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

    • 资源ID:6013705       资源大小:807KB        全文页数:70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

    一.紫外可见概述 1、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200-800 nm.(1)紫外光区:200-400nm(2)可见光区:400-800nm 2.紫外-可见光谱:利用被测物质的分子对紫外-可见光选择性吸收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方法。*紫外可见光波长短,能量高,与分子相互作用引起分子中三种能级跃迁。表现为带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1 紫外可见光谱曲线 采用连续光源照射,记录吸收后光谱曲线。表示方法:A-,特性参数:max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强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max 在最大吸收波长的摩尔吸光系数。,二、紫外可见光谱产生机理,1有机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ultraviolet spectrometry of organic compounds(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电子类型:电子、电子、n电子。,(2)轨道类型:分子轨道理论:成键轨道反键轨道。分子轨道有、*、*、n 5种,能量高低 n*(3)、跃迁方式:当紫外可见光照射分子时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理论上有六种*;*;*;*n*;n*实际观察主要有四种跃迁,所需能量大小顺序为:*n*n*,1)、跃迁,特点:所需能量最大;电子只有吸收远紫外光的能量才能发生跃迁;饱和烷烃的分子吸收光谱出现在远紫外区;吸收波长200 nm;例:甲烷的max为125nm,乙烷max为135nm。只能被真空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到;一般作为溶剂使用;,2)、n跃迁,含有杂原子(N、O、S、P、X)的饱和有机化合物,会发生n*跃迁,吸收的波长在200nm附近,大多数化合物仍在小于200nm 区域内 随杂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不同,一般电负性越大,电子被束缚得越紧,跃迁所需的能量越大,吸收的波长越短。CH3Cl:max=173nm,CH3Br:max=204nm,CH3I的为max=258nm。n*跃迁所引起的吸收,摩尔吸光系数一般不大=100300,3)、*跃迁 是电子从成键轨道向反键*轨道的跃迁,含有电子基团的不饱和有机化合物,都会发生*跃迁 特点:跃迁所需能量比*跃迁小。若无共轭,与n*跃迁差不多。200nm左右;若有共轭体系,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波长在200700 nm 吸收强度大,在104105范围内,强吸收 含不饱和键的化合物发生*跃迁 C=O,C=C,CC,(1)单烯烃*跃迁 乙烯*跃迁的max为162nm,max为:1104 Lmol-1cm1。,max max1-己烯 177 1041.5-己二烯 178 2104,(2)共轭烯烃中的*例:max max 1.3-己二烯 217 2.1 104 己三烯 258 4.3 104(3)羰基化合物共轭烯烃中的*,n*180-190nm*150-160nmn*275-295nm,4)、n*跃迁,特点:n电子跃迁到反键*轨道所产生的跃迁,这类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峰在200400 nm左右 吸收强度小,102,弱吸收 含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化合物易发生 C=S O=N-N=N-例:丙酮 max=280 nm n*跃迁比*跃迁所需能量小,吸收波长长,常用的是*跃迁和n*,这两种跃迁都需要分子中有不饱和基团提供轨道。n*跃迁与*跃迁的比较如下:*n*吸收峰波长 与原子种类基本无关 有关 吸收强度 强吸收 104105 弱吸收 102 极性溶剂 向长波方向移动 向短波方向移动,2、常用术语 发色团:分子中含有的不饱和键基团(或有键)。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 n*或*跃迁的基团。助色团:与发色团相连的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基团本身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无吸收,但能使生色团吸收峰红移,吸收强度增大的基团。长(红)移向长波方向移动叫红移;短(紫、蓝)移 向短波方向移动叫蓝移,吸收带划分,(1)R 吸收带:n*跃迁 特点:a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峰位于 200400nm;b 吸收强度弱,102(2)K 吸收带:共轭非封闭体系中*跃迁 特点:a 跃迁所需能量较小,吸收峰位于210280nm;b 吸收强度大,104 随着共轭体系的增长,K 吸收带长移,210 700nm 增大。K 吸收带是共轭分子的特征吸收带,可用于判断共轭结构应用最多的吸收带,(3)E 吸收带:共轭封闭体系*跃迁苯 E1=185nm 强吸收 104 E2=204 nm 较强吸收 103 当取代基不同,E2带变化不同,可鉴定各种取代基 例:E2带 苯 204 甲苯 208 苯酚 213 苯甲酸 230,苯在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4)B吸收带苯 在230270nm处有较弱的一系列吸收带。也称为精细结构吸收带。B吸收带的精细结构常用来辨认芳香族化合物。苯 254nm=200甲苯 261nm=200间二甲苯263nm=2001,3,5三甲苯266nm=200六甲苯 272nm=200,苯在乙醇中的紫外吸收光谱,芳香族化合物:E带和B带是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带。羰基双键与苯环共扼:K带强;苯的E2带与K带合并,红移;取代基使B带简化;氧上的孤对电子:,(二)无机化合物的吸收光谱,1.dd配位场跃迁 按晶体场理论,金属离子与水或其它配体生成配合物时,原来能量相同的d 轨道会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d 轨道,d轨道之间的能量差称为分裂能,配合物吸收辐射能,发生dd跃迁,吸收光的波长取决于分裂能的大小 配位体的配位场越强,d 轨道的分裂能就越大,吸收峰波长就越短。,2、f-f跃迁 镧系元素和锕系元素与其他离子形成配合物时的f轨道发生能级分裂。原来能量相同的f轨道会分裂成几组能量不等的f 轨道,配合物吸收辐射能,发生ff跃迁。特点:吸收峰窄,(三)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共轭效应 共轭 中间有一个单键隔开的双键或三键,形成大键。由于存在共轭双键,使吸收峰长移,吸收强度增加的这种效应 两个生色团处于非共轭状态,各生色团独立的产生吸收,总吸收是各生色团吸收加和.max 1-己烯 177 104 1.5-己二烯 178 2104,2.空间位阻 由于空间位阻,防碍两个发色团处在同一平面,使共轭程度降低。吸收峰短移,吸收强度降低的这种现象 例:,反式 大共轭体系 顺式max=294 nm max=280 nm=2.7104=1.4 104,3.溶剂效应(1)对最大吸收波长的影响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跃迁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即发生红移 n*跃迁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发生蓝移例:异亚丙基丙酮 溶剂 正己烷 氯仿 水 极性越大*230 nm 238 nm 243 nm 长移 n*329 nm 315 nm 305 nm 短移,(2)对光谱精细结构和吸收强度的影响 当物质处于气态时,其振动光谱和转动光谱亦表现出来,因而具有非常清晰的精细结构。当它溶于非极性溶剂时,由于溶剂化作用,限制分子的自由转动,转动光谱就不表现出来 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分子振动也受到限制,精细结构就会逐渐消失,合并为一条宽而低的吸收带。4、取代基:比较复杂,一般红移 当共轭体系上取代基越多,烃的吸收波长红移 不饱和醛酮类,当羰基上连接羟基或醛基等蓝移,一、基本组成 general process,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显示,1.光源 在整个紫外光区或可见光谱区可以发射连续光谱,具有足够的辐射强度、较好的稳定性、较长的使用寿命。,可见光区:钨灯作为光源,波长范围3202500 nm。紫外区:氢、氘灯。发射185400 nm的连续光谱。,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二、分光光度计的类型,1.单光束 简单,价廉,适于在给定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或透光度,一般不能作全波段光谱扫描,要求光源和检测器具有很高的稳定性。,2.双光束 自动记录,快速全波段扫描。可消除光源不稳定、检测器灵敏度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特别适合于结构分析。仪器复杂,价格较高。,3.双波长 将不同波长的两束单色光(1、2)快束交替通过同一吸收池而后到达检测器。产生交流信号。无需参比池。=12nm。两波长同时扫描即可获得导数光谱。,第三节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不同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吸收光谱,可进行简单的定性分析,但吸收光谱较简单,只能用于鉴定共轭发色团,推断未知物骨架,可进行定量分析及测定配合物配位比和稳定常数一、定性分析qualitative analysis:(一)比较吸收光谱法 待测样品-样品谱 标准物质-标准谱,(二)化合物特性参数定性:和max:有机化合物紫外吸收光谱:反映结构中生色团和助色团的特性,不完全反映分子特性;计算吸收峰波长,确定共扼体系等 甲苯与乙苯:谱图基本相同;结构确定的辅助工具;max,max都相同,可能是一个化合物;标准谱图库:46000种化合物紫外光谱的标准谱图 The sadtler standard spectra,Ultraviolet,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鉴定未知物的结构较困难,因谱图简单,吸收峰个数少,主要表现化合物的发色团和助色团的特征。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确定有机化合物中不饱和基团,还可区分化合物的构型、构象、同分异构体,二、结构分析structur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compounds,1.可获得的结构信息 根据吸收波长和吸收强度判断2、结构判断 利用经验规律计算max 用经验规则计算不饱和有机化合物的max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然后确认物质的结构。常用的规则是Wood Ward(伍德瓦特)规则,可计算共轭多烯及,不饱和醛酮化合物。,基-是由非环或六环共轭二烯母体决定的基准值;ni:取代基数目i:取代基引起波长变化,共轭多烯的max计算,共轭烯烃(不多于四个双键)*跃迁吸收峰位置可由伍德沃德规则估算。max=基+nii,共轭多烯的基 链状共轭二烯单环共轭二烯异环共轭二烯同环共轭二烯异环(稠环)二烯母体:,217nm217nm214nm253nm214nm,niI:由双键上取代基种类和个数决定的校正项,(1)每增加一个共轭双键+30(2)环外双键+5(3)双键上取代基:位+10nm 位+12nm 位+18nm,(4):其它酰基(-OCOR)0 卤素(-Cl,-Br)+5烷基(-R)+5 烷氧基(-OR)+6 注意:环外双键:指C=C双键直接与环相连,C=,同环二烯与异环二烯同时共存,按同环二烯计算。,例1:,基本值 nm两个烷基取代 nm计算值 max 227 nm实测值 max 226 nm,例:,基本值:17 nm一个环外双键 nm 四个烷基取代 nm计算值max nm实测值 max nm,解析示例,化合物C10H16由红外光谱证明有双键和异丙基,其紫外光谱 max=231 nm,加氢只能吸收2摩尔H2,确定结构。,解:计算不饱和度=3;两个双键;环?max=231 nm,共轭?可能的结构,计算 max,A,max=非稠环二烯(a,b)+2 烷基取代+环外双键=217+25+5=232(231),max:232 273 268 268,确定结构 该化合物为A,立体结构和互变结构的影响,顺反异构:,顺式max=280nm;max=10500反式max=295.5 nm;max=29000,互变异构:,酮式:max=204 nm 烯醇式:max=243 nm,三、纯度检查,如果一化合物在紫外区没有吸收峰,而其杂质有较强吸收,就可方便的检出该化合物中的痕量杂质。例如要鉴定甲醇和乙醇中的杂质苯,可利用苯在254nm处的B吸收带,而甲醇或乙醇在此波长范围内几乎没有吸收。四氯化碳中有无二硫化碳杂质,只要观察在318nm处有无二硫化碳的吸收峰即可。,四.定量分析quantitative analysis,一、原理:朗伯-比耳定律:吸光度:A=b c=-lgT=lgI0/I(对单组分)是摩尔吸收系数。单位为l/molcm。表示吸光物质对指定频率光子的吸收本领,max越大灵敏度越高。c是摩尔浓度,单位是mol/L。b为吸收池厚度。单位是cm。多组分时:A=bc(吸光度具有加和性),吸收定律的适用范围:吸收定律俗称比尔定律,其成立条件是:均一的稀溶液、气体等;无溶质、溶剂及悬浊物引起的散射;入射光为单色平行光。稀溶液:浓度引起对比尔定律的偏移。单色光:非单色光存在时,因随波长而变,产生偏离。由单色器分光后的光具有一定的宽度。无杂散光:杂散光:非光学系统产生的光。其它:溶剂、光效应等。如I2在CCl4和C2H5OH中分别呈紫色和棕色;胶态溶液测定时散射光的影响较为显著等。,2、测定条件选择:选择合适的分析波长 选择适当的参比溶液,波长选择原则:一般是“吸收最大,误差最小”,测定组分1波长选择:比组分1最大吸收波长小可克服组分2的干扰,测定该组分波长选择:选择b处波长进行测定,易于控制工作条件,减小测量误差,吸光度控制条件:透光度T、吸光度A与浓度之间关系-lgT=A=b c 测量误差与吸光度读数有关:A=0.434,读数相对误差最小。一般控制在0.20.8之间(T=1565%)参比溶液选择:要求在测量波长范围内无吸收或吸收很小,可以忽略。,2.1 单组分物质的定量分析(1)比较法:在一定条件下,配制标准溶液和样品溶液,在max下测 A 标准溶液 As=bCs 被测溶液 Ax=bCx Cx=CsAx/As(2)标准曲线法,2.2、多组分分析 原理:A=bc 在n个不同波长下测量n个吸光度值,列出n个方程,解这些联立方程即可求出各组分的浓度。1 A1=11bc1+12bc2+2 A2=21bc1+22bc2+3 A3=31bc1+32bc2+n An=n1bc1+n2bc2+,2.3、差示分光光度法 原因:普通的分光光度法采用不含被测组分的参比溶液吸光度在0.20.8之间误差小。当高/低浓度溶液,采用差示法。差示法:选用一已知浓度的溶液作参比的实验方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又可分:高吸光度差示法,低吸光度差示法,精密差示分光光度法等。,高差示分光光度法,应用于高浓度样品的测量。采用浓度比试样溶液稍低的标准溶液用作参比溶液来调节 A=0,低差示法分光光度法 采用浓度比试样溶液稍高的标准溶液用作参比溶液来调节 A=1,精密差示分光光度法 配制两个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用低浓c1度标准溶液调节A1=0,较高浓度的标准溶液c2来调节仪器令A2=1,2.4、导数分光光度法,对吸收光谱曲线进行一阶或高阶求导,可得到各种导数光谱曲线优点是分辨率大大提高(1)能够分辨两个或两个以上完全覆盖或以很小波长差相重叠的吸收峰(2)能够分辨吸光度急剧上升时所掩盖的弱吸收峰(3)能够确认吸收带的最大吸收峰,实际应用中,常用二阶导数光谱,一 阶,二 阶,2.5、其它应用平衡常数的测定 测定化学平衡解离常数。光度滴定法:以紫外可见光度计作为终点检测器的分析方法络合物结合比的测定 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以求得主客体络合物的结合比(摩尔比法、连续变换法或job法、斜率比法)。氢键强度的计算,对络合反应:mM+nY=MmYn摩尔比法:固定一个组分(如M)的浓度不变,改变另一组分(如Y)的浓度,求得一系列Y/M比,在络合物MmYn的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的变化。作图交点为配合数,氢键强度的计算 含有N、O、S等杂原子的化合物其n-*在极性溶剂中最大吸收波长比非极性溶剂中要短,是因为分子间形成了氢键。例:丙酮 在水溶剂中:max=264.5nm,E=452.96KJ 在己烷中:max=279nm,E=429.4KJ 能量差:E=23.56KJ为氢键强度,已知KMnO4的=2.2103,计算此波长下质量分数为0.002的KMnO4溶液在3.0cm吸收池中的透射比。若溶液稀释1倍后,其透射率是多少?,解:,将溶液稀释一倍后,作业:1、论述分子中可能存在的电子类型,在紫外可见光照射下发生的跃迁种类。2、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因素有那些?3、若在一个实验中初测时A=1.99,要提高准确度,采用的方法有那些?说明其原理4、某钢样中含Ni约0.12%,用丁二酮肟光度法测定;试样溶解转移入100ml容量瓶,显色定容稀释至刻度,取部分试液在470nm,1cm比色皿进行测定,如要求测量误差最小,应称取试样多少克(=1.3104Lmol-1cm-1),二组分样品分析 分别绘制A、B两纯物质的吸收光谱,(a)表明两组分互不干扰,(b)表明A组分对B组分的测定有干扰,而B组分对A组分的测定无干扰,(c)表明两组分彼此互相干扰,补充:二组分混合物的计算,(a)两组分互不干扰 用测定单组分的方法分别在1、2测定A、B两组分;(b)表明A组分对B组分的测定有干扰,而B组分对A组分的测定无干扰 在1处单独测量A组分,求得A组分的浓度CA。在2处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及A、B纯物质在2的吸收系数,根据吸光度的加和性,即可以求出CB;,(c)两组分彼此互相干扰,在1、2处分别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及吸收系数,列出联立方程,解得CA、CB。在1处,在2处,特点:繁琐;误差大,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当试样中两组分的吸收光谱重叠较为严重时,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它可以进行但组分或两组分的含量。方法:等吸收波长法和系数倍率法两种。等吸收波长法(测B),A:吸收曲线B:吸收曲线A+B:混合液吸收曲线,测B:选择待测组分B的最大吸收波长2为测量波长,然后用作图法选择参比波长1,在2处作一垂线,交于组分A吸收曲线的一点a,从a点作一条平行于波长的直线,交于组分A吸收曲线的另一点b,该点的波长为参比波长1。组分A在2和1处是等吸收点,由吸光度的加和性有:,双波长分光光度计的输出信号为A,,A与干扰组分A无关,它只正比于待测组分B的浓度,即消除了A的干扰。,系数倍率法,选择两个波长1、2,分别测量A、B混合液的吸光度、利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中差分函数放大器,把信号分别放大k1、k2倍,获得2、1两波长处测得的差示信号S,当干扰组分A的吸收光谱曲线不呈峰状,仅是陡坡状时,不存在两个波长处的等吸收点时选择该方法。,调节放大器,选取2和1,使之满足,例:甲基红的酸式(Hin)和碱式(In-)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28nm和400nm,今实验条件及数据如下(b=1cm),求甲基红浓度 浓度(mol/L)酸度 A528 A400 1.2210-5 0.1M-HCl 1.783 0.077 1.0910-5 0.1M-NaHCO3 0.00 0.753 CX pH=4.18 1.401 0.166,解:由题义有:代入数据解得 CHIn=9.610-6 CIn-=1.5310-6 故C=(9.6+1.5)10-6=1.1110-5(mol/L),微分,误差小,对T求导,获极小值,有:lgT=-0.434,T=36.8%,A=0.434,A控制的推导,当吸光度A=0.434 时,测量误差最小。在吸光分析中,一般选择A的测量范围为0.20.8(T为6515),此时如果仪器的透射率读数误差(T)为1时,由此引起的测定结果相对误差(c/c)约为3。,

    注意事项

    本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