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ppt
,计算机学科的人才培养,赵沁平,2,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几个机制创新的空间 影响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因素 世界一流大学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设置 对我国计算机人才培养的一些思考,内 容,3,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回归教育的本来规律 创新办学的发展机制 在发展中回归,在发展中创新,4,适应社会 适应+引领政府主导 自主性、多样化突出政治 重视文化(包括思想、价值观教育)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回 归,5,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 在建立政府、大学、社会之间的现代关系;处理政府意志与独立法人;公益性质与学术自由;党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党委领导与校长负责等许多方面有巨大的创新空间。,创新机制的空间,6,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机制 学术自由与多流派文化 培养具有国际能力的民族精英人才的文化环境和培养模式营造有利于培养具有国际能力和“本土”精神的民族精英人才的文化环境、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对于大学文化建设来说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空间。,创新机制的空间(续),7,在满足社会需求过程中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 如何在与社会的互动发展过程中,既进一步密切与社会的关系,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对大学的需要,又坚持大学的精神,始终保持先进的文化发展方向。既要走出“象牙塔”,又要守护“象牙塔”,建立社会对大学的文化信任,使大学始终保持社会精神和文化灯塔的地位,这是我国大学文化建设的长远历史任务。,创新机制的空间(续),8,影响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因素,学科特点:计算机系统发展的专业性 计算机科学研究的交叉性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通用性社会需求:计算机系统研发 科学计算 信息化,9,目前状况:社会对计算机学科人才需求趋于稳定 报考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稳中有降 大多数学科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 计算机学科方向和知识构成发展迅速,2001-2008年计算机专业本科招生情况,录取情况,报名情况,2001-2008年计算机专业研究生,04-07年计算机本科生就业情况,2004,2005,2006,2007,04-07年计算机研究生就业情况,2004,2005,2006,2007,13,世界一流大学计算机学科的课程设置,普遍开设写作与交流课程,开设较多选择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类课程(15%以上)。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占有重要比例(15%)以上。设置大量选修课(25%以上),包括通识和专业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数目较少(4-6门),使学生不局限于有限的几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而是给他们更多的专业学习空间。设立综合运用本科阶段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能力与交流技能的顶峰体验课程作为本科教育的总结。,15,本科学位类型及学位要求,17,本科专业的写作与交流课程设置,18,本科专业课程中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的设置,19,本科专业中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置,20,本科专业课程中选修课的设置,21,本科专业课程中专业核心课的设置,22,每学期的课程数,23,关于我国计算机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本科生招生 入学按大类,一、二年后分专业本科生培养 通识+专业 能力(包括写作与交流),24,研究生招生 初试(笔试)提高通识性、公平性 复试(面试)专业 加强院系、导师的作用研究生培养 加强专业理论 加强专业技能 改进培养机制,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