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的基本原理.ppt
第五章 照明的基本原理,电视照明是用光作画、用光造型、用光表现生活、表达时空的艺术。,第一节 电视照明来源于生活,电视照明光线处理的各种艺术手法,不是照明师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对生活中所出现的各种自然现象加以利用与创作的结果。照明艺术家必须十分细心、耐心地观察他的周围环境。因为只有熟悉了解视觉世界的各种光线效果,才能使照明人员成为视觉世界所存在的明暗、形态、比例、质感、色彩、时间、空间一致的操纵者和体现者,才能在受限制的场合下利用和再创造这些效果来表现艺术。因为感染人的照明艺术来自他对自然现象各种效果的认识,从而根据自己的选择来加以省略或强调。,光线是一种人们不置疑问,自然而然地加以接受的一种现象。但当我们研究光线的效果时,就会对光线的揭示、隐蔽、夸张作用变得熟悉起来了,它能干扰人们的判断,吸引入们的注意,分散人们的兴趣,构成一种气氛,表示一种时间、环境。照明艺术的质量,取决于照明师的修养和业务素质,而生活是电视照明艺术创作的源泉。,第二节 光线的性质,光线的性质取决于光源的性质。光线一般是以三种状态出现的,即:硬光(直射光线)、软光(散射光线)、混合光线;光的软硬特性则可比喻是反映“阴影焦点“的尺度。,一、硬光,1硬光的优点:硬光具有鲜明的造型性能*它可显示出被摄物体的线条和表面持征,勾划出它们的轮廓,质感明显。能使我们对画面中景物的空间市局获得更多的了解。硬光由于能产生清晰的影子,故常常用来揭示环境气氛,表达时间等。硬光最大的优点是便于控制。只要在灯前加挡光板,就可将光束遮挡住,控制其照射范围,改变光束形状硬光还可以借助透镜和反光镜将它变成特殊用途的光,比如,造成日光效果和用于投射影像的光等。,2硬光的缺点,被摄对象往往会产生过大的反差、粗糙而生硬的图像。在不用辅助光仅用硬光从陡侧角度照射被摄对象时,会造成生硬的效果。如作为顺光照明时,会使被摄对象显得单调呆板,图像似乎贴在纸上一样。由于硬光能造成清晰的影于,又是在多台硬光灯从不同方向、角度照射时,会产生杂乱的影子,从而使画画显得不干净。同时还会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和失去真实感。,二、软光,软光也称柔光。它也来自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通过某种媒介而被扩散形成的散射光。,1软光的优点,在电视照明中软光主要用作基本光和辅助光。它能隐没物体的表面结构,揭示阴暗面的细部,造成一种细腻的柔和调的画画效果。软光既可使碳光所投射的阴影细部得到显示,又不致于产生新的影子或者在总体上削弱硬光的作用。软光本身也是一种照明形式,能绘图像增添美感。其成功的奥秘在于必须保持它的单向性,以及光源与摄像机构成一定的角度。当软光来自摄像机的位置时,起伏不平的表面看起来就显得平坦。但是,如果将光源偏置水平方向4点或8点和垂直角度2点到3点横处时,就可产生造型效果。它一班用作乎谈色调和软色调的节目内容。对高亮度的场景以及高反射的物体很有效。对背景照明显适用。,2软光的缺点,软光不易控制。因此,用软光照明被摄对象时,容易散射到邻近的区域。软光比硬光射程近,它的有效强度随着被摄对象离开光源的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因此,在同一只灯的照明下距离光源远近不同的被摄体,其亮度相差十分悬殊。同时,软光照明很容易产生平谈的无立体感、质感的画面效果。,第三节 光线的方向,光线方向是按摄像机视点方向来划分的,而不是按被摄对象所面对的方向来划分的,它不管被摄对象的方向如何。光线方向的合理选择,取决于突出的重点。,一、光线的表示方法1.光线方向和视点,一个简单的团球体在一个单一的光源照射下,所形成的影调变化是非常丰富多采的,它是由亮面、次亮面、阴暗面交界线、暗面等一系列的明暗变化所组成的,这种有规律变化,称为影调变化。影调的构成是有光源方向和摄像机的视点方向决定的。,2.光线钟面表示法,由于灯光的各种效果是根据摄像机拍摄方向来确定的,因此,摄像机特定的视点是评判不同光线方向效果的标准,这一点可能是最重要的照明原理了。,二、光线方向性种类,当摄像机处在一个特定的位置时,其光线方向可分为正面光、侧光等。,1.正面光(平调照明),当光线与摄像机视点方向一致时,即从6点横处平行于摄像机光轴方向的照明,称为正面光。在正面光照射下的被摄体使人感到明亮。能充分表现其正面形态,同时正面光能防止多余的影子,减少不必要的造型,隐没表面的凹凸不平。如正面光能够掩饰皮肤的皱纹和松弛,显得年轻,正面软光照射,效果更佳。它常用于配合华丽的衣饰、背景、道具等的古妆戏剧和时装表演节目,以及表达物体的形态和色泽。正面光会使被摄对象的外形显得平淡呆板,表面造型取质感丧失,立体感不强。光滑的物体表面其反射光会直接反射到摄像机镜头。如果是粗糙有光泽的表面,则能看到光斑。同时,水平方向的完全正面光还会引起刺眼,妨碍演技的发挥。,2.侧光,当光线在被摄体一侧与摄像机视点成90角时,即从3点或9点横处照明时,称为侧光。侧光是一种“表面质感照明”,其造型特点是被摄物体有明显的阴影,这种有明暗对比的影调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火体感、质感。在侧光照明下,即使在用正面光照射时,不可见的细微起伏也会明显地突出起来,那怕是些诸如木纹、石块、织物、皮革等浅浮雕材料的表面特性,也会显露无遗。虽然用使侧光照明最明显,但即使用软侧光照明,也能突出物体酌细微部份。值得注意是侧光的位置不同,会产生不同的造型效果。在确定侧光的位置时,应根据物体突出的重点。在运用侧光拍摄人物时,一般忌产生阴阳面的侧光效果,这样的人物图像会令人不舒服。,3.逆光,当光线与被摄物体、摄像机视点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在12点横处照明时称为逆光。逆光能产生生动、醒目的轮廓光带;能使前、后景物在电视屏幕上明显分离。从而有利于突出主体和加强画面的空间效果。逆光在造型上还有利于表现毛感的被摄体(动物、绒线织物、裘皮)和透明够锥体(玻璃器皿、水波、雨水)的质感。这两类被摄体如用正面光和侧光是很难表现其质感的。采用逆光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选择好深色或暗的背景,以利衬托白色光带。逆光效果无法醒目,更不可能生动。,4.侧逆光,侧逆光是从被摄体侧后方射来的光线,即在10-11点横处或1-2点横处的范围内。侧逆光的光线特点和造型效果与逆光一样,能使被摄体具有鲜明的轮廓和加强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不同是侧逆光照射物体外像轮廓的范围比逆光小,其受光面比逆光大。,5.前侧光,前侧光位于正面光与侧光之间,即在4-5点横处或7-8点横处照明朗光线。前侧光既具有正面光的特点又具有侧光的特点。前侧光没有像侧光那样具有明显的质感,但能弥补正面光的平淡效果。被摄体四分之三受到光线照射,它常用于正面人像的拍摄。,6.顶光,顶光来自被摄体正上方的光线,即从垂直钟面12点横处照明。它是一种射向地面的光线,其目的在于使画面中所有物体都能获得最低照度,因而常用作普通用明(底于光)。顶光能表现被摄体与周围空间位置的关系,因而一般用于大合唱等拍摄众多被摄体的电视节目。由于仅仅用顶光往往会产生浓重的阴影,特别是用于人物照明时,可能会造成生硬的造型和憔淬的外貌,所以为不少照明者所忌用。但是作为一种造型光线,只要我们有效地加以运用,即采用无阴影的柔和散射光照射,并配合其它方向的光线,那么顶光仍是一种有效的造型光线。,7.脚光(仰光),从摄像机视点下方投向被摄体的光线称为脚光。由于脚光光源在下,影子向上,因而常用于特殊照明效果。如果照射人物脸部时,会产生一种恐惧、神秘、古怪的气氛效果,脚光常用来表现反面人物。如果我们改变脚光的性质,使它成为柔和的散射光,那么脚光就能用来使角度陡的照明所产生的生硬造型变柔和,减少脸和脖子上的皱纹,使人物显得年轻。有效的运脚光不但能造成各种丑化效果,而且也是美化人物的造型光线。,光线方向是按摄像机视点方向来划分的,因此,同一盏灯,随着摄像机位置的改变,可能成为正面光、侧光、逆光、顶光。在多台摄像机拍摄时,光线的任何方向性名称分类,总是应该与某一特定的摄像机视点相对而言。三号机的侧光。光线的功能性名称,如: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服装光、眼神光、效果光等是不受摄像机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第四节 阴 影,所谓阴影就是光线照射不到的暗部。“阴”是指物体本身没有受到光线照射面的暗部,而“影”是指光线照射到物体后在其它物体上形成的暗部。阴影既可用来隐蔽主体,也可用来突出主体,它能产生某种气氛,激发人们的联想。照明师想象力丰富助布光,既是有选择地照明问题,同样也是巧妙地创造和分布因影的问题。因此,电视照明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运用阴影。,一、影子的创作,创作影子效果不一定需要特殊的设备,许多影子都可以从最简单的硬光得到,其方法有三种:投掷的影于、投射的影子、剪影。1投掷的影子 只要把一个不透明酌物体置于硬光源发出的光束中,就可投射出该物体的影子。如树枝、宙格、花纹图案等。2投射的影子 如果把幻灯片或金属棋板放在投影聚光灯中的图形。3剪影 剪影也可得到物体的阴影效果。其力法有两种:(1)把末被照亮的物体放在明亮的背景前面。(2)把物体的影子从背景的反面投射到半透明的屏幕上。,二、影子的效果,照明师要想得到大小正确,须要掌握影子变化的一般规律。1影子的清晰度不但决定于光源的硬度、大小、光量和距离,而且与物体表面的色泽、结构、角度有关。点光源和平行光束造成的阴影最清晰。在与光线成直角的、元光泽的、淡色调的、平整和元装饰的物体表面上的影了最清晰,而且不会被其他光源的散溢光所冲淡。影子的清晰度的因素:(1)光源面积的增大;(2)被摄对象离背景远;(3)被摄对象离光源近,光线漫射程度增强;(4)被摄对象与光源相比较小,灯光置于被摄对象近处时,一部分光源所投的阴影被另一部分光源所照明。,2影子的大小是受灯光与被摄对象的眨离,背景与被摄对象的距离变化而变化的。,(1)影子随着灯光与被摄对象距离的缩短而增大。(2)影子也随着被摄对象与背景距离的增大而增大。,3影子的长度是受光线角度和背景的倾斜度发生变化的。,(1)光线角度越小影子越长;(2)影子的长度随着灯光至背景的倾斜度而增加。,4影子的畸变形状随着光线角度的变化而变化。,三、阴影控制的方法,要梢除和减弱电视画面中的阴影的方法:1提高灯光位置或把灯位偏离摄像机方向,把影子投到画面以外的地方。2增加被摄对象与背景的距离,使阴影不落在背景上。3用光线冲淡背景上的阴影,但不要使表面太亮。4如果被摄体较小,可放算在一块底下用灯照明的玻璃板上。5改变拍摄方向。6把灯光放在摄像机和被摄体一条直线上,用被摄体本身挡住影于。7最好的办法是在灯前附加柔光材料,使光线成为柔和的散射光,以减弱阴影。对阴影清晰、模糊的选择,决定于我们要表现的主题。但是要使照明富于感染力,最好避免由于杂乱的重叠的光源或不干净利落的光线所造成的群乱的多阴影。,第五节 照明平衡,照明平衡就是调整各只灯的相对光强、角度和光线照射范围,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图像效果。目的是为了渲染某种气氛,暗示某种环境,以及引导观众的注意力。照明师对光线性质、光线方向;光线角度和光线强度所作的细微调整,对被摄对象也可能产生微妙的变化,但这种微妙的变化对被摄对象反映在电视画面的效果,可能是极其重要的。,一、光比和反差,1光比 光比就是物体亮部与暗部的比值。电视照明的光比一般在1:3范围内,即亮部比暗部相差两倍的光量。如果光比过大,画面的影调层次差,物体表面的细部就难以呈现,清晰度降低;如果光比过小,画面效果必然平淡缺乏表现力,物体则没有立体感、质感。,2反差,在任何被摄景物中,一般都有明暗差别。被摄景物的明暗差别称为“景物反差”。电视画面中被摄景物的明暗差别称为“图像反差”。,电视图像的反差是有照明反差和被摄体反差两个因素造成的。若被摄体反差为10:1,耍适应电视拍摄系统所能处理的30:1的极限,照明反差只能3:1。一般来说,主光相辅助光的光比为15:1到3:1,这对于大多数人像和近距离的被摄对象都是适合的。在拍摄远景时,4:1甚至6:1的光比可能都是有效的,一切要看被摄对象本身的反差、光线的角度以及所追求的艺术效果而定。值得注意的是有时我们为了不使被摄体光比太大,往往采用平光照明,如果其唯一目的是为了达到技术上的清晰,这是符合要求的。但是如果要使电视画面富有艺术感染力,平光照明是不值得提倡的。,二、灰度,灰度是指介于黑白两者之间的中间色调构成的浓谈对比程度,即在视觉上的明亮等级差别,被摄物体黑与白反射率之比一般在30:1,但实际核摄物的明暗比值大多显著地超出了这个反射率的比例,其原因在于照明的不均匀,物体存在方向性反射,物体一般都呈立体状态。但摄像机灰度的再现调整,是以输入均匀照明灰度卡(即平行的由白到黑的非彩条的图案)为标准调试的。电视摄像机以入射光15:1的比例进行转换,比这更白的部分作白压缩,比这更黑的部分子以黑固定。因而层次再现范围与人眼能察觉的明暗范围(100:1以上)相比,就显得极为狭窄,当放摄体的明暗比值,超过了摄像机进行转换时所允许的比例范围时,如不对照明光线作平衡修正,就会再现出不自然的层次。由于人的视觉具有亮度适应性。即对于熟悉物体的黑白程度,只要看一眼就会有一种凝固的感觉,而不管物体的实际亮度如何。如在阳光下的黑熊和在阴影下的白兔,虽然两者的亮度大致相等,但在人的眼中黑熊是漆黑的,而兔子是雪白的。电视摄像机只能忠实地再现被摄对象的明暗比值,因而只有通过调整照明来平衡画面中物体的明暗比值,从而获得所得要的影调层次。,三、照明平衡时考虑的因素,被摄体明暗比例的微弱变化,对观众的感受也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应当考虑所有光源的相对亮度。1.被摄体的主光、捕光、逆光之间的光比。2.人物脸部与服装色调之间的光比。3.被摄对象与背景的光比。4.室内周围墙壁的相对亮度(带窗的墙在昼光中最暗)。5.四周墙壁与天花板的相对亮度(天花板较暗,当室外是雪景或室内灯光照到天花板上时,则特别亮)。6.对室内亮度与室外亮度之间的差别作出判断。,7投入室内的光线亮度(如阳光、月光、路灯)与室外景物的亮度对比的照明平衡。白天室外景物的亮度应高于投入室内的光线亮度;晚上则相反。8.夜景室内光源的亮度与周围环境的亮度对比。9.室外夜景时人物的亮度与其它光源亮度的对比。10.全景中人物与平台、布景、景灯、天幕等其它装饰材料之间的光比。,照明平衡的方法,1.采用漫射性基本光来照明整个表演区,然后根据需要的效果再配置其它照明。2.首先调节主光的照度,以达到摄像机对光线照度的要求。然后加入辅助光,显示出阴影的细部,但又不破坏主光所产生的造型效果。再加入逆光,直到物体轮廓鲜明时为止。最后将背景灯、布景灯和其它效果灯的亮度调节到适当的程度。这种照明平衡方法可以产生富有吸引力的图像,并能显示出具有立体感、纵深感的效果。,四、照明平衡的艺术效果,照明平衡除了为了适应摄像机拍摄系统的要求外,还要具有艺术效果。光比小,有助于表现柔和、优雅、空旷、平淡的效果;光比大,有助于表现刚毅、有力、强烈、局限的效果。在拍摄儿童时往往用较小的光比;在拍摄老人时往往用较大的光比。光线效果是随着摄像机视角的改变而改变的,因此,照明平衡时必须以摄像机拍像方向为准。同时还要考虑多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连续拍摄时的光线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