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新、经典).ppt
长沙,介绍词的知识,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乐歌唱。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牌名:又称词调。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有的作家在词牌下另标词题,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词可以分上下两段,叫做“片”或者“阕”。词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上)。按段分为单调(一段或一阕)、双调(上下片或阕)和三叠(三段)、四叠等。,你眼中的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国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诗人介绍,晚年:1、“大跃进”中的“浮夸风”(超英赶美、亩产万斤粮、大炼钢铁)和三年“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是指中国从1959年至1961年期间发生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饿死人”。2、“文革”,毁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批林、批孔)及知识分子(老舍投湖)和许多具有很大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建筑,“文革耽误了一代人”(红卫兵)(上山下乡、知青、”,“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老三届)。3、不进行计划生育造成中国人口“过多”。4、“闭关锁国”问题和“个人独裁”。5、毛泽东“唯一错误是没消灭走资派”,没有选好接班人,没有阻止资本主义复辟。前30年中国经济“濒临崩溃”,人才大量流失。,(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层林/尽染;,下一页,指导朗读:词朗读时的节拍停顿,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本词学习重点,上片:1、把握意境:找出意象、描绘画面(总结特点、基调)、分析手法、体会情感2、锤炼语言下片1、把握形象2、体会情感,诗歌分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1.请用正常的语序、散文的语言来表述这三句诗。.“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答案:寒秋,(诗人)独立橘子头,(看)湘江北去,答案:不行。“独立”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色中凸显出来。表现了作者卓然而立的形象以及砥柱中流的气概。,独立寒秋图,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Q: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背景: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被贬永州时。),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意境相似但两者不可同日而语。,在一个深秋的季节里,橘 子洲头,伫立着一位英姿 勃发的年轻革命家,他正深情在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的无限遐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基调,时间、地点、特定环境,豪迈,独立寒秋图,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上片学习要点,上片:(一)、把握意境:找出意象、描绘画面(总结特点、基调)、分析手法、体会情感(二)、锤炼语言,“意象”简释,意,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境:就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展现的整体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想象画面;把握特点;把握基调;体会思想感情。,意象举例,1.杨柳。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2.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唐代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等等,都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意境举例 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分析杜甫的这首诗的意境。1、找出意象: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融、燕子、沙暖、鸳鸯这首五言绝句选材精恰,色彩明丽,格调清新。2、描绘画面:诗人以春日迟迟统摄全篇,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所展现的明媚春光,与泥融土湿、飞燕衔泥、日丽沙暖、静睡鸳鸯所呈现的勃勃生机,和谐统一,相映成趣,3、总结特点、基调:构成一幅色彩鲜明,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图。4、体会情感:反映了诗人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的安适心情和欢悦情怀。,(一)分析意境,1、找出意象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山、林、江、舸、鹰、鱼 万物(意象),2、描绘画面(学生活动)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二)锤炼语言找一找具有表现力的词,万 山之多;遍 红之广;层 林之密;尽 染之透;染 主动、形象漫 水之盛;透 水之清;争 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击 矫健有力;翔 轻快自由;竞 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染:,西厢记的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3、把握意境特点、基调境界阔大(万、层、百)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色彩绚丽(红、碧)活力生机(争流、自由)基调:昂扬、乐观,自古文人多悲秋,大家说说有哪些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如“自古逢秋多寂寥”“万里悲秋常客”“秋风秋雨愁煞人”,而诗人却与众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满豪情壮志。,“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4、分析手法:按照怎样的顺序、角度来描绘这些意象的?,远眺:群山 山红林染如画 近观:江中 水碧船急驶 仰视:长空 雄鹰展翅高飞 俯视:水底 鱼儿轻快畅游 1、远近相间2、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3、借景抒情,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远眺 远景,近观 近景,俯瞰 低景,仰视 高景,湘江秋景图,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体会情感:诗人面对美丽壮观的寒秋图,想到了什么?,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这一问也写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凌云壮志。,(景情志),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但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共产党人陈独秀也认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回忆起往昔战斗的岁月,怀着对中国革命的激情,写下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作。,写作背景,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烂多彩的秋色图,借由湘江美丽壮观的深秋景色,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引发下文,同时也暗含了诗人革命的雄心壮志,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下片学习要点,(一)、把握形象(二)、体会情感,下阕过渡句: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调整成正常的语序,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携百侣来游。,(追忆往昔的不平凡的革命岁月),苏轼眼中的少年英杰少年心事当拿云,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青年革命者,年轻有为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强劲有力关心国家敢于斗争蔑视军阀,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一)把握形象:塑造出一批怎样的青年形象?,刻画了一群雄姿英发、才华横溢、蔑视反动统治者具有远大志向、豪迈气概的青年革命者形象。,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层意思:深层意思:,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不畏艰难险阻,投身革命热潮,以问作答呼应上文,谁主沉浮?,同学少年,(二)体会情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毛泽东少年时代去东山高等小学求学时,胸怀鸿愿,留给父亲这样一首小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体会情感: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以设问句结尾: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实际上这是对上阕“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表现了作者主宰国家命运,以天下为自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叙事抒情言志),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总结下阕:,记,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英姿勃勃)挥斥方遒。(才华横溢)指点江山,(意气风发)激扬文字,(斗志昂扬)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携,过渡,忆当年革命盛景,感怀往昔 志豪情,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战斗风貌,情中显志,英雄气概,沁园春 长沙,上阕,下阕,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独立寒秋 橘子洲头,远眺,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俯瞰,鹰击长空,鱼翔浅底,静 景,动 景,(群山),(江中),(江中),(群山),(天空),(水底),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英姿勃勃 才华横溢),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意气风发 斗志昂扬),战斗风貌,中流击水(搏击风浪 急流勇进),浪遏飞舟(不怕艰险 坚持到底),问谁主沉浮?,答同学少年!,英雄气概,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总结,.背诵这首词。细细品味词作的精妙词句、广阔境界和思想感情。.登陆毛泽东纪念馆网站,查询毛泽东的相关资料和诗词,摘录几首你喜欢的诗词。http:/:8091/maozedong/index.htm,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