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ppt
第五章环境标准和环境监测,一、环境标准概述 环境标准又称环境保护标准,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和社会物质财富,维持生态平衡,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制定的;是对大气、水、上壤、噪声等环境质量,对污染源、监测方法等,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制定和批准的各种标准。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环境标准既是标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又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1.1 环境标准概述,环境标准是规定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允许含量和污染源排放污染物的允许水平,污染物、污染源监测的统一条件和方法。它是对环境质量要求所作的硬性规定。环境标准的制定,除了以环境基准为基础外,向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条件。环境标准是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它是上升为法律的技术规范,具有强制性。,5.1.1 环境标准概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标准化工作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我目的环境标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环境标准工作有了更大的发展,到今我国已颁布了各项环境标准共计四百项,其中国家环境标准361项,国家环保总局标准99项。另外各地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性环境标准40余项。这些标准在加强环境管理、控制污染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5.1.2 环境标准的意义,1环境标准是制定环境规划目标和环境保护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 环境规划是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社会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总布置,是科学管理环境的一项主要措施。制定环境规划,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环境目标,而环境标准就是所要达到的环境目标。,5.1.2 环境标准的意义,2环境标准是衡量环境质量的尺度 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编写环境质量报告书,或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计算、研究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确定某一区域、某一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向,都需要一个评价的尺度。这个尺度就是环境标准。在评价一个开发建设项目或者一个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时,都需要根据环境标准来评价、判断环境质量的好坏,及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5.1.2 环境标准的意义,3.环境标准是提高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环境标准是对环境质量和限制污染源排放所作的硬性规定,通过颁布和实施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加强环境管理,开展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结合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促进企业达标排放,从而达到防治工业污染、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5.1.2 环境标准的意义,4 环境标准是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工具 环境标准是用具体数值来体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排污应控制的界限,同时也是判断排污是否违法的界线,是处理环境纠纷、追究环境责任的依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都规定排放污染物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果没有各种环境标准,这些法律的有关规定就难以具体执行。,5.1.3 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是根据环境标准的特点和要求,将其进行全面规划,统一协调,按照它们的性质、功能和内在联系进行分级、分类,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各环境标准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补充的关系,只有具备这种特性,环境标准的功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5.1.3 环境标准体系,环境标准体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与一定时期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状况相适应的。同时也是随着时间的推延,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和变化的。我国的环境标准体系是由国家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准两级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五类构成。,5.1.3 环境标准体系,(一)环境标准的分级 根据颁发机关和适用范围的不同,我国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环境标推和地方环境标准两级。1国家环境标准是指由国家专门机关依法制定和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或者在全国的特定区域、特定行业适用的环境标准。例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环境。,5.1.3 环境标准体系,2地方性环境标准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颁发的在其管辖区域内适用的环境标准。地方环境标难只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权制定。3国家标准和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和环境样品标准,在全国范围或特定区域、特定行业内执行。,5.1.3 环境标准体系,对国家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应当执行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1.3 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环境标准对全局性、普遍性的事物作出统一的规定,是制定地方环境标准的依据和指南;地方环境标准对局部性、特殊性的事物作出规定,是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5.1.3 环境标准体系,(二)环境标准的分类 根据环境标准的性质和功能,目前我国的 环境标准分为五类:即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方法标准、环境样品标准。,5.1.3 环境标准体系,1环境质量标准 环境质量主要是指空气质量、江河湖泊及水库等地表水的质量、地下水的质量和环境噪声情况。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质量需求所作的规定。也就是说,它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社会物质财富和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对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容许水平所作的规定。,5.1.3 环境标准体系,它是一个国家环境政策和环境质量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也是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对环境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环境要素的不同,可分为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标准、汽车排放国家标准等。,5.1.3 环境标准体系,同时,根据前述环境标准的分级,环境质量标准分为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适用于全国范围。如国家现行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根据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的不同,在制定江河湖泊及水库等地表水域的环境质量标准时,将其划分了五种类型,并对各类水体提出了统一的基本要求。,5.1.3 环境标准体系,第一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第二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场;第三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第四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及人体非接触的娱乐用水区;,5.1.3 环境标准体系,第五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关于水质参数,国家标准中共提出了三十项环境指标,包括水温、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总磷、总砷、总氰化物、总汞、总大肠菌群等。而且对各类水体中的每一项参数标准提出了标准值。,5.1.3 环境标准体系,环境质量标准是确定环境是否被污染以及是否让徘污者承担法律责任的依据。国家现行的环境质量标准主要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渔业水质标准、景现娱乐用水水质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海水水质标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等,5.1.3 环境标准体系,2污染物排放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是为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目标,结合技术经济条件和环境特点对排入环境的污染物或有害因素的最高限额所作的规定。按照标准的制定依据,可分为浓度标准和质量标准。浓度标准,又称浓度控制标准,是以经济技术可行性为根据而为污染源规定的排放标准,常以某种污染物在其载体中的百分比表示。,5.1.3 环境标准体系,质量标准,又称质量控制标准,是以环境容量为根据而为污染源规定的排放污染物的数量限额。常以一定时间内排放污染物的质量表示。按污染物种类的不同,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各种排放标准,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等。污染物排放标准也分为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5.1.3 环境标准体系,国家级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按其性质和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部门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这种排放标准是为了对污染严重、污染负荷大、污染量大面广的污染源,由国家组织单独制定和批准发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例如汽车排放国家标准,即属于此类。,5.1.3 环境标准体系,第二类是通用专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这种污染物的特点是污染严重、量大面广、污染源来自跨部门的通用专业,这种污染物的排故标准由国家组织制定和批准发布。如全国噪声、振动、热辐射等物理污染标准等。第三类是一般行业污染物排故标准,这种标准是除了以上两种排放标准以外,对其他各行业污染源控制的标准,是由国家组织制定和批准发布的污染物排放标准。,5.1.3 环境标准体系,此外,当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不适用于地方环境特点和要求时,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但要注意地方标准应当严于国家标准;有地方标准的区域要先执行地方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是认定排污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应让排污者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和法律责任的根据。,5.1.3 环境标准体系,3环境基础标准 环境基础标准是国家对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普遍适用意义的名词术语、符号、规程、指南、导则等所作的规定。环境基础标淮是制定其他环境标准的基础。其目的是为制定和执行各类环境标准提供一个统一道循的准则,如制定地表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原则和方法、国家空气质量词汇都属于环境基础标难。,5.1.3 环境标准体系,4环境方法标准 环境方法标准是国家对环境保护工作中涉及的检查、采样、分析、试验、统计和其他作业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我国已颁布了大量的环境方法标准,如工业企业噪声测量方法、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等。,污染环境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变化差异也较大,只有制定统一的环境方法标准,才能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环境方法标准是确定环境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纠纷中有关各方出示的证据是否合法有效的依据。,5.1.3 环境标准体系,5环境样品标难 环境样品标准是为了在环境保护工作和环境标准实施过程中标定仪器、检验测试方法、进行数值传送而由国家法定机关制定的能够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值的物质或材料。它是一种实物标准。水质COD标准样品、水质BOD标准样品、土壤E一1标准样品等,都是环境样品标准。它是标定环境监测仪器和检验环境保护设备性能的法定依据。,5.1.3 环境标准体系,6各标准之间的关系 环境质量标准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质量标准的主要手段;环境基础标准为制定其他几种标准确定基本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环境方法标准是制定、执行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量标准的主要技术依据;环境样品标准通过标定仪器、检验测试方法,保证其他各标准的正确运用。,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一)制定环境标准的基本原则 环境标准中的限值,不是随意规定的,而是根据本国国情在综合考虑各种有关因素的基础上,遵循一定的原则确定的。1要体现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原则,因此制定标准要从实际出发,使标准的依据和采用的技术措施达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力求获得最佳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确保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公众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不受污染和损害的原则。3制定环境质量标准要以环境基准为依据;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时,要考虑环境的自净能力和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4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的原则;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要考虑地区环境功能、企业类型、污染物危害程度和环境容量,采取的技术措施难易和效益大小等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5与国际环境标准接轨原则;积极采用国际环境标准和国外先进环境标准,逐步做到环境基础标准和环保方法标准基本采用国际标准。由此而了解当前世界上生产技术水平和环境保护发展趋势,以利于国际间交流。,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二)环境标准的制定 国家环境标准由家环保总局归口管理,并负责组织制订、审批、颁布和废止工作。国家环境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地方环境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部门归口管理和组织制订,报请同级人民政府审批、颁布和废止。地方环境标准要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国家环保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编制的环境标准任务书确定参编单位和参加单位,组成标准编写组并按任务书的要求、编制程序和规定进行工作。,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三)环境标准的实施 环境标准只有通过实施,才能发挥其作用,达到其目的,因此(1)环境标准发布以后,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为实施环保标准创造条件,制定实施计划和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监测等手段,监督、检查环境标准的执行。各环境监测部门和质量检验部门,必须按环境标准进行监测和检查工作。,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2)环境标准一经批准发布,各有关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更改或降低标准。(3)城乡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环境质量标准的要求制定计划,采取措施,在规定限期内使地区的环境质量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5.1.4 环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4)有关企业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在规定限期内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5)对于违反环境标准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或者重大事故者,要依法严惩。,5.2.1 环境监测的概念,环境监测是从保护环境和改善人体健康出发,运用化学、物理学或生物学等方法对环境质量的某些代表值进行长时间的监视、测定的过程。也就是在定时间内,间断地或者连续地测定环境中某一种或几种污染物的数量、浓度,跟踪其变化情况及其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过程。它是开展环境科学研究、搞好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保护环境的有效手段。,5.2.2 环境监测的对象,环境监测的对象可分为:污染源和环境质量状况两方面:污染源方面包括: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固体废弃物、医院污水等。环境质量状况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噪声、农害产品、水产品、森林植被、土壤沙漠化及盐碱化、地面沉降、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5.2.2 环境监测的对象,有时根据监测目的的不同将环境监测分为三类:(1)研究性监测。指在环境科学研究工作中,研究确定某种或某几种污染物转移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以及对周围环境的污染范围、污染强度,对人体、生物体的影响和危害等。(2)监视性监测。指选择有代表性的地点和环境要素,进行长期的定点、定时、定期地长期监测。以此了解和掌握环境污染状况、污染治理效果,判断环境质量好坏。,(3)特定目的的监测。主要有环境影响评价所需的现状监测、为解决环境纠纷而提供的监测和有关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而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是传染源和环境质量状况。,5.2.3 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设置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2)全国环境保护系统设置的四级环境监测站;(3)各部门的专业监测机构,包括环境卫生监测、劳动环境监测、农业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海洋环境监测等;(4)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的监测站。,5.2.4 环境监测网,环境保护法第11条规定:“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监测制度,制定监测规范,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监测网络,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为了全面系统地掌握全国和各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及时评价和报告环境质量,以上环境监测机构应按照一定的组织形式组织起来、分工负责、相互结合以保护和改善环境。,5.2.4 环境监测网,全国环境监测网可分为国家环境监测网、省级环境监测网和市级环境监测网三级。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监测管理机构负责监测网的组织领导工作。各大水系、海洋和农业分别建立水系、海洋和农业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网的任务是联合协作,开展各项环境监测活动,汇总资料,综合整理,为各级人民政府全面报告环境质量状况提供基础数据和资料。在环境监测网内实行数据、资料共享,实行统一的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5.2.5 环境监测网报告制度,全国环境监侧管理条例规定了环境监测网报告制度,即实行月报、年报和定期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确保环境监测网信息的高效传递,提高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及时性;加强环境监测网之间的联系,提高监测工作水平,增强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科学性;明确网络关系,强化监测数据管理,实现数据、资料管理制度化,提高监测效率。,5.6.6 环境监察员制度,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规定了国家建立环境监察员制度。各级环境监测站设环境监察员,凡是监测站的工作人员经过考试合格后授予国家各级环境监察员证书。环境监察员是环境监测站对各单位及个人排放污染物情况和破坏或者影响环境质量的行为进行监测和监督检查的代表。环境监察员在执行监督检查任务时,穿着国家统一制作的服装,佩带监察员标志。,5.2.7 环境监测的任务,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第3条规定:“环境监测的任务,是对环境中各项要素进行长期性监测,掌握和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及发展趋势;对各有关单位排放污染物的情况进行监视性监测;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开展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促进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5.2.8 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意义,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制度,对强化环境监督管理、推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环境监测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环境信息,反映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监督污染物排放情况,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2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环境质量状况;3环境监测是正确处理环境纠纷的技术依据;4环境监则是科学管理环境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