子,并翻译这些文言语句。2.分享一下自己翻译这些句子有什么技巧或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句子翻译方法,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五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四是换,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相应的古代词语,一是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二是特殊文言现象。例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留,删,补,换,调,例句:战于长勺,公将鼓之。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例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孰美?)译为: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例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为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 美于徐公,(我),(第二次),备考策略二 整体把握,分析综合(一)概括内容要点,把握思想内涵,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2013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2013年湖北十堰】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18 21题。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A,C,一、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 二、分析人物某一特点的具体表现 三、对人物形象进行个性化的评点,在史传类文言文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是重中之重,在中考史传类文言文中有关人物形象的考题,大约有三种类型:,(二)赏评人物形象,明确考题类型,如何赏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2012河南省课改中考试题),(2012年湖南长沙中考试题)18、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复问其妾”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参考答案: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19、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参考答案: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2006年哈尔滨市)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_ 和_。(2分)参考答案: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远 谋,战前,战中,战后,知肉食者鄙要参与战事懂得政治上取信于民,懂得观察敌情抓住战机,能够分析胜利原因,表现爱国热情(有德)政治远见(有识),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有才),表现他过人的谋略(有学问善总结),【2013年湖北十堰】16.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4分),3、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积累一批分析人物的词语 正面人物,君王:善于纳谏、知人善用、体贴民情、爱民如子臣子:敢于进谏、忠君爱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精于谋划、以死卫国、人不居功、为人谦让 温馨提示:同学们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 进行分类积累。,温馨提示:可参考以下论说角度 1.纵观曹刿论战一文,弱小的鲁国最终战胜强大的齐国,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2.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三)畅谈人生启示,感受艺术魅力,请就一篇文章,谈谈阅读后获得的最深刻的启示。,曹刿论战 春秋左氏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作业布置:完成学案中的演练题,直击中考,实战演练,【2015年日照中考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其乡人曰 A 还,谓其御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乱次以济,遂无次 战于长勺 C 莫敖使徇于师曰 公将鼓之 D 斗伯比送之15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3分),参考答案:1.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曹刿:1、位卑未敢忘忧国。2、勇于毛遂自荐,承担责任。3、做事情要一鼓作气。4、获胜的根本是取信于民,获得人民的支持;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统治者应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 2.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成功地说服了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做人要注重实际,有自知之明,不能爱慕虚荣。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3.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3、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3.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20、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答: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做人要注重实际,有自知之明,不能爱慕虚荣。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2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答: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2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3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答: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3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备考策略三 分门别类,重点探究,按内容分类写景抒情类:三峡、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桃花源记刻画人物类: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送东阳马生序议论明志类: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语马说、爱莲说陋室铭,翻译:,译文:第一次击鼓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已经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便衰竭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复习目标,30,明确考点,熟悉题型理解识记,注重积累抓住文眼,得其精髓分门别类,重点探究,中考考试内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直击中考,明确考点,【2014年日照中考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15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2013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直击中考,【2014年日照中考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15题。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C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济:救济D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其乡人曰 A 还,谓其御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乱次以济,遂无次 战于长勺 C 莫敖使徇于师曰 公将鼓之 D 斗伯比送之15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写人记事类文言文阅读,刘相琴莒县第三中学,文言文阅读综述,初中阶段大纲列举的必学文言文篇目,按内容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序列:写景抒情类:如三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议论明志类:如马说、陋室铭、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写人记事类:如陈涉世家、隆中对、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中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刻画人物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授课人:刘相琴 莒县第三中学,课标链接,3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中考考试内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课标如是说:“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考纲这样定:1.顺畅地朗读,句中语意停顿正确;2.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3.理解并翻译课文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与作者的思想和写法的主要特点。,中考考试内容: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复习目标,41,1.理解识记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重点语句并准确翻译。2.筛选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3.赏析人物形象,品析写作特色。,复习目标,42,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正确理解重点语句并准确翻译。2.筛选并提取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3.品析人物形象及其写作特色,阐发阅读感受和情感体验。,2、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三体。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仔细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间:偶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皆以美于徐公 属予作文以记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直击中考,明确考点,【2014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A,B,C,D,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直击中考,明确考点,【2015年日照中考题】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1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目光短浅 B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可以凭借 C遂见楚子,曰:“必济师”济:救济 D罗与卢戎两军之 军:进攻,夹击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其乡人曰 A 还,谓其御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B 乱次以济,遂无次 战于长勺 C 莫敖使徇于师曰 公将鼓之 D 斗伯比送之15下列对两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曹刿作为平民入朝见鲁庄公献计献策,说明曹刿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国事、深谋远虑、充满自信的人。B甲文中曹刿认为战争要想取得胜利,一是在政治上要取信于民,二是在战术上要准确及时地把握好战机。C乙文中斗伯比预知战争的结局,提出了“必济师”的建议,目的是希望楚王能对屈瑕进行镇抚,并使他加强防备。D乙文中楚王用人不当,不听大臣的意见。楚军败后,他虽能承担责任,但无原则地赦免众将,这体现了楚王治军无方、不善治政的特点。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3分)(2)不然,夫岂不知楚师之尽行也?(3分),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小大之狱吾妻之美我者公与之乘肉食者谋之辍耕之垄上,的(助词),不译(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字词累积,代词,代指曹刿,代词,这件事,动词,到,往,日积月累很重要分类记忆巧提高语境解释更巧妙,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句子翻译方法,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五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四是换,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相应的古代词语。,留,删,补,换,调,信: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雅: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达: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句子翻译原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孰:仔细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蔽:蒙蔽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 进 间:偶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皆以美于徐公 属予作文以记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直击中考,实战演练,【2014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A,B,C,D,文言词语的含义,文言词语的含义及用法,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写作特色,备考策略二 整体把握,综合分析,对应原文,辨析下列说法的正误:A曹刿论战详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长勺之战的进程,行文主要运用对话交代情节、刻画人物,又用对比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以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B邹忌讽齐王纳谏由小及大,设喻说理,由家事推及到国事,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己的经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达到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目的的故事。C陈涉世家一文记叙了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直击中考,明确考点,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2013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内容主旨人物形象写作特色,1.曹刿论战节选自,又称 或春秋左氏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富于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相传作者为,春秋时期史学家,鲁国人。2.邹忌讽齐王納谏作者,西汉经史家、目录家、文学家战国策是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一部,共33篇,12策。,备考策略一 注重积累,理解识记(一)掌握文学资讯,刘向,左传,国别体史书,左丘明,左氏春秋,战国策简介,战国策是一部先秦历史文献,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记事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此书还有国事国策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原著者名字不可考,后经汉代刘向整理,定名战国策,沿用至今。这部书的内容是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战国策所记人物是复杂的,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鲁仲连、唐雎、颜;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刻画得栩栩如生。,战国策的艺术特点,战国策的文章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描写人物形象极为生动,而且善于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中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授课人:刘相芹 莒县第三中学,中考文言文第一轮复习,史传类文言文阅读指导,授课人:刘相芹 莒县第三中学,这件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协调音节,不译,去,到,往,的,可代人、事、物;可译为“的”;可以为“去、往”;有时可不译。,小测二,战于长勺,公将鼓之。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译文: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很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去追击他们。,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小试牛刀,小测三,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为: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5.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6.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何况(再说)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啊。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一是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句子翻译方法,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五是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四是换,替换。用现代词语替换相应的古代词语。一是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二是特殊文言现象,留,删,补,换,调,例句:战于长勺,公将鼓之。译为:在长勺这个地方与齐军交战,鲁庄公将要击鼓。,例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译为: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更美?,直击中考,明确考点,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理智判断,冷静思考,从中悟出了直言不易的道理。B齐威王胸怀宽广,能虚心纳谏除弊,并且身体力行,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C邹忌对齐威王现身说法,主要为了铲除齐威王身边的小人,从而达到广开言路,民富国强的目的。D本文剪裁巧妙,详略得当。比美与进谏写得详,进谏的效果写得略;详得具体生动,略得余味无穷。,【2013年日照中考题】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完成810题。,【2013年湖北十堰】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C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他急躁冒进,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D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备考策略二 整体把握,分析综合(一)概括内容要点,把握思想内涵,1.请对应原文,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曹刿论战详写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略写长勺之战的进程,行文主要运用对话交代情节、刻画人物,又用对比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以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B邹忌讽齐王纳谏由小及大,设喻说理,由家事推及到国事,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己的经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从而达到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目的的故事。C.陈涉世家记叙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浩大声势,歌颂了农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表现了陈胜的伟大抱负和远见卓识以及在关键时刻所显示出的非凡谋略和领导才干。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所以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B面对齐军压境,庄公仓促迎战,乡人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C文中塑造的鲁庄公仅是一个“肉食者鄙”的平庸的国君形象。D文章突出了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深谋远虑的特点。,【2008年湖南省娄底市】(一)邹忌讽齐王纳谏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09广西省南宁市二世元年七月,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10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策略的原因,是当时人们都认为扶苏和项燕没有死。B“天下苦秦久矣”说明百姓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完全丧失信心,忍无可忍。C“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是陈胜、吴广精心为起义做的舆论准备。D这段文字写到了陈胜在起义前夕对形势的分析,充分表现了他对时局的洞察能力。,(海南省(09))阅读下面的陈涉世家(节选)选段。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21.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四2008年湖南省娄底市(一)邹忌讽齐王纳谏11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5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如何赏评人物形象?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2008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语文试卷21齐军重兵压境,曹刿问“何以战”,鲁庄公前两次回答被曹刿否定,最后一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说:“可以一战”。从曹刿与鲁庄公问答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5分)曹刿:鲁庄公:21、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的人。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如用课文从具体做法阐述亦可)(2010年云南省昭通市中考语文试题)14文章第二段描写曹刿的言行,目的在于表现他的什么特点?(2分)答:14(2分)深谋远虑,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善于把握战机。(2007河南省非课改)3、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2014泰州卷15你怎样看待陈胜所说的“苟富贵,无相忘”这句话?(2分)分。)15反映出他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及对富贵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与穷朋友同甘共苦的心愿。(2分,只答后一句也可),(20014年资阳市)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参考答案:11.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共2分),3、通过剖析事件分析人物,我们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2007年青海省)16.曹刿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全文说明理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