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办公! | 帮助中心 三一办公31ppt.com(应用文档模板下载平台)
三一办公
全部分类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
  • 建筑/施工/环境>
  • 毕业设计>
  • 工程图纸>
  • 教育教学>
  • 素材源码>
  • 生活休闲>
  • 临时分类>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办公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ppt

    • 资源ID:6009871       资源大小:217.63KB        全文页数:52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ppt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包括由谁(什么机构)来提供社会服务即主体,为谁提供服务即对象,从那里获得必要的财政和人力资源即资源,以及以审美方式来提供必需的服务即运行方式。社会政策行动是一种制度化的行动,即通过法制过程规定有特定的机构、按照特定的方式调动所需要的资源、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特定的服务。了解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要素是理解各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分析当代社会政策理论的基础。,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社会政策行动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行动主体,即社会中的哪些组织或群体应该为社会政策行动具体承担责任。明确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即是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开端,也为整个行动模式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因此,社会政策主体的问题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什么是社会政策的主体1、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社会政策过程是一个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过程,其行动的主体是执法期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行动一般是由政府组织的公共性的社会行动,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但主体还包括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的行动,为社会政策行动做出贡献。,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各种各样的角色按照某种制度化的安排而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社会政策的制度化安排是在长期的社会政策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通过国家的立法或行政权威而明文规定,因而被嵌入了整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体系之中。因此,社会政策的主体是一个制度化的行动者体系,在其中每个行动者都被要求按照一定制度规范而担负起一定的责任,扮演一定的角色,并且具有与其责任和角色相适应的权力地位。,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角色社会政策主体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角色:(1)社会政策行动的责任者社会政策的主体首先是此类行动的责任者,即为满足民众的基本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承担责任的组织、群体或个人。包括总体上的责任和各个方面的责任。前者指负责总体规划和组织行动,后者指负责各个环节上的责任。但从广义上看,社会政策行动应该是全社会的责任,即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责任。(2)社会证词行动的组织者社会政策还需要有特定的机构来承担组织行动的任务,这种组织行动包括制定政策法规、调动各种资源、协调各类组织的行动等等。(3)资源提供者社会政策行动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持,包括财政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在社会政策行动中需要社会中各类组织和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各种资源,这些资源的提供者也就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直接或间接地成为了社会政策主体的一部分。,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4)社会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社会证词行动包含了大量社会服务,这些社会服务分别由医院、学校、公共养老院等各类专业机构提供。所有在社会政策框架内以各种方式参与提供相关社会服务的机构和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担当了社会政策行动主体的任务。3、社会政策主体的不同层次在社会政策的制度化体系中,每个主题行动者都具有不同的责任、担当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因此可以从各种不同角度讲社会证才的主题行动者分为不同的层测。(1)责任层次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是不同的,并由此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时期中,形成了不同的主体责任模式。可以按照各类行动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所负责任的大小而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责任层次。社会福利模式有两种类型:制度性和补救性。从社会政策主体责任层次的角度来看,社会福利的制度模式体现的是以政府为主的责任模式,而补救模式则体现的是其他主体为主的责任模式。,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角色层次在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各类行动者中,按其所担当角色的重要性差异可将其分为不同的曾侧,其中最高的角色层测试社会政策行动的总体责任者。其次是社会政策行动的资源提供者,其中最主要的是经费提供者。再次是具体的社会服务提供者。(3)公共行政层次从公共行政体系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包括中央政府-省级政府-地方政府-社区组织等层次的梯次结构。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公共行政层测最关键的意义在于其行动扩及或管辖分为的大小,而不一定意味着高层次的组织就一定担负更多的财政责任。在公共行政层次上的责任划分有两种相反的原则,一种是“低层次责任原则”,另一种是“高层次责任原则”。前者强调只有家庭、社区、地方政府无法满足个人需求时。中央政府才介入。高层次责任强调通过较高层次的机构来采取更广泛的社会政策行动,以加强社会政策行动的力度,并达到更好的分配效果。,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组织体系各类组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以不同的方式发挥着自身的作用,并各有其特点,并在不同历史、不同国家发挥不同作用。各国在特定时期中社会福利主体的特征反映了其政府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和主导的社会价值取向,并进而对社会政策运行方式和福利水平的高低都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印尼就一个国家的社会政策体系的特点时,首先要关注各类组织在社会整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组织和群体可以概括为几大类别:(1)商业性服务机构(2)初级群体:家庭、亲属、朋友和邻里等。(3)互助组织(4)就业组织(雇主)(5)志愿者组织(6)非政府非营利组织(7)政府组织,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上述各类组织中,政府组织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服务属于公共性服务,这类服务行动是社会政策行动中最主要的部分。互助组织、就业组织、志愿者组织、民间非营利组织的服务都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因此可以纳入到政府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成为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之一。商业性组织以盈利为目标,不属于社会政策范畴。初级群体是以初级关系为纽带,公共性特征很弱,一般也不属于社会政策主体的范畴。各国的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各类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也明显呈增强趋势。,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三、政府在社会政策体体系中的主体作用1、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主要的责任和作用作为当代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首要的部分,政府组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承担着最主要的责任。可以概括为:(1)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政府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责任和作用首先体现在它作为社会政策行动的组织者方面。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和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承担最首要的责任。具体包括负责保卫社会需求状况、制定法规体系和行动规划、规范角色和责任、组织方案实施等等。,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资源提供者政府在资源提供方面最基本的方式是按照法律的规定,依托其公共行政体系,通过税收和公共财政等方式直接向社会政策行动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同时,政府还负责监督各类组织依法承担起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应付的财政责任,以及通过各种政策优惠和宣传鼓动等方式鼓励各类组织向社会政策行动体系投入一定的资源支持。(3)社会服务提供者政府直接建立和管理公共社会服务机构,包括公立学校、公共医疗服务机构、国办养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售后服务机构,它们向社会成员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当代国家福利模式的优点与缺陷国家福利模式指由国家(政府)负责为民众提供各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福利模式。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和其他大规模的社会服务。其次,可以更好地调动各种资源,包括跳动财政资源和协调各类组织,因而能够保证社会政策行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能够更好地体现福利性特点,更好地贯彻社会在分配的原则,在体现社会公平、社会保护和其他社会价值方面具有更好的效果。国家福利模式又有很多缺陷,如下:首先,经济效率方面受到质疑,政府的许多公共部门常常缺乏改进其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的动力。其次,倒导致一些人道政府福利的以来,从而降低其通过自身努力去改变困难状况的内在动力。最后,可能导致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垄断,从而抑制在这一领域内的竞争并妨碍受益者个人对服务的自由选择。,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3、关于政府在社会政策体循环中责任和作用的不同观点在社会政策体系中,各种政府的责任和角色的重要性程度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在本书关于社会政策政治分析部分将简要介绍以上各派关于国家在社会政策角色的理论观点。四、当代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和作用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最近20年的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作用日益加强。1、当代非政府机构的基本性质非政府组织是指政府组织体系之外的各种民间非企业性组织的总称。突出特点是非政府和非营利。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主要包括各类政治、文化、社会服务及其它类似的组织。,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非营利组织及其特点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标的社会服务组织,但这一概念通常只被用到非政府的社会服务组织,而不包括各类非政府的政治组织和其他非社会服务性组织。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以下一些基本的特征:首先,非营利组织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营利性,即它不以赢利为目标。(但又不是纯粹的无私奉献)其次,非营利组织所提供的服务具有福利性特征。再次,非营利组织具有公共性的特点。政府往往以减免税收等方式给予支持,社会各界也会以不同的方式给予捐助,从而可以使其复位价格进一步下降,福利性进一步增强。(因捐款原因,公盟被取缔)最后,非营利组织有多样化的资源支持系统。资源支持渠道比较多元化,他们除了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收费服务而获得一定的资金补偿外,还从政府和民间获得了大量的财政及人力资源。,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3、当代各类非政府机构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当代非营利组织主要以两种方式在社会服务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一种方式是以中介组织的方式介入。所谓中介组织,是指在社会服务所需资金的筹集和分配中担当中介作用的组织。代表是当代社会中许多民间的基金会、慈善会等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领域的另一种接入方式是直接提供社会服务。如民办学校、民办医疗机构、私人养老院等。,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4、非政府机构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历史演变及当前的趋势民间组织在社会福利事务中发挥作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教会组织、慈善会、互助会等等。当前各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对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总体上看,各国的非营利组织在机构的数量、规模以及在所提供的服务数量等方面均呈上升趋势;其次,在服务方面日趋专业化,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再有,非营利组织的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际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在扩大,并且发展国家政府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社会服务方面的援助也越来越以国家非营利组织为中介。民间社会福利在我国也有很长的历史。如比家族、宗族和各类地方民间组织的福利功能。改革开放后,政府和社会对民间社会福利组织逐渐持允许和鼓励的态度。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主要有大量的由妇联、工会、共青团等组织管理的社会服务组织、地方社区的社会服务组织、由企事业单位举办和管理的社会服务组织个人创办的非营利组织等等。另外,国际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也越来越多地进入我国,在许多领域中都参与我国的社会服务事业。比如爱德基金会,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五、其他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包括就业组织、社区组织和各类志愿者组织等。1、就业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就业组织泛指各类有雇主和雇员共同构成的组织。在当代社会中的就业组织包括各类企业组织、社会文化事业组织、政府组织、军事组织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等。就业组织参与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特点是其责任对象主要是本组织的雇员。在各个国家和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中,企业等就业组织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很大的差别。但概括起来看就业组织在社会福利体系中主要有以下方面的责任:(1)承担雇员基本社会保障费用主要承担或分担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方面的财政责任。强制性义务。五险一金(2)为员工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服务其中包括医疗、教育、托幼、食堂等方面的福利性服务。(3)为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和社会福利事业提供财政支持企业向政府交纳的税费是政府社会支出的重要来源。各国企业向各类社会服务项目的无偿捐助也为社会福利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2、社区组织在政府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作用(1)许多国家的地方社会区都被纳入到政府的社会政策体系中,成为了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基层行动组织。(2)社区组织为本社区居民提供着广泛的社会服务。(3)在国家和企业组织的社会服务相对比较弱的农村地区,社区组织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更加明显。本书第十章将更加详细地讨论社区与社会政策的关系。,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六、现阶段社会政策主体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1、社会政策主体模式变化的国际趋势在过去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政府兵马俑大规模和制度化地干预民间的社会福利事务。19世纪80年代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着者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中的角色发生了大的转变,从此以后欧美各国政府逐渐加强了对社会福利事务的干预,在社会福利事务中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在福利国家时代,政府在社会政策中的责任达到了最高峰。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自由主义社会福利理念的影响下,各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主张降低政府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责任,并要求和隔离其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在社会政策行动中承担更多的责任。2、“多元福利模式”的发展最近20年社会政策主体方面最显著的变化是从过去的福利国家模式向“多元福利模式”的转化。多元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的主体的多元化。与其相近的概念是混合福利模式,指各种福利体制的混合,其中包括多种福利主体并存,以及在社会政策及社会服务中多种机制的同时运用。因此,多元福利模式是指混合福利模式中福利主体多元化的侧面。多元福利模式主要是相对于二战以后的国家福利体制和新自由主义主张的私人福利体制两个极端而言的。其基本要求是政府在整个社会福利体系中仍然扮演最主要的角色,承担最基本的责任,但同时其他各类组织和个人也以制度化的方式参与社会政策行动,并在其中分担责任。,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3、当代社会政策体系中政府与非政府机构的关系一般说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在社会福利事务中各有优势与不足。政府的强制性和非政府组织的灵活性、高效率和自由选择等,两者应该形成分工与合作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合理关系可以概括为分工、合作和监督等方面。两者首先可以在社会政策体系中形成分工关系,其分工既可以是纵向分工也可以是横向分工。纵向分工是在社会政策的不同阶段和各种任务之间的分工。横向分工是指在各格式化服务领域之间的分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在社会政策行动上还可以有广泛的合作,即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共同承担和完成社会服务项目。再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之间还应该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建立社会政策行动的监督机制。,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4、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福利社会化”及政府与民间机构关系的重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福利改革从各个方面对原来旧的社会福利财政主体关系进行了很大的调整。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财政责任主体和社会服务机构主体等两个方面的变化。(1)我国社会政策财政责任主体的变化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变革体现在社会政策行动的财政责任主体和社会服务机构的主体两个方面。前者指企业以独立法人的地位参与社会保障制度,依法承担其员工社会保障的财政责任,成为了社会政策体系中一类独立的财政责任主体。各中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等也积极参与社会福利事务,成为了生活政策行动中的另一类投资主体。目前我国的社会政策行动主体正在从过去基本上由政府负责的模式,转变为以政府为主,包括企业、社区、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内的多元化的社会政策主体模式。(2)我国社会服务机构的变化社会服务组织性质和构成的改变。典型特征是组织成法的多元化。福利性社会服务体系包含了政府举办的福利服务组织、各类社会团体举办的社会服务、社区福利服务、跨社区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企事业单位的社会福利服务以及私人举办的社会福利服务项目。现在各种性质的社会服务组织越来越多地加入到社会政策领域,使社会服务主体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多元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社会政策行动总是根据各类社会成员的需求状况而有区别地对待。在各国社会政策的历史上,社会政策对象问题都是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中的焦点问题之一,这一问题不仅涉及价值选择和利益分配等基本原则,而且还会影响到社会政策行动的规模和运行机制等具体行动方案方面的问题。一、社会政策对象的界定1、什么是社会政策对象社会政策对象就是指社会政策行动的接受者。“应该给谁提供服务?”社会政策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更多地直接面向个体社会成员。社会政策行动更多的是直接面向个人和群体,其直接的目标就是为了解决社会中个人和群体所面临的各种困难,通过解决个人和群体的问题而促进社会的整合和发展。概括起来说,其他的公共政策更多地是社会整体取向的,而社会政策更多的是个人和群体取向的。因此,如何确定对象的问题是社会政策行动中具有更大的重要性。,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2、社会政策对象的分类可分为一般性的对象和专门的对象,以及普遍性的对象和选择性的对象。(1)从其基本原则来看,社会政策既要一般性地满足广大民众的福利性需要,又要重点满足社会中某些群体的专门化需要。因此,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专门对象。前者指社会政策指向社会中的普通民众。(物价补贴、社会保险项目等)。专门对象指社会中需要某些专门化社会服务的群体,如老人、儿童、残疾日等专门群体。社会政策行动由此又可以分为一般性的社会服务和专门化的社会服务。之所以存在专门化服务是因为:社会上某些群体又不同于其他群体的专门需要,另外社会中的默写人群由于其生理或社会等方面的特点而在经济、政治或社会文化等方面总体上处于相对低下的地位。(2)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看,社会政策的对象还可以分为普遍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普遍性对象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不考虑个人需求的差异,而向全社会或某些群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提供无差异的福利服务。例如全民医疗服务、普遍性儿童福利项目等。社会政策的选择性对象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有针对性地帮助社会中某些具有特殊困难的个体成员。例如社会救助项目、助学金、廉租房等。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普遍性是将整个群体都确定为社会政策行动的对象,特殊性则是要看一个人是否真有特殊困难。,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普遍性福利模式与选择性福利模式社会政策对象的确定方式与一个国家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基本原则和基本运作方式有关。社会政策行动的两种基本模式是普遍性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福利模式。普遍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倾向于不加区分地给全社会或某些全体中的所有社会成员都提供相同的福利待遇,而不论它们是否每个人都有相应的需要。选择性福利模式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更倾向于首先要界定社会中或一个全体中哪些人真正具有特殊困难,在此基础上将福利项目集中提供给那些最困难的个人或家庭。从其所体现的福利原则上看,前者体现了普遍性社会权利的原则,后者体现了特殊性社会关照的原则。两者各有优劣,就普遍性福利模式而言,福利对象面宽、操作简单、更好地促进社会整合,但又常常导致福利开支巨大,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等。就选择性福利模式而言,可以集中优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降低人们依赖等等,但操作复杂、真正需要的人可能得不到帮助,难以避免“贫困烙印(lao)”现象。社会福利刚产生是是以选择性福利模式为主,19世纪80年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标志着普遍性福利模式的出现。在欧洲福利国家社会政策体系中,普遍性福利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最近20年来,各国社会政策又逐渐向选择性福利模式倾斜。,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二、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分析是世上没有哪项具体的公共政策能够使所有的人都同等受益。在社会政策体系中,受益的不均等性就更加突出,并常常导致各个群体和个人围绕着社会政策行动而发生争议,甚至带来政治冲突。因此,在社会政策过程中,“谁是政策的受益者”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社会政策分析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益者”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是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具体获得好处的个人或群体。大多数社会政策有特定的受益者。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外延更大,还包括从各项社会政策中间接受益的个人和群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2、社会政策受益者分析的基本视角对社会政策受益者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将这些分析概括为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两大类:(1)对受益者的事实分析对社会政策受益者的事实分析是通过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发现或预测社会政策事实上的受益者,以及受益者确定的原则及方式。其中包括对受益者人群及范围的事实分析和对受益者确定过程的事实分析。也就是分析“那些人获得了利益,是如何获得的”。社会政策的受益者问题常常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存在众多的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各个社会政策的受益者存在着交叉和重叠。(2)对社会政策受益者的价值及道德分析对于社会政策受益者还需要从价值和道德的角度去分析这些个人或群体的受益是否符合社会公认的价值,以及他们的受益是否符合社会道德。即从价值和道德的角度分析社会中的哪些人或群体更应该从社会政策行动中受益。首先,从社会价值的角度看,社会政策的受益事实上是否体现了该社会所公认的基本社会价值。基本价值一般有:社会发展、社会公平、社会平等、社会关照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基本的价值。其次,对社会政策受益者地分析还涉及道德的问题。社会政策的道德分析主要是看福利受益者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例如关于贫困原因到底是个人导致还是社会导致的不同社会主流价值观,决定了对贫困者的救助范围和程度。,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3、社会政策的直接受益者和间接受益者分析(1)直接受益者分析直接受益者是指一项社会证词行动直接帮助的对象。绝大多数社会福利项目都有具体的直接受益者。(2)间接受益者分析间接受益者是指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实际获得好的其他个人和全体,一向社会政策会给直接受益者提供服务的组织或个人带来好处。由于在社会政策行动的直接受益者之外还存在着更为广发的间接受益者,因此,一项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将牵涉到更加广泛的利益关系,并且社会政策将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关注。社会政策行动所带来的利益关系远远超出了直接受益者的范围。,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三、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分析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是一个利益分配过程。一部分受益,另一部分必然受损。各类群体往往会由于其利益的不同而对政府的社会政策持不同的态度。因此,在社会政策分析中除了分析受益者之外,还应该分析其中的利益受损者。1、什么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社会政策的受损者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到损害的个人或群体。政府以强制性的方式规定个人和组织交纳税费,以用于社会政策。同时,社会政策受益较少者也会感到利益受到损害。2、哪些人和群体是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在各种不同的福利模式和税收制度中,各类群体的受益和受损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并且在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利益得失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在社会福利支出中各个群体之间也存在着相对利益得失。除了个人和群体之外,一些组织也会在社会政策过程中有利益得失。政府福利开支的变化还可能对一些专业服务机构及相关产品的供应商带来影响。,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3、对受损者的价值与道德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都应该有基本的社会福利体系,以保证各类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基本的关照,同时,为了体现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发展,政府也需要实施有效的社会政策。因此,依法为社会政策做出贡献是每个公民基本的社会责任。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在集体主义占主导的文化背景中,维持社会的整合会被认为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政府的高福利社会政策得到更多的支持。而在个人主义占上风的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强调个人的责任。同样,社会政策行动中的利益受损感也与人们的道德观念相关。当认为社会政策是道德行为时人们就会踊跃纳税,反之当社会政策被认为鼓励懒惰、不劳而获时,人们就会产生更强的利益损失感。4、受损者对社会政策的反应(1)一些人或组织可能会因其眼前个人利益的受损而逃避自己的责任。(2)在民主社会中,税负较高的群体可能会更多地支持减税立场的竞选者。(3)在经济活动中,国际投资可能更多地流向税费率比较低的国家或地区。比如中国。中国吸引外资的政策,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四、社会弱势群体及其在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地位由于这一概念在国际学术文献中经常出现,并且弱势群体现象与社会政策有密切的关联,因此在学习社会政策时应该对这一概念加以讨论和分析。1、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笼统地描述社会中各类由于各种原因而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下的群体。一般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弱势群体是指那些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中能力相对低下的群体,是因为生理方面的残缺或衰退或者是由于文化技术水平的底下等等。(2)弱势群体是指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包括平均就业率和收入水平的低下,社会声望的低下,以及对政治过程的影响较弱等方面。(3)其概念是按照人群的某种外部特征来划分类别,它往往泛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人。因此,弱势是就该群体的总体情况而言的,而不以为这其中每一个体都处于弱势。另外,弱势群体的概念还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和道德评价。只有那些由于自身不可克服的能力障碍,或者由于社会的原因而导致弱势的群体才会被认为是弱势群体。因此,弱势群体一般是应该得到社会帮助的群体。,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2、哪些群体容易成为弱势群体在各个不同的社会中,以及一个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其弱势群体可能会有所不同。当代社会中,残疾人、老年人、文化技术水平低下者、失业者等自身能力不足或缺乏经济机会的群体一般都会被看作弱势群体。在社会歧视比较严重的社会里,少数族群、妇女和外来移民容易成为弱势群体。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社会里,处于边远落后地区的人们往往也处于更加弱势的地位。3、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包括自身的原因和社会的原因。自身原因包括生理状况或自身文化技术素质的局限。社会原因包括社会歧视,或某些群体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原因而导致他们出于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还有对社会快速变化不适应的人等。,第二节社会政策的对象,4、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1)福利救助。对弱势群体成员提供一定的福利救助是帮助他们的最基本的方式。主要针对最为弱势的群体。福利救助包括现金救助、实物救助和服务救助等不同方式。(2)提供机会,其是较为积极地帮助方式。方式:通过公共行动而直接向弱势群体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立法等手段消除在就业等领域中的歧视。(维族农民工)。(3)增能提高他们利用机会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去增强他们的能力,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其弱势的地位。具体方式:公共卫生保健计划改善健康状况、公共教育培训计划提高文化技术能力、强化权益保护机制改善社区状况、增大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提高经济活动能力。,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如何跳动资源是各国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重中之重的问题。一、社会政策资源概述1、什么是社会政策资源社会政策资源是指维持社会证词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条件。政府在社会政策行动中需要跳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完成社会福利计划。2、社会政策资源的形式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大致上可以将这些资源分为资金性资源和非资金性资源。前者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科研换算成资金的物资。后者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例如志愿者服务。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政策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是资金性投入。政府为推动社会政策行动必须筹集大量的财政资源。,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二、社会政策资源的调动方式从政府调动资源的方式和非政府组织调动资源的方式来分别分析各种资源调动方式:1、政府调动社会政策资源的方式(1)税收。政府通过税收制度来筹集资金是社会政策财政资源主要的来源之一。在大部分情况下,政府是通过统一的税收来得到财政收入,然后再根据需要来安排在社会事务方面的财政支出。但在有些情况下,政府也可能根据某项社会政策行动的特殊需要而在一定时期中设立一些专门的税收项目。好处:强制性和稳定性。(2)专项收费政府还经常通过一些专项的收费来筹集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资金。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一般也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但其程度不如税收。政府收费一般是针对专门的开支项目,更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在与社会政策有关的收费中,按照其贡献与收益的关系大致可以分为受益者付费和非受益者付费。优点:比较灵活。缺点:不易统一管理,任意性太大,导致民众负担太重。除了税收和专项收费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国债、利用外资以及其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以支撑社会政策行动的财政开支。,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2、非政府的资源调动方式各种非政府组织及个人和群体也在以各种方式调动各种资源,以满足人们对福利性社会服务的需求。其中主要的方式包括社会集资、捐献、志愿者服务等。(1)社会集资社会集资是指在一个组织、色回去或一定范围的人群中,通过参与者共同交纳资金的方式来兴办一些社会服务项目,以满足人们在某些方面的需要。如集资办教育、集资建房以及集资兴办其它一些公共服务项目。社会集资的最大好处是贡献与利益挂钩,因而能够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社会集资项目更能体现人们通过小范围集体行动的方式自我解决困难的主动性,既能降低对政府的依赖,又不商业化服务的价格低廉。但是社会集资一般只能在较小的范围中进行。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比如集资诈骗和传销等等。(2)社会捐赠社会捐赠是指公民个人或组织在自愿的远祖上向社会公益事业提供捐助。社会捐赠是一种古老的社会事业筹资方式。最大的特点是其自愿性。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社会捐赠的范围、规模和方式是多样化的。当代各国中,社会捐赠在各国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不同。由于大规模的社会捐赠主要通过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为中介,因此在许多国家社会捐赠的增多也带到了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3)志愿者服务志愿者服务是人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利用其业余时间无偿地或低偿地位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志愿者服务分为个人性的志愿服务和有组织的志愿者服务。一般的非营利组织只是其组织的目标不是为了营利,但其中的正式成员一般是在从事有报酬的职业工作,而并不都是不要报酬的志愿者。但志愿者组织的成员在该组织活动中也不是为了报酬。志愿者组织在整个社会正从行动中的作用仍是有限的,但由于这类组织及其服务工作的性质更能体现社会的价值理想,对促进社会进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各国都普遍受到鼓励。(4)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个人社会资本的拥有量对个人在经济与社会活动中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看,社会网络资源应该是社会政策行动中的又一种重要的资源。在具体的政策行动中,行动主体应该重视帮助其建构社会网络,并有效地利用社会网络提升对象自身的能力。(什么是社会资本?),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三、社会政策经费投入经费量的大小是衡量一个政府的社会政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因此,经费来源是社会政策运行过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任何社会政策在决策和实施时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经费的问题。1、政府社会支出(1)什么是社会支出政府社会支出是指政府在社会政策各个领域所作的财政投入量的总和,也是指政府财政总支出中用做实施社会政策的部分。政府社会支出是社会政策所需经费中的主体部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2)对社会支出的测量及统计标准我国官方在统计体系中并没有采用统一的“社会支出”统计指标,而是将社会支出分别用“社会文教费”“卫生事业费”“社会救济福利费”等指标去测量。各国对社会支出的官方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比较研究时应该注意将各国不同的统计方式转化为可比较的指标。衡量一个国家政府的社会支出水平常用三类指标:人均支出额、政府社会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政府社会支出占GDP的比例。在第九章将详细论述(3)社会支出的结构与类别对社会支出的分析,不仅要看其总支出额,而且还要看其中支出的结构,即社会支出总额中各项支出额及其比例。政府社会支出的结构体现了在一定时期中政府在社会政策领域重点投入的方向,也体现出政府社会政策倾向。政府社会支出包括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社会支出总额还包括中央财政支出和地方财政支出。,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2、政府对社会福利的其他资助方式除了财政支出的经费投入之外,政府还经常性地通过其它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特定的人群,资助社会福利事业,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1)减免税费减免税费包括对个人减免税费和对组织减免税费。前者包括对捐赠者减免税费和对特殊困难者减免税费。在对特殊困难者减免税费中,又包括在普遍税收中的依法减免税费和一些临时性的减免税费。(减免水电费、减免工商执照费等)。对组织减免税费对象是承担社会福利功能、提供社会福利服务和为社会政策行动做出贡献的组织减免各项税费。比如企业捐赠公益事业的税费减免等。减免税费是与政府通过财政社会支出的办法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实质上看也应该算是另一类的政府社会支出。(2)人员调配和物资调拨人员调配是指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调动一些机关及下属机构的工作人员,去从事一些社会服务工作。这种方式在我国应用很多。比如“结对子”“帮困扶贫责任制”。政府有时还通过物质调拨的方式支援落后地区,并且帮助贫困者和其他各种特殊困难者。比如发生自然灾害时的救助。这两种方式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方式,在市场经济下两种方式的重要性都降低了。,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3、社会政策的其他经费来源除了政府直接财政投入外,社会政策行动还经常从其他各种渠道获得经费资助,其中主要有以下一些方式:(1)项目配套资金项目配套资金是指在政府对一个项目提供经费时,接受资助的地区、部门、机构或个人也对该项目投入相应比例的资金。要求受益方投入项目配套资金是社会政策行动中一种比较通行的做法,优势是可以调动各方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强受益者在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主动性。比如国家所设立的“211高校”。(2)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险是通过受益者投保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社会保险是由政府主办的社会事业,但其资金运行没有纳入政府财政体系,是一套相对独立的资金运行体系。,第三节社会政策的资源,(3)国际援助发展中国家的社会政策行动常常获得国际资金的援助。国际资金包括国际组织的援助、外国政府的援助和国际民间组织及个人的援助。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国际资金援助时国际社会政策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体现了国际人道主义和国际社会关照等原则,以及全人类发展的共同目标。(4)民间投入民间资金投入是指在政府以外的各类组织及个人对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投入。当代各国民间资金投入方式相当多样化。积极鼓励民间投入、有效利用民间资金、合理规范各类民间投入行为是政府社会政策行动中的一个重要任务。,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政府社会政策及福利性社会事业的运行机制对其运行的效率和预期的社会效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一直是社会政策领域中研究者和政府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一、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重要性1、什么是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政策行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层次。广义是指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节的运行机制,狭义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广义的概念在本书相应的章节中都作了分析和介绍,因此在本节中主要分析其狭义的含义,即社会政策的服务传递机制。所谓服务传递机制是指政府的社会政策资金如何转化为一定的服务方式而传递到受益者。从内容上看,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机制包括在服务传递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资金运行方式、资金使用和服务活动中的各种规范等方面。,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2、社会政策运行机制的重要性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过程涉及各种各样主体行动者和受益者之间的互动。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通过一系列的规则和组织安排来规范社会政策行动,使各方的行为都朝向合理化的方向。(2)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政策行动公平和效率的目标。一套合理的运行机制将使社会政策行动效率提高,使所投入的公共资金能够在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获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进而使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3)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政府社会政策行动的公共服务方式需要统一的社会服务计划,因而常常难以兼顾服务对象的自由选择,不能满足每个人的需要。合理的运行机制则能尽量降低公共服务方式和个人自由选择之间的矛盾。,第四节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二、社会证词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式与服务传递模式从社会政策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行动都可

    注意事项

    本文(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ppt)为本站会员(牧羊曲112)主动上传,三一办公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办公(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

    三一办公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