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ppt
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理论与开发,一、当前职教课程改革的迫切性,案例分析:中职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案例,维修实习 专业课 机械制图、机械基础 汽车构造与维修、安全系统、专业基础课 发动机维修、底盘维修 应用语文、应用数学、交际英语 文化基础课 传统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结构,反思:1、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学“汽车构造与维修”2、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什么这么糟糕,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的主要问题1、学问化;2、缺乏统一的逻辑,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科课程?学科课程是现象问题还是本质问题?,学科课程仅仅是现象问题。现有课程的本质问题是“学问化”,即在“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把实践仅仅看作为理论线性演绎的结果,把实践看作为理论的附属品。正确的关系应当是理论服务于实践。,为什么不能先为实践储备足够的知识?(1)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具,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杜威,只有当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无法解决他所面临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 建构主义,(2)职业知识的工作结构表征方式,从知识的内在关系结构到知识与行动的产生式结构,学科课程,项目课程,因此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心并非要否定知识,否定理论(当然需要根据新的原则对理论做出取舍),而是要突出实践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关键不是实践课时的多与少),用工作任务来引领理论,使理论从属于实践。,要突出工作实践(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仅仅对理论知识的深浅进行调整是不够的,而是必须对原有课程进行结构性改革。,修补性改革还是整体化改革?,二、从教学论到课程论,(一)何为课程 西方:课程即跑道。中国:功课(内容)及其进程(组织)课程的特征:方向性、过程性,(二)课程论兴起的原因1、课程是制度化教育的产物,是教学过程规范化、系统化的需要。2、近代课程理论发展的结果。杜威的经验课程论。,对学科课程理论的突破使人们意识到,仅仅对课程内容做些删减,或对编排顺序做些调整是不够的,还不能充分体现人们对教育的新设想。改革还必须触及一个上位问题,即按照何种逻辑来设置课程。,(三)课程的类型 古德兰德把课程划分为:正式课程:指由国家或学校设置的在学校课程计划中所列出的课程;领悟的课程:指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正努力去实施的课程;观察的课程:指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在课堂中实际实施的课程;体验的课程:指学生实际在领悟并作出反映的课程。,(四)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课程是方案,教学是实施。老师应当教“课程”,而不是教“教材”。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管“课程”,而不是仅仅是管“教材”,三、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内涵项目可理解为一件产品的设计与制做,一个故障的排除,一项服务的提供等。以通过对工作体系的系统化分析所获得的工作项目为单位设置课程,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具有综合性、完整性、相对独立性。项目课程不同于模块课程,模快是技能单元。,基本理念:1、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要让学生获得更加宽广的职业生涯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做好准备。职业院校的成功不在于多少学生考上了大学、甚至研究生、博士,而在于培养了多少技术专家、企业家。,不要过分在乎一时的成败得失,要从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目前的得失。早期中国科大的天才少年现在在哪里?,2、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整个课程体系要以项目课程为主体,3、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4、按照工作逻辑,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5、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6、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要选取典型产品(服务)组织教学活动,使工作任务典型化、具体化,以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并通过所获得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典型产品(服务)的选择要体现地方经济特点,具有先进性、典型性、可行性,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规律。,四、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技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范式,开发主体 开发技术 开发产品,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核心问题开发什么谁来开发如何开发,1、开发什么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大纲)教材,2、谁来开发政府、职教课程专家、行业专家、教师、学生,3、如何开发市场分析工作分析课程分析,(一)市场调研与课程目标,高职课程目标定位:技术实践能力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的二元困境知识+技能的叠加式目标以技术实践能力为目标摆脱二元论困境,技术能否通过机器、程序完全显性化?“诺浩”为英文”know-how”的音译,中文意思是“专门技能”或“技术诀窍”。在西方企业它被视为“王牌技术”的象征,谁拥有“诺浩”多,就说明谁的“王牌技术”多。因此,许多企业以拥有众多“诺浩”而自豪,就犹如企业拥有名牌产品一样。在许多情况下,“诺浩”的价值远高于名牌产品。这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技术常常可以被仿造和窃取,而要盗取“诺浩”却不那么容易。所以,许多西方企业视“诺浩”为绝密,很少申请专利,更不外传。,技术思维不仅仅存在于技术诀窍中,在技术活动中它无处不在。科学发展至今,世界上许多领域都已经无保密可言,然而同样的材料,同样的设备,其产品仍然存在很大差别。这是为什么?,美国人做过一个实验,集中20位不同国家的工人,发给同样的模具,打造同样尺寸的铜砖,这项工作不需要任何技术。然而20个人打造出来的结果,还是不一样的,还是有高低之分,还是有不同的审美趋向。,课程目标的编制:课程目标是规定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行为结果,可划分为最终目标和促成目标两个层次。为了使得课程目标的表述能够明确,尽量不要使用“知道”、“了解”“懂得”、“熟悉”之类的动词,否则,所描述的课程目标就会非常模糊。建议采用“能或会+程度副词+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有用吗?片剂生产教学目标:1、掌握片剂中常用赋形剂的种类,2、掌握湿颗粒制备片剂的工艺流程,3、熟悉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4、熟悉片剂包衣的目的、种类及包糖衣的方法5、了解制备片剂过程中的常用设备的操作6、了解片剂的特点和分类,比一比终极目标:生产出合格的片剂促成目标:(1)能熟练操作压片机;(2)能运用理论知识解释操作过程;(3)解决压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4)能检验片剂的外观、片重差异、硬度、崩解度和脆碎度;(5)严格按照GMP要求规范操作。,(二)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标准,工作任务分析旨在通过工作任务分析专家与行业专家的密切合作,弄清楚某一职业或职业群包含哪些工作项目,以及完成这些项目需要哪些步骤。,工作任务分析专家:(1)熟练掌握了工作任务分析技术(2)善于激发、整合行业专家的思考(3)要注意控制讨论时间(4)不一定是本专业的人员。,行业专家指在生产一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和管理的专家。(1)要求具备高级工以上证书(2)在该领域具有十年以上工作经历,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沿性了解(3)善于表达与合作(4)来自于毕业生就业区域内、与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不同性质、类型规模、层次的企业,以保证工作项目基本覆盖工作岗位群。(5)每次约需1012位行业专家。,工作分析开始,工作任务分析专家要给企业专家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工作项目的界定及叙述要求,要求他们不要考虑以前学过哪些知识,只叙述在岗位上做哪些工作,用工作概念而不是学习概念来反映每个项目。在工作项目中,只包括工作内容,不包含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每个项目由“名词+动词”组成。,由于行业专家来自不同的企业,其工作性质和内容都不尽相同,工作任务分析专家应先鼓励他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尽可能地把不同意见展现出来,然后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按三个层次进行分析:(1)工作项目:一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工作任务。它可能与工作岗位相对应,也可能不对应,这取决于不同职业的劳动组织方式(如饭店前厅管理)。(2)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单件任务(如统计员工的工资)。(3)职业能力:完成工作任务需要采取的动作、行为(如使用计算器)和所需要的知识。,工作任务分析是否过时?1、工作任务分析是职教课程开发的源头。没有工作任务分析,职教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所有步骤缺乏基本依据,容易陷入混乱。2、关键问题是如何用好工作任务分析表,而不是是否需要工作任务分析表。3、要把握的技术之一是如何按照项目课程开发的要求进行工作任务分析4、技术之二是必须完成从工作项目到课程项目的转换,工作任务分析的基本要求:全面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真实性原则适度性原则,通过工作分析,我们将获得丰富的工作世界图景(1)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其产品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数控加工,典型零件加工为我们揭示其任务逻辑提供了线索;(2)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其工作对象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电气自动化;(3)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电子产品制造;(4)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设备或系统的结构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汽车维修、空调与制冷设备的安装和维修;(5)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岗位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酒店服务、烹饪;(6)有的职业的工作任务是以典型工作情境为逻辑线索而展开的,如导游。,(三)课程结构分析与课程计划,1、课程结构模式设计根据学生就业的具体岗位设置专业方向,资料依据来源于“人才需求调研”。,专业、专业方向与课程的关系图,专业核心课程指以培养某个专业核心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业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要避免过去用“知识”代替“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这些课程的倾向。因此它不同于过去所说的专业基础课。,2、课程门类划分普通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又包括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与学科课程。,普通文化课程门类设计:参照普通教育课程框架 专业课程门类设计:课程边界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工作项目的划分。项目课程要求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学科课程)设置课程门类。,相关性原则 同级性原则工作任务分析表到课程计划表的转换流程,工作项目与课程门类并非一一对应的,其间存在一个复杂的转换过程。因为不同项目需要的学习课时是不一样的,而不同课程在课时分配上应有均衡性。因此,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来确定职业教育课程门类,需要对工作项目重新进行合理的组织,对于那些知识含量比较少的工作项目,可以把它们综合在一起构成一门课程。合并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根据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这是打破原有的学科课程体系,建构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新课程体系的关键所在。,工作项目合并时应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既相关性原则和同级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要尽量把那些工作内容相关性程度比较高的项目合并在一起;同级性原则指所合并的工作项目应当是处于同一个层级的。,3、课时分配宽泛性与专门性的二元困境,目前的宽泛性是建立在“以理论知识为职业教育课程的基础”这一观念之上的。(1)理论技术、知识经济、终身学习(2)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3)职业教育的学校化 什么是学校:课程内容的理论化 学习方式的课堂化 学习结果的文凭化 学校组织的制度化,科学与技术关系的传统模式 基础研究 应用研究 开发 生产经营,专门性应当是职业教育课程的基本定位要打破工程学基础观,确立生物学基础观。(1)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正确定位(2)多元智能理论。寓言:动物学校(3)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特征 德鲁克:专门性、实践性,科学与技术的双轨道模型更高水平的认识 更高水平的技术 已有认识 已有技术,4、课程安排,高职课程 中职课程 应用模式 建构模式,学科课程、企业实践项目课程企业见习,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任务,难度递增,工作流程方向,并列式,递进式,流程式,工作任务逻辑的三种典型模式,(四)课程内容分析与课程标准,1、普通文化课程内容定位浅显性、生活性、宽泛性,2、专业课程内容开发根据工作项目完成的需要选择课程内容。,课程名称:,操作知识 理论知识 工具材料 评价标准工作项目工作项目工作项目,职业与教育的三维分类 符号 不确定理解 制做 确定 工具,(五)教材模式开发与教材,1、基本原理:用工作任务引领理论知识用典型产品或服务引领工作任务2、模式,从“线性演绎”模式到“焦点与背景”模式,技术理论知识,技术实践知识,工作任务,3、项目课程教材编写体例(1)教学目标(2)工作任务(3)实践操作(相关实践知识)(4)问题探究(相关理论知识)(5)知识拓展(选学内容)(6)练习,(1)工作任务如何编写(2)理论到实践如何衔接(3)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区分实践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操作性知识,如操作步骤、工艺、工具设备名称等。理论知识指完成本项目必须具备的理解性知识,用于解释“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六)教学过程分析与学习结果,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1、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指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而教师的职责更多是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帮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教师还要有耐心让学生犯错误,失败的经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机会。,2、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要注意对工作任务本身做详细阐述,为理论学习提供坚实载体。要让学生理解工作任务,并提醒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而不仅仅是知识上,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完成工作任务。,3、把握讲授的运用时机虽然讲授法已经不是项目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它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恰到好处的讲授,将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扩充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讲授法的运用时机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控制好讲授的时间,避免长篇大论。,4、把握理论的切入时机在教学中教师何时讲解理论非常重要,要善于把握时机。实践 问题 理论,5、注意“衔接语言”的运用教师要学会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工作任务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实践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课程内容体系的项目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学会网状的教学思维。这一点在项目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实训基地设计 以往的实训(实验)室是根据教学的需要设计和建设的,这是一种课程内容导向的实训(实验)室设计模式。它存在零散性等缺点,缺乏整体设计思路。如果现有的课程体系本身存在问题,将更加导致实训(实验)室设计的偏差。应当以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按照空间结构与工作现场相吻合的原则设计实训(实验)室。,校内实训中心设计模式:课程内容导向模式物质环境模拟模式工作过程模拟模式,如何开发实训基地?要考虑建筑因素,更要考虑课程因素。实训室的划分实训设备清单实训功能开发,五、对项目课程的反思,1、是否一定要建立在学生自愿基础上 项目课程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不一定要以兴趣为基本出发点。如职业教育中,企业的工作任务是确定的,并且往往建立了严格的行业标准,虽然个体可以在工作中进行创造,但如果他希望获得这个工作的话,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接受这个工作的要求,,2、项目是否必须是制作完整的产品 通常理解的项目是制作一个完整的产品,比如生产一辆汽车,设计一个服务项目等等。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完整的职业能力。但是我们在开发项目课程时没有必要局限于此。项目课程开发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任何一项产品,比如一个零件,只要它有利于教学,并能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就可以看作为项目。因此,项目没有必要是完整的产品。而事实上,小型项目对于初涉专业的学生来说更有利于教学,只有到了教学后期,需要整合学生所获得的各个局部的职业能力时,采用大型项目才有价值。,3、项目是否必须真实地来源于企业 按照真实性学习理论,以来源于企业的项目为载体组织项目课程,当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课程的功能。但在实践中,我们根本不可能根本教学内容及进度的需要及时从企业获得足够的、合适的项目。其实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事一个来自企业的项目已经相当不容易。因而,项目不一定要求是真实的,只要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模拟项目也未尝不可。,4、项目课程中是否必须有引导性问题 这是肯定的。项目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反思习惯与问题解决能力,这就必然要求有引导性问题。另外,项目课程的重要功能是整合理论与实践,而只有有了引导性问题,它才可能实现这一功能。联结理论与实践的逻辑纽带是实践性问题,它既不是教材上的思考题,也不是从事理论研究所提出的学术问题,而是产生于工作实践,需要在工作实践中进行思考的问题,因而可以把这种引导性问题称为实践性问题。项目课程开发中必须重视实践性问题的设计。,5、是否所有课程都必须项目化 尽管并不要求所有课程都项目化,但至少要求把项目课程作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体,而这会大大增加项目课程开发的难度,比如:如何使得项目课程能负载所有专业知识,如何在技术上确保项目能覆盖这个工作领域等等,这些问题是单个项目课程所不存在的。,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