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ppt
第二讲 自然观的演化,一、理解自然观的变化,自然界的变化也叫做自然界辩证法,是研究自然或自然界的存在方式、结构组成、演化规律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一门哲学分支学科,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望通过对自然存在及其演化进行哲学分析,以达到对自然的新的理解。对于“自然”的理解:1自然界;2事物的本性或本来的样子(“任其自然”)自然哲学的研究对象:把整体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体自然界的最一般问题。(狭义的自然界,不包括社会在内)自然哲学的基本内容:一是反映自然界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定性的范畴;二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三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自然哲学思想的历史演进,(一)第一阶段:古代朴素辩证的自然哲学思想古代自然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探讨自然界的本原以及万物的生成演化。1古希腊罗马的自然哲学思想1)早期希腊的自然哲学思想。主要研究万物的本原或起源。主要观点: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的物质组成。如:A.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B.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才是万物的本源。C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是万物的本原;D.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起源是火;E.留基伯认为原子和虚空是万物的本原;F.留基伯的学生德谟克利特是原子论的著名代表,认为原子是一种最后不可分的物质微粒,它的根本属性是绝对的充实性;虚空是空间,是原子运动的场所。,2)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思想。柏拉图主张“理念”是世界的本体,它派生出了现象世界;主张神创立宇宙,神是宇宙发展的动力。因此其自然哲学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自然哲学。,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自然哲学的集大成者,提出“四因说”,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质料因和形式因所构成的。其中,形式因即理性是促使万物运动的第一推动者。3)希腊化时期的自然哲学思想。较少研究自然的本原问题,而注重研究伦理学和宗教问题,研究自然科学,对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古希腊学者也表现出了纯朴的辩证法思想。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由“数”支配的宇宙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认为“凡是存在的事物,都要在某种循环里再生,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新的。”,2中世纪欧洲的自然哲学思想几乎完全被封建宗教的神学所统治,可以说是一种神学化了的自然哲学。这一时期的自然哲学出现了历史性的倒退,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恶劣影响。A.用上帝创世说折射出自然界演化的历史图景;B.用三位一体说折射出自然一般与个别 的统一;C.用伸之超人说折射出自然现象与过程中的和谐秩序;D.用灵魂不死说折射出自然界运动的永恒不灭,3古代中国的自然哲学思想A.“五行说”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且五个物质元素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是固定不变的。B.“阴阳说”用阴阳二气来解释自然界发展变化的原因,把自然界有规则的变化称作“阴阳有序”,把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叫做“阴阳失调”。一切事物都是在阴和阳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的。C.“八卦说”把天、地、雷、火、风、泽、山、水八种常见的实物作为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用八卦的错综配合来说明世界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八种符号:乾、坤、震、巽、坎、离、艮、兑),D.“元气说”世界万物都是由弥漫的“元气”所构成。“天地合气,万物自生”。在元气之外,别无一个有意志的造物主,从而否定了神的存在。4古代自然哲学的特点:1.自发性、直观性。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现象,并把它看成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自发地结合了起来。如:“天圆地方”2.整体性和普遍性。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如中国古代医学理论。3.思辨性。如人的右手、右脚比左手、左脚灵便;但其右耳不如左耳听力好。,古代朴素自然观小结,古代希腊和中国的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两点思考,1.如何看待科学同性现象2.如何看待古代的科学和科学家,再见,(二)第二阶段:近代的自然哲学思想(近代自然观),一、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社会条件,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5世纪下半叶,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贸易的形成,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二、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成就,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5世纪末16世纪初,欧洲城市商业经济的崛起和地理上的大发现,为世界范围的贸易以及从家庭手工业到工场手工业的过渡奠定了基础。在经济和生产发展的推动下,近代自然科学伴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兴起。(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一书的出版,揭开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序幕,引发了自然观的革命性变革。在此著作中,哥白尼提出了“日心地动说”。哥白尼的学说冲破了地球居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的传统观念,恢复了地球的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哥白尼学说摒弃了神创论的宇宙观,它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了自然观上的根本转变。恩格斯把天体运行论称为“不朽的著作”,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日心说的提出,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在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基础上,经典力学只用了100年时间就建立了。,(2)1553年西班牙医生塞尔维特提出了血液小循环学说,英国医生哈维提出了血液大循环理论,并于1628年出版了心血循环运动论,标志人体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3)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根据大量实验和理论分析,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摆的等时性原理及抛射体运动轨迹的理论等(4)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分析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多年观测资料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即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周期定律(5)在力学推动下,数学取得重大成就,主要有笛卡尔的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兹的微积分、耐普尔的对数;林耐建立较为完善的动物和植物分类体系。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牛顿力学 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天文学、力学和数学取得了很大进步,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也开始逐渐形成。但只有力学得到比较完善的发展,形成了经典力学体系,它以牛顿的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的出版为标志。牛顿在这部著作中总结了伽利略、开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以及自己的科学成就,提出了力学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把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和太阳系内行星的运动统一在相同的物理定律之中,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牛顿力学正确地反映了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是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这主要表现在下述六方面: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第二,由于牛顿未给出力学的应用范围,这就导致人们只局限于机械运动形式,而对那些高级的运动形式则虚构出某种力来解释,这实际上就是把各种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还原为受力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运动。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因而机械论者就用位置移动来说明一切变化,用量的差异来说明一切质的差异,认为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这样,空间和时间就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第五,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人们根据它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结果。(“机械决定论”)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机械论者也就把自然界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简单;把自然界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本粒子的集合。,三、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及其形成,它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与人无关的机器。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机器的自然图景和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命题。(1)机器的自然图景:从哥白尼到牛顿的整个发展过程一直被恰当地称为世界图景的机械化过程。16世纪末,(法)著名作家亨利德芒纳蒂尔指出,世界是一部机器,是最有意义和最美妙的一部机械装置。17世纪,机械观已经十分流行。开普勒说他不是要将天体的机械比喻为神圣的有机体,而是把它比作一座时钟。,(法)哲学家笛卡尔认为:“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他还试图论证“动物是纯粹的机器”。(英)哲学家霍布斯宣称,所谓生命,不外是肢体的一种运动,由其中的某些主要部分发动,犹如钟表中的发条和齿轮一样;心脏无非就是发条,神经无非就是游丝,而关节不过是一些齿轮,它把动作传递给整个躯体。18世纪机械观占据了统治地位。伏尔泰认为,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论证了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而上帝便是制造这架机器的工匠。拉美特利则推进了笛卡尔关于动物是机器的思想,作出了“人是机器”的论断。在他看来,人的意识只是原子运动的一个虚幻的副产品,人与动物相比,只不过是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再多几条弹簧”,人与动物“只是位置的不同和力量程度的不同,而绝没有性质上的不同。”从而把人简化为一种没有灵魂的自动机。,如此,一幅囊括一切层次和类别的、机器的自然图景便建立起来了。自然界、宇宙、一切动物包括人类,无一不是机器。(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拉普拉斯决定论 拉普拉斯提出的决定论,是与机器的自然图景相联系的、关于宇宙的过程可以在一个简单的数学方程式中表现出来的理论。拉普拉斯认为,应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作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作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拉普拉斯把因果律发展成为绝对的机械决定论,成为那个时代完全决定论的代表。,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特点,它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局限,具有较坚实的科学基础,在对自然界细节的认识上高于古代。另一方面,它对自然界整体的看法又低于古代,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观念。,1 形而上学性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法密切相关的。所谓还原分析法,就是把复杂的事物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即把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别研究各个部分(要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但如此所得到的结论却是各个部分的共同属性,而不是原有对象的整体性。它对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虽然必要,但却给人们留下了一种习惯,即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广泛的总的联系;不是把自然界看作是运动的,而是看作静止的;不是看作本质上变化的,而是看作永恒不变的;不是看作活的,而是看作死的。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这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便显得越来越不适用了。,2 机械性 以机械的观点来看待自然界与人。它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按规律运动着的。但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这种观点否认了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性质上的差别;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它不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自然界看作是按某种必然规定的机械的构成,认为自然界的运动具有严格的秩序,不存在偶然性。而运动也只有数量的增减与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原因在于外力的推动。与古代朴素的辩证自然观相比,显然是一种倒退。,3 不彻底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认为自然界是孤立于人的实践领域之外的原始的自然存在物。这种观点必然导致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割裂,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和神学目的论。如:对于人类和自然界产生的根源问题,机械论者最终不得不用超自然的原因来解释,因此而不得不将其归因于上帝的安排,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