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意境和意象.ppt
诗歌鉴赏,两个基本概念,一、意象=意(情感)+象(客观事物)在诗歌中承载着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体。,常见的意象:1、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2、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寒蝉 寒蝉(秋蝉)是悲凉的同义词。唐人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头,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月亮 月亮是诗人抒情达意争相选取的一种意象。它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思乡的意象。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游子流浪在外,思念家乡,总觉得无论什么事物都是故乡的好,连天上的月亮也是故乡的又圆又亮。“月是故乡明”是异乡游子对家乡深切思念的外现。,流水流水常常能引起人对时光流逝,愁绪绵长,历史变迁的感叹。“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诗人见流水思年华易逝;“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水流的持续不断而给人以无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刘禹锡石头城)流水带着寒心默默退去,给人一种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感伤。,长亭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当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是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写离人望着短亭长亭而不见人归来的伤心情景。王实甫西厢记:“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抒发的也是离别的伤感。,意境:由意想构成或营造出来的一种氛围或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