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理论的演进.ppt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管理理论演进的主线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定量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MG2-2,学习目标,第二章结构框图,管理过程经验理论权变理论社会系统系统管理管理决策管理科学人性假设需求层次人际关系行政管理一般管理科学管理,古典理论,行为理论,定量理论,现代理论,管理理论,管理理论概述,管理理论回顾与前瞻,学习目标 1)了解经典的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 2)把握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3)有助于跟踪理论新发展本章的重点 从不同角度分析管理理论的发展脉络,管理理论概述,管理理论演进的主线美国的管理运动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管理理论的演进(时间维度),古代管理工业革命科学管理人际关系-行为科学二战后的管理丛林战略、系统和权变理论企业文化理论变革与创新,管理理论演进的主线,MG2-3,美国“管理运动”,1841年10月5日马萨诸塞州铁路火车对撞事件引发“管理运动”马萨诸塞州议会做出决议:老板只拿红利,不管公司业务,聘请具有管理才能的人士担任企业领导第一次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社会出现对职业管理者的需求学校开办管理专业教育满足社会需求,MG2-4,管理运动的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1911年麻州议会铁路公司提高票价听证会1912年美国国会科学管理理论听证会第二次高潮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濒临倒闭进行改组斯隆实行“集中决策控制下的分权制”1923年通用汽车公司建立了著名的“事业部制”第三次高潮1924-1932年梅约在西屋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霍桑试验结果引起轰动,第一次提出注意人的因素,MG2-5,西方管理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理论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理论的新发展,一、古典管理思想,历史背景:(亚当.斯密,1776年发表国富论)从劳动分工到科学管理(-20世纪初):从经验管理到规范的管理理论机械动力+劳动分工=工业革命(18-19世纪):针厂:单独一人做10道工序:200根/天、人;10人分工:4万8千根/天、人。工厂制度的建立:从经验管理上升到科学管理 世纪末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当时一个突出矛盾就是管理落后于技术,致使许多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地发挥。在这一时期,管理环绕如何提高生产率。这一阶段为“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阶段”。,亚当斯密Adam Smith,“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哲学家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劳动分工理论“经济人”交换是人类的本性,返回,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年价值是工资,利润与地租的源泉,工资高利润低;工资低利润高。,返回,罗伯特欧文,返回,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是一位企业家、慈善家,现代人事管理之父,人本管理的先驱。(苏格兰新拉那克纺织厂的管理)重视人 尊重人、缩短工时、提高工资、改善住宅、重视教育2001年,新拉纳克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Robert Owen 1771-1858,4.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1871数学家、发明家、管理学家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劳动分工的原因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省学习时间、材料,注意力集中,易达到熟练程度)工资=固定工资+利润分享+奖金台式手摇计算机,返回,计算机的先驱,二、古典管理理论,泰勒: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行政组织理论,MG2-6,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美国人曾任学徒、组长、工长、车间管理员、技师、设计室主任、总工程师持续研究操作方法和动作时间而形成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泰勒的做法和主张引起社会舆论的注意美国国会在1912年曾就泰勒的科学管理举行了听证会,MG2-7,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与劳动相分离,MG2-8,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科学管理的中心是提高效率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挑选“第一流的工人”方法、工具、设备、材料、环境标准化差别计件工资制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管理与劳动相分离职能工长制管理控制的例外原则,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示意图,简 评,泰勒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系统性管理理论的人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从经验走向科学劳资双方的精神革命是有效管理的充分必要条件工作定额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工资制度、管理职能的分离、例外管理原则等主张一直沿用到今日,MG2-9,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法约尔(Henry Fayol,1841-1925),法国人1860年从圣艾蒂安国立矿业学院毕业进入康塔里福尔香堡采矿冶金公司工作从采矿工程师一直做到公司总经理1916年发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其管理理论不但可用于工商企业,还可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和军队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MG2-10,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别了经营和管理两个不同的概念明确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大职能归纳了管理的一般原则:14项管理原则倡导管理教育: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MG2-11,经营,(1)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2)商业活动(购买、销售、交换)。(3)财务活动(筹集和最适当地利用资本)。(4)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5)会计活动(财产清点、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6)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1),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一个人只能有一个上司统一领导:一个领导,一个计划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数量和支付方式要公平,MG2-12,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2),集中:传递信息不得加入自己的意思等级链(Chain of Command):上下级之间建立明确的职权等级系列秩序:成员明确其岗位公正:对下属仁慈、公平保持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团队精神,MG2-13,法约尔桥(Fayols Bridge),MG2-14,简 评,从经营活动中独立出管理活动提出管理活动所必需的五大职能提出14项管理原则为管理科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理论构架一般管理理论后来成为管理过程学派的理论基础法约尔为管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MG2-15,组织理论之父韦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德国人曾担任过教授、政府顾问、编辑他提出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正是德国企业从小规模世袭管理向大规模专业管理转变的关键时期韦伯与泰勒、法约尔同为西方古典管理理论的三位先驱,MG2-16,权力与组织,任何组织都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没有某种形式的权力,任何组织都不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MG2-17,人类社会存在的三种权力,传统权力:由传统惯例或世袭得来超凡权力:来源于别人的崇拜与追随法定权力:(理性的)法律规定的权力,MG2-18,法定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其最根本的特征在于法定权力提供了慎重的公正。原因在于:管理的连续性使管理活动必须有秩序的进行以“能”为本的择人方式提供了理性基础领导者的权力并非无限,应受到约束,MG2-19,理想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组织成员应有固定的和正式的职责组织结构是层层控制体系(命令与服从)成员之间只有对事的关系而无对人的关系职位根据资格(资历或学历),经公开考试,按自由契约原则予以使用专业分工和技术训练按职位发薪并建立奖惩与升迁制度,MG2-20,简 评,韦伯对组织理论的贡献:明确系统地指出有效维系组织连续和目标达成的基础是合法权力创新之处:挖掘出官僚体制的连续性、纪律性、验证性和可靠性强调制度、能力、知识的行政组织理论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一种高效、理性的管理体制,MG2-21,小结: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基于“经济人”的人性假设出发点:经济利益驱动管理手段:“胡萝卜+大棒”研究方法:静态研究管理一般过程,返回,胡萝卜+大棒,人力资源方法(Human Resource Approach)管理者需要同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组织任务。需要好的激励机制,以及融洽的关系。,返回,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理论,二、行为科学理论(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学说),返回,霍桑试验 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的霍桑工厂的试验(Hawthorne Experiment)第1阶段:变换车间照明条件试验第2阶段:继电器装配室试验 第3阶段:大规模的访问与调查第4阶段: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A、变换照明条件试验(19241927),照明强度增加或减少,试验组与对照组的产量都增加。只有当光线降到月光水平时,试验组的产量才降低。结论:(1)工场的照明是影响效率微不足道的因素(2)工作条件的好坏与劳动生产率没有直接关系,返回,照明不是问题,B、继电器装配室试验(19271928),试验各种工作条件的变动对小组生产率的影响如供应午餐和茶点、缩短工时等,在工作时可自由交谈。产量上升。取消这些条件后,产量仍维持在高水平。结论:督导方法的改变使工人的态度有所变化,因而产量增加。,返回,轻松愉快的督导方式,C、大规模访问与调查(19281931),两年多,进行了两万多人次的普查与访问结论:员工的工作绩效,受到他人的影响,返回,干得快,有错?哦!大哥说不能多干,得替干得慢的哥们儿想想,D、接线板接线工作室试验(19311932),大部分成员都自行限制产量标准7312个接点 实际60006600个接点怕标准再度提高、怕失业、保护速度慢的同伴工人对不同的上级持不同态度成员中存在着小派系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物质、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受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返回,心态十分重要,霍桑研究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返回,干得快,有错?哦!大哥说不能多干,得替干得慢的哥们儿想想,人际关系理论,193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教授 乔治埃尔顿梅约工业文明中的人性问题提出“人际关系理论”(1)人是“社会人”(影响积极性的因素有物质的和精神的)(2)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的士气(士气来自家庭、社会和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3)企业中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其特殊规范影响着群体的行为)(4)领导者应具备解决技术经济和处理人际关系两种能力。,返回,你不知道吧?人际关系很重要哦!,2、行为管理思想的深化1949年,将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命名为“行为科学”,60年代以后,将行为科学在企业中的应用称为“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三个层面:A、员工个体行为研究(人性假设);B、员工群体行为研究(如群体压力、沟通等);C、组织行为的研究(以人为中心的领导理论等)。,3 个体行为理论A 马斯洛等人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B 麦格雷戈(麦克雷戈)等人提出的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1957年企业的人性方面提出:管理者因为对员工持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相应地采取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方式。,1)X理论一般人天生好逸恶劳,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人生来就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组织的要求一般人缺乏进取心,逃避责任,甘愿听从指挥,安于现状,没有创造性人们通常容易受骗,易受人煽动。持X理论观点管理者必然会在管理工作中对员工采用强制、惩罚、解雇等手段来迫使他们工作。,2)Y理论:一般人天生并不是好逸恶劳。外来的控制与惩罚不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 工作的唯一方法。在适当条件下,一般人士能够主动承担责任,不愿负责、缺乏雄心壮志并不是人的天性。大多数人都具有一定的想象力、独创性和创造力。在现代社会,人的智慧和潜能只部分得到了发挥。基于此观点,要求管理工作中实行以人为中心的、宽容的、民主的管理方式,将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三、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发展到现代阶段,形成了许多学派.每一学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理论和学派,在历史渊源和理论内容上互相影响和联系,形成了盘根错节、互相争荣的局面,被形象地称作“管理理论的丛林”。管理学家哈德罗孔茨发表文章:管理理论丛林,管理理论丛林,管理过程学派人性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也即数量管理学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主义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营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主要研究管理的过程和职能。代表人物是哈罗德孔茨(HaroldKoontz)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ODonnell)。该学派的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把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成一些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并从丰富多彩的管理实践中探求管理的基本规律,以便详细分析这些管理职能。孔茨把管理划分为五项职能: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2.行为科学学派 行为科学学派是在人群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有:(1)从单纯强调感情的因素,搞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转向探索人类行为的规律,提倡善于用人,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2)强调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一致性。认为调动积极性必须从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两方面着手,使组织目标包含更多的个人目标,不仅改进工作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要改进工作设计,从工作本身满足人的需要。,(3)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关系容易造成紧张气氛,对组织各层职工均有不利的影响。主张在企业中恢复人的尊严,实行民主参与管理,改变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由命令服从变为支持帮助,由监督变为引导,实行职工的自主自治。,3.决策理论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H.A.Simon),其代表作为管理决策新学科。西蒙因为在决策理论方面的贡献,曾荣获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该学派认为管理的关键在于决策,因此,管理必须采用一套制定决策的科学方法。,决策理论的主要论点有:(1)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策不是一瞬间即能完成的一种活动,它至少应该分成四个阶段,即提出制定决策的理由;尽可能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选出最满意的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2)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西蒙根据决策的性质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反复出现和例行的决策,非程序化决策是指那种从未出现过的,或者其确切的性质和结构还不很清楚或相当复杂的决策。,(3)满意的行为准则西蒙认为,由于组织处于不断变动的外界环境影响之下,搜集到决策所需要的全部资料是困难的,而要列举出所有可能的行动方案就更加困难,况且人的知识和能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在制定决策时,很难求得最佳方案。在实践中,即使能求出最佳方案,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人们也往往不去追求它,而是根据令人满意的准则进行决策。,4.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侧重于用系统的观念来考察组织结构及管理的基本职能,它来源于一般系统理论和控制论。代表人物为卡斯特(F.E.Kast)等人。卡斯特的代表作是系统理论和管理。基本观点:组织是一个系统;(企业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影响,在管理方面时刻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反应。,系统思想认为:1)组织是一个系统,由相互依存的众多要素所组成。局部最优不等于整体最优,管理人员的工作就是确保组织中各部分能得到相互的协调和有机的整合,以实现组织的整体目标。2)组织是一个开放的系统。3)系统有两种类型:封闭型和开放型。现代管理者必须把组织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即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系统。一个组织的成败,取决于其管理者能否及时察觉环境的变化,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5.权变理论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伍德沃德(JoanWoodward)等人。伍德沃德的代表作为工业组织:理论和实践。1)权变理论学派的主要论点和特点有:(1)认为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环境的复杂性与不断变化决定了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因此,管理的方式方法要随着情况的不同而改变。,(2)依据大量的调查研究,把组织的情况进行分类,建立模式,据此选择适当的管理方法。建立模式时考虑以下因素:组织规模、工艺技术的模糊性和复杂性、管理者位置的高低、管理者的位置权力、下级个人之间的差别、环境的不确定程度。这些因素被称为情境因素或者权变因素。,2)权变管理思想:“权变”是相机而变、随机制宜、随机而变的意思。要求管理者在采取管理行动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相应不同的管理方式。权变理论的建立和普及主要基于两方面原因A、企业外部环境制约,B、传统管理理论无能为力。,权变理论的著名格言:权变是指相机而变、因地制宜、随机应变。权变管理思想强调管理者在采取行动时应根据具体的环境条件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管理的智慧,从你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唯一最优的管理系统时开始”。管理原则没有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性,6.管理科学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它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继续和发展。其代表人物为美国的伯法(E.S.Buffa)等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核心是把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用于管理决策和提高组织效率。,管理科学学派有如下特点:(1)力求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重视定量分析在管理过程中的应用,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科学性。他们将众多方案中的各种变数或因素加以数量化,利用数学工具建立数量模型研究各变数和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寻求一个用数量表示的最优化答案。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2)各种可行的方案均是以经济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例如成本、总收入和投资利润率等。(3)组织、决策的人均是理性人,即不仅有明确的目标,还用理性的方法追求最优的目标实现过程。(4)广泛地使用计算机。,7.经验主义学派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有戴尔(ErnestDale),他的代表作有伟大的组织者、管理:理论和实践;德鲁克(PeterDrucker,又译作杜拉克),他的代表作有有效的管理者等。这一学派主要从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方面来研究管理,他们认为成功的管理者的经验是最值得借鉴的。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实际的建议。(孔茨的批判),四、管理前沿内容简介,变革管理冲突管理危机管理知识管理成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