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性质与特征.ppt
中国20年伪科学现象透视下编对中国20年伪科学现象的理论思考原作者:严金海出版社: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第一章 科学的性质与特征,目录,科学是什么科学知识的特点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精神,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概念内涵的多层次含义,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是学问、知识的同义语科学1与古希腊“哲学”的意义相同,涵盖几乎所有的理性知识体系;以人的认识能力为背景,以整个客观世界(包括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结果)为对象,将知识与无知、技术、神话幻想、艺术、生产等人类活动及其活动结果区分开来;现在“科学”的这一概念多见于指古代的人类认识成果,或是区分现代哲学(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和现代科学(以部分为研究对象);举例:对象科学、元科学、“哲学是一门科学”“易经是科学”。,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专指各种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科学2科学有时是指将客观世界分为各个具体的门类进行研究得出的知识成果,是各种分类研究成果的总称;此时的科学概念与哲学概念相对,科学知识与哲学知识构成理性知识的全部(理性知识即“科学1”),哲学是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形成关于世界的总的看法、观念、认识;物理学、生物学、社会学、逻辑学是把世界分成部分进行研究,形成各种分门别类的知识认识成果。,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是指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科学3在分类知识体系中,根据知识形成基础的区别知识分为形式科学、经验科学两类;形式科学建立的基础是公设、公理,在其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形式科学的对错在于理论内部的逻辑自洽性(包括数学、逻辑学),形式科学进步的源泉是公设、公理的变化或者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经验科学描述人类的经验,追求把握经验事实背后的规律,创立经验科学必须有经验基础,理论对错必须接受经验的检验(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专指经验科学中的自然科学科学4经验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类;社会科学研究的是人类对人类社会的经验,包括历史学、人类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考古学、法学等学科,社会科学以人类社会生活经验为基础,提出关于人类生活的理论解释,并接受生活经验的检验,易受研究者内在道德观念、价值体系、社会地位、文化传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自然科学以自然界(包括人体结构和功能)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类关于自然的经验,提出各种关于自然现象的理论体系,并接受人类实践的检验,包括物理学、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科学1学问、知识的同义语,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外延的歧义性科学是学问、知识的同义语科学1科学专指各种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科学2科学是指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科学3科学专指经验科学中的自然科学科学4,科学1(学问、知识的同义语),哲学(研究整体),科学2分门别类的知识,形式科学(公设公理),科学2(分门别类),科学3(经验科学),科学3经验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逻辑学,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内涵的多层次含义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指人类认识自然和人类自身的成果时,属于知识的范畴,表现为特定的形式和内容;举例:按科学规律办事,是指人类的行为接受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指导。,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内涵的多层次含义科学是指特定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指人类获得科学知识的活动,即从关于客观世界的感觉经验上升到关于客观直接的理论体系的认识过程;作为认识活动的科学源于人的认识能力和客观世界本身特定的秩序;认识能力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产生认识成果,认识成果又反过来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内涵的多层次含义科学是指特定的精神态度科学家所取的处世方式和态度的基本点是把理性指向自然界,按照特定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对待客观世界和人类的主观经验,创立科学知识和理论,解释我们面对的客观世界、预测客观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的行为;理性是人类处理自己面临问题的一种基本态度,是根据事实、科学知识和逻辑方法处理问题;非理性的处理方式是按照信仰、习俗、传统去处理面临的问题。,第一节 科学是什么,科学概念内涵的多层次含义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科学是指特定的认识过程和方法科学是指特定的精神态度,知识体系,特定的认识过程和方法,特定的精神态度,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系统性层次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系统性科学知识是系统的、组织起来的知识体系,具有内在的逻辑结构;科学知识系统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概括有关事实及其关系而形成的概念系统;科学知识的系统性表现在:用反映事物内在结构、过程和关系的概念体系统一许许多多的经验现象;科学知识的最明显特征是:认识到事实背后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使许许多多的经验得到统一的理解和解释。,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系统性经验现象是人类在生活和观察、实验中所发现的事实现象,对人类而言,具有表面性、主观性、多样性;科学知识体系超越主观经验,是在事实基础上通过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产生的思维成果,表现为基本概念、规律和原理,具有明显的创造性、内在性、预见性和一致性;要注意科学知识和信息和常识区分开:电话号码本是信息,但不是科学,水往低处流是常识,万有引力是科学知识。,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层次性系统性知识分为两个层次:经验事实层次和理论解释层次经验事实层次指人感知到的各种事实、现象,内容多而杂;理论解释层次是在经验基础上,主体提出的用于概括有关事物现象的,关于事物内在结构、过程和关系的概念、原理和定律,内容少而精;理论解释层次可以对众多的经验作出统一的解释,并有预测功能。,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层次性通常意义上,科学知识的理论解释部分称为理论,不完善的理论称为假说;由于理论和假说所判定的东西,总是超出直接感知经验之外,因此,理论和假说的提出与完善离不开人的抽象思维能力。,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层次性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论层次描述的概念、过程和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呈现在人们的感觉器官之前,变成经验事实;随着人们认识的进步,认识范围的逐步扩大和加深,理论解释层次和经验事实层次存在着单向的转化:理论所表达的东西不断被经验所证实或抛弃,又要建构关于该事实更深层次的理论。,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理论总是超出直接和间接的感觉经验;通过抽象思维得出的有关事物内部结构、过程和关系的概念体系就是主观创造的结果;纯粹的主观抽象因为不能有效地认识世界,将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入而被抛弃。,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科学原理、定律有其客观依据,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非客观性的理论能局部、暂时解释经验现象,把经验组成体系,使人们获得统一性的理解,达到某种程度上的进步;新提出的理论必须能概括旧理论概括的事实负荷,并对其作出解释,不然就是倒退;理论面临客观性检验的问题,新理论除了内部的逻辑自洽性以外,还必须接受新现象的检验。,第二节 科学知识的特点,稳定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科学知识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稳定性;科学知识的稳定性表现在:能解释原有现象它的概念、定律与经验事实相符;新理论确立后,人们根据新的事实不断完善这个理论,并用理论来解释客观现象;科学又总是向前发展的,原有的理论解释层次转化为经验事实层次后,又有新的理论解释层次的提出、修改、完善和转化问题。,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认识活动的特性,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提出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人类关于自然现象的某种疑问,是对某一现象有所知,又不全知的一种状态,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科学问题产生的根源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科学知识发展过程中会暴露出来内在矛盾(包括理论与事实的矛盾、科学内部的矛盾和不同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等等)虽然问题客观存在,但是需要人们去认识、去提出科学探索过程过程中,科学问题无论可解决还是不可解决,无论已经解决还是未解决,都会引发新的科学问题,科学研究过程不会使人类的问题减少,而是会引发更多的科学问题。,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提出科学假说假说是对某种事实现象的假定性说明,科学家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观察与实验对推理结论进行经验,看它是否符合事实,从而对假说进行评价,决定是否接受这个假说,这个过程称为假说演绎;假说具有以下性质:猜测性依靠想象力和创造力,超出经验范围;科学性必须尽可能依赖已有的经验事实和确实可靠的科学理论;可检验性具有由其推导而来的明确的、可检验的结论;试探性假说之是尝试解决问题,不是最终理论,可能被修正、改变或者放弃;逻辑性假说的提出、推导和检验必须遵守逻辑规则,假说内部在逻辑上尽可能简单和自洽,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假说的检验由于假说超越已有的经验事实现象,因此可以从假说中演绎出更多的事实现象;设计科学实验检验由假说推出的结论是否符合事实;不能仅因为由假说推出的结论被实验证实,而直接肯定科学假说的地位,还必须从逻辑上证明该现象与假说之间有必然的联系;科学假说本身也要接受内部逻辑论证的检验,假说中不能包括逻辑矛盾。,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假说的评价经验事实标准:经验事实既是创立科学假说的基础,也是检验科学假说的试金石,经验事实必须在逻辑上可靠;功能标准:科学假说解释的范围越广,预言的结论越新,被接受的可能性就越大;结构标准:科学假说表现为由概念、判断、推理构成的逻辑结构,判断逻辑体系结构的优劣标准是逻辑简单性和逻辑自洽性;协调标准:科学假说必须与已确证、被接受的科学理论协调一致。,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科学观察和实验科学观察科学观察是借助于人体的感觉器官或科学仪器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性的感知活动,科学观察的目的是确认某个实验现象的有无、多少、频率、范围、性质等问题,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科学实验科学实验是人们运用实验工具,通过人为地控制、干预或模拟自然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特殊观察活动,实验渗透了对观察对象的干预措施;科学实验有助于扩大人类认识的范围和深度;检验科学假说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特征创造性科学活动的创造性是指抽象思维活动超越感觉经验,需要用思维把握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本质;科学创造活动要求科学家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联想、想象等纯粹主观活动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结构、过程和关系;科学认识活动的创造性表现在:超越人类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超越前人的理论、超越已有的研究方法。,第三节 科学认识活动的过程与特征,科学认识活动的特征可检验性科学知识依赖的手段是观察、实验、测量等等,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和检验知识;科学与非科学最明显的界限之一是经验的可检验性,必须有可能用经验证据来支持或证伪所陈述的内容;科学的可检验性含义包括:可经验性不一定是已经检验不但要求个人的单个实验和观察,而且是社会的可检验性,即他人可以重复,第四节 科学精神,理性信仰感情中立原则普遍主义公有主义不谋利精神怀疑精神,第四节 科学精神,理性信仰理性信仰包括以下方面:自然界存在着规律和秩序客观态度人类有认识自然规律和秩序的能力人类的主观能动性科学知识是人类理性认识能力反映自然规律和秩序的结果,科学知识的进步表现为不断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逼近人类的创造性,创造性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联系起来人们力求合乎理性地认识并且通过一种连续不断的积极努力来控制其所有的事务;凭借传统或权威而永远把握真理的企图被视为不合科学精神。,第四节 科学精神,感情中立原则科学家仅凭经验事实和逻辑,不能凭感情判断科学成果的真假对错;科学评价中,要忠实于对理性信仰产生的感情,而不是忠实于对自己或别人的感情好恶;这一原则附属于理性信仰。,第四节 科学精神,普遍主义深信科学真理是普遍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科学真理在一定范围和条件下具有普遍性;在科学活动中,所有的人在理性知识的发现和拥有方面具有精神上的平等权利,科学家不依赖于他本身的个人属性(种族、信仰、社会制度等等);普遍主义反映了科学非人性特征(客观性)。,第四节 科学精神,公有主义在科学活动中,私人所有权利仅仅是对科学发现的荣誉优先权;在这一限度内,对科学知识体系和概念结构的任何贡献都是共同体的财产,为了共同体的利益,这些贡献可借与所有竞争性的成员使用;科学研究过程中,保密成为不道德行为;科学家有所发现,必须公布出来与科学共同体内的其他成员交流,才能够被承认。,第四节 科学精神,不谋利精神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首先要为了求知而不是谋取物质利益,科学家应具有求知的热情、广泛的好奇心和造福人类的利他主义理想;科学活动中达到成功的规则要求,个人仅通过服务他人来服务自己,不能将公共的科学理论使用来为自己的直接利益服务;自由探索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特点,只有相对优裕的生活环境,才能使科学工作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纯粹科学只关注科学概念体系的发展,不能直接计算价值的大小,而对技术的评价应包括其经济价值的计算。,第四节 科学精神,怀疑精神科学家从不经过分析批判就盲目接受任何东西;科学怀疑要服从一定的准则,并且受到科学共同体的约束,不是处于个人意愿的怀疑;怀疑的基本出发点是经验事实和逻辑;怀疑精神也称反权威主义或批判精神,科学家总是以批判的态度对待各种已有的理论体系,以发现前人的错误、创造更完善的理论为己任;科学家批判的武器是理性,包括经验理性、数学理性和逻辑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