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程中的问题与策略.ppt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程中的问题与策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程地位,综合实践活动是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3)中设置的、必修的、独立的课程领域,由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构成,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领域一起构成高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综合实践活动在普通高中课程学分结构表中占23个必修学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活动15个学分,社区服务2个学分,社会实践6个学分。该课程在学分结构表中,占最低必修学分(116个学分)的20%,占最低毕业学分(144个学分)的16%。,五个方面,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问题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阶段的问题与策略问题三、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问题与策略问题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教学的问题与策略问题五、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的问题与策略,问题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1、将综合实践活动变成某单一学科的拓展活动;2、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活动方式以资料查找为主,缺乏实践性活动;3、课程内容教材化,教师对“资源包”的依赖性太强,围绕“资源包”在教室里“讲”或“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家乡茶文化探究),二、课程内容窄化倾向 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开发过程中,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不能受到平等的对待和相同的重视,学生开展的主题活动过于单一,虽然经历了若干主题活动,但由于没有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基本类型的分类指导,学生始终在重复某一种类型的活动方式在开展活动。,三、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乡土化倾向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要利用当地课程资源,因而在课程内容开发过程中狭隘将“乡土课程”当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现象大有存在。,四、预设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倾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价值追求,就是要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在生活中的发现,由学生提出,而实践中却由教师设计或提供主题进行选择,甚至按照学习资源包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如果这样,学生的问题意识永远没有孕育的空间,建议与对策一、整体规划,设计内容开发框架 学校、教师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对学生每个年段的主题方向与类型有一个系列安排。在此框架内,学生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提出自己研究的具体问题。研究范围和主题活动之间的连续性体现了螺旋上升。,二、全面关注,多角度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1、利用地方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讨论稿)中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发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和社区的背景和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区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性特色。,2、联系学生社会实际与现代科技,开发课程内容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指导纲要中指出了本轮课程改革的六大目标,其中,就课程内容改革中提到,要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社会实际,密切联系现代高科技的内容引进至课程中来。作为最能体现学校课程创新的课程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进行主题设计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问题出发,结合现代科技挖掘相关的主题,开展推广现代科技的活动。,3、综合、延伸、重组学科知识,开发课程内容 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组织行为等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4、引导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发现问题,开发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基本理念是“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同时,教师要“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1)开设讲座,诱发探究动机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知识经验,开设一些知识讲座,介绍一些焦点问题、热点问题,诱发探究动机。,(2)开展社会实践,激励研究兴趣 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形成活动主题。完全开放的实践情境相对开放的实践情境,案例:长沙市长郡中学考察益阳新桥镇1、新桥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2、关于农村住房布局规划的调查研究3、探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4、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法制建设的调查研究5、关于益阳农村医疗现状调查报告6、关于农村“人情”往来的调查研究报告,(3)设计调查问卷,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问卷,让学生自由填写,引导学生提出自己最感兴趣、最想研究的问题。通过师生共同商讨,对其进行归纳整理,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4)关注综合实践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开放性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经常会发现一些新的活动主题。教师要善于发现、提炼出新的的活动主题。案例:“中巴出城,关注公交”(未来社区的规划),问题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一)过程的忽略1、教师忽视学生探究过程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2、学生活动过程中指导策略缺失;,(二)活动方式的曲解1、出现灌输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象。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更重要的是在知识探询中孕育一种问题意识,亲自寻找并实践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发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实中,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其知识获得的功能,忽视其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功能。2、活动方式单一 缺乏多种活动方式的引领,如调查、采访的方法较为普遍,而观察、设计、实验、探究的活动方式容易被忽略。,(三)过程缺乏完整性和深度体验 实践中,研究的过程不完整,缺乏必要的研究周期。一个研究主题或课题的学生往往要经历时间不到一个月,研究过程的不完整,活动方式单一,不能保证学生对研究主题或问题有一定深度的分析和体验。,(四)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不足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采取自然研究与社会研究的方法。关于社会问题的研究,往往要综合运用调查研究、理论分析、文献研究等方法,关于自然问题的研究,也要运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方法意识和操作规范。,建议与对策,一、全面关注综合实践活动类型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活动方式主要有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项目与应用设计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社会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活动类型进行整体把握,全面关照这些活动类型,在活动开始之前,对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类型进行整体规划。使学生尽可能多的经历多种活动方式。,二、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记录 1、指导学生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是学生以活动主题为中心的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他们获得丰富的体验。这些认识、体会和反思是极具价值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及时将这些方面记录下来。2、记录活动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 在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在此过程中掌握多样的知识技能、如,综合性知识、经验性知识、方法性知识,感受丰富的情感体验。期间,教师要指导学生随时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主题的由来、活动方式、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3、记录发现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随时记录自己提出的问题。可让学生准备一个问题记录本,将发现问题的过程和情景以及当时的感受记录下来。,三、加强方法论教学 教师在学生活动的全过程中,要针对学生活动的具体任务,渗透关于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的教学。1、形成方法系列 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论指导方面从小学3年级开始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2、探讨方法的指导途径 为了使学生既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方法,要将方法论的指导与方法实践结合起来,与具体主题活动结合起来,使方法论的指导不至于陷入知识的系统讲授的局限。如,要让学生掌握“怎样做采访“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方式一:开设小讲座,介绍做采访的相关知识;方式二:学生采访活动后,通过引导学生展示交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出做采访的相关方法;方式三:开展“我的第一次采访”主题活动,让学生经历如下过程:学生通过活动让学生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自己了解什么是采访?怎样做采访确定采访对象讨论如何准备采访(收集信息、拟订提纲)实施采访过程开展交流活动。,四、关注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典型的综合课程,肩负着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促进课程综合化的使命,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这一目标比较忽略,怎样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现课程综合化价值?并在实践中能合理运用学科知识呢?1、解决学生遇到的知识难题,促进基础知识向实际应用转化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知识问题,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实际运用转化。,2、帮助学生寻找学科之间联系的结合点 学科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趋势是综合性程度进一步加强,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向更高层次方向发展,学科之间界限更趋模糊,如地理与政治的结合,地缘政治说。,五、指导学生深入研究,防止浅尝辄止 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深度探究的原则,伴随活动的展开,会产生新的活动主题,出现意想不到的关键点。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深入持续地研究,引导学生深度体验,防止浅尝辄止。,1、深入分析过程资料拓展主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证实某一现象,发现新的规律,进行深入的探究。然而,实践中的情形是不少学生认为资料搜集,整理好了,就以为大功告成了,等着展示。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如,向学生收集的资料发问,如:这些资料说明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你发现什么问题?懂得什么知识?这一些资料使你明白了什么?经教师点拔,学生进行如此思考定会使主题得到深入,避免了研究的肤浅。,3、寻找突破口,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学生在研究中往往由于课题太大或没有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可行性,而难以将课题研究下去。此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研究的情况,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突破口,帮助学生将课题研究深入下去。,案例:有位教师发现有个小组的学生研究“中国文化”的课题,在研究初期,学生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有关中国文化的资料。有关于饮食文化、军事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可谓五花八门。由于研究主题分散,学生小组合作时不知如何将课题深入下去。在查阅学生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发现学生收集的关于湖南本地的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很多,就向学生提问道:你们收集了这么多有关湖南饮食文化方面的资料,想研究湖南的饮食文化与其他各省饮食文化的区别吗?于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讨论与探究,开展了题为“关于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差别研究”的主题活动。,六、在学生自主研究的基础上加强监控的指导,自主研究与监控指导阶段必须做好的几件事情:特别在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应该做的和记录的主要有如下几项工作:(1)学生课题组和学生个人外出调研、访谈必须持有“介绍信”以说明事由、证明属实、争取支持、避免误解。,(2)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查阅文献、调研访谈的基础上确定个人选题意向,并按照要求认真填写“个人选题意向表”,同时注明“第二选择”,以便班主任和年级组统一调剂;,(3)对于科研方法、背景知识等要进行适当讲座,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4)坚持写研究性学习活动日记,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5)课题结题以后,根据“个人小结写作参考提纲”认真写好学期或学年度研究性学习“学生个人小结”,侧重小结个人的收获和体会。(6)学生外出参加研究性学习,必须填写“外出申请表”,经班主任、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并登记后方能成行。,问题三、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问题,1、对学生活动过程及过程中获得的体验和经验关注少;2、活动成果呈现方式单一;3、忽视学生方法论方面的收获;,建议与对策,一、指导学生认真整理资料 教师要指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整理信息资料的方法,并在学生自主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对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和审视,通过对资料的判读、分类、整合与提炼。,二、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1、将自己工作与他人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并对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2、重述你的研究假设,并对照研究假设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3、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讨论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三、指导学生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结论对活动结果的分析可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1、将所研究的成果成为一般基础知识归入知识体系之中;(案例:湖湘文化的特点)2、以具体对策与建议的形式作用于社会现实,即将为社会提出你的积极性的建议或为决策机构提供可以参考的资料;(长沙公交车现状调查),四、指导学生总结独特感受 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给于疏导和点拨,促成学生个体情感的升华。(案例:拆迁)教师要 引导学生在展示交流中综合运用所学学科知识,并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收获。,五、指导学生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 在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抓住契机,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记录。如,每一次活动后,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的口头总结,然后将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总结,形成一句话或几句话,用简短的文字写下来。,案例:学生的反思,我们去怀化商城调查时,一开始我就直接提问,几家店的老板均不愿搭理。出师不利,顿时感到很失望。后来我装做买笔,本子等文具的样子,开始和他们套近乎,后来终于完成了这次调查,一同去的罗立国则看到了开袜子等生活用品的邻居老板,把我们的来意告诉了叔叔,于是请求叔叔的帮忙。在叔叔的帮助下,顺利地完成了5家文具店的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我懂得了遇事要冷静,学会思考分析,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彭振,六、指导学生总结方法论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要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帮助学生形成一些理性认识,提炼出一些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程序,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真正既获得了健康积极的体验又学会了一些生活成长的技能和方法。,七、引导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实践活动中的收获 有时展示调查报告、有时展示反思日记、有的展示手抄报、有的展示手工制作,也可将学生活动中的照片贴出来,办一个摄影作品展,展示设计的规划方案,(一)活动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是师生共同制定的,经过反复设计,我们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撰写大致为:主题确定、活动目标、活动计划、活动实施、活动总结交流等部分组成,要体现活动的目标针对性、过程性、生动性、反思性。,(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日记不同于日常的一种意识流的记录,不是简单地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而是要求学生通过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回顾自己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与感动,用故事的形式记录下来。,1、记成功的之处2、记反思的问题3、记活动过程中的见解4、记掌握的方法技能5、记活动体验与心得6、记与同学合作,(三)多媒体演示报告 演示报告主要反映发现问题、确定主题的过程;要反映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要反映活动过程中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四)活动总结报告(1)研究报告题目:它可以包括活动研究的性质、研究对象和地点、研究的主要目标等。(2)摘要:它是对整个活动研究报告的简要总结,主要陈述主题活动的目标、方法、主要结果以及结论。(3)引言:这一部分主要是向读者交代开展主题活动研究的“背景”。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活动研究主题的介绍、对准备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陈述、对前人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研究假设等。,(4)活动过程过程:这一部分非常重要,首先,人们可以通过它了解撰写者活动的基本过程;运用了哪些活动方法;获得的研究资料和数据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由此判断你的研究成果是否科学;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哪些行为策略等。(5)结果:如果是研究报告,这一部分主要用来描述活动过程中的研究发现。应该尽量用概括、简洁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表述。,(6)分析和讨论:这一部分是活动研究总结报告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可以将自己的工作与前人的工作进行比较,分析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差距,并对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重述自己的研究假设,并对照研究假设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可以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进行反思,讨论你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它们进行客观的评价。,(8)注释和参考文献:如果活动总结研究报告中有引用他人的话语、数据、图表等,应该对它们加以标注,并在“注释”部分进行说明。(9)附件:对于研究中的一些原始数据、图表、问卷、实物照片等可以作为附件,附在研究报告的结尾部分。当然,任何附件都应该在研究报告中有批示性的标注。(10)致谢:在研究过程中,可能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对那些给过指导、帮助,或者成为研究对象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个部分向他们表示你的感谢。,(五)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1)标题。小论文标题不宜过大、过难、过于专业化,要明白、确切、有吸引力。(2)作者署名。署名的次序一般按照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3)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是对论文的主要论点进行介绍,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要求重点突出,运用第三人称写。下面是小论文探究爬山虎的奥妙的内容提要部分,比较清晰地体现了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4)关键词。它是论文的提示性中心词语,其目的是方便文献检索。每篇论文的关键词以26个为宜。(5)引论。引论部分一般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背景、提出需要论证的问题以及论证的方法手段。(6)本论。它是论文的主体、中心内容,主要介绍作者证明所提出的论题。(7)结论。是对本论部分的问题进行综合概括得出的结果。(8)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附加部分。,问题四、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教学问题,一、片面地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到教室外,校外去调查、访问、考察、活动,结果学生盲目活动,缺乏真正的深度体验二、有的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集中与分散灵活使用的原则,将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在寒暑开展,结果缺乏教师过程指导,3、以学科教学方式指导综合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教学预设过多;4、有的教师将课堂全部交给学生干部主持,缺乏及时指导,学生课堂活动流于形式,建议与对策,从综合实践主题活动实施几个基本阶段来看,每个阶段既要有课外实践环节,也不能缺少在课堂中交流学习的环节,而教师的有效指导大部分可通过课堂完成。要积极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开题评审(主题确定)活动策划活动总结(阶段、终结)方法教学,一、主题确定阶段的课堂组织(一)课题论证和开题评审(大规模)开题评审是学生课题研究必须经历的第一次考验。经过一段时间的查阅文献资料、调研访谈或实验勘察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对课题的由来、课题的目的与意义、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课题组成员的分工、课题阶段研究计划、研究所需的条件、研究方法、预期研究成果以及研究成果的处理意见,都必须有自己周密的考虑。必须经得住评委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同时也是一种接受指导和帮助的机会。,开题评审的操作1、各班主任和评审老师进教室,各课题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相对集中地坐在一起;2、班主任将评审小组老师进行评审小组责任分工,集体评审,责任人执笔记分,(分数记入“研究手册”中的开题评审表中)一人负责执笔33个课题组3、班主任收各课题组“研究手册”(含开题报告表和开题评审表),并分发给相关评审教师;4、班主任主持抽签,决定各课题组开题顺序;,5、班主任宣布开题程序和评审要求;6、小组派代表进行开题陈述,时间510分钟(对开题报告表的内容进行口头陈述,但不照本宣科;与此同时,评审老师对照“开题报告表”对学生“书面报告”和“口头评述”两部分进行评分。7、小组成员上台答辩,时间10分钟(回答评审老师12个问题,其他同学一个问题,可由小组任意一位成员作答);与此同时,评审老师对答辩情况进行评分;8、评审老师宣布结果并加以点评。9、开题评审。建议挑一名学生作为主持,需要注意有序衔接和时间把握;10、评审结束。班主任从评审老师处收回“综合实践活动手册”登记本班学生课题一览表。,(二)班级主题确定课的组织 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体现在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确定活动组织形式,通过讨论、交流确定活动主题。在活动主题确定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自主汇报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这一课堂教学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平时在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需要强调的是:在主题确定课之前,教师要让通过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方式,在实践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2、组讨论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 在第一环节中,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但是,并非每一个问题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此环节中将问题转化为研究的课题。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教学生学会将问题归类的方式,确定哪些问题可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所谓问题归类,即将学生的问题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方面归类,对于回答“是什么?”这一层次的问题,解决比较容易。而对于回答“为什么?”“怎么做?”这一层次的问题,研究比较复杂,研究的时间也较长,一般都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二方面,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分析主题的价值,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最有价值的主题。,案例:“灵芝盆景制作与研究”主题确定阶段,学生们在最初选题时有过“木洞、杨梅栽培技术”、“家电维修”、“速生丰产林研究”等十多个设想,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学生逐渐认识到“杨梅种植存在周期长、因素复杂的问题,家电维修课题陈旧、技术要求高,速生丰产林研究工程量太大,难以操作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灵芝菌盆景制作与研究这一个课题。,3、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自然分组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确定活动主题后,学生可根据自己喜欢的主题自由分组,组成38人小组。在此阶段,教师一般引导学生简单汇报自己小组研究的活动主题,并说说选择本主题的原因,其目的是给全班学生一个整体印象,并增强目标的针对性。,二、综合实践活动策划阶段的课堂组织形式确定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后,活动进入策划阶段。在此阶段,学生小组要讨论活动计划、进行活动策划,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小组将自己的计划在全班交流,并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即在别的小组汇报后,能展开充分的讨论,为每个小组完善他们的计划,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再修改完善计划。在活动策划阶段,教师的指导应重点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1、学生进行活动策划 这一阶段的活动策划主要是小组之内进行讨论。在此期间,学生要进行小组分工,完成活动计划。教师可在各小组之间巡回指导。为了帮助学生将活动计划做得较规范,在起始阶段,教师可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如,提供撰写活动计划的表格。2、学生将本组方案计划在全班汇报交流 在此环节中,学生小组派出学习小组长,将本组活动策划在全班汇报,与其他同学交流。3、学生针对各小组方案计划情况展开讨论 学生分组汇报本组的活动策划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每组的活动计划进行讨论。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帮助完善活动计划。,4、学生根据讨论情况完善计划 此环节在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主要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基础上,学习其他小组的方法,反思自己计划的不足,进一步完善计划。,三、活动实施过程中的阶段性交流课 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汇报交流。其课堂活动过程大致有如下几个步骤。1、学生分组汇报活动过程在此环节中,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汇报活动过程。,2、教师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出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分组汇报后,教师要给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组织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并将活动过程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并给予制导与支持。,3、引导学生发现生成的主题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新生成的主题。这样,将活动不断拓展深入。如,在一次“中巴出城,关注公交”主题活动阶段交流时,学生谈到:通过访谈,了解到居民超过一万人数的社区,可设公交车停靠站,而自己居住的社区有四万多居民,由于社区没有公交车停靠站,居民出行很不方便。于是,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开展了“未来社区的规划应该注意什么”的问题研究。,四、综合实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形式 当一个活动结束后,进入总结交流阶段。针对不同的活动主题,交流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静态的交流,也有动态的交流。活动主题、活动方式不同,活动过程也千差万别。总结交流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答辩式总结交流活动的基本方法是在学生进行活动交流时,请若干教师或专业人士当评委,由评委老师提出各种问题,由学生进行答辩。其基本环节为:1、主持人介绍答辩程序2、论文作者做论文陈述(小组派代表)3、教师与学生针对性提问4、研究小组当场作答5、主持的教师作总结性评价。这种类型的交流,可提供学生展示交流分享情感体验和方法的的舞台;指导教师了解学生活动过程及目标落实情况;发现活动过程中新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开展活动,也在终结性评价中运用。,在答辩式总结交流过程中,答辩时教师的问题设计最为关键,问题的设计指向学生在活动中综合实践活动目标达成。一般涉及如下几个方面。(1)你为什么选择这个问题进行研究?(问题由来,考察学生的问题意识)(2)选择这个主题以后,你们是怎样策划活动的?(考察学生是否有计划地学习)(3)本次活动主要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进行的?你们收集信息的主要途径是什么?你能举例说明你是怎样分析收集到的信息的吗?(收集、处理信息能力的考察),(4)你的研究报告分哪几方面来写的?重点是什么?你认为你们的活动有什么意义?(考察学生方法性知识的落实)(5)在本主题活动中,你们运用平时学到的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知识?你认为哪些知识是课本上学不到的?(考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6)请举例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体会最深的是什么?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新的问题吗?(考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价值:体验性、生成性特征)案例:课堂教学实录片段,步骤一:主持人介绍论文答辩程序,步骤二:学生论文阐述,步骤三:答辩委员会老师提问,步骤四:学生回应教师提问,步骤五:主持人总结,五、综合实践活动方法讲座的课堂组织基本形式 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缺乏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没能得以实现。着重围绕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或报告、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动等方法构成一个比较宽泛而不失系统的方法系列。,专题讲座仅仅是辅助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以教师讲解为主,而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方法论讲座或关于活动主题的知识讲座也不应追求学科化的系统性。,问题五:综合综合实践活动管理与评价问题,一、指导教师不明确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评价过程比较随意。由于目前绝大部分指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总目标分解研究不够,导致评价的具体指标不明确;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导致评价过程比较随意。如,有的地区在综合实践活动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由于对其评价指标缺乏系统研究,而以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报告作为评价依据,这种评价随意性较大,并且容易导致作假现象发生。,二、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学生对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过程和体验,在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发展评价中,过分地偏重过程体验,而对学生发展的实际程度关注不够的问题比较突出。如通过活动实施学生究竟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缺乏具体的评价指标。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对方法的落实和具体实施关注不够,表现在大量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设计一份简要的调查问卷、如何进行访谈等方面。,3、评价主体单一,学生自评、互评流于形式。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忽视学生的参与与主体性的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现象十分普遍。虽然有时也组织一些学生自评和互评,但这些评价模式还很不成熟,缺乏实效性、明确的评价目标与标准,忽视对学生的反思、比较、观察能力的培养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多元主体评价的形式主义。,4、反映学生活动情况的数据和证据收集不够及时。在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过程中,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及时收集和分析反映活动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行为表现,并认真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和学生的行为表现,并根据这些情况,明确促进学生改进的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然而,实际情形中,教师往往不能及时收集和分析学生活动情况,往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才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收集活动,使得学生不能及时改进不足。,建议与对策,一、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进行了设计,与此同时,还分学段、分活动项目分类设计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有如下目标值得关注。,(一)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二)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三)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五)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六)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七)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八)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学生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 为了克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的盲目性,在进行目标细化研究的基础上,需要研制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在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把握好体验性目标、过程性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从实施过程各个阶段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如,撰写活动方案、调查记录、观察日记、实验记录、研究报告、论文、问题探讨策略、发现的问题,探究的方法、活动日记、录像、摄影、录音等多种信息处理活动,反思、体验、收获等。,2、从过程与方法的维度设计基本指标,如,问题解决基本方法(如探究、调查与考察、实验、设计与制作、服务与社会实践等)的体验与运用程度;基本技能(搜集处理信息、自主获取知识、规划与组织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发展。3、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良好个性品质和思想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维度设计指标,如:为特殊人群服务活动、参加公益劳动、手工制作、工厂劳动、田间劳动的具体次数等。依据以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标设计的维度,可以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终结性评价。,三、积极探索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方式和途径。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方式多种多样。按评价的阶段分,一般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但无论何种方式,其运用的先决条件为激励和引导。在具体操作中,“自我展示性评价”、“活动过程的系统观察”、“多元研讨式民主评议”、“活动过程档案袋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评价方式。,1、自我表现性展示活动 自我表现性展示活动是一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活动主题不同,活动过程和方法也有差别,自我表现性展示形式也多种多样。最常运用的有如下几种形式:形式一,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是开放的,学生感受与体验也是丰富的,对于它的评价也应该是开放的,在实践中,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展示必评价,使学生将实践活动中的丰富体验与收获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出来,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2、学生活动过程的系统观察 教师观察评价,指教师根据评价项目和评价标准,观察学生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或通过学生谈话等形式,直接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来收集各种评价信息。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的依据。一方面,要根据教师制定的评价计划进行系统观察。指导教师在观察之前要设计观察提纲。提纲中一般涉及六个方面的问题。即:谁?什么事?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事情怎么样?为什么会发生这件事情?二方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随着活动的展开,教师要不断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观察。教师会发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这时,需要教师提供指导。,3、协商合作式民主评议 协商合作式民主评议可以是小组活动或师生互评,还可采取由家长或社区介入等多种民主评议方法。方法一,小组互评。在小组活动,可以是学生之间互评,将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制成表格形式,由学生互助评价后填写;或是由组长主持的互评活动,并结合自己的观察记录,提出看书的观点或意见,师生合作,完成评价。小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在小组中充分进行自我展示,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互相激励和提高。方法二,家长或社区评价。家长或社区介入评价,可由校方提供评价项目、评价标准和具体要求,由家长社区对学生进行客观性评价。需要强调的是,至于社区和家长的评价,不管是哪种评价主体,都要运用激励性评价机制,以指导和鼓励为主,帮助学生不断对课程产生兴趣。,4、活动过程档案袋评价 学生活动过程档案袋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中不可缺少的评价方式。通过档案袋的运用,可引导将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并可将其作为总结性评价的依据。,让学生明确活动过程档案袋需要放入的材料为如下几类:(1)展示过程与方法;(2)展示成果;(3)展示创造性;(4)反思自身的变化与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学分认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