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讲.ppt

    • 资源ID:6025952       资源大小:336.11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讲.ppt

    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湖南师范大学 刘光成 电话:邮箱:2464863254QQ.com,下一页,第一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学科的科学归属教育学 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 二级学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三级学科,学科研究主要内容:教学什么 研究课程的内容问题教学是什么研究教学本质问题怎样教学 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问题为什么教学研究教学目的问题,第一层次:语文教学法侧重应用技术,如何钻研教材、备课、选择教学方法等(课程教材教法);第二层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侧重应用理论,也不忽略应用技术(既要说清应该怎样做,还要说清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三层次:语文教育学侧重基础理论(如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语文教育的各种形态:社会、家庭、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等等)。,二、本课程的性质,(一)理论性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 物主义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专业理论基础:语文学,(二)实践性语文教育理论从实践中来语文教育理论指导语文教学实践,(三)综合性从学科构成看,大而言之是语文学和教育学的结合,小而言之是课程论与教学论的综合。从理论基础看,其与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相关。从教学内容看,其与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地理、天文、甚至数理化都有关联。从教学方法看,其吸收了方法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等理论成果。,三、本课程的重要性,(一)教育是立国之本1.教育培养人才;2.教育发展经济;3.教育传承文化;4.教育弘扬文明。服务教育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最高目标,(二)语文教育是教育之本语文名称的由来:前语文(古代)辞章(词章,清壬寅学制,1902)中国文学(中国文字,清癸卯学制,1903)国语(国文,19061923)语文(1949,叶圣陶命名)汉语、文学(1956)语文(1958)-,语文是什么?语言文字语言文章语言文学语言文化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国语国文语体文文言文(指书面语言或文章)语言言语语言或言语,语文是语言和言语,1、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2.言语:是指个人运用语言的行为及作品,是语言的应用。(1)前言语(思维)(2)后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写字;作文),语文学科的性质观,工具性?(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人文性?(王尚文、韩军、程红兵)统一性?(陈钟梁、于漪、新课标)言语性?(李维鼎、李海林、潘新和)消解论?(于源溟)悬置论?(王荣生),(一)本质属性:,1、工具性(符号性、实用性、基础性)语文是百科之母 语文是社会“公器”2、人文性(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语文教育是人的“文化”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语文的人文性:,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二)一般特点:,1、综合性(1)目标的多重性(2)内容的综合性2、实践性(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2)言语运用的技能性,(三)其他特点:,1、科学性(知识性)2、文学性 3、艺术性(审美性)4、生活性(社会性),基于上面的正确认识,可以看出语文教育在教育系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语文教育是个性独特、责任重大的母语教育;2.语文教育是其它学科教育的基础。,(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 文教师之本1.专业要求2.生存需要,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向,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第二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概述第三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四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解读第五讲:教材概述第六讲: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 科书介绍第七讲:新教材的使用策略第八讲:语文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 整合,五、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理论学习与案例探讨相结合,用教学理论来审视、分析教学案例,又用案例分析来印证和检验理论;理论学习与阅读、分析、理解案例相结合,教学设计为“问题解决”模式,以理解、运用为核心。,六、本课程的学习方法,1.阅读法2.研讨法3.见习法4.练习法5.实习法,七、语文课程的内涵,(一)课程的内涵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依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选择、组织、设置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案。,(1)课程的外延限定在“学校教育”的范围之内,家庭语文教育、社会语文学习不在此范围内。(2)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之一(教师、学生、课程)。(3)课程与教学有区别。(4)课程内容是一种教育性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所谓教育性经验,是指课程内容必须符合教育目标和受教育者发展的需要,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5)课程的形式:物质形式的课程(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计划等)和相对动态的课程(如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临时生成的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二)语文课程的内涵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包括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案。,从横向看,语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语文综合探究课程(语文专题研究课程:选修课,如湖湘文化研究,唐诗研究等)。从纵向看,语文课程从上至下包括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即国家统一规定的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等书面计划和材料为载体的语文课程。,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主要表现为教案形态的语文课程):指语文教师根据“课标”或“大纲”的要求,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解对语文课程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最具体最典型的形态就是教案。,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就是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的语文课程。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即不同的学生个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中获得的对语文的独特体验。,(三)语文教师要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 1.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体会。2.纵横拓展,合理吸纳课外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3.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4.组织符合学生心智活动规律的教学结构,即教学内容的教学化。,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称演变,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至今,九、主要教材及推荐阅读书目,主要教材:1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王家政、欧小松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语文学科教育学,韦志成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5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6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尚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当代语文教育学,刘淼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8语文教育学引论,阎立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推荐阅读书目: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下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2语文教学设计论,周庆元著,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3文章学与语文教育,曾祥芹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4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5语言学与语文教育,倪宝元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6语感论,王尚文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言语教学论,李海林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8语文言意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9语文教育的心理学原理,韩雪屏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语文教学对话论,王尚文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1语文课程初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2语文教材别论,李维鼎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13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张隆华、曾仲珊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14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李杏保、顾黄初著,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15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韩雪屏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语文专业教学杂志:1中学语文教与学,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2语文学习,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3语文建设,教育部语言文字报刊社;4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语文网站:中国语文课程网;中国基础教育网语文;等。,

    注意事项

    本文(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讲.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