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职业危害与健康-许尚琴.ppt

    • 资源ID:6017766       资源大小:1.54M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职业危害与健康-许尚琴.ppt

    职业危害与健康,2012年6月13日,预防职业病危害,促进劳动者健康,主要内容:,一、职业危害的现状与特点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三、健康监护的要求四、健康促进的探索,一、职业病发生形势与特点,统计分析表明,我国职业病患者有逐年递增趋势,如果不加以干预,累计数目将会巨大惊人。2003年-2008年全国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总体呈上升趋势。,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一),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人群大、分布广 统计表明,我国劳动力人口超过7.58亿,接触各种职业危害与伤害因素者近2亿(其中农民工占90%)分布在三十多个行业 乡镇企业2000多万个,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一是接触职业病危害人数多,患病数量大。据称中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1600万家,受到职业危害的人数超过2亿。截至2009年年底不完全统计(职业病报告数据):职业病累计发病72万例,其中尘肺病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职业病正处于高发时期。,2010年职业病报告情况,根据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0年新发职业病27240例。其中尘肺病23812例,急性职业中毒617例,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其他职业病1394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铁道和有色金属行业报告职业病病例数分别为13968例、2575例和2258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9.02%。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749970例,其中累计报告尘肺病676541例,死亡149110例,现患527431例;累计报告职业中毒47079,其中急性职业中毒24011,慢性职业中毒23068例。,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一)尘肺病。2010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23812例,死亡病例679例。23812例尘肺病新病例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2564例和9870例;57.75%的病例分布在煤炭行业。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10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7.42%;尘肺病发病工龄有缩短的趋势;超过半数的病例分布在中、小型企业。WHO-尘肺是一种完全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它继续存在下去,二是发病率较高。我国每年“显性”职业病报告病例超过1.5万人,一些“隐性”和潜在损害劳动者健康的现象大量存在,全国有2亿劳动者接触职业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分布广,中小企业问题突出。由于劳动条件差,工艺落后,缺乏有效防护措施,中小企业职业病危害突出,监管几乎为零。,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二)职业中毒。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死亡28例,病死率为4.54%。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19起,中毒215例,死亡28例,病死率13.02%。报告急性职业中毒起数最多的为化工行业,占21.59%;急性职业中毒人数最多的为煤炭行业;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的为一氧化碳,共发生78起175人中毒;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47人中毒,死亡8人。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499例(占35.22%)、272例(占19.20%)和157例(占11.08%)。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行业。,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三)职业性肿瘤。2010年共报告职业性肿瘤80例。其中苯所致白血病49例,焦炉工人肺癌18例、石棉所致肺癌和间皮瘤共10例、联苯胺所致膀胱癌1例、砷所致肺癌和皮肤癌1例、铬酸盐制造业工人肺癌1例。,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四)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等疾病。2010年共报告1314例,其中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47例(其中噪声聋多达333例),职业性眼病251例,职业性皮肤病22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225例(其中中暑117例,手臂振动病100例),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201例(其中布氏杆菌病159例,森林脑炎42例),其他职业病64例。,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三是经济损失大。据估算,我国每年因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千亿元.WHO统计:全球经济损失 4%,我国职业危害的现状和特点,由于职业危害具有群体性,致死、致残率高,以及难以治愈等特点,造成了家庭伤害和单位、地区的不稳定,甚至引发社会矛盾,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2009年以来,先后发生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工患尘肺病事件、河南省农民工张海超尘肺病事件等多起重大职业病危害事件,充分暴露出职业危害防治形势的严峻。,四是影响严重。,导致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用人单位(企业)法律责任没有落实用人单位遵法、守法意识和劳动者自我防范的意识不强中小企业无有效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大型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职业卫生管理模式和方法需要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进一步规范;职业病防治机构、经费、制度等在许多用人单位尚未落实到位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原有的企业职业病防治机构已被剥离或即将面临剥离,企业职业卫生机构受到严重的冲击,二、职业危害的预防控制1、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的主要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自2002年5月1日起施行。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防治法目录,第一章 总则(1-12条)第二章 前期预防(13-18条)第三章 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19-38条)第四章 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第五章 监督检查(55-61条)第六章 法律责任(62-76条)第七章 附则(77-79条),职业病防治法职责分工,-,用人单位的主体责任和劳动者权利,用人单位,10项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未成年工、女工保护,9项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批评、检举、控告参与民主管理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核心内容企业责任举例,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健康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依法参加工伤保险职业病危害申报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申报和卫生评价对职业病诊断提供病人暴露史职业病报告责任建立职业病防治相关规章制度,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职业病防治法,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工作卫生防护管理办法,放射防护器材与含放射性产品管理办法,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放射事故管理规定,配套规章:职业病分类目录职业病诊断、鉴定管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管理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卫生监督程序,尘肺病防治条例,核设施放射卫生防护管理规定,规范用人单位,规范执法行为,规范技术服务,标准与技术规范,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框架,职业病防治法配套规章,职业病危害分类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目录作业场所管理作业管理,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鉴定技术服务机构职业危害评价职业病危害监测,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分类建设项目设计接触限值检验方法放射卫生防护听力保护规范,事故处理监督程序处罚办法,25,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个体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一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职业病与职业多发病,二级预防,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管理和职业卫生工作内涵,26,有毒有害作业企事业单位,有害因素,作业人群,识别,评价,控制,环境监测,就业前体检,定期体检,离岗体检退休体检,职业病职业多发病职业禁忌证,健康监护,宣传教育人员培训,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工作范围,提供依据,监督,法规标准法令,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劳动卫生学调查,科学研究,2、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类,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存在于工作场所或者与特定职业相伴随,对从事该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造成健康损害或者产生健康影响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放射、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2.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2、职业危害因素分类,按照导致职业病危害的直接原因分类:卫生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分为: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等十大类。,-,按照职业危害因素性质分类:化学因素 包括:外源性化学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三氯乙烯、正己烷等;生产性粉尘:如二氧化硅粉尘、硅酸盐粉尘、金属粉尘、炭系粉尘、有机粉尘、混合粉尘等。物理因素 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生物因素 如引起职业性传染病的细菌、病毒等,引起谷痒症、稻田皮炎等的昆虫和尾蚴。职业损伤性因素 如精神紧张、劳动性疲劳、强迫性体位、不合理工具、个别器官或系统的过度紧张等。社会心理因素 如职业性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因素等。,3、怎样会损害健康和造成职业病?,超过可以接受的暴露水平(OEL),不同的途径,If OEL,工人的暴露,OEL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职业暴露限值,呼吸,吞咽皮肤吸收,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4、职业危害因素的健康危害:,最常见的存在方式:气体、蒸气、液体和气溶胶(尘、烟、雾)气体:泄漏、高温加工蒸气:灌装、混合、清洗、喷射、干洗等;液体:溶剂、酸、碱等尘:打磨、切割、压碎、过滤等;烟:焊接、切割等雾:喷洒、电镀、切割、喷漆等;,5、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特征,化学危害: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急性、慢性等;腐蚀性:接触部位组织破坏(皮肤、眼、消化道);浓酸、浓碱、磷;刺激:组织炎症、湿疹、皮炎、水肿等;(皮肤:酸、碱、溶剂等;呼吸:氨、氯气、光气、臭氧等)变态反应:皮肤(甲醛等)、呼吸(异氰酸酯等)窒息:甲烷、乙烷、CO、硫化氢、氰化氢等;癌症:苯(白血病)、氯乙烯(肝血管肉瘤)、联苯胺(膀胱癌)、石棉(肺间质瘤)等;生殖效应:生殖和性功能、后代影响:锰、二硫化碳、乙醚、汞、CO、铅及溶剂等。其他:噪声、振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职业病目录-10类115种,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其他职业病(5种),职业接触限值(OEL)的分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PC-TWA(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time weighted average,8 hours average,40 hr week)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PC-STEL(Permissible concentration-short term exposure limit,15-minutes)最高容许浓度 MAC(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主要是指化学物质、粉尘和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可分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最高容许浓度和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三类。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8小时工作日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指一个工作日内,任何一次接触不得超过的15分钟时间加权平均的容许接触水平。最高容许浓度(MAC):指工作地点、在一个工作日内,任何时间均不应超过的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我国的职业接触限值,正确使用职业接触限值-总尘与可吸入尘,分别制订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PC-TWA和PC-STEL。建议尽可能进行呼吸性粉尘的评价,当不具备测定呼吸性粉尘的条件时,可以测定总粉尘浓度。,6、职业危害控制,职业危害控制策略职业危害具体控制措施对防护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的要求,-,风险转移,职业危害控制的策略,职业危害控制,-,消除危害,个人防护用品,管理措施,途径,危害来源,健康危害,工人,-,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基本要求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连锁警告个体防护,粉尘控制措施,组织管理措施,卫生保健措施,技术措施,生产过程的密闭化、自动化是解决毒物危害的根本途径。采用无毒、低毒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物质是从根本上解决毒物危害的首选办法。密闭一通风排毒系统:由密闭罩、通风管、净化装置和通风机构成。局部排气罩:1.密闭罩 2.开口罩:分为上口吸罩、侧吸罩和下吸罩。3.通风橱。排出气体的净化:洗涤法、吸附法、袋滤法、静电法、燃烧法和高空排放法。个体防护,(一)化学毒物危害治理措施:,(二)生产性粉尘危害控制技术,采用工程技术措施消除和降低粉尘危害,是治本的对策,是防止粉尘发生的根本措施。改革工艺:使生产过程机械化、密闭化、自动化。湿式作业。密闭-抽风-除尘:分为密闭设备、吸尘罩、通风管、除尘器等几个部分。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革、水、密、风、护、管、教、查”八字方针。,(三)物理因素危害控制技术,噪声的控制措施:1.消除或降低噪声、振动源,如铆接改为焊接、锤击成型改为液压成型等。为防止振动使用隔绝物质,如用橡皮、软木和砂石等隔绝噪声。2.消除或减少噪声、振动的传播,如吸声、隔声、隔振、阻尼。3.加强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护。,49,高频电磁场的防护措施,(1)场源屏蔽 把空间电磁强度降到要求的限度,场源屏蔽通常采用屏蔽罩或小室的形式。材料可选用钢、铝或铁,以铝质材料为最适宜,非导体材料无屏蔽作用。(2)远距离操作 操作岗位距场源较远者,不一定都要求屏蔽,但在其周围要有明显的标志;对一时难以屏蔽的场源,可以采用自动或半自动的远距离操作。(3)合理的车间布局 高频加热车间要求较一般车间宽敞,各高频机时,应尽可能远离场源操作岗位和休息地点。,50,微波的防护措施,微波辐射能的吸收 调试微波机时,为使波能不向空间发射,需安装功率吸符器吸收微波能量。因工作需要在屏蔽小室中调试微波机时,小室内四周上下各面均应敷设微波吸收材料,以免工作人员受到较多反射波的照射。合理安排工作位置 根据微波发射有方向性的特点,工作点应置于辐射强度最小的部位,尽量避免在辐射对流的正前方进行工作。个体防护用品 一时难以采取防护措施,短时间作业时可穿戴防护微波专用的防护衣帽和防护眼镜。,预防控制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病因预防(群体)预防、消除危害源头二级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控制(群体)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与评价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三级预防:控制疾病恶化,挽救残存功能(个体)职业病人的治疗与康复保障职业病人的权益,-,四、职业健康监护的要求,定义:以预防为目的,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医学健康检查和健康相关资料的收集,连续性地监测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分析劳动者健康变化与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并及时将结果报告给单位和劳动者,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特点:不是一般查体,而是观察早期发现劳动者的健康变化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基本原理示意图,劳动环境 作业人员,第三级预防(康复治疗),职业健康监护内容,职业健康监护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职业健康检查包括:(1)上岗(前)健康检查。(2)在岗期间定期健康检查(一般周期为1年)。(3)离岗时健康检查(4)应急医学检查(5)离岗后的随访医学检查(不是所有离岗后都需要)职业危害潜伏期长的职工需要追踪随访,-,-,健康监护的评价方法分为:个体评价:个体评价主要反映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对劳动者个体健康的影响 群体评价:群体评价包括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范围、检测点合格率、发病率、检出率、受检率、患病率、疾病构成比等,评价剂量(浓度)-反应(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关系,防护措施效果。评价报告30日内递交用人单位,并督促妥善处理每个遭受健康损害的劳动者。,个体评价结论根据健康监护检查结果,对劳动者个体的健康状况评价结论可分为5种:A 目前未见异常(包括大致正常)检查未发现职业病或职业禁忌证,且各项检查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或一些项目虽有轻微改变,但无明显器质性或功能性改变);B复查 检查时发现单项或多项阳性结果,暂不能做出明确诊断者(怀疑职业病);职业性复查、非职业性复查;,C 可疑职业病检查发现健康损害可能符合可疑职业病的诊断标准,需要提交职业病诊断机构进一步明确诊断者;D 职业禁忌证检查发现有职业禁忌证的患者;E 其它疾患或异常除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之外的其它疾病或某些检查指标的异常。,群体评价,在个人健康评定的基础上,结合作业环境检测结果,对每个作业群体进行健康水平的评定,寻找剂量反应关系和健康危险度(HR),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群体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用人单位名称,检查时间,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人数,职业病患者和职业禁忌证患者及需要复查的劳动者人数,分析用人单位工作环境是否达标,卫生防护措施和干预措施效果,依据职业病诊断标准和职业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分析检查结果中异常指标是否与职业危害因素有关,是否存在新的职业危害等。,-,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必需及时将职业健康监护评价结果反馈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并向有关政府主管部门报告。为指导用人单位完善防护措施和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提供依据,为政府制定或修订有关卫生政策提供支持。(信息反馈与报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根据检查结果,对职业禁忌者提出调离原工作岗位的意见,对需要复查者提出限期复查的意见,对疑似职业病者或职业病患者提出到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机构诊治观察的意见,并填写职业病报告卡,上报有关部门。若发现其他疾患者,应建议其到有关医院检查治疗。(建议与措施),健康管理的实质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 合,实行三级预防。美国经过20年的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对于任 何个人和企业都有一个秘密:90%和10%90%的个人和企业经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未参加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上升90%,五、健康促进概念 WHO 对健康促进的定义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目的在于努力促使人群改变不良健康行为,建立与创造良好的卫生服务、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以及一切支持系统。简要地说,健康促进就是健康教育加支持系统。,效果及效益评估,职业卫生知识的普及率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作业场所检测率预防性评价审核率卫生实施安装率职业病的发病率工作相关疾病发生率常见病的发病率作业场所满意率职业人群社会适应率。,-,

    注意事项

    本文(职业危害与健康-许尚琴.ppt)为本站会员(小飞机)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