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第三章文字第二节汉字的形体.ppt
现代汉语,XiandaiHanyu,第三章 文字,教学内容和要求,讲述汉字的性质和作用,汉字的构造和形体演变,汉字的整理和简化,使学生认识汉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必要性,正确地使用汉字。,第二节 汉字的形体,文字的形体指文字的书写外形。汉字的形体,从古代汉字发展到现行汉字,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汉字形体的演变,三是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二是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一是走完古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1.古汉字形体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指通行于殷商时代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分析汉字构造、研究字的本义的珍贵文字资料。在文字构造上,甲骨文中象形字、会意字所占比例大,约。形声字已出现,占左右。,笔形是细瘦的线条,拐弯处多是方笔,外形参差不齐、大小不一,异体字较多。,主要特点,指主要通行于西周的青铜器上的文字,也是研究汉字的重要文字资料。,金文,在文字构造上,形声字进一步增多,汉字发展的形声化趋势进一步明朗。,笔画丰满粗肥,外形比甲骨文方正、匀称,异体字较多。,主要特点,有大篆、小篆的区别。大篆一般指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一般以籀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政策,在全国整理、推行的标准字体。,篆书,大篆字形比金文整齐,笔画均匀,仍有少量异体字。,主要特点,小篆字形更匀称、整齐,笔画圆转简化,异体字也废除了。,有秦隶、汉隶两种。秦隶是产生于秦代的隶书。汉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隶书,向现行汉字形体过渡,秦隶把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摆脱了古文字象形的特点,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主要特点,草书、楷书和行书都由隶书发展而来。从汉到唐,经历了章草、今草、狂草几个发展阶段。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东汉章帝时盛行。今草产生于东汉末,是楷书的草写体。狂草产生于唐代。,草书,现行汉字形体的形成,楷书产生于汉末,兴于汉末,盛行于魏晋,一直沿用至今,由隶书楷化而成。,楷书,字形方正,笔画没有波磔,书写方便。,主要特点,行书,行书产生于东汉,由隶书写法简化而来,是介乎草书与正体字之间的一种流畅的手写体。,主要特点,形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易写好认。,二、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向,总的说来,汉字的形体是朝着简单易写的方向发展的。具体说来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从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变成了不象形的书写符号。,笔形从类似绘画式的线条,逐步变成横、竖、撇、点、折的笔画。,许多字的结构和笔画逐步简化。,甲骨文、金文都异体繁多,小篆、隶书、楷体的异体字都减少了。,三、现行汉字的形体,楷书和行书,国家正式发布的文件和一般的报刊、书籍,都是用楷书。行书是楷书的辅助性字体,在日常书写中一般都采用行书。,印刷体和手写体,现行汉字的印刷体仍以楷书为范式。采用楷书和楷书的印刷变体。常用的有宋体、仿宋体、楷体、黑体。,现行汉字的手写体,是指用手执笔直接写成的汉字。,手写体汉字可以是楷书、行书、草书等,但是以行书为最多,其次是楷书。,根据运用工具的不同,手写体可以分成软笔字和硬笔字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