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学-情绪和情感.ppt
情绪和情感,刘烨:,刘烨:,现代心理学,授课计划:9天,12章内容,7月12日7月19日7月26日8月2日8月9日8月16日8月23日8月30日9月6日复习考试,绪论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感觉知觉意识和注意记忆思维语言动机情绪和情感能力人格,平均两天三章,第十章思考题,什么是情绪?它具有哪些功能?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极性?研究情绪的维度与极性有什么意义?情绪与情感分类的依据是什么?试论述情绪的中枢机制,脑的不同部位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功能?试论述情绪的外周机制,它们在情绪产生中具有什么作用?什么是表情?表情具有哪些功能或作用?詹姆斯-兰格理论对于情绪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有什么意义?坎农-巴德学说在情绪理论中有什么地位与作用?什么是沙赫特的情绪两因素理论?该理论的实质是什么?试评述情绪动机-分化理论。什么是情绪调节?有哪些类型?研究情绪调节有什么意义?,第十章 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的概述 情绪与脑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情绪的理论 情绪的调节,一、情绪和情感的概述,1.情绪和情感的性质与功能1.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1.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1.3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2.情绪的维度与两极化2.1 什么是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2.2 情绪维度的理论2.2.1 三维理论2.2.2 四维理论 3.情绪和情感的分类3.1 情绪的分类3.2 情绪状态的分类3.3 情感的分类,1.1 什么是情绪和情感,情绪(emotion)和情感(feeling)的不同表现形式喜、怒、哀、乐、忧、愤、憎等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当客观事物或情境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积极的、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观事物或情境不符合个体的需要和愿望时,就能引起消极的、否定的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个体与环境间某种关系的维持或改变。,情绪与情感的三种成分,情绪与情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主观体验(subjective experience):个体对不同情绪和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外部表现,即表情(emotional expressions):在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所有面部肌肉变化所组成的模式。面部表情能精细地表达不同性质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是鉴别情绪的主要标志。姿态表情:面部表情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的表情动作。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等方面的变化。生理唤醒(physical arousal):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是一种生理的激活水平,有不同的反应模式。,1.2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affection)。情绪主要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情绪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绪代表了感情的种系发展的原始方面。情感经常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作为一种体验和感受,情感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情绪和情感有区别,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又通过情绪来表达。情绪也离不开情感,情绪的变化反映情感的深度,在情绪中蕴含着情感。心理学主要研究感情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因此较多地使用情绪这一概念。,1.3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适应功能 动机功能 组织功能 信号功能,1.3.1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得到成人的抚养;成人也通过婴儿的情绪反应,及时为婴儿提供生活条件。在成人生活中,情绪直接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计。人们通过情绪、情感进行社会适应,维护人际关系。,情绪的适应价值,情绪处于心理活动的前沿,情绪是有机体生活是否适宜、活动是否顺利的及时信号和反应;情绪活动所造成的体内变化和反应,可谓有机体应付特定时间提供必要的生理准备和能量,从而增强有机体的反应活力和行为转换力;情绪的主观体验,可保证有机体对环境变化产生敏锐的感知;情绪的外显形式(表情),有助于有机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互助,并进而构成社会化的媒介;情绪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为有机体当时和以后的活动提供了有利或不利的背景,从而直接影响其活动的效率或方向。,1.3.2 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适当的情绪兴奋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适度的紧张和焦虑能促进人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drive)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1.3.3 组织功能,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过程具有组织的作用(Sroufe,1976,1979)。积极情绪具有协调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消极情绪具有破坏、瓦解作用。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情绪的组织功能还表现在人的行为上。积极、乐观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消极情绪时,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1.3.4 信号功能,情绪、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微笑,点头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手势,语调等表情的交流比言语的交流要早得多。在前言语阶段,婴儿与成人相互交流的唯一手段就是情绪。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2.1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情绪的维度(dimension)是指情绪所固有的某些特征,主要指情绪的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情绪特征的变化幅度具有两极性(two polarity),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情绪维度的两极,情绪的动力性:增力减力增力:需要得到满足时产生的肯定情绪是积极的、增力的。减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产生的否定情绪是消极的、减力的。情绪的激动性:激动平静激动:一种强烈的、外显的情绪状态。是由一些重要事件引起的。平静:一种平稳安静的情绪状态,是人们的基本情绪状态。情绪的强度:强弱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愉快狂喜,微愠狂怒在情绪的强弱之间还有各种不同的强度。情绪强度的大小决定于情绪事件对于个体意义的大小。情绪的紧张度:紧张轻松情绪还有紧张和轻松两极。人们情绪的紧张程度决定于:面对情境的紧迫性;个体心理的准备状态;个体的应变能力。,2.2 情绪维度的理论,情绪维度的理论2.2.1 三维理论2.2.2 四维理论研究情绪维度的意义情绪维度的确定对于情绪测量有重要意义。确定了情绪维度,才能对情绪体验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估。,2.2.1 三维理论,Wundt(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由三个维度组成: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弛每一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Wundt的看法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Schloberg(1954)根据面部表情研究提出情绪的维度有三个: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激活水平建立了一个三维模式图。长轴:快乐维度短轴:注意维度垂直轴:激活水平的强度维度三个不同水平的整合可以得到各种情绪。,快乐维度:愉快-不愉快注意维度:注意-拒绝强度维度:激活水平,三维理论(2),Plutchik(1970)提出,情绪具有强度、相似性、两极性等三个维度。用一个倒锥体说明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锥体截面划分为8种原始情绪;相邻的情绪是相似的,对角位置的情绪是对立的;锥体自下而上表明情绪由弱到强的变化。,2.2.2 四维理论,Izard(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确信度等四个维度。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生理激活水平;激动度(冲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的程度,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个体在认知水平上能报告出对情绪的理解程度,在行为水平上能报告出自身动作对情境适宜的程度。,3.1 情绪的分类,礼记中提出“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憩(欲?)白虎通中提出了“六情”:喜、怒、哀、乐、爱、恶林传鼎(1944)从说文中,找出9395个正篆字,其中有354个字是描述人的情绪的,按意思分为18类:安静、喜悦、愤怒、哀怜、悲痛、忧怒、忿恚、烦闷、恐惧、惊骇、恭敬、悦爱、憎恶、贪憩、嫉妒、微惧、惭愧、耻辱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basic emotion):是人与动物共有的,在发生上有着共同的原型或模式,是先天的。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立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以及不同的适应功能。复合情绪(complex emotion):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情绪分类,伊扎德(Izard)用因素分析的方法,提出人类的基本情绪有11种: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复合情绪有三类基本情绪的混合:兴趣愉快,恐惧害羞,恐惧内疚痛苦愤怒基本情绪与内驱力的结合:性驱力兴趣享乐,疼痛恐惧怒基本情绪与认知的结合:活力兴趣愤怒,多疑恐惧内疚 复合情绪有上百种大多数复合情绪很难命名有些复合情绪可以命名敌意:愤怒厌恶轻蔑焦虑:恐惧内疚痛苦愤怒,情绪分类(4),罗素(Russell,1980)提出情绪分类的环形模式情绪可划分为两个维度愉快度:愉快不愉快强度:中等强度高等强度组合成四个类型高兴:愉快高等强度轻松:愉快中等强度厌烦:不愉快中等强度惊恐:不愉快高等强度这种分类用评价情绪词或归类的方法,在许多国家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3.2 情绪状态的分类,情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心境(mood),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心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一种心境的持续时间依赖于引起心境的客观刺激的性质;心境持续时间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心态:心灵的状态,褒义词心花怒放,心满意足,心安理得,心广体胖,心平气和,心驰神往,心旷神怡贬义词心不在焉,心浮气躁,心醉神迷,心灰意懒,心急火燎,心惊胆战,心事重重,心有余悸,心猿意马,心胸狭窄,心烦意乱,心急如焚理想心态平衡的心态:平和,平淡,平心静气,气定神闲没有浮躁,没有忧郁;没有兴奋,没有悲观;没有狂妄,没有自卑静如止水,动如奔洪,人面对着现实世界,有多少令我们心境不宁的事情 每天,当我们打开电视和报纸,都会看到许多令人不安的新闻。欧洲又发现了一例“疯牛病”,你情不自禁地会想:我今天吃的牛肉汉堡可别有“疯牛病”美国发生了校园枪击事件,你在震惊之余,又会为你在美国留学的孩子揪起了心医生说,坐便马桶不卫生,会传染性病,你忽然紧张起来,因为你白天刚刚使用了开会的大楼里的公共卫生间 在家中,在单位,甚至走在大街上,你也会遇到遇到许多烦心的事:孩子功课不好,又不用功;单位领导莫名其妙地冲你发火,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足足批评了你一个小时;路上,一人嫌你挡了他的道,骂骂咧咧每个完,保持心情的宁静,电视和报纸上总会有许多坏消息。世界就是这样,不可能天天都是“莺歌燕舞”。坏事报道出来了,说明人们已经有了警觉。如果自己无力改变,相信会有人去改变,自己以后当心一点儿就是了。孩子让你操心,但最终要靠他自己努力,你尽到责任就可以了,不必为此闹心。领导可能是有烦心事,不过是拿你当出气筒,不要太在意,受点儿委屈,也就过去了。路上那人是很无礼,但你现在早已脱离了那人,忘了那人吧,那人早已走了,你还为他而生气,不是继续替那人折磨自己吗,“风暴之眼”,台湾作家刘庸译著的不要为琐事烦恼一书中,介绍了一种如何在一片混乱之中保持平静和安宁的方法,这就是找到你的“风暴之眼”。所谓“风暴之眼”,原是指台风、飓风甚至是龙卷风的中心地带,一块自始至终风平浪静的地带。这片地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被席卷而去,只有这个中心仍旧保持桌平静。如果我们能在“社会风暴”和“人际风暴”中找到它的“风暴眼”,则不论周围环境有多恶劣,噪声有多大,我们都能够做到耳根清静、心情平和、临危不惧。而这个“风暴眼”,其实就是我们自己镇静从容的心境。,“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明白事理 就是世间的事不是我们都能掌握主动权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的,有许多事我们只能尽到本分,仅此而已 诸葛亮有句名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能在一切环境中保持宁静的心态的人,是有高度修养的人,也是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他能冷静地应对世事的千变万化,永远不迷失自己的目标。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抗干扰能力,“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这个“台”,就是宁静的心灵。,心态的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的纳粹分子曾进行了一次触目惊心的心理实验,它们声称将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处死人,这种方式就是抽干人身上的学业。实验那天,他们从集中营挑选来两个人,一个是牧师,另一个是普通工人。纳粹士兵将两人分别捆绑在床上,用黑布蒙住双眼,然后将针头插进他们的手臂,并不时地告诉他们:“现在,你已经被抽了多少升血了,你的血将在多少时间内被抽干。”其实,纳粹士兵并没有真的要抽干他们的血,而只是在他们的手臂上插进了一支空针头。结果,普通工人的面部不断抽筋,脸色变得惨白,渐渐地在惊恐万状中死去。显然,这位普通工人内心充满了恐惧,恐惧的心态使他心力衰竭,导致了死亡。而那位牧师却始终神情安详,死神没有读取他的生命,他活了下来。事后,人们问他当时想了什么,他说:“我的内心很平静,我不害怕,我问心无愧,即使死了,我的灵魂也会进入天堂。”,激情(intense emotion),激情: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激情状态常伴随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激情状态下人往往出现“意识狭窄”现象:认识活动的范围缩小,理智分析能力受到抑制,自我控制能力减弱,进而使人的行为失去控制,甚至做出一些鲁莽的行为或动作。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激情,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应激(stress),应激: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应激状态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应激状态的产生与人面临的情景及人对自己能力的估计有关。当情景对一个人提出了要求,而他意识到自己无力应付当前情境的过高要求时,就会体验到紧张而处于应激状态。人在应激状态下,机体会有一系列生物性反应。肌肉紧张度、血压、心率、呼吸以及腺体活动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适应急剧变化的环境刺激,维护机体功能的完整性。这种变化被称之为适应性综合症。,适应性综合症,加拿大学者Hans Selye指出,适应性综合症包括三个阶段动员:有机体在受到外界紧张刺激时,会通过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变化和调节来进行适应性的防御。阻抗:通过心率和呼吸加快、血压升高、血糖增加等变化,充分动员人体的潜能,以对付环境的突变。衰竭:引起紧张的刺激继续存在,阻抗持续下去,此时必需的适应能力已经用尽,机体会被其自身的防御力量所损害,结果导致适应性疾病。应激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导致疾病的机制之一(Levine,1972)。,恐惧,恐惧多半是心理作用。它经常由对未知事物的想象而诱发。恐惧是我们给自己心理上投下的阴影。恐惧感是人生的头号敌人。它会阻止你抓住机会,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它会损耗你的精力,折磨你的身心,使你得病、缩短寿命。恐惧使你游移不定,缺乏信心,他阻止你从生命中获得你想要的东西快乐、轻松、成功、幸福等等。,克服恐惧的办法,“静”的修养镇静、沉着地面对那些会使我们感到害怕的事情。人镇静地看世界万物,其实都算不了什么。吕坤“主静之力,大于千牛,勇于十虎”。行动犹豫、拖延只会助长恐惧。恐惧多是毫无道理的。要知道,不会发生的事终究不会发生,你恐惧,只是徒增烦恼;而该发生的事也不会因你恐惧而停止。因此,应该以平静的心态对待天地万物,无需恐惧。而这种镇静之勇是可以通过修养和锻炼获得的。,克服恐惧的办法,自信只有乐观自信的人,才能在别人悲观时,看到生活美好的一面,那就是如朝阳和婴儿一样的希望。毛泽东又一篇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他在其中说道:“我们的同志在苦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对事物总是有着正面的看法,永远不会被困难一类人生负面的东西压倒。尽量不去想可能发生的后果,而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眼前正在做的事上我们常常会为后果担心,越想越怕。强迫自己不去想,似乎也办不到。刚刚不想了,不知怎么的又担其心来。一个办法: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正在做的事情上。人在极端危险的境地,诸如火灾、地震、洪水暴发的情况下,都会有恐惧感,这是人的本能的反应。但恐惧对人脱离险境不但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加大危险。这时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不要去想万一逃不脱会怎样怎样,而是集中注意力做自救和他救工作。也有的情况下,根本无法逃避,那就做点儿事情,耐心地等待他人的援救或等待奇迹的发生吧,但无须恐惧。,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2任总统,他母亲告诉他无论你手中的牌怎样,你都必须接受它,并尽最大努力玩好自己的牌。人生也是如此。上帝为每个人发牌,你无法选择牌的好坏,但你可以用好的心态去接受现实,并竭尽全力,让手中的牌发挥出最大的威力,获得最好的结果,警惕三种危险的心态,无聊一个人无聊的时候,千万不要去决断一件事,更不能去决断自己的一段人生。因为此时,无聊的心态会如饥似渴地寻新求异,其决断往往错误。焦虑焦虑的人总是夸大生活中的危险,使判断力变得脆弱。他们往往看不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总是忧心忡忡、畏畏缩缩。过分自信过分自信使人缺乏判断力。得意忘形:一个人在过分自信和得意的时候,往往就是判断力最弱的时候。古罗马名言:看到众神在微笑,走路就得倍加小心。,3.3 情感的分类,情感是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道德感(moral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道德属于社会历史范畴,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阶级有着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理智感(rational feeling)是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是人们学习科学知识、认知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重要动力。美感(aesthetic feeling)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是按一定的标准评价自然特征和社会行为特征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美感由客观情境引起,美感受思想内容(个人的思想观点和价值观念)的制约。,二、情绪与脑,1.情绪的脑中枢机制1.1 下丘脑1.2 网状结构1.3 边缘系统1.4 大脑皮层1.5 药物的作用2.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2.1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2.2 情绪与分泌系统2.3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 3.情绪与唤醒模式,1.1 情绪与下丘脑,下丘脑(hypothalamus)与情绪、动机密切相关。动物实验证明,用微电极刺激动物(猫)的下丘脑腹内侧核,会引起动物强烈的情绪反应,产生明显的情绪性行为。刺激动物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可观察到两种不同的情绪行为模式:斗争或发怒逃避或恐惧下丘脑和边缘系统中存在一个“快乐中枢”(Olds,1954)。老鼠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按压杠杆的频次可达每小时5000次;并能连续按压杠杆15-20小时。人的下丘脑也存在“快乐中枢”。,1.2 情绪与网状结构,网状结构(riticular structure)对维持大脑皮层的兴奋水平、保证人处于清醒状态有重要作用,对情绪激活有重要影响。网状结构的功能在于唤醒,它是情绪产生的必要条件(Lindsley,1951)。网状结构是情绪表现下行系统中的中转站,又是上行警觉激活系统的中转站。网状结构靠近下丘脑的部位接收来自中枢和外围两方面的冲动:这些冲动向下发放引起情绪的外部表现;向上传送可使某种情绪处于激活状态,并经过大脑皮层的活动产生主体的体验。,1.3 情绪与边缘系统,一些情绪受边缘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位于大脑半球到间脑并延伸到中脑的一个较大的、非均一的最原始神经结构。包括:丘脑、下丘脑、海马和杏仁核。杏仁核是恐惧反应的中枢(LeDoux,1996)。,1.4 情绪与大脑皮层,人类的大量情绪是在大脑皮层(cerebral cortex)控制和调节下产生的,是不同区域协同活动的结果。不同的情绪有不同的活动模式。大脑两半球对情绪的控制和调节存在差异。正性、积极情绪,伴随着左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负性、消极情绪,伴随着右半球出现较多的电位活动。经常体验积极情绪的人,其左半球的脑电活跃一些;经常体验消极情绪的人,其右半球的脑电活跃一些。,1.5 药物的作用,我们体验到情绪,如抑郁寡欢和兴高采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元回路的活动,这种活动取决于神经元间的突触。通过把突触作为目标靶,有可能人为地操纵神经元的活动。在行为科学中,这方面的分支称为药物心理学,主要研究改变情绪和行为的药物,如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品。例如,一种药物可能会迅速改变全身血清突触的活动水平,从而影响情绪,百忧解就属于这一类。药物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人员主要是通过合法途径,使我们能够彻底地改变大脑的神经化学构成。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能通过像吸烟、饮酒、非法吸毒(如迷幻药和海洛因)来主宰自己的神经系统之功能。,药物如何能改变情绪?,某些化合物能够增强或者降低体内天然神经递质的活动效率,或模仿天然化合物的功能。与天然递质所起作用相似的化学物质称为促效剂(agonist),如吗啡和海洛因,它们与体内天然产生的类吗啡物质功能相同。有些惰性物质能阻止接受器对天然递质发生作用,成为颉颃剂(antagonist)。化合物影响神经系统的另一种方式神经递质释放后,它一般在突触部位移动,或者冲入突触间隙,或者重新返回原来的神经元。某些化合物能阻止对体内特定递质的吸收,导致接受器的递质水平提高了。例如,可卡因对天然递质多巴胺就有这种作用。在通常的可卡因服用者身上,由多巴胺水平(在与其他神经系统的交互作用中)提高带来的变化,被主观地体验为犹如神仙般,并产生更强的需求。,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区别(1),体内信息传递不仅通过神经递质,也通过激素。如果一种物质,在距其靶细胞一定距离处释放,并由血液输送到目的地,那么,它起的是激素的作用。若化学物质由神经元释放,只附在相邻细胞的接受器上,如神经元或肌细胞,则它充当了递质的角色。构成激素的化学物质可能与神经递质完全相同。例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既能充当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这取决于它发生作用的地点,以及从释放处到行动处的传输方式。,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区别(2),同神经冲动一样,激素作用于体内器官,器官上有对激素敏感的接受器。当激素附到接受器时,器官受到影响,控制行为。激素通常是信息在全身传递的一种“一般”手段,它一般(不是总是)涉及不同部位的几个或多个目标。神经递质的活动则是区域化的。例如,通过神经递质,神经元只能把信息传递给与之相邻的一个神经元。对相对长距离的信息传递来说,神经元比激素快得多。激素释放,沿血液循环,影响远距离器官,这些要花费更多时间。,抑郁症,严重失调有两种单极抑郁指情绪在中性与消极状态之间变化双极抑郁指情绪在抑郁和亢奋之间摇摆抑郁是一种消极情感体验,即感到无力,对事情没有丝毫影响力。可能的症状还有早醒和避免社会接触,回忆的东西多是消极事情。抑郁取决于决定情绪的基本神经系统的活动,外部事件以及对事件的解释。反应性抑郁:抑郁完全是生活事件的结果,如婚姻破裂外部世界没有明显变化,抑郁由内部因素(如神经递质异常)引起。,抑郁症治疗措施,认知疗法:查明病人如何解释外部事件药物治疗:找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突触(如含血清素的突触),改变其活动特征。有些抗抑郁药物通过改变神经递质离开突出结点的速度,从而改变递质的活动水平;有些抗抑郁药物能阻断再吸收过程,增大到达接受器的递质量。,精神外科学,在极端情况下,为了减轻心理痛苦,可用手术损伤部分脑区(如前叶)。逻辑:损坏某一脑区可能阻止消极情绪。近年来,这种手术只用于治疗极端严重的抑郁症和强迫妄想症,用于其他病例均告失败。,药物成瘾,解释有规律地服用药物所产生的过度需求的理论享乐主义模型:过度需求是预期快乐的一种机能。服用药物产生非常强烈的快感,以至于让人上瘾,驱使人不断重复原有的行为。过去和服用药物联系在一起的线索也会引起快感,驱使有瘾的人将这种快乐达到最大限度。停药模型:有些瘾君子通过服用药物来驱除不服药造成的消极反应,实现自我调节。在一些情况下,特别是大量服用药物后,会出现由缺少药物造成的消极效果,即所谓的停药效应。过去与停药相联系的刺激,甚至会在根本没有服用时引起停药反应。渴求理论,渴求理论,罗宾逊和贝里奇(1993)提出一种新理论核心假设:渴求和快感是两种不同的神经过程。反复服用药物,快感过程产生适应,但渴求过程则敏感起来。多巴胺神经元在渴求调节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经过数周或数月后,渴求增加,而快感降低。解释行为需求机制与快感机制相联系,但并非是一对一的。强烈的快感提高需求。快感过程激活渴求后,作为行为结果,需求得到加强。渴求也对药物敏感,随药物使用发生变化。,习得无助理论,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overmier&Seligman,1967)发现。根据抑郁的习得无助理论,一个处于不可控情境下的人会感到,没有一个反应可以控制结果,所以他们会想,将来仍然也不能控制。这样人就感到压抑。情绪匮乏(伤心和焦虑)动机不足(抑郁的人经常说“既然做什么都没有用,那还尝试什么”认知障碍(抑郁的人难以发现事情实际上是可控的),2.1 情绪与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活动过程中,总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即引起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y nervous system,ANS)的反应。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兴奋活动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为人们的激情提供生理的燃料。副交感神经系统:引起抑制活动使身体状况恢复到情绪发动前的平静状态。,2.2 情绪与分泌系统,不同情绪状态会引起内外腺体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作为判定某种情绪状态的客观指标。人体有两种腺体外部腺体,如:泪腺、消化腺。内部腺体,影响到激素的分泌,如:肾上腺。焦虑不安者血液中肾上腺素增多。愤怒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如果肾上腺素分泌不足,会使动物肌肉无力、精神不振等。,2.3 情绪与躯体神经系统,情绪活动过程中伴随着一定的外部行为表现,即表达情绪状态的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声调表情,这些属于由躯体神经系统所支配的随意运动。躯体神经系统是以由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所形成的神经回路为基础的生理反馈系统,它支配和调节人体的骨骼肌肉系统的活动。随意性指向性躯体神经支配着人的各种表情行为,是这些表情活动的生理基础。,人的面部表情,人的面部表情是在生物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伴随着人的面部肌肉系统高度的精细化,神经系统也得到高度发展,相应的大脑皮层的结构和功能也高度分化,从而使人的面部能呈现各种各样的面部肌肉活动模式。Ekman(1978)将人的面部分为三个部位:额眉区,眼睑区,鼻颊口唇。确定六种情绪的面部肌肉运动的组合模式。愉快,惊奇,厌恶,愤怒,恐惧,悲伤,3、情绪与唤醒模式,任何情绪都伴随着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即生理唤醒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会增强情绪的体验。问题:是所有的情绪都伴随着同样的唤醒状态,还是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的状态呢?有的研究者认为:每一种情绪都有自己独特的、自主活动模式;有的研究者则认为:所有的情绪激起同样的生理唤醒。研究表明,这两种看法都有合理的成分。,研究发现,各种面部表情的生理反应是有差异的。发怒:心率加快;皮肤温度上升。恐惧:心率加快;皮肤温度下降。被试的主观报告有很大的差异。发怒:脖子以下发热;血沸腾。恐惧:骨子发凉;脚底发凉。敏纳格卡巴种族的成员,在公众面前一般表现出负情绪,但在自主唤醒模式上却与美国被试是一致的。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表明,对基本情绪的体验具有广泛的一致性。,三、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情绪和情感是一种内部的主观体验,但总是伴随着某种外部表现可观察到的某些行为特征。与情绪、情感有关的行为表现,叫表情。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感觉反馈,1、面部表情,面部表情(facial expression)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眼神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非言语交往手段。人的眼睛是最善于传情的,不同的眼神可以表达人的各种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眼睛可以交流思想。口部肌肉的变化是表现情绪和情感的重要线索。艾克曼(1975)和林传鼎(1944)证明,人脸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表情作用。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口部对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前额能提供惊奇的信号眼睛、嘴和前额等对表达愤怒情绪很重要,面部表情,汤姆金斯(Tomkins,1970)假定存在八种原始的情绪。每种情绪都是在某种先天性的皮层下神经(丘脑)的控制下出现的一种面部肌肉反应,因而有相应的面部表情的模式。辨别不同情绪的表情照片的难度存在差异,最容易辨认的是快乐、痛苦;较难的是恐惧、悲哀;最难辨认的是怀疑、怜悯。,表情是天生固有的?,达尔文(1872)认为不同的面部表情是天生的、固有的,并且能够为全人类所理解。人们识别情绪照片具有高度一致性(Ekman,1987)。当母亲和10周的婴儿进行愉快和不愉快的交流时,婴儿会出现愉快、感兴趣、悲哀和发怒的表情(Izard,1995)。,识别他人情绪的能力对于种族的生存具有重要的意义。识别某些情绪比识别其他情绪更重要。,面部的微小表情变化,情绪伴随面部表情的变化,有些变化是非常微小的。据估计,人的面部有80块肌肉,可以产生7000多种不同的表情。通过面部电子眼动仪(electromyograpy,EMG)对面部的微小表情变化进行研究。真笑:面颊上升,堆起眼周围的肌肉,大脑左半球的电活动增加。假笑:仅是嘴唇的肌肉活动,下颚下垂,大脑左半球电位活动不明显。,2、姿态表情,身体表情(body expression)手势(gesture)表情 手势通常和言语一起使用,也可单独使用。手势表情是通过学习得来的手势存在个别差异,存在民族或团体的差异,3、语调表情,语调表情(intonation expression)语音的高低、强弱、抑扬顿挫可以表达说话人情绪。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被称之为“体语”(body language),构成了人类的非言语交往方式。,4、感觉反馈,通过面部肌肉、骨骼肌肉系统的反馈活动可以增强情绪和情感的体验。研究表明,假装的表情可以使人感应到某些情绪。面部表情可能激活和放大某些情绪状态。表情通过大脑中产生的生理变化进而激活情绪体验。微笑的面部表情使较冷的血液流入大脑,通过降低大脑的温度产生愉快的情感。皱眉减少血流量,提高了大脑的温度而产生不愉快的状态。表情中的身体姿势能够提供感觉反馈,并影响人的情绪和情感。伸展体姿能振奋精神;收缩姿势会降低活力。言语行为也影响人的情绪。大声谈论与焦虑有关的事件时,被试会更焦虑;缓慢、微弱的声调谈论与悲伤有关的事件时,被试会感觉更悲伤。,表情改变情绪,我们每一种感觉或情绪都紧连着一种固定的表情。绝大多数人的表情只有习惯常用的几种,生活中常常不期然地便会出现。殊不知单单就这几种对我们日常的行为便造成很大的影响。当你想改变某种不想要的情绪,可借着表情的改变而得到所想要的情绪。,四、情绪的理论,1.情绪的早期理论1.1 詹姆斯-兰格理论(1884,1885)1.2 坎农-巴德学说(1927)2.情绪的认知理论2.1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2.2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2.3 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3.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1.1 詹姆斯-兰格理论,强调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后人称他们的理论为情绪的外周理论。詹姆斯认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感知。悲伤由哭泣而起愤怒由打斗而致恐惧由战栗而来高兴由发笑而生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例子:饮酒和药物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詹姆斯-兰格理论,主要观点:情绪刺激引起身体的生理反应,而生理反应进一步导致情绪体验的产生。他人评价:合理的一面: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是,片面地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1.2 坎农-巴德学说,坎农(1927)对詹姆斯-兰格理论的三点质疑:不同情绪状态下的机体的生理变化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根据生理变化很难分辨各种不同的情绪。机体的生理变化缓慢,不足以说明情绪的瞬息变化;药物也可以引起机体的某些生理变化,但是不能产生某种情绪。,坎农-巴德学说,坎农认为,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丘脑。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感觉器官的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传至丘脑;再由丘脑同时向上向下发出神经冲动;向上传至大脑,产生情绪的主观体验;向下传至交感神经,引起机体的生理变化。情绪体验和生理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它们都受丘脑的控制。坎农的情绪学说得到巴德(Bard,1934,1950)的支持和发展,被称为坎农-巴德学说。,2.1 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阿诺德(Arnold)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情绪的“评定-兴奋”说,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评估情绪;同一刺激情景,如果评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评估的结果可能认为对个体“有利”、“有害”、“无关”。“有利”: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接近刺激物;“有害”: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并企图躲避刺激物;“无关”:人们就予以忽视。,“评定-兴奋”说(续),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重要条件。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血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评估,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2.2 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60年代初,沙赫特(Schachter)和辛格(Singer)提出,对于特定情绪,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个体必须体验到高度的生理唤醒;如心率加快,手出汗,胃收缩,呼吸急促等。个体必须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认知性的唤醒。,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研究,给大学生志愿者注射同一种药物。告诉被试注射的是维生素,目的是研究这种维生素对视觉可能发生的作用。事实上注射的是肾上腺素(对情绪有广泛影响的激素),使三组被试都处于一种典型的生理激活状态。给被试提供三种不同的解释:组1:注射后将会出现心悸、手颤抖、脸发烧等现象(实际反应)。组2:注射后身上会发抖、手脚有点发麻,没有别的反应。组3:不做任何说明。三组各分一半分别进入两种实验环境里休息:令人发笑的愉快环境:让人做滑稽表演。若人发怒的情境:强迫被试回答繁琐问题,并强词夺理横加指责。实验结果:主试的观察和被试的自我报告组2和组3:在愉快环境中显示出愉快情绪,在愤怒情境中显示出愤怒情绪。组1:没有愉快或愤怒的表现和体验。实验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决定了最后的情绪体验。,情绪产生过程,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期望)、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通过感受器向大脑皮层输入外界信息;生理因素通过内部器官、骨骼肌的活动,向大脑输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