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金融学》ppt课件第六章中央银行.ppt
第六章 中央银行,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谭荔,1,2,第一节 中央银行 的产生和发展,央行产生的经济背景:1、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3、银行信用的普遍化和集中化央行产生的客观要求:现代银行出现后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并没有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建立是有一定必要性的。,3,一、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背景和客观要求,4,1、统一货币发行权的需要 只有建立中央银行,才能集中掌握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形成之前,没有专门的发行银行,所有的商业银行都可以发行银行券(钞票)。由于一般私人银行信誉受限制,影响流通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当出现经济金融危机时,经常出现破产的银行无法保证所发行的银行券的兑现的现象,引起经济、金融的更大混乱。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发行钞票作为资金来源,利润大,为追逐利润,经常导致货币发行的失控。因此,各国政府都逐渐把发行权集中于专管发行的中央银行,发行一种全国统一流通的货币。,5,2、集中票据交换和扮演最后贷款者的需要随着银行业务的扩大,商业银行收授票据的数量迅速增加,银行之间债权债务关系日益复杂,不仅异地清算矛盾突出,同城结算也很困难,这在客观上产生了建立统一清算中心的需要。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信用关系越来越发达,银行贷款数量不断扩大,贷款期限相应延长。商业银行仅靠自己吸收的存款进行放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货币资金的需求,难于避免出现清偿能力不足的现象,发生支付困难,甚至导致挤兑和破产。这从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大银行作为银行的最后贷款者,充当银行贷款的后盾。,6,3、实现经营者与管理者相分离的需要只有实现商业银行与中央银行的分离,建立起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才能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成为名符其实的金融企业。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还未建立时,金融业的管理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概念不清,职能混乱,政府经常把一些行政管理职能和宏观经济目标强加于商业银行身上,使他们处于两难境地,难于适应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情况,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表现得更加突出。,7,4、进行金融监管、实现金融安全的需要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信用经济进一步发达,金融机构日益多样化,经济日益一体化。这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大银行,代表国家对全社会的银行及其货币信用活动进行必要的管理和监督。为了保障商业银行和整个金融业的安全,也需要建立中央银行专门管理银行业。资本主义各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经济金融危机,使政府认识到有必要建立专门机构,监督、管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集中保管各家银行的一部分准备金,支持资金周转困难的银行,以保持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扶持金融业的发展。,8,以上这四个方面的客观要求,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提出并实现的。中央银行是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银行信用业的发展过程中,从商业银行分离出来,并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当货币发行集中于一家银行的时候,中央银行就产生了。货币发行的垄断是中央银行的基本特征。,1.初创期(1844-1912)真正最早全面发挥中央银行功能的银行是英格兰银行。它成立于 1694年;成立 150年后,才基本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迈出了成为中央银行的决定性的一步;1854年,英格兰银行成为英国银行业的票据交换中心;1872年它开始对其他银行负起“最后贷款者”的责任。19世纪到一战爆发前的一百多年里,出现了成立中央银行的第一次高潮。,9,二、中央银行的形成和发展,10,2.成熟期(1913-1945):一战结束后,面对世界性的金融恐慌和严重的通胀,1920年的国际经济会议上,要求各国尽快建立中央银行,以共同维持国际货币体制和经济稳定,从而推动了央行成立的第二次高潮。3.加强期(二战后至今):一批经济较落后的国家独立后,也纷纷建立本国的中央银行。,1.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传统的认为经济自身能够达到平衡和稳定的观念。2.在应运而生的凯恩斯理论的指导下,中央银行成为政府对宏观经济施以调节的重要工具之一。3.控制加强的表现 中央银行的国有化:战后,各国中央银行的私人股份先后转为国有;有些新建的中央银行,一开始就由政府出资。各国中央银行实质上成为国家机构的一部分。制定新的银行法:战后各国纷纷制定新的银行法,明确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维持货币金融的稳定。,11,国家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12,中央银行的类型 1、单一型 2、复合型 3、跨国型 4、准中央银行型,13,1、单一的中央银行制度: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责。又分为: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个国家内只建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目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中央银行都实行这种体制,我国也是如此。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体制是在一国国内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银行机构,中央级机构是最高权力或管理机构,但地方级机构也有一定的独立权利。这是带有联邦制特点的中央银行制度。属于这种类型的国家有美国、德国等。,14,2、复合中央银行制度:指一个国家没有设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中央银行职能和一般存款货币银行经营职能于一身的银行体制。这种复合制度主要存在于过去的苏联和东欧等国。我国在1983年以前也一直实行这种银行制度。,15,3、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是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所有成员国联合组成的中央银行制度。二战后,许多地域相邻的一些欠发达国家建立了货币联盟,并在联盟内成立参加国共同拥有的统一的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7月,一个典型的跨国中央银行欧洲中央银行正式成立。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逐步深入的产物。欧洲中央银行由两个层次组成:一是欧洲中央银行本身;二是欧洲中央银行体系。各国中央银行失去其独立性。,16,4、准中央银行:指有些国家或地区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由政府授权某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制。新加坡、中国香港属于这种体制。,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共同组建的中央银行;全部股份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17,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18,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1、中央银行的权力分配结构:权力分配结构是指最高权力的分配状况。最高权力大致可概括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个方面。2、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与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直接相关的部门;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提供咨询、调研、分析的部门为中央银行有效行使职能提供保障和行政管理服的部门。3、中央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置:按经济区域设置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 以经济区域为主、兼顾行政区划设置分支机构。,清政府时期的央行户部(大清)银行北洋政府时期的央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孙中山创立的央行国民党时期的央行革命根据地的央行新中国的央行中国人民银行,19,三、中国中央银行的产生和发展,20,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和独立性问题,中央银行是特殊的管理机关。它是具有银行特征的特殊的国家机关,而不是企业性银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与一般金融机构争利,它是一国金融业的首脑机构,对全国金融负有调节、控制、监督、管理和保护、扶持的责任。地位的特殊性 业务的特殊性 管理的特殊性,21,一、中央银行的性质,22,总之: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方针政策。但它除赋予的特定金融行政管理职责,采取通常的行政管理方式外,其主要管理职责,都是寓于金融业务的经营过程之中。那就是以其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其主要任务是:发行货币,管理金融机构并保护、扶持金融业的发展,稳定金融与货币并促进济发展等。其宏观经济政策一般都规定为四大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发行银行的职能:1.所谓发行的银行就是垄断银行券的发行权,成为全国惟一的现钞发行机构。2.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的现钞都由中央银行发行。硬辅币的铸造、发行,一般也多由中央银行经管。3.在实行金本位的条件下,币值和银行体系的稳定取决于:银行券能否随时兑换为金铸币;以及存款货币能否保证顺利地转化为银行券。那时,中央银行的集中黄金储备成为支持庞大的货币流通的基础和稳定币值的关键,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银行券的发行保证制度。在现行的信用本位制度下,23,二、中央银行的职能,24,作为国家银行的职能:所谓国家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贯彻执行财政金融政策,代理国家财政资金收付,向政府提供融资和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处理国际金融事务。这方面的具体职责主要有:1、代理国库;2、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3、对国家财政给予信贷支持;4、管理外汇和黄金储备;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6、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25,作为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关系,充当“最后贷款者”,并不直接与工商企业和居民发生业务关系。这方面的具体职责是:1.保管各银行的存款准备金2.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 3.主持全国各银行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业务 4.在允许自由买卖外汇的国家,中央银行通常还办理各有外汇业务银行的外汇头寸的抛补业务,26,作为调控宏观经济的银行的职能:1、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2、调节货币供给量3、监督和管理金融业,27,发行的地位和作用中央银行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1、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提供最为关键的工具货币;2、中央银行不仅提供货币,而且还承担着为经济运行提供货币稳定环境的职责;3、作为“最后贷款人”和全国的资金清算中心,中央银行保障支付体系的顺畅运作,保障支付链条不因偶发事件的冲击而突然断裂以致引发系统性的金融危机。4、从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看,中央银行是国家在国际交往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纽带。,28,中国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对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央银行在履行职能时,其业务活动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记载得到概括反映。由于各国的金融制度、信用方式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很多不同。其最主要的资产负债项目如下:,29,所谓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就是指在货币政策的决策和运作方面,中央银行由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自主程度。独立性问题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总是相对的。,30,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31,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论证:1、中央银行的工作始终是追求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和目标。经济工作虽然是政府的中心工作,但社会问题往往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而当政治矛盾突出时,政治要求则压倒一切。缺乏独立性,中央银行的目标就会被淹没。2、中央银行工作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理论素养和较为长期的专业经验积累。仅凭政治经济的普遍原理和普遍经验指挥,往往是不准确的。,32,中央银行保持独立性的意义1、中央银行的权利和责任相统一,在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方面能自主地、及时地形成决策,并保证决策的贯彻执行。2、中央银行与政府其他部门之间的政策相互补充和制约。3、中央银行独立地制订和实施货币政策,不受政府和政治集团的干扰,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效果。4、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全面、准确地贯彻总行的方针政策,少受地方政府的干预,缩小货币政策从决策到实施过程中的时滞,增强货币政策实施的时效性。,33,独立性必然是相对的: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无论如何,是相对的:从金融与经济整体,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看,金融终归是一个子系统;中央银行是整个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门,而不是孤立的,更不是惟一的;中央银行的活动总是在国家授权下进行,34,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1.各国的国情与历史传统不同,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强弱也不同。2.独立性的强弱主要体现在:法律赋予中央银行的职责及履行职责时的权限是较大还是较小;中央银行是隶属于国会,还是隶属于政府或政府某一部门;中央银行负责人的产生程序、任期长短与权力大小;是否允许中央银行对财政部直接融通资金,融资的条件是宽还是严;政府人员是否参与中央银行的决策,等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与经济稳定增长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对19551988年的研究表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前三位分别是德国(4)、瑞士(4)、美国(3.5),而平均通胀率则分别为德国(3%)、瑞士(3.5%)和美国(4)。意大利:独立性为1.7,通胀率为7.2,35,实证研究表明,36,通货膨胀与央行独立性,37,中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 当货币政策开始显示有其重大作用之后,在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也才逐步进入经济金融理论界乃至政府有关部门的视野,并在中国人民银行法中有所反映。,第三节,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38,1.支付清算系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交易者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进行清偿的系统。2.伴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支付的过程从最简单的当面支付,到通过中间人的支付,到超出本地市场的支付,到超出国界的支付;支付的工具从铸币、现钞的支付,到利用票据的支付,到通过中介的账面金额划转的支付,等等。3.各国大多有法令明文规定,中央银行负有组织支付清算的职责。,39,一、支付清算体系的公共产品性质,40,支付清算系统的作用1.由中央银行主持下的支付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基础设施”,犹如高速公路。良好的基础设施使资金在债权债务人之间顺畅流动,保证经济健康运行。2.为适应我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需要,构建一个现代化的、高效的支付系统,也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任务。,1、提供账户服务2、运行与管理支付系统3、为私营清算系统提供差额清算服务4、提供透支便利支付清算的全过程,是由两个相互连接的过程clearing与settlement组成的:clearing指算账过程。即在一定的时点上,把彼此之间的应收债权与应付债务进行冲抵并算出应收应付差额。,41,二、中央银行支付清算的内容,42,随后是settlement,即以货币收付行为结清应收应 付差额的过程。我国目前使用的“结算”与“清算”两个概念,就是与clearing和settlement相对应的。但不是一对一地对应:不论是“结算”还是“清算”,往往都笼统指 clearing和 settlement这两个过程。需要注意。常用的清算方式:1.全额实时结算:是指对每一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立即单独全部进行交割。2.净额批量清算:是指累计多笔支付业务的发生额之后,轧出净借记余额或净贷记余额,划拨余额清算。,1、票据交换资金清算系统2、联邦资金转账系统3、清算所银行同业支付系统4、自动化票据清算系统5、信用卡业务及电子货币,43,三、美国的支付清算体系,1、清算机构2、支付系统3、支付结算制度4、同业间清算制度与操作我国支付清算系统的现状:1、同城清算2、全国电子联行系统3、电子资金汇兑系统与邮政汇兑系统4、银行卡支付系统,44,四、中国的支付清算体系,1.票据交换所是最早形成的支付清算组织。有关支付清算体系的原理在这一组织中均可找出脉络。世界上第一家票据交换所1773年在伦敦成立。中国最早的票据交换所于1933年在上海成立。上世纪50年代,随着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及“大一统”银行体制的建立,不再需要独立的票据交换所。改革和开放后,重新逐步推行票据交换。,45,票据交换所,46,2.票据交换依据的原理是:任一银行的应收款项,一定是其他银行的应付款项;各银行应收差额的总和,一定等于各银行应付差额的总和。因此,所有参加交换的银行分别汇总轧出本行是应收还是应付的差额,就可据以结清全部债权债务。3.工作原理示意:,中央银行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信用扩展的结果,是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需要。中央银行是经国家授权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制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中央银行通过负债和资产实现宏观调控。,47,本章小结,概念:金融监管;市场准入识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要求;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结构、权力结构和外部组织结构;中央银行监管程序与内容。理解:中央银行的性质、职能;中央银行监管的目的及原则;金融市场准入。运用: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48,本章考核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