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ppt
1,第五章 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周期理论,第一节 经济增长理论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涵义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回顾三、经济增长模型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回顾二、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涵 义(二)经济周期的类型(三)经济周期的原因(四)经济周期模型,2,第一节 经济增长,一、经济增长和经济进步的涵义 经济增长的最简单的涵义是产量的增加。更全面的一点的说法是,经济增长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生产人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或这种潜在生产能力的增长率。二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长率。现代经济增长通常也用如下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GDP总值的增长;二是人均GDP总值的增长。所谓进步,就是“现在比过去、将来比现在有可能实现更理想的状态”。,3,经济增长的最全面的定义:克拉克对经济进步所下的定义(见克拉克经济进步的诸条件:1、“生产的增长”是经济进步占有中心地位的现象。因为生产的增长使收入及其分配随之增长,提供了更多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从而更多地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增加了人们的福利。此外,收入的增加带来了储蓄的增长,为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和可能。2、“技术进步”。“技术的进步”包含着广泛的内容,如工具和机械的发明改良、生产技术方面的知识发展、新产品的开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效益提高、成本降低、大批量生产技术的开发、产品质量提高等。3、“产业机构的变化”。“产业机构的变化”是经济发展现象最重要的方面。无论哪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都有是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4、“资本积累”。“资本积累”是从量和质上扩大生产能力。,4,5、“国际经济关系的进步”。“国际经济关系的进步”是扩大生产和增加收入的重要条件。所有国家都通过资源和产品的输出、输入,对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和经济协作等,建立紧密的相互依存关系。6、“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结构的变化”是随生产和收入的增加而产生的,是经济进步的一个侧面。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需求不仅在量上要扩大,而且在结构上朝着多样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这种需求结构会促进生产的扩大。7、“制度的进步”。“制度的进步”是指控制经济、社会管理技术的进步,包括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管理技术,是经济进步不可缺少的要素。8、“价值观念的变化”。“价值观念的变化”是经济进步的重要因素。人们都依据自己的价值观念来看社会进步和福利。,5,二、经济增长理论的历史回顾,(A)魁奈的经济增长理论(一)魁奈的经济理论的基础对农业生产的技术进行分析。他区分了三种农业生产技术:仅仅使用劳动的土地耕作方式,使用牛拉犁的耕作方式(小农经营),使用马拉犁的耕作方式(大农经营)。他认为要获得剩余产品必须使用后两种技术手段。,6,(二)魁奈对经济增长的分析,魁奈认为导致不均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1)社会各阶级对于农产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大于或者小于静态均衡时的1/2,农产品随消费结构的变化而变化,若农产品消费倾向提高到0.6,则农业年预付每年以4.2%的比率提高,则许多经济指标也提高。2)征税方式的变化可能影响农场主实际得到的预付收益率,从而引起农业预付的持续增长或衰退,魁奈论述了不同的赋税会对租地农场主产生不同影响,从而带来不同的经济增度率;魁奈认为对土地所有者的收入课税,对国民生产总什产生的影响是中性的。3)由于更有利的国内或国际的销售政策,食物价格可提高农业收益率。4)农业投资与经济增长,魁奈把农业投资的增长看作是经济增长的又一因素;魁奈主要研究了增加农业投资对增加收益的影响。,7,(B)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理论,(一)亚当斯密的经济增长的涵义斯密认为:经济增长是人均产出的提高或者是劳动产品(社会纯收入)的增加。(二)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1、斯密将劳动看作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由此出发,他明确指出人均产出的增加,一方面取决于投入生产中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取决于生产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比例。,8,2、将社会经济制度环境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之一,他认为经济增长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下行的。呼吁实行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斯密并不认为社会经济制度在严格意义上可看作是一个变量,但仍把它看作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外生参数。斯密对社会经济制度的考察立足于经济活动的能动主体个人。在他看来,一切社会经济现象是具有利已主义本性的个人即后来所称的“经济人”活动的结果。斯密认为政府不宜干预经济。基于自由主义思想,斯密积极主张对外贸易自由,反对重商主义的垄断和管制政策。但斯密并不否定自在自然自由制度下,仍需要国家和政府,政府的作腹维护国家和个人安全,举办一些公共工程。政府的存在决定了赋税的必要,但征税必须有利于农业和资本积累的增长;征税要遵循四大原则:公平、确实、便利、经济;其次要选择适宜的对象,认为利润和工资不宜于课税。3、天然资源状况对生产的影响。4、利润和资本积累的发生机制与其生产效果。,9,(C)李嘉图的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发展观,(一)经济增长的涵义 社会财富的增长即经济增长,李嘉图所考察的是社会总产品的增长。(二)国家财富增长的原因“国家财富的增长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另一种是不增加任何劳动量,而使等量劳动的生产效率增加”,10,(三)李嘉图还分析了下列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1、土地。2、劳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3、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4、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5、李嘉图关于工业化的看法。同斯密一样,李嘉图对工业化的未来也不是很乐观的:首先,他认为劳动、土地、资本是三个基本要素。要素存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其次,李认为,农业中还有规模的收益递减规律起作用,而且农业中零星发生的技术进步不足以抵销这一规律的作用,相反,在工业中规模收益递增和技术进步的作用足以抵销个别要素的边际生产力递增减规律的作用。李认为,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以后,一国的总生产会以“历史的速度”降低,原因是农业生产的递减远远超过工业生产的递增。6、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增长。,11,(D)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李斯特的经济发展阶段论李斯特的经济阶段有:“狩猎社会”、“畜牧社会”、“农业社会”、“农工业社会”和“农工商业社会”。李斯特认为,经济发展的阶段是不可以超越的。2、旧历史学派的发展阶段论。希尔德布兰德、罗雪尔、克尼斯等人没有完全理解节斯物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希尔德布兰德按照物质资料交换的机能形式不同,划分出“自然经济”、“货币经济”、“信用经济”三个阶段。自然经济是指处于物质交换的时代;货币经济是指在市民社会中确立了资本主义要素的时代;信用经济则是指解决乌纱帽币经济带来各种弊端的时代。,12,3、新历史学派的主张。施穆勒在他的一般国民经济学原理中依次划分了四个阶段:“村落经济”、“都市经济”、“地域经济”和“国民经济”。他认为村落经济阶段贫困和愚昧的最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民族的统一;随着民族统一的逐步完成,国家就介进入都市经济和地域经济的发展阶段,从而实现经济的进步,最后达到完全现代国家经济状态的国民经济阶段。4、罗斯托把经济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先决条件的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消费时代、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时代。,13,三、经济增长模型,(一)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二)新古典增长模型(三)新增长模型,14,一)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1、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理论基础 是凯恩斯“国民收入的数量决定于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水平”的收入决定经济理论。该理论的理论在分析中作了四个假定:一是,把一国经济看作是创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单一商品生产者(主体);二是,国民生产总值是通过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创造出来的,舍弃了原材料、天然资源和土地等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和资本本来是不均质的,但是被假设为均质的两个东西;三是,假定创造出来的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边际原理,以工资和利息的形式在资本家之间进行分配;四是,分配到资本家手中的国民生产总值,一部份用于消费支出,剩余的用于储蓄。假定储蓄必须等于资本。新古典经济学正是通过这些极其极端的假设来揭示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的。,15,2、哈罗德-多马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1)实际的增长率 实际的增长率取决于投资的多少和资本产出比的大小,是指实际的储蓄等于实际的投资的增长率,这个增长率不一定是企业所理想的增长率或合意的增长率。这个模型在充分满足上述四个前提条件下的资本供求和劳动供求均衡增长的机制。首先假定对资本和劳动的需要在产量中占一定的比例,用公式表示为:v=KY(资本系数)-(1)uLY(劳动系数)-(2)资本系数和劳动系数,在哈罗德模型中被假设为固定不变的。接着说明资本和劳动的各自供需,从而揭示出它们各自的均衡状态是生产增长的条件。,16,实际经济增长率:,上式说明:经济中实际增长率的大小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系数之比。假定:v=4,要实现8%的增长率,储蓄率必须达到32%。,17,(2)合意的增长率或有保证的增长率,所谓合意的增长率也就是指一个国家经济中的这样一种总增长率,即产生的经济活动结果能使企业家满意的总增长率,按照凯恩斯的解释,使企业家满意的增长率就是预期或事前投资和预期储蓄处于均衡状态,即引诱投资刚好等于计划的储蓄,保证资本完全就业。因此,合意的增长率是指:递增的预期投资的绝对量和递增的达到充分就业的预期储蓄的绝对量处于均衡的这种状态。,18,(3)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指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它涉及的是实现产量的增量所需要的资本增量问题,不涉及就业和技术进步问题。它是指“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范围内所达到的增长率。它同Gw没有直接关系。”(哈罗德动态经济学)自然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劳动增长率,二是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对于劳动的需求来说,LuY(11)对于劳动的供给,哈罗德假定它是按一定的年增长率(n)增长的,用公式表示为:L=n(12)把(2)代入上式得:L=nuY(13)(12)式和(13)式的对等联立就是用公式表现的劳动供需均衡状态,见下式:Y/Y=n(14),19,(11)式表示在劳动的供需相均衡的状态下,国民生产总是以一定的增长率增长的。哈罗德把这个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用公式表示为:Gn=Y/Y=n(15)哈罗德的合意增长率被认为是充分利用生产能力的增长率,它涉及的是实现产量的增量所需要的资本增量问题,不涉及就业和技术进步问题。但是,“自然增长率”则是“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范围内所允许达到的增长率。它同合意增长率没有直接关系。由此可见,自然增长第就是潜在的或最大可能的增长率,是适应于劳动力增长和技术进步,实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增长率。两个增长条件的并存:资本供需均衡和劳动供需均衡同时成立可用下式表示:Gw=s/v=n=Gn(16)这意味着要维持凯恩斯设想的资本和劳动完全雇用状态下的增长,就必须满足s/u=n的条件。,20,3、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1)经济稳定增长的均衡条件之一:GGw。因为:GSv,GwSc所以:GvGwc如果:GGw,则有:vc这就意味着实际投资小于满足产出水平增加所需的投资设备短缺资本存是减少刺激更多投资实际增长率更加偏离合意的增长率。(20均衡条件之二:G=Gw=Gn 在实际增长率大于合意增长率时,对资本的需求超过了完全雇用状态下的水平,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这时的收入就会进一步增加,经济的累积会进入不均衡扩张过程;相反,如果实际增长率小于合意增长率,就会出现资本过剩,收入则越来越少,结果会出现累积的不均衡收缩过程。哈罗德把实际增长率、合意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三者一致时的均衡称为“刀刃上的均衡”,用公式表示为:G=Gw=Gn(14)日本高度增长的1960-1970年的资料证明这两个均衡条件是很难并存的。这一时期储蓄率s为0.3左右,资本系数v是在之间,则最低合意增长率应为:Gw=s/v=0.3/0.2=15%(15),21,(二)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在这些模型中都假设投入的要素比例和要素价格都有是可变的,如果劳动力的增长大于资本存量的增长时,那末,劳动的价格相对于资本的价格就要下降;反之,则工资率将提高。价格机制的作用将以廉价的要素取代价格较高的要素。这样产量和资配合的值是可变的,因此产量增长途径就有内在的稳定性,不发生哈罗德-多马模型的背离状态。同时还假定,在增长过程中,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经常实现充分就业状态,储蓄不断地转化为投资,生产要素的报酬等于它们的边际产品,以及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替代等情况。这些模型还假设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具有边际生产力递减和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1、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KL,22,2、米德的新古典增长模型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米德的经济增长模型是一个部门的增长模型,即假定一个国家中只有一个生产部门,只生产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用途不是用于投资就是用于消费。米德的新古典增长模型共有三个投入量:资本、劳动和土地(代表资源),还有时间这一变数。其生产函数是:Y=F(K,L,R,t)。在该模型中时间的流逝代表着技术进步,当土地成为固定要素,而劳动和资本增加时,一年产量的净增加可以用生产过程中投入量的变化来表示:Y=VK+WL+Y(Y表示由于技术进步而增加的产量部份,用来代替t。这个模型如果用要素的增长率表示,则为:Y/Y=(VKY)KK+WLYL/L+Y/Y新古典模型中的技术进步是中性的。真实的收入增长率应该等于人均收入增长率,即(Y/Y)(L/L),23,(三)卡尔多的分配模型(新剑桥模型),罗宾逊、卡尔多等人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还注重收入分配,主张放弃以边际生产力理论为基础的微观分配理论,重新回到李加图按阶级划分的分配理论上去。新剑桥学派增长模型的特点就是把收入分配作为实现充分就业、稳定增长的重因素。卡尔多在1956年发表的各种不同的分配理论一文中提出了卡尔多分配模型。SPY(即储蓄等于利润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1)YWP-(2)IS-(3)SWsWW(SW代表从工资中产生的储蓄,它决定于工人的储蓄倾向sW)-(4)SPsPP(SP代表从利润中产生的储蓄,它决定于资本家的储蓄倾向sP和利润总额PsPSW)-(5),24,总储蓄SsWWsPP(6)将YWP代入S公式得:SsW(YP)sPPS(sPsW)PsWY(7)等式两连同除以Y,并以I代替S,则得:IY(sPsW)PYsW化简成为:PY1(sPsW)IYsW(sPsW)(8),25,从上式中可推出:A、从上式1(sPsW)可知:设资本家和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不变,又资本家的边际储蓄倾向大于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所以,SPSW肯定是一个正数,故而,P/Y是IY成正比例的函数,即: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投资多需求就多需求多价格就会上升,这会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利润率上升;二是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工人在总收入中的比重下降。B、考虑1(SPSW)系数,SPSW这个系数越小,则IY的变动所引起的P/Y的变动就越大,而SPSW的大小则取决于SW,SW越小则这个系数就越大(工人的收入越少,工人的边际储蓄倾向就越小)。新剑桥学派认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办法就是,把按收入收税改为按支出收税。C、当sW0时,则(8)式就成为:P1SPI(9)(9)式中SP的数值越小,乘数1SP的数值就越大。又1SP等于1(1MPC),MPC为资本家的边际消费倾向,MPC的数值越大,乘数1(1MPC)也就越大。从(9)式中可知,即使I无变化,只要资本家增加消费就能减少S,加大MPC,从而使利润增加。卡尔多认为,这就是凯恩斯所说的寡妇的坛子。,26,(四)新古典学派理论中经济增长因素的计量,新古典模型认为经济增长的要素可以分解为三个要素: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把技术进步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独立因素。根据新古典模型,50年代以来索洛和肯德里克等人根据一定时期的实际统计资料来估算技术进步对国民收入所做的贡献。索洛在1957年技术改变和总量生产函数一文中,对美国从1909年到1949年40年间国民收入增长因素进行了分析。在这一时期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为216,而劳动投入和资本投入的增长率分别为54和102。根据统计资料,国民收入中工资和利润收入分别占23和13。应用新古典模型,技术进步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长率与投入要素增长之差,即:T216235413102146。在40年间技术进步增长率为146,每年平均增长0.95%。按照索洛的计算,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621667.59%,而要素投入的贡献只占32.41。可见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贡献。,27,(五)全要素生产率,肯德里在计量技术进步时采用了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肯德里在美国生产率的发展趋势一书中就美国的国民收入统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中得出1889年以来一直到二十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生产率变化的情况,在美国战后19481969年生主率的发展趋势和1973年的理解生产率:生产率变动的动态学两书中,对美国不同时期的生产率进行了研究。在肯德里的著作中,生产率这个概念是指全部要素生产率。肯德里认为,产量和某一特定的投入量只能叫做“部分生产率”,而部分生产率只能衡量一段时间内某一特定的投入量的节约,但不能表示生产率的全部变化。因为投入量结构的变化会影响生产效率的变化。因此,生产率应该等于产量和全部要素的投入量之比,即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是:Q代表产是或产值,L和K分别代表劳动和资本量,下标0代表基期年,t下标代表当年。w是实际小时工资率,i是资本的小时报酬率(包括利息、利润、地租在内)。T代表全部要素生产率,是劳动和资本投入量的生产效率的增加量,是由技术进步等因素引起的。,28,QtT(w0Lti0Kt)w0Lti0Kt表示按基年的生产效率,t年的劳动和资本投入量L和K所能生产产量,如果t年的生产效率比基年的提高了,那末,w0Lti0Kt必然小于Qt,即T必须大于1。根据肯德里的计算,18891957年的68年中,美国国内私营经济领域全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为1.7%,而同期实际产值年增长率为3.5%,即实际增长与投入量的差额为生产率的增加。,29,(六)丹尼森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布鲁金斯学的研究人员。他在经济增长因素的研究方面是“最有卓见分析”的经济学家之一。于1962年出版美国经济经济增长来源和我们面临的抉择一书。在经济增长因素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经济增长因素的分类。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和生产要素生产率。丹把经济增长看成是劳动、资本、土地投入的结果,由于土地是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它可以看成是不变的,其它两类是可变的。关于生产要素生产率,丹尼森把它看成是产量和投入量之比,它可以分解为资源配置的改善、规模经济和知识进展。具体地说,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分为八个方面:1、使用的劳动者数量和他们的年龄性别构成;2、工作小时,包括劳动者部份工作的时间比重;3、使用的劳动者教育程度;4、资本存量的规模;5、知识的状态;6、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7、市场规模;8、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30,根据丹尼森的计算,按各个因素对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大小,可以顺序排列出以下五个因素(根据1948-1969年美国实际年增长率计算):1、美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知识进展”(指技术创新和管理、组织的改进),占美国总经济增长率的31%;2、“完成的工作量”(工作小时、劳动力构成、就业率等),占总增长率的29%;3、资本存量的增长占总增长的15.8%;4、教育占总增长的14%;5、资源配置的改进占总增长的8.5%。丹尼森列举了26项因素对国民收入贡献的比重。丹尼森认为,导致经济增长下降的因素有7组:1、劳动者个人素质的变化在劳动投入中测量,诸如努力程度的影响、对承担工作的经验、健康和训练程度。2、在一定范围内投入配置的变化脱离了国民收入最大化。3、由于强加在企业关上的有效地利用资源的障碍已经改变,用平均技术获取的产出也会发生一定量的变化,如果最好的技术已经采用,那么现实中运用的技术就降到了它应该彩的技术以下。4、企业给政府的劳务成本的变化,如征税或填写统计报告。5、政府给企业必须服务的变化,如政策保护、法律服务和为企业所用的道路。6、企业一定会遇到的立法和人类环境方面的变化。7、生产效率方面的变化。,31,(七)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美国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计量和经济增长方面的创造性研究获得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库兹涅茨在一系列关于经济增长的著作中提出的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知识存量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结构方面的变化。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知识存量的增长。认为,现代经济增长受到时代革新的推动迅速增加了世界上技术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存量,当这种存量被利用时,它就成为现代经济高比率的总量增长和迅速结构变化的源泉。但知识本身并不是直接的生产力,由知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经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它要经历:科学发现知识增加;发明对现有知识实际运用的检验;革新把发明初步运用于生产;改良在发明及其应用过程中进行有益的改进。在知识转化过程中有一系列的中介因素,这些中介因素是:对物质资本和劳动力的训练进行大量的投资;企业家要有能力克服一系列从未遇到的障碍;知识的使用者要对技术是否适宜运用作准确的判断。,32,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分为内部作用与外溢作用。按照卢卡斯的定义,教育的内部作用是“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率)的作用”。教育的外溢作用要复杂些。哈夫曼和沃尔夫总结了当代的实证结果,并综述了教育的外溢作用:(1)提高子女的品质(指健康善、认识能力的发展、接受教育的程度、选择职业的性质、未来收入等);(2)提高家庭内部劳务生产的生产率;(3)有助于改善受教育者本人的健康善;(4)改善配偶和家产成员的健康善;(5)降低生育率;(6)提高消费者选择效率;(7)提高劳动力市场双向选择的效果;(8)婚姻选择更具效率;(9)提高储蓄率;(10)降低犯罪率;(11)提高社会和谐程度;(12)促进技术进步和传播。,33,(八)新增长理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经济增长理论,又称之为内生增长理论。该理论的核心是认为经济能够不依赖外力推动实现持续增长,内生的技术进步是保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因素。内生增长理论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增长理论家主要在完全竞争假设下考察长期增长率的决定。研究的基本思路有:一是罗默、卢卡斯等人用全经济范围的收益递增、技术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的思路,代表模型有:罗默模型、卢卡斯模型、巴罗模型等。二是用资本持续积累解释经济内生增长的思路,代表性模型是琼斯真野模型、雷贝洛模型等。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长理论家开始在垄断竞争假设下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出了新的内生增长模型。这些模型有三类:产品种类增加型内生增长模型、产品质量升级型内生增长模型、专业化加深型内生增长模型。,34,第二节 经济周期理论,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基本涵 义马克思定义的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危机的周期,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指生产过剩的危机。(二)经济危机或经济周期的原因和基础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或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一方面,生产无限的扩大;另一方面,人们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造成产品积压,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的更新。当经济开始呈现出一些希望的曙光时,资本家为了在下一次的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以及弥补由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在经济的复苏阶段,纷纷大规模地更新固定资产。新固定资产具有更大的生产能力,生产迅速扩张,从而为下一次的危机打下了一个物质基础。(三)经济周期的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从一次危机开始,中间经过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后又进入下一次危机。,35,(三)经济周期的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现象,从一次危机开始,中间经过萧条、复苏、高涨各个阶段后又进入下一次危机。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危机时期:库存产品迅速增加,生产猛烈下降,企业竞相抛售商品,失业人口迅速增加。萧条时期:生产下降已经停止,失业人口不再增加,但生产仍处于停滞状态,就业机会没有增加。复苏时期:投资扩大,市场销售开始好转,资本家已经开始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从而又为下一次危机打下了一个物质基础。高涨时期:生产扩大、就业人数增加、经济增长。,36,经济周期的图示说明:,一 个 周 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高涨,T,Y,37,二、西方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理论,(一)经济周期的基本涵义戴维皮尔西把经济周期定义为“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通常以国民收入来代表),它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型式,经济活动的扩张跟着就是经济收缩,而后又继之以进一步的经济扩展。这样的经济周期大约以产出量的长期趋势轨迹而出现。”如图: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扩展阶段和收缩阶段。,38,0,经济活动水平,顶峰,谷底,动态时间,长期经济趋势,实际经济活动,衰退,萧条,复苏,繁荣,经济周期性,39,(二)经济周期的类型,熊比特根据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将经济周期分为三种范型:1、康德拉季耶夫周期:经济长波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于1925年发表经济生活中的长波论文,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包括三个长波:(1)1780年代末或1790年代初1844-51年;(2)1844-51年1890-96年;(3)1890-96年1914-20年。约瑟夫A熊比特的经济长波:熊比特认为由于创新,经济将呈现出周期波动的长波。(1)1780-1840年(蒸汽机的技术创新);(2)1841-1897年(钢铁和铁路技术的创新);(3)1898-19465年(电气化技术的创新)。以后的经济学家又把熊比特以后的时期人为两周期:(4)1947-70年代(通讯技术的创新等等);(5)80年代或90年代开始至现在(信息技术的创新),新经济是熊比特周期中的第五轮长波的起点。,40,2、朱拉尔中周期法国经济学家芒特朱拉尔(1819-1905)于1860年首先认识到经济活动中波浪般的变动。他把这种周期分为三个时期:繁荣、危机、清偿,并强调银行信贷对危机发展的影响。朱拉尔周期又称为中周期或中波。3、基钦周期(短周期)英国统计学家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这样的看法:经济波动可以分成两类,即大周期和小周期。一个大周期通常是加总两个小周期,有时加总三个小周期而形成。小周期平均持续40年月。熊比特在他的经济周期三类循环图式中曾认定,每个康德们季耶夫周期包含六个朱拉尔周期,每个朱拉尔周期包括三个基钦周期,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包括18年基钦周期。,41,(三)经济周期的原因,任何事物的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根源在于经济制度以外的某种因素太阳黑子或星相、战争、革命、选举、金矿的发现、人口增长率和移民、新大陆的发现、新的资源的发现、科学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创新。内因:经济制度内部引起自行产生的经济周期的机制,主要是投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今天,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是内因和外办的结合推动了经济周期。就好像”摇椅“,外斩作用使它周期性摆动,但这个周期却取决于它本身的结构(大小和重量)。经济学家把目光集中到了投资上,投资既有外因特点重大创新、人口增长、商业信心的波动等都推动投资增长,也有内因收入增加引起投资的增加。,42,西方经济学对经济周期原因的解释的理论有:,1、纯货币理论。代表人物有英国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霍特里。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纯货币现象,货币数量的增减是经济发生周期波动的唯一原因。如果货币增加过多,就会带来利息率的降低,从而带来投资的增长和经济繁荣,即进入扩张阶段。而经济的繁荣又会促进货币短缺,从而利息率提高,抑制投资,经济进入萧条,即进入收缩阶段。2、投资过度理论。代表人物是奥地利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投资的增加可以促进经济繁荣,进入扩张阶段;但如果过度的投资,生产资料的部门发展过快,超过了消费资料部门的发展,使两个部门失去平衡,从而引起经济繁荣,进入收缩阶段。,43,3、消费不足理论。这种理论在西方历史悠久,从马尔萨斯和西斯蒙弟开始到现在的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森等人。这种理论主要解释为什么会发生萧条。他认为:经济萧条是消费不足引起的,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投资品的生产,从而造成消费不足,而造成消费不足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衡。4、心理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凯恩斯和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庇古。他用资本家心理的变化来解释经济周期的发生,认为当某种原因刺激了投资活动引起了经济繁荣,使资本家对未来的预期收益过分乐观,从而导致过多的投资,形成经济过度繁荣,在过度繁荣中,资本家会发现自己预期乐观的错误,转而又对未来预期过分悲观,从而大时减少投资,其结果是使经济出现萧条,形成经济周期波动。,44,5、创新理论。主要代表是美国经济学家熊比特。他强调经济周期是由创新引起的旧均衡的破坏和新的均衡的形成过程,是正常现象。认为,由于某些有眼光的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那么创新的资本家能获得超额利润,这种超额利润就引起其他企业家的仿效,其结果在社会上形成一个创新浪潮,从而带来整个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出现了全面繁荣。但是在这种创新全面普及后,超额利润消失,于是经济也就出现衰退,直到另一种创新出现,才会有新的经济繁荣。小的创新引起小的经济周期;中创新引起中周期;大创新引起大周期。6、太阳黑子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认为,引起经济周期的原因是太阳黑子的变化。因为,太阳黑子的变化引起气候变化,从而引起农业生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变化又引起其他经济部门的变化,并且他们还以太阳黑子每910年有一次变化而经济周期也是第910年发生一次波动为依据得出结论:太阳黑子变动是经济周期变动的原因。,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