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自然地理学理论第五章地域分异规律.ppt
第五章 地域分异规律(理论),主要内容第一节 地域分异理论概述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规律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第四节 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第五节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第一节 地域分异理论概述-3个问题:含义、形成过程、特点,一、地域分异理论的含义1、地域分异规律的有关概念地域分异理论:是关于地球表面组成成分或综合体空间分化和差异的理论。与整体性相反。地域分异规律:反映地球表层各组成成分及整个自然综合体分异的客观规律,又称空间地理规律。既是规律它就带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地位:地域分异规律是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作用的综合,是地理环境及其各要素分布与分异的规律,是地理学的第一规律。,2、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按涉及的内容分,地理环境的分异因素有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几种表现。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中各自然组成成分及自然综合体在地表沿一定方向的分化现象及表现形成。这是经济、社会文化地域分异的背景,对经济、文化、社会等分异有制约作用(不是决定作用)。研究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是研究整个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理论基础。经济分异: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社会分异:河流文明(古老、保守)与山区文明(边远、新兴);南北方差异;东西方差异。文化分异: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差异,地方方言差异,地方民居。,3、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按涉及的规律分,纬度地带性:太阳能在纬度间的分布的分异,导致气候、水文、生物、土壤以及整个自然综合体沿纬线方向延伸和递变,引起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干湿地带性):海陆相互作用引起从海岸向大陆中心的干湿度递变。垂直地带性:山地的高度引起垂直带的分异。非地带性:大地构造、地貌、地面植物、地下水埋深等引起局部性分异。,4、地域分异规律的广义与狭义理解地域分异规律可分为:地带性与非地带性规律。一般理解,未界定狭义广义或分成:纬度地带性、非纬度地带性规律。狭义理解地带性或: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非地带性广义理解地带性或:水平地带性(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折中理解,地域分异规律也可以按地域分异因素来划分。地域分异因素:造成地域分化与差异(地域分异)的各种原因及因素称为地域分异因素。它是造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动力与原因。基本因素有2类:地带性因素(纬度地带性因素):太阳能按纬度分布不均,造成与之有关的许多现象按纬度变化作有规律的分异。地球内能(非纬度地带性因素):由地球内能所形成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岩浆活动、构造作用等。,5、地域分异因素,二、地域分异规律理论的建立过程,早在公元前五世纪的禹贡中,就已经有了地带南北更替的思想。周礼地官说:“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太阳高度角与纬度成反比,纬度越高,射线与地面夹角越小,获得的能量越低。汉书晁错传写道:“胡貉(mo,四声,东北方的民族)之地,积阴之处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饮酩(ming,四声),其人密理(皮肤粗糙,皱纹很多),鸟兽毳(cui,四声)毛,其性耐寒。扬粤之地,少阴多阳,其人疏理,鸟兽稀毛,其性耐暑”。这段短文概要地记叙了我国南北在气候,动植物、人种和民俗等方面的差异。古希腊学者埃拉托色尼认识到地球表面的纬度差,将地球分为一个热带,两个温带,两个寒带,被称为“地理学之父”。19世纪初,德国AVon洪堡发现温度的垂直差异和大陆东西岸差异,发现植物的水平分异和垂直分异,被称为“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l 9世纪中叶德国FVon李希霍芬第一次提出自然分异的术语。19世纪末,俄国BB道库恰耶夫在研究土壤地带性基础上发展了自然地带性学说,划分出苔原地带、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草原地带、干草原地带、荒漠地带、潮湿森林地带,对地域分异规律研究做出新的贡献。20世纪中叶,德国地理学家C特罗尔提出了“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在山地自然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三、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特点:3个基本特点,1、多级性自然地理环境是多级镶嵌体系,决定了其应该具有不同等级的地域分异规律。关于多级性与尺度,目前有不同的认识(认识不统一)。英美地理学家:全球尺度(global scale)区域尺度(regional scale)局地尺度(local scale)苏联伊萨钦科:区域性水平;局部性水平,景贵和:四级 全球性规模 大陆大洋规模区域规模(大区域、中区域)地方规模(小区域)刘胤汉:四个等级全球性等级 大陆大洋等级区域等级(大区域、中区域)地方等级(小区域)陈传康:五种尺度全球尺度全大陆全海洋尺度区域性尺度中尺度小尺度(地方尺度),2、三维性三维地带性对垂直地带性进行概括而提高到理论水平的是洪堡。德国地理学家C特罗尔在20世纪中叶,提出了关于地球表面地理实体、景观型和生态系统三度空间排列的比较地理学观点,在高山研究中引入“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在山地自然地理研究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任何一个地方的垂直自然带都是纬向、经向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共同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因此,就一个山地或高原而言,“三维地带性”的概念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三维分异”,即任何一个地带可以同时沿纬度、经度和垂直递变方向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水平地带和垂直地带同处于一个三维空间中。二是“三位一体”,即一个地带所处的带谱,是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共同作用的产物。这种相互联系和差别,是自然界对立与统一的反映。“三维结构”:S=f(W,J,G)。即:任何一个地点的自然地理环境,应该是纬向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W),经向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J)和高度变化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G)的函数。,3、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是形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形成机制的统一性。地带性现象和非地带性现象是地球内动力和外动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发生作用的统一性。每一个地点都有纬度、经度和高度,都有特定的地质基础,都受地带性和非地带性的影响。春城昆明位于北纬25,东经102,海拔1900米。北纬25,东经102,海拔1900米三个条件相加形成四季如春的昆明气候,缺一个条件都会变样。如果纬度向南或者向北偏10经度向东或者向西偏10,高程升高或者降低1000米,都不可能有这样好的环境。研究北京,不能离开北纬40,东经116,高程50米三个条件。西安:3420,10855,400-500M。霍普司金定律:美国地理学家霍普司金在研究北美洲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系后指出,在北美地区,当其它因素相同时,纬度北移1,经度东移59,高程升高120米,植物发育日期,春末夏初推迟4天,晚夏初秋提前4天。后人称这一地带性的相互联系为霍普司金定律。相互关系的叠加性。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有互相叠加的关系。纬度地带性是基础。经度地带性是第一次叠加。垂直地带性是第二次叠加。位于热带的高山,可以观察到从热带到寒带的温度变化。,第二节 纬度地带性规律3种表现:自然环境、人种、社会经济的纬度地带性,纬度地带性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一、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是地带性学说的基础。气候、土壤、动植物、陆地景观、海洋水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1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周礼地官说:“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景长多寒”。太阳高度角与纬度成反比,纬度越高,射线与地面夹角越小,获得的能量越低。气候的纬度地带性是其他要素纬度地带性的基础。2陆地景观的纬度地带性 陆地景观自然带、自然地带都具有纬度地带性规律。3.海洋的纬度地带性从大洋表层到200米深度范围内,受纬度地带性的强烈影响。大洋由北至南可以分为七个纬度带:北极带、北温带、北热带、赤道带、南热带、南温带、南极带。北温带见到的动物在南温带也可以见到,这种现象称两极性分布。,二、人种的纬度地带性,人种是遗传上有共同体质特征的人类群体。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产物。例如:皮肤黑色素大致与阳光强度成正相关。大多数人类学家把人类分成黑、黄、白三个人种。人的肤色或动物毛皮色彩与大自然的色调有某些相似处。大自然色调变化的基本趋势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在动物界有类似的色调变化。北极活动的是白熊,温带活动的是黑熊、棕熊。东北虎的个体比华南虎大,色调比华南虎浅。人的某些体质特征,如体高,随着环境变化,有明显的变异。在一般情况下,肉食为主民族比素食为主民族高大,面食为主民族比米食为主民族高大。在过去100年内,德国人平均体高增加15厘米。再过100年,德国人的平均体高可达2米。在美国的黑人后代,比他们原居地增高快。在中国,由于城乡生活水平的差别,城市居民增高较快。这些现象说明社会经济环境,特别是饮食环境对人体特征有影响。北方人体型略高,肤色略浅,头型短而宽,头发波状比例少,鼻型略长狭,嘴唇较薄,眼睛蒙古眼丹凤眼。南方人头型狭,肤色深,鼻型短而宽,嘴唇厚而上翘,体型矮瘦。马来眼 浓眉大眼。,三、社会经济的纬度地带性,1从长城走向到南北矛盾由于自然环境差异,长城是我国古代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分布的重要界线,是我国古代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主要接触带,也是我国古代民族冲突的主要接触带。因此,长城成了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界线和军事防卫界线。2经济文化中心的南北转移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主要方向由北向南。古代我国人口重心在黄河流域,经济文化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晋朝到宋朝,出现两次人口经济和文化南移高潮。唐朝安史之乱是我国南北关系的分界线。安史之乱前,北方的人口经济和文化仍高于南方。安史之乱后,南方开始超过北方。究其原因,主要是北方旱作农田在生产力较低时比较容易大规模开发。南方地势低洼,需要兴修水利开辟稻田,才能耕作。待到南方稻田大批开发以后,就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较强的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我国北方与南方人口比重变化,结论: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济文化中心的迁移主要方向由北向南。纬度地带性转移是人类经济文化中心转移的重要形式。,3建筑园林的南北差异,由于气候等条件的差别,我国南北园林建筑风格迥异。南方园林建筑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内外空间连贯,层次分明。北方园林建筑平缓严谨,粗壮拙扑,内外空间界线分明。陈从周(别名梓室,原名郁文,自称梓翁(19182000)中国闻名的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家、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对南北园林风格有简要的概括:“南方为棚,多敞口。北方为窝,多封闭。前者原出巢居,后者来自穴处”。纵观我国民居屋顶坡度,从南到北逐渐减缓,到了河北平原,出现平顶民居。南方坡大,可防雨水渗漏,可隔太阳爆晒。北方坡缓,可节省建筑材料,兼作晾晒作物场地。,第三节 地理环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5种表现:海陆、世界文化、东亚、中国、东西部,一、海陆分布与经度地带性二、世界文化地理与经度地带性 1东半球与西半球的文化地理差别(1)人类起源于东半球。根据考证,西半球的印第安人在四至五万年前由亚洲迁入,人种上与黄种的蒙古人接近。(2)中国、印度、巴比伦、埃及都分布在东半球的北部。(3)西半球的现代文明在地理大发现后由东半球输入。虽然西半球出现过玛雅文化,印加帝国,与东半球文化相比,毕竟相去较远。东半球与西半球的文化地理差异主要由海陆分布引起的。,2欧亚大陆东部和西部的文化地理差别,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东亚文化与东亚季风和内陆相关。东方文化是东亚文化群体的简称。东亚文化取决于自然环境:东亚季风区高温多雨+大河流域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孕育着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漫长的封建社会和东方文化的核心华夏文化。东亚季风区面积辽阔,四周有高山围绕和大漠阻隔华夏文化上下延续五千余年,一脉相承与埃及、巴比伦和印度文化比较,有明显的差别。西方文化与海岸有关:欧洲位于欧亚大陆的西部,南面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中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曲折的海岸线多样化的自然环境,,创造了优异的舞台:畜牧业、手工业、大机器工业、航海近代经济中心在继承希腊、罗马古文化的基础上,孕育了以西欧为核心的西方文化。,三、东亚崛起的文化地理背景,1东亚的经度地带与“雁行”理论“雁行”理论: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技术转移、资金流通,形成类似大雁飞行的追踪形态。追踪的内涵顺序是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从轻工业产品到重工业产品,到高技术产品。例如,日本的造船业向韩国、中国台湾扩散。日本的电器向韩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扩散,玩具向香港扩散,纺织业和成衣业向韩国、中国台湾、香港扩散。东亚三个雁行式经济地带第一个地带是日本。第二个地带是韩国、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和香港,简称亚洲“四小龙”。第三个地带是新加坡以外的东南亚联盟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又称亚洲“四中”。东亚三个经济地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的。,2东亚的文化地理优势,如何看待东亚崛起和世界经济重心东移?有4种观点:把东亚崛起归结为汉字文化的胜利。因为东亚地区主要国家和地区采用汉字,或者曾经采用汉字。认为东亚崛起是筷子文化的胜利。因为与匙子比较,使用筷子更能锻炼肌肉,锻炼大脑,使手更加灵巧。从本质上说,汉字和筷子都是东方文化的次要特征,不是东方文化的本质,不能构成东亚崛起的主要原因。把东亚崛起归结为儒学的影响。东亚各国不同程度地接受儒学。认为东方崛起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学者的观点。表面上,以儒学为核心的东方文化抵挡不住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另一方面,东方文化经历几千年的耕耘提炼,凝聚了宝贵的精华。东方文化一旦与西方文化汇合,取长补短,必然产生既高于西方文化又高于东方文化的新的文化力量。日本和“四小龙”,的腾飞都是东西方文化结合的典范。,四、我国社会经济的经度地带性三个经济地带,我国有句成语,叫“力争上游”。这里上游代表高水平。实际情况相反。我国“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年)建议”第一次将全国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东部沿海地带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省市自治区(暂不包括港澳台)。中部包括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9省区。西部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和西藏9省区。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三大经济地带范围有所变化:东部变为11个省市,去掉广西;中部变为8省,去掉内蒙古;西部变为12个省市自治区,加上广西、内蒙、重庆。,五、东西部社会经济差异拉大的因素分析,自然条件方面,主要有下列四方面:(1)气候东部湿润多雨;西部干旱少雨、环境恶劣。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反映纬度地带性与经度地带性的综合影响。季风是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气候现象。在季风影响下,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西北内陆干旱少雨。(2)地貌东部多平原,经济发展腹地大;西部多山地高原。我国地貌西高东低,形成三大阶梯。源于西部高原的河流,在东部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加剧了东西环境差异。(3)海岸线东部濒临沿海,海运方便;西部交通不便,产品运输成本增加。东部面向大海,有海运之利,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重要条件。(4)矿产资源东部矿产开发条件好,临近消费地;西部资源丰富但远离消费地,运输成本高,产品附加值小。我国煤、石油,铁等重要矿产资源北部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北方由纬度地带性引起的劣势,加重了经度地带性的影响。,社会条件方面,有下列四点差异:(1)自唐以来,我国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逐渐东移,东部经济发展优于西部。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迁到太湖流域,政治中心在北京居多。南北大运河把文化中心、经济中心和政治中心联系起来。东部地区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有较活跃的商品经济传统。(2)近代沿海通商,给东部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打下雄厚基础。五口通商(1843年,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来,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首先传到沿海一带,资本主义工商业首先在沿海地区兴起。内地文化技术相对落后,商品经济发展迟缓。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放的前哨在沿海。五个经济特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五个沿海开放区都在东部。(3)东南沿海华侨、海外华人、港澳台亲属较多,在改革开放中使东部占有先机。他们为故乡带来丰富的信息、宝贵的资金和技术,传入先进的管理经营经验,促进故乡社会和经济繁荣。(4)西部少数民族较多,地域阻隔封闭,经济、文化基础差,社会经济相对落后。1949年以前,有些少数民族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奴隶社会,甚至处在原始社会。1949年以来,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历史背景对经济的影响依旧存在。除了朝鲜族和满族,大多数分布在内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素质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四节 地理环境的垂直地带性规律6点:成因、自然特征、山区劣势、山区优势、生态、经济,一、垂直地带性的成因垂直地带性的主要成因是高度差别。大气压力与高度成反比。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其下降速率称温度垂直递减率。温度的日较差与高度成正比。在正常情况下,降水量、湿度与高度成正比。海洋也有垂直地带性。二、垂直地带的自然特征1垂直地带的叠加性2垂直地带的分界性3垂直地带的复杂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山高一丈,大不一样”。,三、山区的不利影响,1山高坡陡行路难山高坡陡,道路难修,交通不便。在山区建筑现代化的交通线路比在平原地区困难得多。山高坡陡对农业机械的运作,现代军事装备的行动以及建筑的布置都有影响。在坡度8的耕地上作业,拖拉机燃料消耗增加12,效率降低14。在6的耕地上作业,联合收割机效率降低一半。大中型拖拉机的作业极限是15。手扶拖拉机的作业极限是17。当地面坡度是25时,建筑物垂直布置长度受到限制。坡度57时,建筑物一般与等高线平行排列。坡度超过7时,大型建筑物的经济效果较差。交通不便还阻碍着山区资源勘探。,2间接影响信息闭塞,民俗古朴,“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在山区最典型。黑格尔说:“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全世界有5千余种语言,大部分在山区。既有大海阻隔,又有群山峻岭的巴布亚新几内亚有语言1 000种。喜马拉雅山区有语言160种。瑞士是欧洲语言最复杂的国家,有德、法、意、罗曼四大语言和不少方言。历史上,人称贵州“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人无三分银”。山道崎岖,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容易形成政治上孤立的实体。山区是世界上小国比较集中的地区:山区型的袖珍小国:列支敦士登、安道尔、圣马力诺和卢森堡。高加索山南侧有:格鲁吉亚、阿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共和国。高加索山北侧:俄罗斯联邦境内有北奥塞梯、车臣一印古什、达吉斯坦、卡巴尔达巴尔卡尔、卡尔梅克自治共和国。周至厚珍子乡老县城在一个山间盆地之中,交通闭塞,民风古朴,曾经是佛坪县县城。,老县城简介,陕西周至老县城坐落于秦岭深处海拔1700多米四面环山的平坝上,距离西安150余公里。据说,鼎盛时期老县城里有一万多人,而现在只有20几户人家了。由于相互熟悉,颇有“日不闭户,路不拾遗”之古风。这里风光迤俪、民风淳朴、有着清代遗留的残垣断壁、寺庙大钟、古代狱舍的宁静处所,可谓喧嚣闹市的后花园。北接太白自然保护区,南邻佛坪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栖息着30余只国宝大熊猫,同时还拥有羚牛、金丝猴、豹子等珍稀野生动物以及冷杉、竹叶草等珍稀野生植物。老县城被誉为陕西的“世外桃源”、“陕西的香格里拉”、“陕西最美的村庄”。北倚秦岭大梁,如一把舒服的罗圈椅,阳光充裕,清风习习;南襟漫漫群山,薄雾溟溟,山紫水明;左拥太白,右揽农田,阴阳序次,风雨时至,物备而乐成。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方向性和空间感,生者南向,死者北首,老县城的衙门坐北朝南,衙门口直对着延薰门,门外一条护城河,连着四眼灵泉,河里长满菖蒲花,山坡圆润,嫩草如丝,景致简直就是一幅国画。老县城始建于道光五年(年),原为佛坪县县城。年代并不久远,原名“佛爷坪”,据说在地里出土了两尊石佛,后简化叫佛坪。叫佛坪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释、道、儒,老百姓不管跟谁,统统是佛爷。,3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山区的社会经济相对滞后。在经济方面,我国需扶贫的县三分之二在山区。山区每人平均农副产品产量和收购量只有平原县一半。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区和四川盆地外缘山区是我国贫困县集中的地方。生活在山区的独龙、怒、门巴、洛巴、佤、傈僳(li su)、景颇、崩龙等民族在50年代还沿用刀耕火种的生产方法。在社会形态方面,我国云南宁蒗(lang,四声,彝族自治县)县纳西族还保留母系社会结构。瑶族、壮族、侗族、藏族、傣族都有母系社会的残痕。山区社会经济相对滞后的主要表现之一是思想观念落后,商品意识淡薄。云南省德钦县每人平均有牲畜5头,占全省第一。藏民养畜概不出售。县城的肉食品要从外地调进。,四、山区的优势山区资源多样性:3点,1多变的农业气候资源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决定农业的垂直地带性。大城市附近可以利用垂直地带性,调节蔬菜供应,做到淡季不淡。山区可以利用局部地形屏障形成的小气候,种植南方的作物。在以春小麦为主的陕北丘陵地可以利用局部阳坡种植冬小麦。在暖温带的鲁南和青岛崂山,可以利用山地南坡种植亚热带作物茶叶。,2丰富的文化资源,山区的声学艺术大都高亢嘹亮。高腔是川剧的代表剧种,声调与高山环境相适应,犹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意境。生活在山区的人民,很早就发现山体是天然的回音壁,深谷是自然的共鸣箱。由于山大人稀,人们经常扯起嗓子招呼同伴,一声高亢、拖长的吆喝,能在寂静的山谷中长时回荡。这种由吆喝演变而来的喊句,在山区民歌中经常可见,尤其是多出现在歌曲的开头与结尾。(胡龙成、曹诗图,地理环境与中国民歌,1992)陕北的信天游、青海藏族回族的花儿、藏族的酒歌,高亢嘹亮原生态唱法。江南民歌以柔情脉脉、委婉缠绵见长,与碧波荡漾,稻花麦浪,小桥流水的田园风光相协调。在舞蹈方面,也有垂直地带性的烙印。藏族舞蹈动作幅度较小,比较适合高原缺氧环境。相比之下,寒冷的俄罗斯平原舞蹈,又蹲又跳,人的重心起伏幅度很大,有取暖的效果。藏族、羌族的锅庄舞圆圈集体舞。,3绚丽的旅游资源有3大特点,(1)峰回路转,景色多变。从山脚到山顶,在较短的距离内,涵含复杂多样的景观。特殊景色:佛光、奇云、云雾等奇观是山区特有的景色。(2)500米到2 500米高度的山地环境比较适宜人类居住。1000米左右的山区是长寿者集中区。原苏联高加索山区,南美安第斯山区,我国广西山区,都是著名的长寿区。山区长寿原因有四:山坡地形,强化心脏与体魄。山区出门爬坡,养成吃苦耐劳和运动的习惯。重庆一带多短跑运动员与经常登山有关。空气新鲜。山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小,林木茂盛,空气新鲜。空气中负氧离子浓度较高,使人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山区日光中紫外线丰富,有消毒灭菌作用。温度适宜。山区无酷暑严寒,气温适中。酷暑严寒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气压适中。500米以下空气密度大,对人体是一个负担。2 500米以上气压过低,含氧量不足,容易产生呼吸困难和高山反应。500米到2 500米间气压比较适合人体。,(3)我国山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和,形成丰富多彩的天人合一的山地旅游景观,对我国影响较大的佛教和道教,都有较强烈的出世观念,响往幽静的山景。“深山藏古寺”,“禅房花木深”,“万籁此都寂”。在“悟性”引导下,佛寺大都在山中选址,形成“天下名山僧占多”的局面。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之术,寻找“洞天福地”,地上仙境。高耸的山峰象征通天的捷径。著名道观,不少在山林中。我国文人,寄情山水,隐居田园的传统很盛。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和“桃花源”受到历代雅士墨客称颂。著名的书院大都在山中选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山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在开发山区旅游资源前,首先要保护好旅游资源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五、山区生态影响的广域性,山区经济活动的生态影响的广域性:空间上的大范围性时间上的长周期性。六、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1农业社会山区和平原发展相似阶段2工业化过程中山区相对衰退阶段3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转机阶段4山区社会经济繁荣阶段,第五节 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岛屿、岩矿、地震火山地热,完全受地球内动力制约的地壳现象,不存在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称非地带性现象。非地带性现象与地带性现象共同构成地域分异规律的基础。一、岛屿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岛屿对交通、旅游、政治区划、海域归属等方面有广泛的影响,其影响具有非地带性。二、岩矿的非地带性及其影响内生矿床与岩浆活动有关。地质构造,母岩和围岩是决定内生矿的三个主要因素。如有色金属矿、贵金属矿等。沉积铁矿沉积岩。煤、石油、天然气沉积岩(海相沉积、湖相沉积)。,三、地震、火山和地热的非地带性,1、地震:当地球内部的能量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在脆弱的部位突然破裂、错动,引起震动。震波传到地表形成地震。环太平洋地带和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东西地轴是地震多发区。大陆断裂谷和大洋中脊也容易触发地震。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的交汇点,是地震多发区。主要震区是:台湾及其附近海域;黄河中下游汾渭河谷、太行山麓、京津唐和渤海沿岸;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四川西部、云南中部、西藏。,2、火山:火山爆发是地热积累到一定程度,灼热的岩浆在强大的内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发出来。岩浆及其所含气体从地球表层一个有限的出口喷发形成圆锥形或穹窿形的构成物称火山。火山成灾的原因是:炽热的气体构成云雾从火山山坡向下移动;岩浆流动;火山灰、火山渣、火山弹大片降落,火山灰造成泥流;火山活动伴生地震,触发海啸。3、地热:当地表水下渗受热,变成地下热水和热气,沿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形成温泉、热泉、热水湖、沸泉。温泉和矿泉在医疗、旅游、农业、工业等方面有广泛的价值。,谢谢!,周至老县城风光陕西的香格里拉、陕西最美的村庄、陕西的世外桃源,老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