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治概况及人文科学意识的建立.ppt
糖尿病防治概况及人文科学意识的建立,糖尿病:全球性的威胁,Amos AF et al.Diabet Med 1997;14:57-585,1型2型合 计,3.5 百万114.8 百万118.3 百万,4.4 百万146.8 百万151.2 百万,5.5 百万215.3 百万220.8 百万,1995,2000,2010,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三个国家,WHO诊断糖尿病血糖指标图示,IGT,(mmol/L),7.8 11.1,IGT,OGTT实践,*糖尿病是肾衰、新发致盲及非创伤性截肢的首要原因,糖尿病,致盲*,肾衰*,截肢*,预期寿命减少5-10年,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2-4倍,60%-70%的病人存在神经损害,4th 致死率,Diabetes Statistics.October 1995(updated 1997).NIDDK publication NIH 96-3926.Harris MI.In:Diabetes in America.2nd ed.1995:1-13.,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治疗总策略,强调早期、长期、综合、个体化的原则,重点,宣传教育,自我监测,药物治疗,体育锻炼,饮食治疗,“以人为本”糖尿病宣教,终身疾病-“既来之则安之”常见病-“在战略上藐视,在战术上重视”防止“满不在乎”和“过分在乎”,糖尿病饮食治疗原则,控制每日的总热量定时、定量、定餐计算饮食物的热量掌握好血糖、饮食和运动的关系,糖尿病饮食误区之痛,“糖尿病人水果、甜食绝对不能吃”“糖尿病人应少吃主食,多吃肉食和豆制品”“进食量越少对糖尿病控制越有利”“糖尿病人花生、瓜子可以随便吃”“糖尿病人应吃容易消化的食物”“降糖食品能够降低血糖”“糖尿病口渴,喝水越多就越渴”,饮食治疗“中和常”,“中”:把握适当的限度,反对过犹不及,饮食要遵守“尽量少吃,不饥饿为度”的原则。“少吃”一是从“量”上来讲,不要饮食过量;二是从“质”上来讲,尽可能吃低热量食物。“和”:饮食要与四季变化、患者的体质和习惯相和谐。根据患者体质的“寒”、“热”、“虚”、“实”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类型的食物。“常”:日常生活有规律,要定时定量饮食,并且定时定量运动。,糖尿病运动治疗,进食与消耗“出入平衡”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适度运动,量力而行定时定量规律运动,糖尿病基础治疗原则,各类口服降糖药物的作用部位,肠道,肝脏,肌肉,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瑞格列奈,胰岛素分泌受损,高血糖,糖摄取减少,血糖,克服胰岛素治疗的心理障碍,误区:会成瘾吗?最后的选择吗?2型糖尿病不需要吗?会变成依赖型吗?,初诊糖尿病人治疗方法选择,肥胖和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加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或-糖苷酶抑制剂,合用或加用磺脲类、列奈类,加用或改用胰岛素,失败,失败,失败,*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仍旧无法改善血糖时,必须尽早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程序,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程序,饮食运动体重控制,加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或列奈类,(磺脲类/列奈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加用噻唑烷二酮类),加用或改用胰岛素,失败,失败,失败,对于有代谢综合征的患者应该尽早使用噻唑烷二酮类,*在饮食和运动控制仍旧无法改善血糖时,必须尽早进行药物治疗,治疗程序,2型糖尿病治疗应转变的理念,1.从单纯降糖向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转变,从单纯药物治疗向综合治疗转变2.从尽量单药治疗向早期联合用药转变,从“阶梯治疗”向“积极理性化治疗”转变 3.从首选降糖药向早期应用胰岛素转变,从“常规治疗”向“强化治疗”转变4.从“胰岛素促泌剂”向“胰岛素增敏剂”转变,从“普通胰岛素促泌剂”向“餐时胰岛素促泌剂”转变,从“竭泽而渔”向“保护胰岛B细胞”转变5.从“重治轻防”向“防治并重”转变,从“重降糖”向“重生活质量”转变,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思维模式,识证析病;方因证立;以证论效。,糖尿病的中医药治疗作用,1.促进细胞释放胰岛素;2.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或提高其亲和力;3.促使周围组织及靶器官对糖的利用;4.拮抗升糖激素;5.抑制蛋白非酶糖基化;6.抑制醛糖还原酶活性;7.抑制细胞外基质增加;8.对基因表达的调控;9.清除自由基年,抗脂质过氧化;10.纠正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11.改善微循环。,糖尿病的疾病特征与中医证治的碰撞,糖尿病的临床“以病论效”,重点解决“高血糖的问题”;中医的优势在于“因证论效”,重在把握“证候向愈”、提高生活质量。变碰撞为协同!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人文科学理念,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中西合璧:中医药治“人”,西药治“糖”,减少糖尿病重大事件。中医药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环境,调节患者机体功能状态,从而减停西药的用量中医药“扶正祛邪”“补虚泻实”:补肾保肝,减轻西药的毒副作用,保护肝肾功能,监测血糖的人文科学意识,血糖指标客观吗?即时血糖仅仅作为检测手段是客观的。什么才是血糖正常?质疑糖尿病的统一标准!把握血糖控制值与患者生活质量及发生重大事件的关系!,老年糖尿病人血糖不宜过低,老年糖尿病人,血糖降到10.0mmol/L(180mg/dL)左右时,可出现原已转为窦性的心率复转心房纤颤或出现心电图心肌缺血征象加重,或脑缺血症状。检测血儿茶酚胺的研究证明,降糖药所控制的老年糖尿病人血糖较快下降到 164 48mg/dL(9.1 2.7mmol/L)时,可以出现血儿茶酚胺明显升高。升高的儿茶酚胺的缩血管作用在血糖164 48mg/dL时可诱发心、脑缺血业已严重、但尚无症状的病人呈现症状。,Targets of Glucose Care in Diabetes,糖尿病的达标要求FPG/PPG/HbA1c全面达标,糖尿病糖代谢防治目标,代谢指标 理想 良好 可接受 较差FPG 8.0PBG 11.0GU+HbA1c 8%,树立中医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决定了中医“中医药不仅具有医学和自然科学的属性,也是人文和科学的统一,中医药既是医术,也是医道,是人文和科学的结合与统一。”王国强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学:尊天之德,以人为本“致中和”与中医思想,从人文科学考量糖尿病的危害,1、评价人体疾病需综合考量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状况,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作为重要的评价方法,2、患者自我报告结局的重要性受到重视-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如 SF36)-总体感受、疼痛、抑郁、焦虑、生活满意度-个体自定义的预期治疗目标(目标获取度量表化测量)3、终点与结局指标,发扬中医防治糖尿病的人文科学特色,糖尿病临床治疗,贯彻“致中和”思维方式糖尿病临床评价,坚持“尊天之德,以人为本”,冯兴中,北京市海淀区羊坊店铁医路10号(100038),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