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的活动.ppt
一项好的设计作品的问世,都要经过理解设计、参与设计、实现设计三个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的环节。我们把这个复杂的过程称为艺术设计活动。,艺术设计活动作为项系统工程,其实施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来进行,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程序,能有效地解决设计过程中各个阶段出现的问题,以保证设计能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但设计活动也应该是动态的,是循序渐进的。设计的程序是十分复杂的,设计程序是设计的手段,不是目的,针对不同的设计对象,应选择不同的设计程序。设计程序可以是动态的,可以是循序渐进的,也有可能是循环交错的,设计师不能拘泥于某种设计程序,要根据设计对象的复杂程度、条件和时间进行选择和确定,要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圆满完成设计任务。,第一节 理解设计 设计活动的过程首先是个思维的过程,理解设计是设计思维的第个步骤。因为人是首先有了思维活动之后,才有了健全的社会活动。思维的萌生是人自觉意识的开端,思维的形成是人精神的丰满。囚此,理解设计是伴随着设计思维活动而开始的,而理解设计的开端首先是从理解设计的目的开始的。,1、设计的目的,设计活动是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穿其中,从而最终为人类创造出合理、健康的生存方式。设计的目的是为人服务,这是至今已为人们所共识的概念。设计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和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谐调,其核心是为“人”。,纵观设计的发展历程,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还因为人的社会意义不同以及时代的不同特征而表现出不同的内容。手工业时代,设计以多样化、个性化、小批量的生产方式,体现着为少数人服务的宗旨,对贵重材料精雕细琢的手工艺技巧,适应了统治者和少数贵族阶层以此炫耀权势、身份和地位的要求;工业时代,机器的出现使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从少数人的奢侈品转化为大多数人的必需品,为人服务的设计目的表现为立足于满足绝大多数人的需求而完成设计。这种转化,不仅促进了对“人”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同时也促进了设计的商品化趋势,从而使设计成为全人类共同享有的财富。,2、设计的文化特征,人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的文化。文化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世界与自然界相区别的本质因素。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只有经过人的加工、改造和创造,才能成为人化的对象,才构成文化现象。从现象的角度来说,文化存在的形式和状态,既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的,或是介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某种状态。而其本质的特征是人类创造物的新的内容和独特的形式,只有当人的活动使产物具有新的物质时才构成文化。设计是一种文化,这是不难理解的概念,那么,设计的文化特征体现在哪些层次,我们将分别论述。,设计与文化传统设计与生活方式设计文化与物质文化,设计与文化传统,文化是人适应自然和社会,掌握自然和调节社会关系的尺度和水平的标志,文化是发展的而非固定不变的。文化具有三种坐标:一是历史坐标,二是种族坐标,三是社会坐标。“没有人能用不受任何影响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人们总是借助于一种确定的风俗习惯,各种制度和思维方式来观察这个世界。”而这风俗习惯和人们固有的思维方式便是长期以来,文化传统对人们思维观念的影响。,纵观设计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任何时代的设计都是与当时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并体现出当时文化的风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精神风尚和文化心理结构或者说文化心理逻辑,反映不同的价值和审美观念,它们在工业产品、建筑、服饰、环境建设等设计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设计师切尔马耶夫也曾说过:历史的设计是设计的历史。文化传统对设计的影响主要有以下表现:传统影响设计原则;传统影响设计师和受众的思维方式;传统影响设计的形式体系;传统影响设计的评价标准。设计无时无处不受文化传统的影响。尽管有些现代设计师,尤其是那些具有前卫意识的设计师,时时声称要抛弃任何传统,认为自己的作品是“无传统”的,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如此。设计从来就不是可以恣意作为的纯个人行为。从材料、工具、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显性传统到对设计认识的文化心态、思维方式、审美观点等隐性传统,影响着每一个设计师。,设计与生活方式,人类历史活动是两种生产的交互发展过程。一种是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一种是为此而进行的生产资料的生产。不同的社会形态、历史发展阶段中,由于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的不同而形成了一定的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占有方式相结合,即生产方式。作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以生命存在的人与一定的生活资料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活方式决定的,生活方式的存在形式,从根本上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生产方式的内容和性质。,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是以物质为基础,体现着人的精神需求,这与设计的本质有着共同的特点,设计通过物的形式反映出人的审美理想与价值观念,它们直接地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的形式和内容,从这个角度来说,设计文化的基本表现形态便是人类的生活方式。,设计与物质文化,根据文化学观点,我们可以将文化现象区分为四种形态:物质文化:或称器物文化,是人类生产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如:器物、建筑和机械设备等。智能文化: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科学技术知识。制度文化:是调整与控制社会环境所取得的成果,体现为社会的组织、制度、法律、习俗、道德和语言等规范。观念文化:体现在人的观念形态中的价值观、世界观、审美观以及文学艺术等精神成果。,有人说设计是以创造和推动物质文化的发展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形式的。也有人说我们生活之中的任何人、物质无不带有设计的印记。设计存在于广泛的物质的创造过程之中,并常常因为物质综合体现的时代和社会的特征,而显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文化负载,从而构成了物质文化的表征。同时,作为协调诸多矛盾因素的有效手段,设计的概念包含着物与人、物与社会、物与环境、物与物等多重内在的协调关系的成分,这种“协调”的实质直接影响了物质文化的形成。,因此,在分析设计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我们应将与物质文化相关联的智能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的内容融合其中,作为一个统一的完整体系,它们之间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基本内容。比如说,我们看待矗立于面前的故宫建筑群时,建筑本身的造型、形式、结构等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它作为物质文化存在的价值,而反映在物质层面的它的材料、设各、能源、技术等方面,却是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所决定的。其次,智能文化的因素依稀可见。当时的社会制度、行为规范和习俗等形态下的建筑规划要求和模式,反映了它所负载的制度文化的内容。另外,表现在观念心理层面的则是建筑的设计理念,特别是体现在整个的环境处理及宅间序列的组织上。观念文化的内容也直接制约着建筑的产生和发展。今天,我们漫步于故宫游览时,时时处处体会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神,这就是综合各形态文化的总和共同作用于设计物的效果。设计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正在于此。,3、设计的美学体系,构筑起设计的美学体系是从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设计美学的范畴、基本特征和设计审美等方面来进行的。,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设计美学的范畴和基本特征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审美特征,a设计美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这种美的规律的实质便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性与主体“人”的自由创造能力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在长期的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实现着外在自然的人化过程,创造出客观世界的美。同时也实现着内在自然的人化,形成了自身的审美感官、心理结构以及审美能力。因此,人类对于美的创造和追求,是从创造“物”的伊始便存在的,而设计美也正诞生于“物”的创造过程之中。,石制工具是人类最早的创造物。五六十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较之自然状态的石块看上去似乎并没有多大差异,然而这些微弱的工作痕迹,却刻上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印迹。从无目的选择到有目的选择,从改造到创造,经过数十万年漫长的实践积累,成就了源于实用而又超越实用的美的产生。,b设计美学的范畴和基本特征,设计美学是一门新兴的美学分支学科,具有应用性强的特点。由于人类的设计活动是以物化状态实现的,所以设计美学的研究范畴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文化领域中的美学问题为中心,包括生产过程和生产结果两个方向。同时,设计中所包含的精神文化和观念文化的内容,又使得设计美学长期具有艺术美和社会美的某些特征,体现在物的文化价值和时代特征方面,构成新的美学研究主题。设计美学的组成内容决定了它特殊的研究范畴:即作为构成物的存在状态的功能美、形式美及作为物的形成的生产过程美;作为物的综合实现的艺术美和社会美,以及相对应的设计审美内容。,c设计的审美价值和审美评价,产品、环境等作为审美客体而存在。审美的主体对其进行审美活动从而产生美感,进而完成审美过程。因此,设计审美是探讨人的审美关系的理论研究。其中主客体发生关系时共同作用产生的审美价值以及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即审美价值便成为设计审美的主要内容。,(1)审美价值,审美作为一种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形式,是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自我意识相互体现的情感表现。审美价值以对物质需求和社会功利需要为背景,在全部价值关系中形成对应的直观情感体验,实现着创造和谐的过程。,(2)审美评价,评价作为种价值判断的主体性活功,它体现为人对于价值客体的态度。主体的差异构成了价值判断的不同评价结果,通常情况下,这个结果置现出肯定或否定的两极状态。评价标准既来源于客体的客观价值标准,更取决于现实条件的制约。作为一种价值规范,它所反映的价值标准以及主体的需要和利益,使其具有主观的形式和客观的内容的二重性。有这二者的关系中,主观的随意性最终会通过客观的价值标准得到纠正,4、设计的心理基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总结人类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规律和心理技巧的科学。心理学正在走进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现代设计师开始重视设计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规律。同时,许多使用者和受众也开始意识到设计产品心理感受的意义和价值。作为设计构成的基础,形式心理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从视觉心理来说,人们不喜欢单调化的形式,追求多样变化、连续系列的形式构成。符合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法则的东西,看上去就是美的,这是视觉心理的使然。,1.形式美的生理和心理基础,对称、均衡、和谐、整体性、节奏、多样统一、黄金律,2.艺术形式中的情感因素,(1)对称如果用直线把画面空间分为相等的两部分,它们之间不仅质量相同,而且距离相等。例如,中外各种古代建筑、教堂、庙宇、宫殿等都以“对称”为美的基本要求。(2)均衡对称的事物基本上是均衡的。也有些物体并不一定对称,但它仍然很美,那就是因为它还符合“均衡”的法则。例如,人体内的某些脏器虽不对称,但很协调,不会使人产生孰轻孰重的感觉。(3)和谐审美对象各组成部分之间处于矛盾统一之中的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但基本要求是对称、均衡、相互呼应和衬托,如色彩的调和悦目或音调的悦耳动听。(4)整体性任何一个形象体系,无论人体或艺术作品都必须具备整体性的原则,所谓“美中不足”,就是整体性受到破坏的一种表现。例如桌子缺角、门窗裂缝、书无封面等都可使人感到美中不足。,1.形式美的生理和心理基础,(5)节奏客观事物(包括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人的生命和社会生活)或艺术活动的一种符合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式。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理活动都是一些生理节奏。一旦改变人的生理节奏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情感节奏的变化;相反,人的生理节奏也往往受到心理情感变化的影响。艺术节奏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节奏基础之上的,当音响、线条、色彩、形体等艺术节奏与人的生理、心理节奏相吻合时,就会引起欣赏者的生理感受或心理情感活动的相应变化,从而产生美感。(6)多样统一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在揭示“黄金分割”的同时认为,美是多种数景比例关系和对立因素和谐统一的结果,即所谓“寓变化于整体”。多样统一的法则是对对称、均衡、整齐、比例、对比、节奏、虚实、从主、参差、变幻等形式美法贝Ii的集中概括。它是各种艺术门类必须共同遵循的形式美法贝it,是事物发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人的审美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根据美感的生理、心理反应逐渐形成了富于规律性的变化,才能引起丰富多彩的美的感受。有变化而无规律性就会失之于紊乱,有规律而无变化会导致呆板,都使人难以产生美感。它应该是寓变化于统一、寓统一于变化,这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美的创造规则。形式美感的产生有生理、心理的因素,但也应该看到有经验的、联想的、社会的因素。,2、艺术形式中的情感因素,我们所能感受和体验到的形式美,是物象形式因素本身所具有的美,是对美的形式因素的知觉印象。尽管是抽象了的形式,但仍然是有内容的形式,不仅再现着物象的实质性内涵。这种形式中还有一些别的东西,其中不乏象征和暗示主客观念的内容和情感意蕴。,当人在观赏艺术作品时,对它们呈现出来的强烈的形式美感作出各种不同的心理感觉。作品本身并不存在这些概念,而是从作品形式中某种“基因”转化、升华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意蕴。形式因素本身具有鲜明的风格特征和情感意蕴,我们从人们对一些简单的几何线型的形式心理感受即可看出:直线:具有刚直、坚硬、明确的感觉,具有男性气质。曲线:具有柔美、优雅、轻盈的感觉,具有女性气质。折线:具有动感、节奏、躁动、不安的感觉。,艺术构造与生命构造具有相似性:将生命形态升华为情感形态,艺术具有“生命的形式”,因此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人的感觉能力对于人的生命具有基本的意义,感情是生命的精华,艺术符号只有作为生命的投影,才能激活人的感情,引发人的美感,艺术符号中的感性因素即包含着情感和想象;艺术符号中的理性因素又使艺术可以找到适当的、与生命形式类似的逻辑形式,从而找到了艺术的可传达的外观。通过这种逻辑形式,艺术家与欣赏者可以进行情感交流。,第二节 参与设计,对于整个的艺术设计活动而言,参与设计是其较为重要的一个中间环节,因此参与设计的研究也显得异常重要。为了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我们拟从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方法和设计的程序几方面分别加以论述。,一、设计的原则,所谓设计的原则主要指按照客观的规律,设计家在设计过程之中必须遵守和依据的法则。设计的基本原则有:功能性原则,经济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变化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和总体性原则。,1.设计功能性原则即合目的性原则,是指设计产品时应具有的目的与效用,以功能目的为设计的出发点。设计功能性原则是现代设计最基本的原则,从古罗马的建筑.适用、坚固、美观”原则到我国提倡的“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较美观,两者都是把“适用性”放在第一位。如果从人类生存发展的角度讲,正如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所说:“食必常饱,然后求衣必常暖。然后求华丽,然后求居,然后求乐。”(墨子佚文)这与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看法大体是一致的。他认为,人在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这些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产生精神等方面的高级需要,因此初级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由于产品的功能可能是多重的或多层次的,因而除了物质层面的功能外,尚有精神方面的功能。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但是它在人的行为中并不总是占着支配地位。在有的情况下,一件设计产品主要功能可能是实用的物质功能,也可能是非实用的精神功能。现代设计的设计功能性原则在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之间,在包豪斯大师们及其后继者们所倡导的功能主义思潮中得到了高度的强调和广泛的推行。这种被称为“理性主义”的功能主义思潮,在建筑上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格罗佩斯和柯布西埃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流派,成为20世纪50年代左右统治建筑界的主要流派。,在工业设计等其他现代设计中,功能性在设计中一般都比较明确,设计的目的性十分清楚,因而在设计中对功能的考虑不可避免地被放在第一位置上考虑,成为设计的一条重要原则。,1.设计经济性原则不但是成本的考虑,消费者支付能力的预测.更为重要的是寻求在现有条件下,提高产品的实用审美价值。这是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成本既关系到产品的价值。也关系到消费者的支付能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不但影响成本的考虑,而且影响产品实用审美的整个质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考虑成本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要考虑提高实用审美价值这方面的经济因素,这中间不但有个市场观念和消费者观念的问题,还有一个引导消费,提高社会大众审美水平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现代设计家在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地要考虑经济核算的问题。考虑原材料、运输、贮藏、批销等生产成本,从而制定出恰当的市场价位.力求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适宜、优质、美观的设计,使其在市场上以合理的价值在同类的其他品牌竞争中形成优势。在把握经济条件原则时,有一个选择着眼点的问题,现代设计目光应该关注的是社会大多数人的需求。许多驰名世界的超级品牌商标,如可口可乐、万宝路、麦当劳的成功,与大众化的经济性原则的把握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产品价值的实现需要许多条件,其最主要的是经济条件与精神条件。需要不等于现实。正如马克思说的:“没有货币的人也有需求,但他的需求只是一种观念的东西。”设计家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反映这些条件,寻求实现设计市场价值的可行性。,3.设计艺术性原则 通过设计作品的外在形式唤起人们的审美感受,从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种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称之为审美功能。现代设计艺术性原则是指设计家在设计时要考虑作品具有较好的审美功能和艺术品位.从而给受众以审美享受。设计作品与纯艺术品不同,它的审美功能是在物质功能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精神功能和心理功能。作为人工制品的设计作品与纯艺术品一样具有美的普遍属性。当我们抛弃设计作品的物质功能而独立观照其外在形式时,它的审美功能就会凸现出来.而成为一种审美对象。这时,人们就能通过对设计作品的整体形象或某些局部的形式因素的感知过程,直接体验到一种特殊的感情即“美感”。接着会对它作出某种意向的评价。,设计家是“按照美的规律”来设计的,受众也势必“按照美的规律”对设计作品进行某种评价。任何设计作品,即使那些几乎没有陈列的观赏价值的工具或机械设备。都具有审美属性与审美功能.即都有一个美与不美的问题。不同的是,有的美,有的不美,有的甚至有些丑陋,让人难受。一般以物质功能为主的设计产品,它的审美功能已居于很次要的地位,而以审美功能为主的设计作品,其审美功能往往超过和掩盖了物质功能,居于十分显著的地位。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设计作品的审美功能与审美价值,把它看成是设计作品简单的装饰或某种外加的形式因素。而应该从设计作品的内在因素及外在表现的整体中综合作出评判,即深刻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的高度化的统一。设计的设计艺术性原则早为众多的设计家所遵循,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成为设计师们努力追求的目标。包豪斯大师柯布西埃曾说:“建筑艺术超过实用的需要,建筑艺术是造型的东西。”建筑的“轮廓线是纯精神的创造,它需要有造型能力的艺术设计家”。,4.设计变化性原则 变化是客观存在的规律,设计自身的变化和时代的变化,是两个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变量因素.它们共同组成了设计变化原则的基本内容。任何一件设计作品都不可能是永恒的。虽然历代设计师均创造了足以流芳百世的精品之作。但是,后人的评价往往是站在充分理解当时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背景之后,而称之为“永恒”。因此,不变的“永恒”是相对的,每一个时代的设计概念、设计方法和设计实现过程体现在设计作品中都无不印有那个时代特殊的烙印。就设计自身的发展变化角度说,物的开发设计到生产销售,经历着由新生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循环过程,各个时期不同的发展内容给设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正确把握设计物的生命周期理论,依据其在市场中所显现的变化契机,准确地制定改良、剔除和新品种的开发设计战略,是设计师所应掌握的变化原则之一。,时代的变化,使衡量设计的标准也随之不断进行着更新,经济环境的改变,新科技、新材料的发明和运用,大众消费观念的更新,审美情趣和社会文化意识的增强,都直接影响着设计的变化形态。因此,及时掌握并预测变化趋势,以适应变化、引导变化的观念指导设计,使设计成为时代变化的表征和进步的催化剂,是设计师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设计的“流行性”概念也正是源于其变什的原则而出现的,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而产生的流行风格、流行款式,并非出于单纯的个人意愿,它们更多地反映了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共同的社会心理需求,流行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变化因素和时间因素,它所涉及的观念倾向和风格特点往往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无穷。时尚变化影响着设计的变化。同时,设计也在创造着新的时尚,众多为研究设计的流朽性而专门设置的机构,在预测未来将要流行的趋势和内容的同时,也根据流行变化规律和基本原则,制定引导流行的设计目标和策略。在设计中,唯有变化是永远不变的原则。,5.设计主体性原则 是对设计目的出发点的把握。现代设计作为人类物质文化的审美创造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因此,设计活动自始至终都必须从主体的人出发,把人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求放在第一要素的位置上来考虑。“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作为一种设计指导思想.实质上是设计家设计观的体现。早在包豪斯创建初期就鲜明地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是人”的思想。在所谓的“包豪斯原则”的三条中,第一条就提出了“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的更高指导原则。,6.设计创新性原则 一切创新成果都是人类智慧的物化,都是思维的结晶。我们生活在创造的环境中,享受着人类各种创造活动的恩泽,我们面临着当代社会的各种文明成果,哪一种不是人类思维的创造?哪一种不是创新的成果?现代设计作为人类智慧的创造性活动,其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创新是推动现代设计活动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的动力,是现代设计家始终不渝的追求。正如任何人类文明都是创新思维的果实一样,因此,可以说现代设计的辉煌业绩都是创造性智慧的凝聚。创新就是突破、变通、创造,就是打破旧的思维模式,开拓新的思维空间,要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设计成果,为繁荣社会经济,提高生活品质作出贡献。设计创新性原则无疑是现代设计活动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的原则。,现代设计的设计创新性原则实质上就是个性化原则,是一个多样化设计策略的体现,是一种独创的表现形式,它显示出设计作品的个性与设计的独创性。,设计创新性原则要求设计家们要具有超群绝伦的创造力和非凡的表现力,善于突破传统程式,敢于独创一格,标新立异。创新的最难点在于创新要同时做到“创新”与“传承”,这是最高的要求。现代设计家必须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并能有效地运用设计创新性原则进行设计活动,不断地设计出具有创新品质且受到社会大众欢迎的作品来。,7.设计总体性原则 形成事物存在的各个部分的总和称为总体。设计总体的概念是指设计的对象物,及物所涉及的周围相关环境与物的使用者人之间的协调关系。在这里,关系的意义并不是三者的简单相加。它包含了物、环境、人各自独立的多层次需要和连接三者有效地构成一个完整的、完善的统一整体的含义。“协调”便是使这种关系趋于和谐的基本原则。,协调的过程是有机组合的内容创造与完善的过程。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目的都在于将设计对象的各个局部以最为恰当的形式组织成一个统一整体。这是取得优良设计所应遵循的首要原则。,二、设计的程序,设计程序是有目的地实现设计计划的次序和科学方法。设计程序的实施有时是循序渐进的,有时也会出现循环交错现象,无论哪种现象,其日标是有效地解决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问题,使之最终实现。也正是因为这一目标,在设计程序的科学化、规律化的总结和运用过程中,不可以单纯追求生硬僵化的理性逻辑而忽略并阻碍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挥,束缚设计师的创造能力。因为对于设计师来说,有时想象比程序更为重要。从客观的角度,设计程序是存在的,而且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将较为普遍的程序安排加以归纳总结,可分为四个阶段:,1.设计的准备阶段设计的准备工作是围绕设计主题规划以相应的人员组织、进度计划,以及进行大量的广泛的调查和资料搜集、研究工作为内容,其结果是构思和审核设计的前提。人员组织规则:以设计小组的形式,组织设计师、工程师、企业负责人员和有关专家。进度计划规划:合理安排设计进程和实施计划的具体方案.有目的、有程序地设定各个阶段的主题和任务,并制定详细的进程表。调查与研究:调查内容包括社会调查、市场调查和产品调查三大部分,依据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得出相关结论。,2.设计的构思阶段设计的构思工作是设计师创造性能力充分展现的阶段,其基础是准备阶段的研究分析结果。草图 草模,草图是捕捉构思火花的有效手段,也是传达设计师意图、思想的工具之一,其绘制要求能够较为准确清晰地表达概念和重要部分,而不追求细节的完美和完整。草图的形式可分为理念性草图、样式草图和确定草图三种。理念性草图仅具备大致形态,以量的积累奠定质的突破。样式草图是从理念性草图中筛选发展而来,具有重要部分的细部处理形态和简单的色彩、数量为10张左右。确定草图是对样式草图的又一次优选,基本上按照正确的比例、透视、色彩和质感的要求制作三视略图和效果图。其数量为2-5张。,草模也称粗模,是设计初期协助确定大致外观的非正式模型。对于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及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包装、展示等项目来说,草模可以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研究内在结构的连接与合理性,通常采用容易加工的黏土、油泥、纸材、石膏和发泡塑料等材料制作。,3.设计的定案阶段 设计的定案工作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对构思阶段的多个方案经优化选择评估比较后得到一个最佳方案,二是将该方案运用精确的表现手法使之得以完美体现。,(1)评估与选择构思阶段所得到的多个方案,需要经过设计小组全体人员共同参与评估、比较,从中选出最佳方案,这一过程常常以会议形式由设计师详细阐述各个方案的设计意图,然后,根据评估因素对其逐一比较研究,其中,评估因素主要包括需求、效用价值、销售诉求(设计物本身对需求者的“解说”能力)、市场容量、专利保护性、开发成本(包括研究、设备与模具成本)、潜在利润、设备与技术的通用性、预期产品寿命、产品的互容性(新旧产品交替的互换与共容特性)、节能等方面。通过比较评价,选出最佳方案。,(2)表现图与模型设计表现图包括设计预想图和设计制图两大类,是表达设计意图的最有利的设计手段。设计预想图又称设计效果图,是以各种表现技法表现设计物在空间中的视觉效果,是新设计的物体的外观设计图。,设计制图是根据预想图和模型的实态检验而绘制的工程设计图纸,是设计物正式试制和投产的依据。具有精确性、通用性、永久性和复制性的特点,应当按照国家标准的规范来绘制。,在定案阶段完成以后,一般要以图表、照片、文字说明和表现图、模型照片的综合形式。编写制作完全情况的报告书,提出各个环节项目的结论,并提供主要参考资料。至此,设计的全过程已完成了大半,接下来将要进行设计的审核阶段和管理,是在设计物投产和实际制作过程中,以及后期的信碑急反馈、综合宣传等管理阶段.这是设计师应尽的职责和任务。,4.设计的审核工阶段设计的审核工作,是已完成的设计构思在实现其物化存在的实体过程中设计师必须参与的内容。将设计方案移交生产部门进行生产,并不意味着设计的结束,虽然在构思阶段已充分考虑到生产的环节和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但是,具体实施的过程里还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要求设计师及时调整方案并协同生产部门共同完成设计物的生产过程。一般来说,这个过程要经过试产和批量生产两个阶段。,试产的时间、数量、方法等问题通常由生产部门决定并组织实施,设计师的任务是对试制的产品原型给予相应的审核、评价和修正,使其更加符合并达到原有方案效果。我们举一个包装设计的例子,从视觉传达设计的生产过程来探讨一下试产的相关问题。当设计师将包装设计方案效果图、色样、墨稿及设计说明一并交于印刷厂以后,作为生产部门的厂方将组织人力、设备进行样品的试制生产,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生产人员的素质、理解力和习惯经验所致,常常试制的样品与设计方案有出人,同时,生产设备、技术水平也成为完美实现原方案要求的客观影响因素。因此,设计师必须对样品进行合理的评价和审核,发现问题点所在并与厂方的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寻找解决的有效方法,如果有必要的话,还要对原有方案进行调整和修正,使之与生产技术相适应并更加趋向完美。,批量生产是将修正后的样品进行大量重复生产的过程。批量生产与个别生产的差别体现在制作方法以及人力、设备、能源等方面的合理调配上,设计师作为协调各组成因素的积极参与者,应当配合生产部门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力求保证产品共同的质量标准。,三、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对某种特定种类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即是创造充足的条件使之达到相互关联结果的方法。设计目的和内容的复杂性,决定了为达到预想目标所采取的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和丰富的可选择性。对于设计方法的研究,可以为设计师选择适合自己的设计方法而提供很多的便利,从而准确地传达出设计师的设计意图和设计思想。,1.现代设计方法论所谓现代设计方法,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手段、方式、规律性的经验等。不同的学科门类,就有着与之相对应的不同方法。设计活动是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将以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最佳设计方案而告终。它作为一种问题求解活动,就有一个“寻找”的问题,必然要存在用什么样的方式。,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形成了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人类的技术水平也有了相当的进步。从这时起直到近代,人类进行设计活动的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我们可以把这几千年中人类运用的设计方法概括为“复杂思维设计型试验”。从我国古代的长城到现代的水库大坝,从明故宫到巴黎的埃菲尔铁塔,都是这种设计方法的产物。20世纪70年代,设计方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出现和逐渐成熟。说明设计方法学从传统设计方法中脱胎而出,随着时代的旋律应运而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依托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从现代设计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当前,设计方法学在全世界已引起广泛的关注,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受到高度的重视。,现代,设计方法学正处在发展、完善与走向成熟的时期。各国均有所长,各具特点。但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点:宏观性:起点高,宽视野,从战略的高度,用大视角审视设计对象。,2常用的设计方法设计方法是对设计方法的再研究.是关于认识和改造广义设计的根本科学方法的学说,是设计领域最一般规律的科学,也是对设计领域的研究方式、方法的综合。通常所说的设计方法论主要包括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优化论、对应论、智能论、寿命论、离散论、模糊论、突变论等,在设计与分析领域称为十大科学方法论。,第三节 实现设计,再好的设计构思,如果不能物化为具体的设计作品,那只能是一种构想;再完美的设计方案,如果不付诸于具体的实践,那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实现设计是艺术设计活动的关键环节。只有让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得以顺利地物化为具体的设计作品时,才能实现作品应有的社会价值,设计师的劳动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社会认可。在本节中我们将从设计的商品化特征、设计的实现手段和设计的组织和管理三个方面加以论述。,一、设计的商品化特征,设计家的作品是一种特殊的劳动产品,而只有当设计师的设计作品进入市场之后,才能实现作品的各种功能和自身的价值,同时设计师的社会地位才能得以凸显。因此,作为一个具有现代意识的设计师,了解必要的市场规律,1.设计与市场 对于现代的设计家来说.了解经济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对于个人设计意义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作用。纵观历史的发展轨迹,市场经济最突出特点便是供需的平衡。供需平衡是指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对物品的喜好,及商品的供给水平之间的矛盾,在此价格是其间平衡的标准。需求与供给的平衡.只有依靠价格的均衡,才能激励商品生产的正常运行.这种经济原理在设计中也可以看到.设计家的作品是一种特殊的产品,社会生活需要设计家的作品供给。但是由于设计水平的高低而形成了不同的产品价格.而这种价格的不同使社会出现了供需的矛盾,即一般愿意找水平高的设计家,价格又希望低一些,这种供需矛盾只能在交易中得到解决,获得平衡,因为双方都愿意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于是,这种现象便应运而生:(1)低水平价格的设计人员居多。(2)低水平高价格的设计人员少。(3)高水平低价格的设计家少。(4)高水平高价格的设计家多。现实生活中是第一类和第四类这两种设计人员的社会需求量最大。,2.大众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要求设计师要使得自己的设计作品在市场上得以顺利地被消费者接受,就必须深入研究社会大众的消费观念与消费需求。目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出现了以下的几个新趋势。(1)追求消费品的心理价值消费者在市场上寻找满足他们的产品或服务是多样的、社会的、心理的、实用的以及精神上的。当代消费者不是为购物而购物,而是为了“某种欲望的满足”或者为了“获得某种利益,寻找产品实用价值之外的象征价值”。,(2)追逐时代与现代潮流时代在不断地变化前进,人们的观念也在改变与更新,绝大多数的人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消费领域里去适应时代的变化,以显示自己是与时代同步的,符合时代潮流的。或满足自己的领先流行的表现欲望,而不是时代的落伍者。因而在消费中出现一种相互仿效追逐时代风尚的趋势,这种趋势在年青的消费者中尤为突出,产生一种与流行传播者同化的心理,使他们在消费行为上追逐时尚、新颖、美观、科学的商品。,(3)追求消费的情趣在现代生活中,由于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消费意识的攀升,人们往往出于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与追求生活的情趣而购买某种产品或服务,从物质上的需求向心理上的需求转化。使得许多产品在销售的过程中其精神上的功能大于其实用功能,成为消费者在购买时的重要着眼点。,(4)追求消费品的协调统一现代人在消费过程中,已不满足于单一商品的需求,往往要求与它相关联的商品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协调统一,如买丙服就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领带、皮鞋等。抽高级香烟则要求有与它相匹配的精美打火机等,这种与消费品相关联的现象被称之为消费链。,二、设计的实现手段,在第一部分中,我们探讨了影响设计实现的市场内容,竞争因素以及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作为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它们共同制约着设计的实现过程。那么,具体应当通过哪些手段来转化这种制约因素,从而使设计得以完美实现呢?为了在市场中做到有的放矢,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即: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营销着手研究。,1.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重要性已被众多人们所认识。作为把握设计方向、确定设计日标以及改进完善设计结果的必要手段,市场调查的内容与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的两个层面上,都得到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为设计的实现提供了科学而有效的方法论基础。(1)市场调查的内容(2)市场调查的方法(3)市场调查的程序,2.市场分析市场调查的分析阶段通常由调查结果报告书的编写开始。以书面的形式对调查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结论,是调查报告书的主题。报告书分为:A。内容;B.导言;C.附件。内容包括报告的依据、研究的目的与范围、使用的调查方法等内容,调查活动的结论性观点也应以简明扼要的形式出现在导言部分。报告书的正文,包括详述调查的分期目的和方法、各项目的调查结果,并综合论述结论,要求论点、论证、论据充足,有说服力,最后根据结论提出建议和意见。附件除了提供本报告书所需的证明材料以外,如必要的样本、图表和记录等的原始资料,还要将其他资料加以简单地归纳整理,以各查阅。,3.市场营销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设计物在市场中实现其应用的综合价值,那么,营销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我们以产品生命周期的理论为中心,来探讨相应的营销策略:产品生命周期观念,简称PLC,认为个产品的销售历史,就好像人的生命周期一样,要经历出生、成长、成熟、老化、死亡等阶段。各个阶段的营销管理拥有不同的特点。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导人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1)导入期策略(2)成长期策略(3)成熟期策略(4)衰退期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于设计的实现提供了参照价值很强的依据。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考虑不同设计内容的不同性质和不同的生命周期变化状态,进行合理的战略规划。,三、设计的组织管理,设计管理简称DM,是研究如何在各个层次整合,协调设计所需的资源和活动,并对一系列的设计策略与设计活动进行管理,寻求最合适的解决方法,以达成企业的目标和创造出有效的产品。作为实现设计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设计的组织和管理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由于各个国家的国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