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稳定发展(修改稿).ppt
民族团结进步与国家稳定发展,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形势与政策,内容框架,一、关于民族团结 二、民族问题与当今世界三、我国的民族政策四、今年以来党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五、当代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一、关于民族团结,(一)概念阐释民族团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1、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 2、维护促进民族团结 3、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祖国的繁荣发展。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二)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我国各民族的大团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这是我们的民族国情的重要特点。把我国各民族维系于一个统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传承的有三个纽带:1、国家长期统一。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结束了长期诸侯割据的局面,统一了战乱频仍的中国,建立起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从秦朝以后,两千多年中,特别是经过汉、唐、元、明、清几朝的努力,统一不但得以维持,而且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虽然在一些朝代,一些地区某种程度上仍旧保留过封建割据的状态,有时还出现过公开的分裂,但从整个历史发展来看,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二)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2、各民族相依并存的经济文化联系。历史上各民族的经济与文化交流,极大地促进彼此之间的实物交换、技术传授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相互吸收,更重要的是,由于人口迁移和交错杂居所形成的媒介纽带作用和产生的深远影响,成为各民族及其相互之间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这正是我国各民族在历史上不可分割的经济联系的反映。,(二)民族团结的历史渊源,3、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结成的休戚与共的关系。到了近代,由于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共同的命运和斗争更是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统一的祖国怀抱之中。,(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意义,60年,一个民族的“甲子”之年;60年,一段光辉的历史征程,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民族分裂是各族人民之祸。要加倍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开放得更加艳丽。,(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意义,民族团结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有序的政治局面的保障,(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意义,民族团结是增强综合国力和中华民族凝聚力,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56根民族团结柱,我们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及意义,民族团结是维护社会稳定、祖国统一、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二、民族问题与当今世界,(一)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 当今世界是一个民族问题普遍存在、民族关系错综复杂、民族因素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由民族矛盾和民族纠纷引起的种族骚乱、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不断,造成许多国家和地区政局不稳、经济衰退。,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泛突厥主义,中东问题,库尔德问题,西班牙“埃塔”组织,俄罗斯:“车臣”问题,1.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1)第一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一战结束前后,席卷了亚洲广大地区,它扩展到非洲和拉美的许多国家。这次浪潮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是进步和正义的。(2)第二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二战结束至60年代初。这次浪潮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基本被摧毁,矛头指向帝国主义殖民体系,本质上也是进步和正义的。,(一)当今世界的民族问题:,(3)第三次世界民族主义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这次浪潮矛头指向多民族国家的联邦制,这次民族主义民族意识很强,宗教意识很强,分裂和独立意识很强;否定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引人深思。,2.三个层面的民族问题(1)第一个层面,全球性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侵犯或损害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利益而产生的民族问题。这是当代全球性民族问题的突出表现。(2)第二个层面,地区性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泛民族主义,二是大民族主义,三是宗教民族主义。(3)第三个层面,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主体民族与少数民族、土著民族与外来移民,大民族与小民族以及各个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个体平等问题。,(二)我国的民族问题:1.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要把问题作为民族问题的核心,不断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2.民族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表现(1)民族问题的产生可以从国内外方面寻找原因(2)中国的民族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发展差距过大。第二,随着民族交往增多,市场经济的推进,各民族之间交往的密度和范围都在扩大。第三,少数民族大量进入城市。,3.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当今世界,民族问题具有普遍性、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和重要性。这一论断,科学的高扩了民族问题的基本特征,深刻揭示了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1)民族问题的普遍性,是指民族问题在世界上普遍存在,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贯穿当今世界主要矛盾的始终。(2)民族问题的长期性,是由民族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3)民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是由民族问题在社会问题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4)民族问题的国际性,是指一国内部的民族问题往往引发国际性问题,甚至导致国际关系变化。(5)民族问题的重要性,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问题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社会,都具有重大影响。,新疆“7.5事件”,性质 是由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相互勾结,境外策划煽动,境内组织实施,有预谋、有组织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政治背景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反华势力长期纵容支持境内外“三股势力”对新疆进行一系列的分裂破坏活动的 总积累。幕后黑手 事实证明,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维会”等境外“东突”分裂势力,就是“7.5”事件直接煽动、策划、组织和指挥的幕后黑手,目的 破坏新疆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形势 破坏各族干部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情谊 破坏新疆政通人和的政治局面,最终是想把新疆从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西藏“3.14事件”,事件回放:2008年3月14日,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毁过往车辆,追击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是一次打砸抢烧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是由达赖集团有组织、有预谋、精心策划煽动的,是由境内外“藏独”分裂分势力相互勾结制造的。是一场反对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斗争。,正确认识“新疆问题”、“西藏问题”,第一,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是民族地区发展繁荣的根本保证。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这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斗争。对此,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一定要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一定要把反对分裂主义的斗争进行到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少数民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同兄弟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不断进步。,第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才有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为少数民族谋幸福的党,各代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的发展繁荣给予了亲切的关怀。第三、正确、全面地认识少数民族及其生活地区,一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是少数民族地区工作中必须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总结:(民族问题的启示)要高度重视民族问题。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主要是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才能解决好民族问题。多民族国家必须有正确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 和民族法律法规。必须旗帜鲜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反对民分裂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反对暴力恐怖主义,反对泛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本质: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民族政策的基本内容:十项,两大基本政策,三、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前提基础),(必然结果),(一)我国民族政策主要内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干部政策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实践证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符合我国实际。五大自治区都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良好发展。,内蒙古:GDP增速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新疆:各族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广西:贫困人口锐减宁夏:粮食自给有余,工业由零到强西藏:成功实现两大跨越,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族团结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三)民族团结指导原则,1990年,江泽民在新疆视察时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精辟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结成的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愿望。“三个离不开”思想,成为新时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众多的民族,起于多源。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周边的少数民族,以中原地区为核心,汇聚成为统一、稳固的中华民族。各民族历经迁徙、贸易、婚嫁,以及碰撞、冲突之后,交往范围不断扩大,融合程度不断加深,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错杂居、共生互补的格局。绢马互市、茶马互市和西汉王昭君出塞、唐朝文成公主入藏都是典型的例子。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共同捍卫祖国的统一、共同推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逐渐形成,并不断强化。特别是近代以来,各民族在抵御外来侵略和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中各有优势、互补共济。总体上讲,汉族在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有优势,而少数民族聚居区地域广阔、资源富集、地理位置重要,在诸多方面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比如,民族自治地方草原、森林、水力、石油、天然气、煤炭、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诗歌、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各具特色。因此,加快国家现代化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必须把汉族地区和民族地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发挥出来,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实现互利共赢。,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在西方敌对势力的支持下,境内外“三股势力”相互勾结,不断变换策略和手段,进行反动宣传,极力挑起事端、制造动乱,煽动民族对立、民族仇视,妄图从民族关系上打开缺口,以达到分裂祖国的险恶目的。在长期的反分裂斗争中,早已根植于广大各族人民心中的“三个离不开”思想,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我们防范渗透、抵御分裂的强大武器。,四、今年以来党和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一)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对口援疆工作的具体部署及目标:建立起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对口支援新疆的有效机制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支援的优先位置,着力帮助各族群众解决就业、教育、住房等基本民生问题,着力支持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2010年要深入调查研究,编制专项规划,加强人员培训,抓紧做好对口援疆的前期准备 2011年起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工作。力争经过年努力,在重点任务上取得明显成效 经过年努力,确保新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对口援疆工作的主要特点:支援范围扩大 调整结对关系 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新疆工作座谈会月日至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我国经济发展空间的战略选择,是我国实施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发展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确保边疆长治久安的迫切要求,(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月日至日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把雄伟辽阔的青藏高原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安定祥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党同志一定要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认识做好西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不断开创西藏工作新局面。,五、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正确看待历史我国几千年历史表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百业凋落、民族遭殃。在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应该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做国家利益至上的爱国公民国家意识就是国家观念,是一种政治意识也是一种历史和文化意识。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将爱国主义放在首位,爱国主义 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积极和支持态度包含了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的自豪感、对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的强烈愿望,对祖国其他同胞的强烈认同感。在我国现阶段,包含了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人民政府、维护祖国统一等内容,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特征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儒家的仁爱天下、道家的道法自然和佛家的悲智双运共有精神家园是维系民族共同生命的最根本力量,