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概论第一章煤矿地质知识.ppt
河南城建学院采煤概论,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采煤概论是一门系统地讲述矿山煤炭资源开采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今后从事该行业工作打下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矿井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2.了解矿井巷道掘进与支护。3掌握了解采煤方法、采煤工艺和回采巷道布置的基本理 论和方法。,4、了解矿井通风与安全。5、了解露天开采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主要讲述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理论、开采方法与技术。包括煤矿地质、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井巷掘进与支护、准备方式与采煤方法及工艺、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其他开采方法以及露天开采。,第一篇煤矿地质第1章煤矿地质知识,本章重点及难点分析,1、地质作用2、岩石的形成与分类3、年代地层(地质年代)表4、煤的形成条件5、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6、煤层赋存状态(厚度、结构、倾角及稳定性)7、地质构造(向斜、背斜、断层、岩浆浸入)8、煤的自燃、瓦斯和水对矿井开采的影响9、矿井储量。,本章主要内容,第一章 煤矿地质知识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第二节 煤的形成及煤系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第五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资源/储量,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埋藏在地下的煤和其他矿产资源,都是地壳物质运动和各种地质作用的产物。一、地质作用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物 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地质作用按照进行的场所和能源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来地质作用。(一)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量引起的地壳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它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等。地球内部动力引起的地壳构造改变和地壳内部物质变位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当地壳沿着地球半径方向运动时,表现为地壳的上升或下降,称为升降运动。当地壳物质沿地球切线方向运动时称为水平运动。升降运动常常表现为缓慢的海陆变迁,而水平运动常表现为剧烈的造山运动,引起岩层的变形和变位。在上述的内力地质作用中,最活跃的、其主导作用的是地壳运动。它可以在地壳中造成巨大裂隙,为岩浆活动创造条件,地壳板块间的挤压碰撞可以导致地震,强烈的地壳运动还会引起岩石变质。另外,它还控制着外力地质作用。,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二)外力地质作用 它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是由地球以外的太阳辐射能、日月引力能等引起。按其作用方式可分为:风化和剥蚀、搬运和沉积、固结成岩。暴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受着风吹雨打、日晒夜露,以及生物活动的影响,岩石在原地遭到破坏,产生崩裂、破碎或分解、溶化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以风和流水等流动物质为动力,对岩石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产物剥离开的过程称为剥蚀作用。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由风、流水等搬运到别的地方的过程称为搬运作用。,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二)外力地质作用 松散的沉积物逐渐变成坚硬沉积岩的过程称为固结成岩,其变化过程主要有:沉积物在压力作用下颗粒紧密排列,挤出水分,体积缩小,称为紧压;把砾石、砂粒等屑碎物粘结起来的过程称为胶结;细小的沉积物颗粒集中合并而发育成较大的晶体的过程称为重结晶。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彼此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共同雕刻着地表形态,控制着地下岩层的赋存状态。,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二、地壳的物质组成组成地壳的岩石种类繁多,按照生成原因,可以将岩石划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别。沉积岩是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常温、常压条件下,暴露于地表的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经受外力地质作用被风化、剥蚀成碎块或碎屑的物质或溶解物质,经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的新岩石。沉积岩分布最广,地表约75%的面积都覆盖有沉积岩,有许多重要的矿产如煤、油页岩、岩盐等本身就是沉积岩。,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二、地壳的物质组成由于先后沉积的物质在成分、粒度、颜色、形状等方面的差异,沉积岩显示出有明显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状构造。岩石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岩层上下层面间的垂直距离称为层厚。岩层两个层面之间更细微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沉积岩层上面有时还保留有反映沉积时代环境的某些特征,如波痕、泥裂等称为层面构造。沉积岩在沉积的过程中,往往有生活在当时的某些生物的遗体和遗迹被沉积物所掩埋,这些生物的遗体的有机物逐渐被矿物取代、填充,这在岩石中就保留了原来古生物的形体或痕迹,称为化石。在沉积岩中有时可见到团块状、椭球状或不规则形态物体,其物质成分与围岩石不同,称为结核。,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二、地壳的物质组成沉积岩的重要特征:有成层构造和层理;具有层面构造;含有古生物化石和结核。根据这些特征,可以推断岩石形成的地质时代和生成环境。矿区常见的沉积岩类有以下几种(按岩块颗粒大小):角砾岩、砾岩、砂岩、粉砂岩、泥岩及页岩、石灰岩。,第一节 地质作用、地壳的物质组成及地史的概念,三、地史的概念地壳的发展历史简称地史。在45亿年以前形成的地球,在漫长的岁月里,其地壳在不停地运动,地球上的生物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化。研究表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矿物、岩石,任何地貌和构造形态以及任何一种动植物,都是地壳发展演化的产物。通常根据地壳运动及古生物的发展,将地壳发展历史的主要阶段及其顺序,从古到今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大的时期。其中早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等均有煤炭聚集。,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一、煤的形成实践证明,全球煤矿藏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如早古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的晚三叠世和早侏罗世、新生代的早第三纪等均有煤炭聚集,而其它地质时期则缺少具经济价值的煤炭层。同一个地质时期,有些地区有煤炭聚集,有的地区则没有煤炭聚集;甚至于同一个聚集期内,不同聚煤地区常出现不同的聚煤范围和不同的煤层厚度。由此可以看出,煤层的形成是受某些条件控制的。这些条件常称为成煤的控制因素,如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等。当成煤的控制因素配合良好时,就会出现强盛的聚煤时期;否则,是成煤的衰退时期。,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成煤条件:古植物、古气候、古地理及古构造古植物条件 植物是成煤的原始物质。没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就不可能形成煤炭。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是在地球形成数十亿年以后,因此煤炭的形成也是近几亿年植物大量繁殖后才开始的,这就是地球上自植物大量发展以来出现主要聚集期的理由。例如我国三大聚集期(即石炭二叠纪、三叠侏罗纪、第三纪等)分别与孢子植物、裸子植物及被子植物的繁盛时期相适应。,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古气候条件 植物的大量生长繁殖必须有适宜的气候条件。所谓适宜的气候条件主要是指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这是因为只有在潮湿和温暖的条件下,植物才能大量繁殖。其中,温度既影响植物繁殖的速度,又影响植物遗体的分解速度。如热带地区,植物繁殖的速度很快,为泥炭的生成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质料,但高温又促使植物遗体快速分解,破坏了泥炭的大量堆积。如果植物遗体在稍有积水的沼泽地带,且遗体能够及时地被掩埋起来,避免氧化分解,即可逐渐聚积起来形成泥炭。因此,潮湿和温暖的气候是成煤的最有利条件。,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古地理环境 古地理因素是指适宜于大面积沼泽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实践证明,符合沼泽化的自然地理环境,主要有滨海的广阔平原、内陆湖泊、广大河谷的河漫滩、河口三角洲、泻湖海湾及山间盆地等较广阔的平坦地带。由于地壳升降引起的海水进退,常常在上述古地形条件下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我国将含煤岩系划分为陆相含煤岩系及海陆交替相含煤岩系,这是与上述各地形相吻合的。,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古构造条件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含煤岩系形成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来源和一定的沉积场所。这些物质均来源于沉积场所周围隆起区内的碎屑物质及生长在沉积场所之内的大量植物遗体。形成含煤岩系的沉积场所,主要是分布在各个聚煤期内的低洼盆地。古构造条件对煤的形成影响是多方面的。泥炭层的积聚要求地壳发生缓慢下沉,而下很速度最好于植物遗体堆积的速度大致平衡,这种状态持续时间越久,形成的泥炭层越厚。泥炭层形成后,地壳出现较大幅度和较快的沉降,则有利于泥炭层的保存和转变成煤的过程。地壳在总的下降过程中,若发生多次升降和间歇性的下沉,则可能在同一地区形成多层煤。,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煤的形成过程成煤过程: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作用转变形成的。植物从死亡、遗体堆积到转变为煤的一系列演变过程。成煤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泥炭和腐泥化作用阶段,二是煤化作用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植物在浅海或沼泽及湖泊中不断繁殖,其遗体在微生物作用下不断分解、化合、堆积的过程。当已形成的泥炭和腐泥被覆盖、掩埋时,进入煤化作用阶段,即第二阶段。也就是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作用下变成煤的阶段。,第二节煤的形成及煤系,二、煤系的概念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煤层上下同时形成许多岩层,这些夹有煤层的岩层是在同一成煤时期形成的,通常称为某一地质时代的煤系地层。煤系是指含有煤层的沉积岩系,它们彼此间大致连续沉积,并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煤系一般按其形成的时代命名,如我国华北的石炭二叠纪煤系、东北的侏罗纪煤系、华南的晚二叠世煤系等。也有采用煤系发育良好、研究较早的地区来命名,如华南的晚二叠世煤系,在江苏龙潭、江西乐平研究较早,所以被称为龙潭煤系或乐平煤系。煤系在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形成。富含植物物质,煤系岩石颜色往往以灰色、灰黑色、灰绿色、黄绿色为主。,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一、煤的性质1煤的物理性质:包括光泽、颜色、条痕、硬度、脆度、比重和容重、导电性等。煤的物理性质与煤中所含杂质有关,成分相同的煤的物理性质是随变质程度而改变的。,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2煤的化学组成煤的化学组成或化学成份主要是有机质和无机质两大类。有机质是煤的主要成份,包括碳、氢、氧和有机硫,少量的磷等,是有益成份,是加工利用的对象。无机质绝大多数是煤中的有害成份,不能利用,主要是无机质矿物和水份。碳 是煤中有机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最主要的可燃物质。每克碳燃烧能发出34080.5J的热。煤中碳的含量越高发热量越大。碳的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高而增加,从泥炭到无烟煤含碳量从50%增加到90%以上。氢 是煤中重要的可燃物质,燃烧时每克燃烧能发热量143188.5J。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降低。,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2煤的化学组成:氧 是煤中不可燃物质。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加深而减少。氮 煤中含氮量较少,仅1%3%。煤燃烧时氮呈游离态逸出,不产生热量。在炼焦过程中,氮能转化成氨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硫和磷:煤中的有害杂质。含硫高的煤,炼钢性脆,质量下降。,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二、煤的工业分类1常用的煤质指标煤的炭化程度越高,其中的水份和挥发份越少,相反,含碳量越高,一般发热量也越高。也可以简单地说,煤的质量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有的煤100多元1吨,而有的煤近1000元一吨的原因。评价煤质的主要因素或主要指标:水份、灰分、挥发分、胶质层厚度、发热量、硫和磷的含量及含矸率等。,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二、煤的工业分类1常用的煤质指标水分和灰分:煤中的不可燃部分,含量越少煤质越好。灰分是指煤完全燃烧后所剩下的固体残渣,灰分超过40%的煤暂不利用。挥发分:指煤与空气隔绝后,加热到900左右时所排出的气体物质,主要成份为沼气、氢及其它化合物。固体碳:是除去水份、灰分和挥发份后的有机固体可燃物。其含量随煤的变质程度提高而增高。,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二、煤的工业分类1常用的煤质指标胶质层厚度:指粉煤与空气隔绝后加热到85020时,煤中的有机质分解、熔融而产生具有粘结性胶体厚度,单位:mm。焦炭就是由粘结性好的煤,加热后由胶质层粘结形成的。发热量:指质量为1kg的煤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其单位是J/kg,或卡/kg。硫和磷:煤中的有害杂质。含硫高的煤,炼钢性脆,质量下降。含矸率:指矿井采出的原煤中,大于50mm的矸石量占全部煤量的百分数。含矸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煤的质量和售价。,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二、煤的工业分类1煤的非工业分类非工业分类主要选择含碳量、水分、挥发分与可燃物的比率和发热量为指标进行划分煤的种类。,第三节 煤的性质及工业分类,二、煤的工业分类2.煤的工业分类 我国现行的工业分类,是以炼焦煤为主的分类方案,分类指标主要用挥发分和胶质层的最大厚度y(mm)为指标划分煤的种类,从无烟煤到褐煤分为十大煤种,即无烟煤、烟煤(贫煤、瘦煤、焦煤、肥煤、气煤、弱粘煤、不粘煤、长焰煤)、褐煤(表 1-4)。,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由于成煤时期的原始条件受地壳运动的影响不同,埋藏在地下的煤层赋存状态、煤层顶底板岩石性质及含水性、煤层的含瓦斯性及自燃倾向性以及受地质构造影响的程度等都有明显的差别,这些问题都与采矿过程有密切关系,开采前很有必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研究。一、煤层赋存状态煤层的赋存状态包括:煤层的厚度、深度、结构、稳定性和倾角。1.煤层的厚度薄煤层 煤层厚度从最小可采厚度至1.3m中厚煤层 煤层厚度1.3m至3.5m(40%)厚煤层 煤层厚度3.5m以上(40%),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2.煤层位置(深度)煤层的埋藏深度:大小不一,最大垂深可达2000m世界主要产煤国平均矿井开采深度。德国:1100m(最大采深1700m);波兰 700m;英国:650m;俄罗斯:600m;美国、南非、印度、澳大利亚在100250m。目前,我国的开采深度已达到1000m以上。我国平均开采深度为450-500m,沈阳彩屯煤矿:1199m(最深的矿井);开滦矿区赵各庄矿:1160m;山东新汶孙村矿:1055m;北票冠山:1059m;河南省平顶山矿区部分矿井开采深度接近和达到1000m。,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3.煤层的稳定性稳定煤层:在井田范围内厚度均大于最低可采标准,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较稳定煤层:煤层厚度变化较大,但在井田范围内大多可采,仅局部不可采。不稳定的煤层:煤层厚度变化很大,常有增厚、变薄、分岔或尖灭现象,井田范围经常出现不可采区。极不稳定煤层:煤层常呈鸡窝状,串珠状,断断续续分布,井田范围仅局部可采。,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4.煤层的结构 根据煤层中有无较稳定的夹石层,煤层可以分为简单结构煤层和复杂结构煤层。简单结构煤层。煤层中没有呈层状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夹石层,但仍可能夹一些矿物质透镜体活结核。复杂结构煤层。煤层常含有较稳定的夹石层。煤层一般成群埋藏,各煤田的含煤层数也不尽相同。当煤层成群埋藏时,相邻煤层间的法线距离称为煤层的层间距。当相邻煤层间距很小或为复杂结构的煤层时,在开采中往往可以把相邻煤层看作一层,煤层间的薄层岩石就称为夹石层。,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5.煤层的倾角煤层倾角变化在0 90 之间。一般情况下,煤层倾角越大开采越困难。根据开采技术的特点,煤层按倾角可分为缓斜煤层、倾斜煤层、急斜煤层三类。缓斜煤层 025倾斜煤层 2545急斜煤层 4590通常又把8以下的煤层称为近水平煤层。,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二、煤层顶底板岩石煤层顶底板岩石是指煤系中位于煤层上下一定距离内的岩层。按照沉积的次序,在正常情况下,先于煤生成的岩石是煤层的底板,较煤后生成的岩层叫做顶板。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煤和岩层改变原始的埋藏状态所产生的变形或变位的形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的形态多种多样,概括起来可分为褶曲构造、单斜构造和断裂构造。,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褶曲构造:岩层或煤层由于地壳升降或水平方向的挤压运动,被挤成弯弯曲曲但保持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岩层褶皱构造中的每一个弯曲为一基本单位称褶曲。其中,煤层和岩层向上凸起的部分称作背斜;向下凹陷的部分称作向斜。单斜构造:当一个向斜构造或背斜构造的范围较大时,它的一翼又称为单斜构造。所以说,单斜构造也是褶皱构造的一部分;,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煤层和岩层在空间的分布状态和位置通常用产状要素描述,如图1-14所描述。走向。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相交线称为走向线,走向线的方向称为走向。走向表示倾斜岩层在平面上的延伸方向。倾向。在煤层或岩层层面上、与走向线垂直向下的直线称为倾斜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倾向线,倾向线的方向称倾向,倾向表示倾斜岩层向地下深处延伸的方向。,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 倾角。煤层或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所夹的最大锐角,倾角越小,开采越易;倾角越大,开采越难。由于受地质构造的影响,在任何一个煤田内,同一煤层在不同的地点向和倾角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只不过变化的大小程度不同。断裂构造:岩层受地质作用力后遭到破坏,失去了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构造形态称为断裂构造。断裂面两侧的岩层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称为裂隙或节理。当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时,称之为断层。断层要素:断层面、断盘、断距。,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三、地质构造对煤层的影响当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时,称之为断层。其断层要素如图所示。断层面。岩层发生断裂位移时,相对滑动的断裂面。断盘。断层面两侧的岩体称为断盘,如果断层面为倾斜时,通常将断层面以上的断盘称为上盘,断层面以下的断盘称为下盘。如果断层面直立时,就无上、下盘之分;断距。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断距可分为垂直断距(两盘相对位移垂直距离)和水平断距(两盘相对位移水平距离),如图所示。,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四、岩溶塌陷和岩浆侵入对煤层的影响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当煤层下部分布有可溶性的石灰岩、白云岩,并且有发育的岩溶时,岩溶可能发生坍塌而引起上覆煤层和岩层垮落、从而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通常称为陷落柱。岩浆侵入 岩浆侵入。由于地质作用,使岩浆侵入煤层(俗称火成岩侵入),煤层被破坏不但降低煤质,同时也给生产带来困难。,第四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五、影响开采工作的其他因素煤的自燃倾向性煤的自燃性决定于煤的疏松程度及氧化过程的剧烈程度。煤愈松软,煤层愈厚或氧化愈快,其自燃危险就愈大。煤和岩层的含瓦斯性瓦斯的涌出和积聚不但给矿井生产带来许多困难,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因此,在开采含瓦斯较大的煤层时,应当在技术上采取特殊措施。矿井的充水程度矿井开采时,由于巷道开掘和采空区塌陷,必然波及煤层上下的含水层以及地表下的水源,而造成矿井充水。严重时还可能威胁矿井安全。,第五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储量,一、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了解矿井资源/储量、井田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煤种煤质等矿井的资源条件。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划分煤田地质勘探工作划分为煤田普查、矿区详查和井田精查三个阶段依次进行。煤田普查:发现和初步评价资源的阶段。其结果应能对煤矿建设的远景规划和划分矿区提供必要的资料。,第五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储量,二、煤田地质勘探工作的阶段划分矿区详查:选择资源条件好、开发条件有利的矿区进一步查明资源的情况,为矿区总体设计提供基本依据。井田精查:在设计部门已经划定的井田范围内,对影响每场开采的各种地质条件进行深入的、细致的了解。其结果应为矿井设计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三、煤田地质勘探方法 经常采用的勘探方法有地质测量法、探掘工程法、钻探工程法和地球物理勘探法。,第五节 煤田地质勘探及矿井储量,四、矿井储量矿井储量分为:矿井地质资源量、矿井工业储量、矿井设计储量、矿井设计可采储量。矿井地质资源量:详查地质报告提供的查明煤炭资源的全部。矿井工业储量:地质资源中控制的资源量(查明)。矿井设计资源/储量:指矿井工业资源储量减去设计计算的断层煤柱、防水煤柱、井田境界煤柱、地面建(构)筑物煤柱等永久煤柱损失量及因法律、社会和环境保护等因素影响而不得开采的煤柱煤量后的资源储量。设计可采储量:矿井设计资源/储量中减去工业场地、井筒、井下主要巷道等保护煤柱煤量后乘以采区回采率。,思考题,1什么叫地质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有哪几种作用形式?2常见的沉积岩主要有哪几种?3简述煤的形成过程?4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几种?常用的煤质指标和工 业分类指标各有哪些?5煤层按厚度可分为哪几类?6反映煤层赋存状态的指标主要有几种?煤层按厚度和倾角 如何分类?7反映煤岩层产状要素是什么?8.断层的要素有哪几部分?什么叫正断层、逆断层、平推断 层?9.煤田地质勘探的任务是什么?煤田地质勘探划分为哪几个 阶段?煤田地质勘探有哪几种方法?10.矿井储量是如何分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